2022届湖北省腾云联盟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0 浏览数:1507

一、单选题

1.

春秋晚期齐国大夫陈氏向旧公室夺权,以大斗(陈氏家量)出贷,以小斗(姜氏公量)收;公元前479年,白公胜在楚国发动政变时,也是 大斗斛以出,轻斤两以纳 ,与陈氏在齐国作法如出一辙。他们的目的是(  )

A.完善度量衡制度B.壮大新兴地主势力C.稳定社会之秩序D.攫取更多社会财富

2.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一些铜器上刻有 郎中定市河东,贾八百 的铭文:陕西武功出土的 阳邑烛灯 ,灯柄上有铭文 阳邑铜烛行锭,重三斤十二两,初元年三月河东造 据此可知当时(  )

A.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B.青铜铸造业发展到顶峰C.汉代商业得到一定发展D.青铜铸造不再注重礼制

3.

《旧唐书》所载从唐肃宗到唐代末年之间的人物,大约有将近十分之七出自名族和公卿子弟,出身于寒素者不及七分之一,如果以宰辅的家世作比较,两者的比例更加悬殊(80%:7%)《宋史》所载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发生以上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科举制度的完善B.君主专制的加强C.封建经济的发展D.官僚政治的形成

4.

谥法是古代依据某种准则对尊者、高官死后定尊称的一种制度。明代的改谥有恶谥改美谥、初谥与名实不符而改谥、下谥改上谥、为溢美而改谥,这是朝廷利用谥法对前朝蒙冤皇帝、重臣平反昭雪、矫枉过正或者对前朝重臣再次渲染、重塑楷模形象。这说明明代朝廷旨在(  )

A.实现稳定有序之治B.弘扬儒家传统文化C.加强对官员的管理D.制造夺权理论依据

5.

清廷表面上严禁百姓移居蒙古,但实际上并未严格执行,仅乾隆前期,古北口外,内地民人前往耕种者,就不下数十万户,这主要反映清朝(  )

A.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B.思想控制严格C.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D.人地矛盾突出

6.

张之洞督鄂期间,提出通过统一语言培养国民爱国心。他主持拟订《奏定学堂章程》规定: 各地语言,全国皆归一致……故自师范以及高等小学堂,均于国文一科内,附入官话一门。 该章程表明(  )

A.湖北已成为民主革命的中心B.清廷全面融入世界发展潮流C.推广通用语言存在政治考量D.洋务运动筹划创办新式学堂

7.

图1为近代苏州桃花坞年画中的一幅《苏州铁路火轮车公司开往吴淞》,该作品(  )

图1

A.为研究近代中国城市提供佐证B.展示国人自主建造的首条铁路C.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多沿袭传统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传入的产物

8.

表1内容节选自近代山西乡村知识分子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这说明当时(  )

191358

上年五月被贼剪发半截,恨贼为乱难当

1915425

凌晨挑灯阅本月初六日《申报》及《大共和日报》,欧洲各国仍然剧战

1915126

谁云选举法平均,满眼全为运动人,非但寡廉并鲜耻,乞求写票奉如神

191774

午后言旋,一路之人闻宣统复辟,欣欣然色喜

表1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国内媒体客观报道一战C.宪政民主实践遭遇挫折D.日记主人反对清帝复辟

9.

七七事变爆发时,日本台湾军司令部在一份报告中写道, 一部分(台湾)本岛人中间由于民族的偏见,受宣传的迷惑,反国家的或反军队的言论和行动在各地流传 。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

A.岛内尚存中华民族认同B.日本奴化教育宣告失败C.台湾舆论摆脱日本控制D.殖民当局酝酿武力镇压

10.

图2为20世纪50年代画家李琦创作的年画《农民和拖拉机》,对其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绘画笔法以写意为主B.反映 大跃进 下的狂热氛围C.农业机械化全面实现D.体现了新中国和谐的工农关系

11.

