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河南省许昌市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1362

一、单选题

1.

西周初期土地在进行交换时,交换双方必须报告执政大臣,执政们也慎重处理,派员勘探,记录存付史官;西周晚期时土地交换过程中不复有王室大臣出席。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分封制走向瓦解B.礼乐制度崩坏C.井田制出现松动D.诸侯势力坐大

2.

汉代行政长官、属官往往自行其政且各有府署,而若把这些府署看作机构,其成员就只有长、佐官、属吏而无属官, 而唐代各机构长、佐、属官及吏员则协同行政。这表明唐代(  )

A.分割相权加强皇权B.机构臃肿人浮于事C.科举选官效果显著D.官僚政治日益成熟

3.

宋代针对土地问题,程颢曾提出 须限民田,令如古井田 ,而宋神宗说 如此即致乱之道 ,认为只可以 利害 来使民 知所趋避 ,不可 若夺人已有之田为制限 。这反映出宋代(  )

A.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B.经济发展影响财产观念C.理学价值观受到冲击D.政府鼓励进行土地兼并

4.

王阳明认为,人子有父母之丧,哭与不哭,完全决定于个人 由衷 的情感,而不是 循 守格套 ,情不由衷,在吊客面前 作伪 。据此可知,王阳明(  )

A.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B.否定纲常伦理道德C.突出个体的自我意识D.倡导知行合一思想

5.

19世纪50年代,东西方之间久远的贸易失衡再度出现。1854年,英商怡和洋行不得不请客户提防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给英国人带来的问题: 如果进口业务继续同近期一样……我们的贸易逆差将达三四百万英镑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英国工业经济的衰落B.列强对华的贸易竞争C.洋务运动的迅速展开D.中国传统经济的韧性

6.


表1 民国初年江苏地区具有双重身份的功名之士情况统计表

旧功名

新学历

占原功名人%

进士

留学

546%

新学堂

30%

举人

留学

310%

新学堂

121%

生员

留学

667%

新学堂

250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国内(  )

A.新式教育占据主导地位B.传统的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7.

图1为全面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宣传画。这一宣传画旨在(  )

图1

A.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B.动员军民协同进行抵抗C.为广泛进行游击战争取人心D.配合敌后战场战争活动

8.

1956年国家开展了推广普通话运动,仅有初小文化程度的大队党支书胡子孝,在一次生产队长会议上,他谈到1958年的分配问题时运用了157个新词。其中,抽象性词语如 原则、典型、性质、体现、政策、过渡、运动、总结、决议、认识 等达到了32个。这件事可以反映出(  )

A.大跃进运动更新了民众观念B.说普通话成为社会风尚C.左倾思想影响文化普及工作D.群众政治觉悟得以提高

9.

古希腊城邦政治生态是激情有余,理性欠熟;民主 发达 ,法律萎缩。布赖斯理对古希腊城邦的民主状态曾评论道: 他们(人民)作为专制统治者进行统治,不能容忍各种束缚,甚至不能容忍他们通过法律加给自己的束缚。这就证明了一个箴言:没有人能出类拔萃到被授予绝对权力的程度。 这表明古希腊民主政治(  )

A.充分保障了人民的自由B.制度设计缺乏理性思考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治理D.法律制定服从公民意志

10.

14世纪中叶,发生在中亚里海一带的黑死病扩散到到欧洲,在黑死病流行过程中,许多传教士忘却了自己拯救灵魂的圣职,趁机大发其财,黑死病也使现实主义开始出现,死亡阴影对人们的价值观、思想观念有了巨大冲击,使人们信仰开始瓦解。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黑死病的流行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B.黑死病的流行充分暴露出教会的贪婪和腐败
C.黑死病的流行客观上加速了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时代的到来D.黑死病的流行彻底瓦解了人们传统的宗教信仰

11.

1801年美国联邦党人控制国会通过了《1801年司法法》,身为联邦党人的总统在离任前匆匆任命了一批联邦党人法官,联邦党人这种做法遭到新当权的民主共和党人反对。后者一上台就宣布《1801年司法法》无效,同时宣布恢复《1789年司法法》。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美国(  )

A.代议制民主政治待完善B.政党政治影响美国的安定C.权力制衡体制尚未确立D.行政权凌驾于司法权之上

12.

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通过的《苏共纲领》指出: 在共产主义建设过程中,经济领导将依靠对高生产指标的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对劳动的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的正确结合,是争取共产主义的斗争中的伟大的创造力量。 据此可知,该纲领(  )

A.认可了市场经济的某些原则B.摒弃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C.强调了企业的独立自主地位D.阐明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为了治理黄河的水患,汉武帝采取了各种方法,甚而动员包括社会各界的人士参与到黄河水灾的救助之中。元封元年汉武帝 方忧河决 ,随即出现了 河溢皋陆,堤繇不息 的惨象,汉武帝不得不动用包括术士在内的各方人士参与到水灾的治理。汉武帝是欲通过方士沟通人神之间的联系,根治水患也许汉武帝感觉到触怒了苍天,在元封元年,汉武帝甚至要祭祀后土以求得苍天的庇护,他甚而认为 间者河溢,岁数不登,故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育 。除了上述所谓的祈求苍天庇佑治理黄河水患外,汉武帝主要利用朝廷的大臣来治理黄河水患。如元光三年的黄河水患, 于是天子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 。在治理黄河水患的同时,为了安置灾民,汉武帝还采取大规模移民的政策,将遭受水灾的民众迁离本土,或者迁往漠北地区,或者迁往江南地区,使这些民众脱离了黄河水灾的侵扰,过上安定的生活。

