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8 浏览数:521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383年,楚悼王 废公族疏远者 ,主张对封君的子孙 三世而收爵禄 ;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 无能 无用 不急之官 。楚悼王的做法(  )

A.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B.改变了王位继承的方式C.抑制了旧贵族的势力D.废除了世袭的分封制度

2.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到南海、桂林、象三郡戍守,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3万户居民到北河、榆中,垦田生产。这些措施(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B.抵御了匈奴对边疆的侵扰C.缓解了中原地区人口压力D.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

汉武帝时期,改革地方监察制度,实行刺史出巡制,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工作方式由常驻式改为流动式,刺史要严格遵循 六条问事 ,其中第一条针对豪强恶霸,其余五条都是针对两千石太守。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官员责任意识B.强化对地方有效控制C.削弱诸侯王的实力D.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4.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令将盐铁转属大司农管理,规定民间不许再私自煮盐冶铁,也不许私自贩卖盐、铁;公元前81年,汉政府颁布法令,罢关内铁官,部分地允许私人采炼和贩运。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商业活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B.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C.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

5.

据记载,唐开元十三年官府养牛五万头,民间养牛更是不计其数,一般百姓几乎达到一户一头牛的标准,还产生了养牛大户,有的养牛大户饲养100多头牛。这一现象(  )

A.导致了铁犁牛耕出现B.顺应了经济恢复的需要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D.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

6.

1015年,蔡齐考中状元,宋真宗问主考官是否认识蔡齐,当被告知朝中无人认识这名状元时,他如释重负地道: 人无知者,真所谓攫求寒畯也。 据此可知,宋真宗意在(  )

A.确保科考公平公正B.抑制门阀士族势力发展C.选拔寒门才俊为官D.限制特权阶层参加科举

7.

明代言谏官通过会议讨论、奏疏、面劾等方式驳正朝政违失。明太祖朱元璋让吏部选用有德行有学识并举通达治体的 清谨介直之士 为言谏官,并强调 清则无私,谨则无忽,介直则敢言 。朱元璋此举(  )

A.提高了内阁行政效率B.扩大了言谏官的职权C.维护了政治统治权威D.强化了君主集权体制

8.

清代朝廷在京师、通州等地建设了许多仓储,同时在各地也都恢复设置常平仓、义仓等,以便应对地方各省丰收歉收的巨大差异。清廷意在(  )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稳定社会秩序C.固化社会经济模式D.解决粮食危机

9.


表1

时间

数量年平均

18531857

11万两

18581864

6万多两

表1是1853—1864年清政府年均库存实银统计表。据此可以推知,清政府(  )

A.财政入不敷出B.社会经济严重衰退C.贸易逆差扩大D.国家调控能力下降

10.

1866年3月,清政府派斌椿出使欧洲,历时4个多月,先后游历了法国、英国、荷兰、丹麦、俄罗斯、德国、比利时等11个国家,开中国官方旅游团赴欧洲先河。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C.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D.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11.

据农工商部统计,1903—1907年注册登记的127家公司中,股份有限公司为98家,占总数的78%,合资有限公司有17家,而独资或合资无限公司仅有12家。出现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C.清末新政鼓励兴办工商业D.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12.

1918年12月,陈独秀指出大战结果是 公理战胜强权 ;1919年5月4日,陈独秀发文认为这是 公理不敌强国的时代 ,是强权世界,同时他警告中国国民,要掀起 民族自卫主义 。陈独秀的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  )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十月革命的影响C.工人阶级的爱国热情D.中国外交的失败

13.

1937年8月,毛泽东指出:当前 必须全国上下共同实行一个彻底抗日的纲领,这就是根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精神而提出的救国纲领 。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  )

A.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战B.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C.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D.巩固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14.

1945年9月,中国共产党发布指示,要求军队在收复城市后严格 保护城市工商业,对于接收的企业,凡是属于被敌伪没收的私人企业,一律发还原主,保护其继续经营 。这一措施的实施(  )

A.分化了国民党阵营B.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C.促进了经济的恢复D.扩大了自身的阶级基础

15.

图1是1955年11月23日,当时全国最大的私营百货商店上海市永安股份有限公司经政府批准实行公私合营。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图1

A.工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B.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C.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建立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调整对时代主题的基本判断和认识。党的十二大作出了 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维护 的论断,实现了我们党在时代主题判断和认识上的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变(  )

A.缘于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C.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D.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17.

公元前5世纪之后,雅典允许任何公民控告另一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上提出的 违法提案 ,包括拥有最高决策权的公民大会批准的提案。这说明,当时雅典(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直接民主原则贯穿于决策过程C.注重健全监督机制D.个人权力凌驾于公民大会之上

18.

公元前161年,罗马元老院通过一项法令规定,每一次的宴席开销不得多于120阿斯;禁止使用家禽;受邀宾客的人数限制为3人;宴席上使用的银器重量不可超过100镑。这些规定(  )

A.有助于社会风尚的改善B.侵犯了公民的私有财产C.体现了平民的利益与要求D.限制了罗马贵族的特权

19.

17世纪初,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在《论海洋自由》一书中指出: 既然海洋无边无界,和空气一样,它就不能成为任何国家的财物。 他主张海上航行、海上贸易自由,任何国家都不应为了私人利益加以限制。据此可知,格劳秀斯旨在(  )

A.打破西葡两国的海上霸权B.拓展世界市场的范围C.突破英国航海条例的限制D.消除西欧大国间矛盾

20.

