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山东省泰安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9 浏览数:208

一、单选题

1.

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税租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 往往由国君从中央派遣到封邑,并由 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

A.国君集权趋势开始出现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己确立C.分封制被郡县制所取代D.周王失去了 天下共主 地位

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 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个 胜利 指的是(  )

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 民本 特色D.独尊儒术 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3.

图1是出土于山东嘉祥县的东汉画像石。图中左边拄拐杖的老者是老子,面前躬身捧雁问礼者是孔子,其身后所随四人为颜回、子路等弟子,此类画像石出土约30余幅。这些画像石并不出自上层贵族墓葬,其墓主多属拥有一定土地和经济基础的社会化群体。这反映了东汉时(  )

A.治国理念的变化B.绘画水平的提高C.儒学下移的影响D.学术派别的交流

4.

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 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 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

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

5.

北宋时期,带有抑商色彩的坊市制度被取消,全国形成了以首都汴京为中心的北方市场、以苏杭为中心的东南市场、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蜀市场和以陕西、河东一带为主的西北市场。据此可知,北宋(  )

A.政策调整推动了区域性市场形成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政府加强对商业发展的宏观调控D.市镇经济比较繁荣

6.

元朝统治者并不考虑传统的地方行政区划因素,而是根据需要,大开大合,将不同气候土壤的地理区域合而为一,不使某一大省区完全掌握一形胜之地以据险。此举旨在(  )

A.结束藩镇割据的局面B.促进不同民族的交融C.凸显政权的与众不同D.消除地方叛乱的隐患

7.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分封自己的儿子为藩王,各藩王封地分布统计如表1(不含后移封地)据此可知,朱元璋分封藩王的目的是(  )

表1

所在省份

陕西

山西

北京

河南

湖北

山东

湖南

数量

1

3

1

3

3

2

1

所在省份

四川

甘肃

辽宁

宁夏

河北

内蒙古

数量

1

3

2

1

1

1

A.维护边疆地区安宁B.防范地方割据势力C.稳定全国统治秩序D.控制经济战略重心

8.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先后派遣4批幼童共120人赴美留学。下表是对他们归国后就业情况的不完全统计。该现象(  ) 

从事行业

外交包括海关

海军、船业

矿务

电报

铁路

商业

医业

教育

人数

32

16

8

18

16

7

5

4

A.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B.打破了西方技术垄断C.导致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有助于近代化的发展

9.

梁启超说: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陈旭麓说: 甲午大败, 成中国之巨祸 ,中国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二人都认为甲午中日战争(  )

A.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B.促进民族意识觉醒C.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D.是思想近代化的开端

10.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从美国途经欧洲回国,在法国巴黎发表谈话,明确地宣称: 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总统制。 但是,清帝退位之后,《临时约法》最终确定中国的政体是 责任内阁制 。这一变化(  )

A.表明革命派的立场不坚定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妥协性C.是为保护革命果实的变通D.最终导致政治民主化的失败

11.

在中国近代学制中,1904~1922年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表3中的变化。这些变化(  )

表3

卯学制(1904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

壬子丑学制(19121913)

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戌学制(1922

修身改为公民课

A.体现了对君主权威的公开挑战B.印证了民国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C.说明新文化运动加速了思想解放D.反映出了对平民人格与精神的重视

12.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文艺界的青年人一度把传统文化中个人安身立命之所的 家庭 描绘成极度黑暗恐怖的名利场和充满到毒、压抑和变态的地狱魔窟。这反映出当时(  )

A.文艺界主导了新思想潮流B.追求新思想成为文艺青年的时尚C.个人主义已成为国民共识D.传统的家庭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13.

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中规定: 凡居住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十八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这一规定旨在(  )

A.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B.适应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D.促进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14.

有学者认为,中国对万隆会议的立场和态度,集中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对民主中立国家的认识和对国际格局发展新变化的战略判断。这表明万隆会议(  )

A.是特殊时期外交战略的有效探索B.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C.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实践的开始D.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孤立与封锁

15.

下表为不同版本《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部分词汇。从这些词汇中可以看出我国 (  )

年代及版本

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1978年第1

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

1996年第3

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

2012年第6

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A.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二、开放性试题

16.

在中国古代,人口数量的增减一直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提取图2信息,说明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特点,并对影响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相关因素做出合理解释。(14分)

17.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恭亲王奕深感在对外交往中语言不通,文字难辩,一切隔膜,遂于1862年6月11日奏请设立京师同文馆以培养翻译人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
同文馆初立时,仅有英文一馆,次年又增设了法文馆和俄文馆。1869年,经赫德推荐,总理衙门任命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为京师同文馆总教习,负责一切教务工作。丁韪良就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为同文馆拟定教学计划,把课程设置分为八年制和五年制两套。八年制课程主要供年纪较小,既学外文,又学新学的学生使用;五制课程主要供年齿稍长,无暇肄及洋文的学生使用。
同文馆八年制课程如下:
一年:认字写书、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三年:讲各国地理、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
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七年: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
八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
同文馆五年制课程如下:
一年:数理启蒙、九章算法、代数学。
二年:学四元解、几何课本、平三角、弧三角。
三年:格物入门、兼讲化学、重学、测算。
四年:微分积分、航海测算、天文测算、讲求机器。
五年:万国公法、富国策、天文测算、地理金石。

——摘编自何大进《丁韪良与京师同文馆》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同文馆课程设置的理解。(14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三、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律文件摘录。
摘录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
摘录二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 在抗日时期,我们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是民族统一战线的。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摘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摘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进行民主政治建设探索的成就。(12分)

四、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随着大帝国的出现,跨文化互动进一步加速,广泛的贸易、旅行和交通网络建立起来,为遥远社会间持久而系统的交流打下了基础。在早期的互动网络中,丝绸之路网络是最为广阔的,大约公元前200年之后,它不仅便利了商业和物种交流,也便利了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作为陆路和海路网络,商人们通过它交易丝绸、香料、马匹、玻璃和其他商品,这一点人所共知;但丝绸之路也是宗教和文化传统传播的通道。陆路连接起从中国和朝鲜到大夏和印度再到更远的伊朗和地中海沿岸的各社会,而海路网络作为辅助手段,保证了航海者在中国、日本、东南亚、锡兰、印度、伊朗、阿拉伯半岛和东非之间的航行。伊斯兰教兴起后,这些陆上通道和海上航线的运载量极大提高,不久,另外一个穿越撒哈拉沙漠的陆路网络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与地中海沿岸联系起来。

——【美】杰里·H·本特利《世界历史上的文化交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对材料观点加以阐释。(15分)(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