——据薛瑞泽《汉武帝时期黄河水患治理及其历史启示》

材料二
1952年,毛泽东首次出京就到黄河视察,并发出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的伟大号召:周恩来对黄河的事情 亲自挂帅,多次主持会议研究治理黄河的重大问题。根据黄河自身的特点和新中国初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黄河水利委员会在中共中央治黄方针的指导下,提出了 兴利除害,分步治理 治黄指导思想。从1950年春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和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治理黄河的两个阶段工作,有目的、有步骤地对黄河流域进行从治标到治本的综合治理,遏制了黄河水患。1954年3月,黄河下游春季修堤工程全面开工。河南、山东两省各工段上堤的民工共达五万多人,许多包工队都重新整顿劳动组织,并积极改进工具,推行先进工作法,使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有提高。1954年黄河顺利地渡过了八次大汛,此后治黄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黄河流域规划,开启了全面的治本工作。

——据郭书林《从治标到治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黄河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治理黄河的措施及其效果。(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治理黄河的特点及其意义。(1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美洲到非洲和欧亚的生态交流与微生物交流

14901570

15701650

16501730

1492年,哥伦布把对菠萝和木薯的描述带回欧洲。

1510年,首次把奴隶输入西班乐。

1513年,伊斯帕尼奥拉岛建成了美洲第一个蔗糖精练厂。

1519年,据说第一次在墨西哥种植了大麦。

1530年,第一个巴西甘蔗种植园出现。

1535年,法国探险家带来的流感病毒使圣劳伦斯河谷的印第安人灭绝。

155年,出现中国种植玉米的首次记录。

16世纪60年代,出现中国种植甘薯的首次记录。

1563年,巴西的巴伊亚瘟疫蔓延。

16世纪80年代,巴西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精炼糖产地。

16世纪90年代,爱尔兰、西班牙北部、法国南部都种植了马铃薯。

1605年,葡萄牙人把马铃薯引进到亚洲。

163316354年,切萨皮克族印第安人遭到流行病麻疹和天花的袭击。

1644年,咖啡传入法国。

1648年,巧克力被引入到英国。

1666年,欧洲和阿姆斯特丹首次种植大黄。

1679年,威尼斯遭瘟疫之灾。

17世纪80年代,马铃薯传入比利时。

17世纪90年代,荷兰人把咖啡移植到爪哇。

18世纪初叶,每年大约有24000名非洲黑奴被掠夺到美洲。

1720年,瘟疫在欧洲爆发的最后一次记录。

——据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世界:一部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拓跋鲜卑在正式建立国家之前,存在部落的管理和决策层, 掌事立司,各有号秩 。但这些官员基本上只有治民之事,无守土之责。在建都平城的北魏前期,由于其是半游牧半农耕性质的国家,民众的社会组合分成两种类型,官吏也随之分为 内行与外朝 ,显得混杂多变。491年十月 大定官品 ,493年与499年,孝文帝两次颁布《职员令》,《官氏志》里才有类似列朝官志的完备记载。列代的职官 各统其属,以分职定位 ,功能为 治百事 ,故而 其为法则精而密 ,且须 职有常守,而位有常员也 。这两个《职员令》之发布,对北魏行政制度的变更无疑有着划时代的性质。因为基本上 以统一的标准仿南朝的官制,去掉胡人部落的习惯 ,也使南北两边的政权在体制上相差无几,很有利于之后的统一。

——据严耀中《关于孝文帝行政改革的一些新诠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7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1932年日本对上海等地发动武装进攻后,中共中央在发给各地党部的信函明确提出,各地党的中心任务是 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一切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的南京政府与一切国民党的派别,以及一切反革命派别 ,在反日斗争过程中,要 集中力量建立下层的群众基础

——据张涛《从保卫苏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材料二
1935年8月25日至27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召开会议,全面讨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会议详细阐明了中共制定新策略的两个基本出发点,指出中共的迫切任务是 不仅吸收最广大的、真正革命的、有觉悟的和忠实的分子,而且吸收中国社会上各阶级和阶层中,一切可能的、那怕是暂时的动摇的同盟者及同路人 共同参加民族解放斗争。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中共甚至不排除与蒋介石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据张涛《从保卫苏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两种认识产生的背景。(11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20世纪初, 新中国 逐渐成为国人普遍认同的流行词,爱国志士纷纷呼吁建立 新中国 。1899年,梁启超等人翻译的《国家论》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家论》强调 民人之意志,即国家之精神 。1900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号召建立一个 少年中国 。这个 少年中国 就是梁启超期望的 新中国 ,是具有民权、法律和主权观念的 新中国 ,也即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1902年,梁启超《新民说》中专列 论国家思想 一节,呼吁培养 新国民 ,建立 新中国 。他设想的 新中国 ,曰 大中华民主国 ,第一任总统罗在田为清德宗光绪皇帝,第二任为黄克强。这个 新中国 成立的基础是 立宪期同盟党 ,简称 宪政党 新中国 采用立宪政体,前期为君主立宪国,到光绪让权时转为民主共和国,它是一个和平过渡的新国家, 非到万不得已之时,必不轻用急激剧烈手段

——据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 新中国 思想的主要内涵。(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 新中国 思想对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设的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