罗马《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24条规定: 杀人者处死刑;过失致人于死的,应以公羊一只祭神,以代本人。 这表明罗马法处理案件时(  )

A.照搬氏族社会的习惯法B.重视调整公民关系C.注重维护奴隶主的利益D.提倡强化神权政治

12.

英国学者艾利奥特(1490—1546年)在其著作《统治者之书》里写道: 绅士应当具备强壮的身体,接受身体训练,进行户外运动,学会角力、游泳、赛跑、田猎、骑马、射箭等,必要时能用剑参加战斗 。法国教育家蒙田(1533—1592年)主张教育要 一切运动和锻炼,如长跑、击剑、音乐、舞蹈、打猎、骑马,都应该是学习的一部分 。据此可知,当时的英法(  )

A.推崇自然科学B.倡导民主政治C.提倡自由平等D.关注人的发展

13.

马克思曾说: 在目前,使用机器一方面导致联合的、有组织的劳动,另一方面则导致至今存在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的破坏。 这种状况主要说明了工业革命(  )

A.扩大了家庭规模B.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方式C.加快城市化进程D.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

14.

1912年以来,美国通过几乎所有知名媒体的顶级记者和高管都加入的外交关系委员会控制本土媒体;通过1954年成立的彼尔德伯格会议控制着欧洲的媒体机构;通过1973年成立的三边委员会进行投资或商业活动,加强对亚太地区媒体的影响力。材料说明美国控制世界舆论的意图在于(  )

A.服务美苏争霸B.改变战后格局C.转移舆论导向D.实现世界霸权

15.

图3是1956—1999年苏联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示意图,从中可以得的历史结论是(  )

图3

A.苏联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B.苏联改革加剧了世界局势紧张C.赫鲁晓夫改革促进国民收入迅速发展D.勃列日涅夫改革推动工业总产值提高

16.

法国作家梅里美(1803—1870年)认识到 以风俗的形式彰显原则和规范的民间道德中具有未被现代文明玷污的东西,充满生命的庄严和力量的彰显,故而有意借之来寻找人类迷失的自我,诊治平庸虚弱的资本主义文明 。下列与梅里美观点相似的是(  )

A.拥护中央王权的强烈政治倾向性,多表现宫廷趣味B.通过对社会现实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黑暗
C.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D.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

二、材料阅读

17.

【古代住所】(12分)
材料一
人类最初是住在洞穴里,当时的人们以狩猎为生。在洞穴中他们很安全。当冰川撤回到北方时,气候变得温暖潮湿,植物生长,阳光让人们走出洞门,正如它催发了花开。同时,冰河消融让其他地区的肥沃土壤得以显露,大批畜群也随之而去,离开人类居住的平原——这意味着狩猎不再是可靠的食物来源。大约是在1万年前,农业定居地诞生了,定居也意味着房屋。

——摘编自加得纳《人类的居所:房屋的起源和演变》

材料二 
对一般宅制,宋代规定 私居执政亲王曰府,余官曰宅,庶民曰家……宅舍许作乌头门,父祖舍宅有者,子孙许仍用之。凡民庶家,不得施重棋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仍不得四铺飞檐,庶人舍屋许五架,门一间两厦而已。
仁宗嘉祐三年(1036年)诏: 天下士庶之家,凡屋宇非邸店楼阁临街市之处,毋得为四铺作斗八,非品官毋得起门屋,非宫室寺观,毋得彩绘栋宇及朱漆梁柱窗牖雕铸柱础。
(明朝)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官员营造房屋……一品二品厅堂五间九架……庶民庐舍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

——摘编自刘数平《中国居住建筑简史:城市、住宅、园林》

(1)材料一反映人类居住场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反映宋明两朝对官员和百姓居住的房屋建筑在哪些方面进行了限制?(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古代人类住所演变的历史因素。(6分)

18.