17世纪的英国由世袭贵族组成的贵族院是议会权力的中心,他们利用手中掌控的权势制定不合理的议会选举制度,控制平民院和选举,这一时期贵族院权力达到了历史的顶峰。这说明,当时英国(  )

A.最高权力仍属国王掌控B.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C.专制腐败有了新的土壤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21.

19世纪70年代,企业内部研究开发实验室在德国广泛推广,逐渐形成了以企业为中心、大学和研究机构协同创新的国家创新体系,之后美日等国纷纷效仿。德国企业实验室制度的建立(  )

A.标志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B.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C.形成了知识经济增长模式D.开启了经济持续繁荣的时代

22.

十月革命前夕,列宁曾经提出过土地国有化的主张;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并没有立即实施土地国有化政策,而是宣布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将全部土地无偿地分配给农民使用。列宁这一调整意在(  )

A.促成苏维埃的成立B.争取农民对革命支持C.推动民主革命深入D.瓦解临时政府的统治

23.

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达到退休年纪的劳动人员,依据他们自身的不同工资情况,每月能够获得10—85美元的养老金。据此可知,该法案的实施(  )

A.缓和了社会矛盾B.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C.增加了就业机会D.提高了工人生活水平

24.

1968年7月,欧共体六国实现了农产品的统一价格。1969年,共同体内部完全取消主要农产品关税,对外征收差价税。欧共体的做法(  )

A.促进了成员国对外贸易额增加B.加速了世界范围内农产品的流通C.推动了成员国统一市场的发展D.巩固了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成果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中,政治统治一直保持着中央集权,社会管理却相对分散,以士绅为代表的地方精英与地方政府共同管理当地事务。士绅多是有声望并且有钱有势的人,通过他们的威望和人际关系来影响地方事务。他们既参与统治过程也参与决策过程,很多有关公共福祉的事情如赈灾、修路等都有士绅的参与甚至负责,涉及到政府主要职能的诉讼,也会因为士绅的介入由公堂转为民间。士绅阶层的影响力与地方政府权力影响力相互依存又彼此制约,共同维系着大一统国家的治理。

——摘编自齐惠《中国古代协商政治的特质》

材料二
乡绅是中国明清时期活跃于乡村中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社会阶层,拥有国家所赋予的法定特权,明代政府不仅规定乡绅本人可免除徭役,且可惠及其家庭。这就产生了一种 非正式权力 。这种非正式权力与官僚的正式权力之间既有着密切的联系,又相互区别,并彼此形成制约。明清时期的乡绅主要是这样一种社会力量的代表者,在当时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功能,使国家与社会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他们如同一个 缓冲带 ,减少着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摩擦,增强着社会结构的弹性,使一个庞大的帝国机器得以灵活的运转。

——摘编自徐祖澜《乡绅之治与国家权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绅治理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乡绅治理的意义。(6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有着特殊的原因。当时英国的棉纺织业面临着国内传统毛纺织业和进口印度优良棉布两方面的激烈竞争。棉纺织业要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兴工业部门,必须不断革新本身的技术。近代以来随着世界贸易范围的扩大,以柔软、质薄、穿着舒服见长的棉布,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欢迎。棉花具有比羊毛更有粘合性而少弹性、更易于搓捻和拉长的优点。棉纺织业是新兴的工业,不受行会制度的限制,享有自由发展的有利条件。因此,棉纺织业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使自己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先行部门。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
棉纺织业是英国传统工业部门之一,由于英国自然环境因素,其棉纺织业发展所需的棉花主要是从外国进口。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美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工业化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英国工业化进程中强有力的竞争者。英国长期在世界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资本家对发明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感兴趣,更不愿意支付一大笔资金用以更新设备。在1913年英国棉纺织业发展到顶峰后,棉商品出口急剧的持续下降。

——摘编自李婷《曼彻斯特棉纺织业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棉纺织业衰落的历史启示。(6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二战后,殖民主义势力空前衰落,苏联国际威望的提高和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支持和鼓舞了广大亚非拉地区的人民,经过二战的洗礼,亚非拉人民的觉悟和思想认识大大提高,各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发展壮大,具备了领导民族解放运动取得胜利的条件,战后初期,亚非拉地区普遍爆发了反帝反殖的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在亚洲冲破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联合国由最初的55个创始会员国发展到1980年的154个会员国,其中78%是第三世界国家。他们要求联合国摆脱一两个超级大国的控制,反映第三世界的愿望和呼声。1960年12月,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43个亚非国家倡议的《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1965年通过《关于各国内政不容干涉及其独立与主权之保护宣言》。广大亚非拉国家取得政治独立以后,深刻地认识到,没有真正的经济独立,政治独立是不能巩固的。从20世纪70年代起,他们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摘编自黄若迟《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三世界国家崛起的意义。(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晚清为了应付危机而采取的各项自救和革新措施,除了把经济压力继续导向中下社会阶级,造成更多的失地者和无业游民,加速统治危机外,还带来了一个更有力的敌对阶级,即资产阶级。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产阶级命运的判断,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

——摘编自刘亚、汪漭《经济压力下导与晚清统治危机的加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