【中西医之争】(14分)
材料一
中国医学界并无明显的中西医界限,中西医之间表面上相安无事,然而,由于西医势力逐渐扩大,医界过分抨击中医之弊,一些中医人士倍感中医地位受到威胁,起而反击。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医学界的变革深受近代日本医学思潮的影响。在医学领域追随废除汉医、全盘西化的道路,留日归来中国学人把日本的医学理念带回中国,成为传播西医,废弃中医的骨干力量。民国伊始,政府摒弃中国传统医学于新式医疗制度之外,以西方医疗卫生体制为范本,重构国家医疗卫生制度,曾两次掀起巨大的 消灭中医 废止中医 的巨浪,出现了影响深远的近代中西医之争。

——摘编自郝先中《清代中医界对西洋医学的认知与回应》

材料二
在中西医之争上,西医界称中医为旧医,称自己是新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是 新旧之争 、先进与落后之争,试图通过这样的话语定位分清自己和中医的地位;中医界称自己为国医,称西医为西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 中西之争 ,试图与民族国家建构联系,占有一定的政治话语力量。

——摘编自姜连望等《从话语权的争夺透视近代中西医之争》

材料三
1929年及其以后的中医废除之争,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变中国医学界的二元格局。中医界虽然屡屡遭到打压,但还是顽强地生存下去。西医虽然把持国家卫生行政且拥有中医无法比拟的学术地位,但也无法让中医全军覆没。这次斗争对中医药界来说既是一次非同寻常的经历,又为其自身的生存发展迎来了契机。其留下的影响是永恒的,可从两个方面来总结:其一,抗争与发展是近代中医药界两大主线,抗争中建立了团结,改变了原来中医界的内部关系和职业精神;其二,废止中医之争促发了中医界的紧迫感,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中医界不得不谋求自身的革新与改良,自觉进行科学化的尝试,逐渐走上科学化的道路,或许可以说,废止风波最终为中医药界带来了一场真正意义的胜利。

——摘编自部先中《近代中医废存之争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西医之争的社会背景。(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西医之争的实质,并分析中西医之争的影响。(8分)

19.

【党的干部管理】(14分)
材料
延安时期,党中央十分重视对干部的奖惩与监督。为确保预定任务能够及时有效完成,党组织也常根据干部在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过程中的工作优劣与绩效情况进行适当奖惩。1943年4月出台的《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奖惩暂行条例草案》,对干部的奖惩条件、奖惩标准及奖惩程序等都作了明确细致规定。例如对通过考核且在边区各项具体工作中成绩优异或起到模范表率作用者,以提升、记功、给予奖状奖章等办法奖励,而对不作为、不担当、腐化堕落的干部则予以包括撤职、记过、警告等惩戒。
与此同时,为加强干部制约与监督,陕甘宁边区政府陆续制定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条例(草案)》《陕甘宁边区政纪总则草案》《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等法规文件,对规范干部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时期,边区还颁发了《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任免暂行条例》和《陕甘宁边各级政府干部管理暂行通则》,其中明确规定: 有破坏政府法令、危害群众利益以及贪污、腐化、营私、舞弊等行为者,不得任用为政府干部。 仅在1937—1938年间,边区政府司法部门严格判处了180起贪污腐化案件。此外,党的七大《党章》也对干部奖励与处分作了规定。延安时期干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对于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张乾元、张芳娟《延安时期党的干部培养途径及制度建设》、张建儒《陕甘宁边区的廉政建设》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延安时期干部管理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延安时期的干部管理。(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新中国的钢铁事业】(12分)
材料一

年份

钢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率%

1978

3178

339

1979

3448

85

1988

5943

56

1989

6159

36

1991

7100

70

1992

8094

14

1998

11559

61

1999

12426

75

2000

12850

34

2001

15163

18

2002

18237

203

2004

28291

272

2006

42266

197

2007

48966

159

——摘编自

材料二

1978年以来中国钢产量全球占比变化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根据以上材料,对改革开放以来钢铁事业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运用具体史实对不同阶段钢铁事业发展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12分)(要求:阶段划分清晰,理由充分,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