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安徽省阜阳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8 浏览数:224

一、单选题

1.

汉初,自西周末年沿袭而来的王侯豢养门客之风盛行。刘姓诸王更是门庭若市,诸多贵族官僚集团积极支持豪强势力,使其雄踞一方。这一现象反映了汉初(  )

A.中央集权的弱化B.社会阶层流动的固化C.政治局势的稳定D.沿袭了西周治国方略

2.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将宋代视为 看不见篡夺 的时代。他说: 在唐以前的中世,强有力的贵族一旦压倒皇室,就要发生篡夺,宋以后,便看不见篡夺了,天子的地位非常稳定。 宫崎市定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可能是,宋代(  )

A.杯酒释兵权,皇权达到顶峰B.采用二府三司制,维护君主权威C.设监察御史,完善监察体系D.派遣文官任知州,加强中央集权

3.

明代海上贸易,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中外私人贸易发展、成长、成熟和最终合法化。白银需求促使明后期海外政策与海外贸易模式转变,进而推动了传统丝绸之路的极大扩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晚明海上贸易使白银大量流出B.全球化源于明朝白银货币化C.明代走向世界缘于内部驱动力D.明王朝主导了世界海上贸易

4.

1928~1936年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又一次高潮,1936年,工业发展达到了近代高峰,这一年工业资本比1920年增长了两倍。这一时期工业发展(  )

A.表明中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B.促使民族经济发展更加稳固C.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趋于健全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5.

标语是时代的反映,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风格的标语。下图所示标语应该出现在(  )

A.五四运动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土地革命时期D.土地改革时期

6.

辽沈战役胜利后,毛泽东充满信心地预计再过一年左右就可以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了。这一论断源于(  )

A.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B.土地改革农民革命性提高C.国民党已丧失了美国的援助D.国共军事态势对比的变化

7.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连一直坚定反共产主义的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都改变了对中国的负面看法。他暗示美国应支持中国反苏,认为美国的全球政策如缺少有7亿多人口的中国参与是很难实现的。可见当时(  )

A.中美关系已经开始了正常化B.中美准备结盟对抗苏联C.美国全球战略需要中美合作D.美国政府已承认新中国

8.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指出 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加强民主,正确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此,邓小平(  )

A.批判了 文革 以阶级斗争为纲B.否定了 文革 期间的个人崇拜C.强调了民主化建设的重要性D.肯定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9.

下表所示为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统治时期统治者的行为和职责(部分)据此可以推断(  )

统治者

行为和职责

国王汉谟拉比

亲自处理用水纠纷,下令并严厉监督总督兴修水利

国王任命的总督

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

基层公社的首领

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场、税收和司法等

A.文明发展深受河流影响B.中央集权体制严密C.最早建立君主专制政体D.国王事务比较繁忙

10.

腓尼基的商人和工匠从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埃及人那里学来了书写符号,并把它作为记账和立法的工具。 公元前1100年左右,腓尼基人发明了 简单和易于掌握的书写系统 ,这 成为以后希腊和拉丁字母的基础 。这可用来说明(  )

A.腓尼基人最早进入文明时代B.腓尼基字母是现存最早的文字C.商业是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D.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

11.

下图为历史上某一帝国形势图。据此判断这一帝国是(  )

A.波斯帝国B.罗马帝国C.亚历山大帝国D.阿拉伯帝国

12.

墨西哥玛雅古国城市遗址帕伦克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于公元600年至700年达到顶峰,现存的古老建筑多是这一时期的,素有 美洲的雅典 之称。这说明(  )

A.帕伦克吸收了雅典文明成果B.玛雅文明发展了雅典民主政治C.帕伦克的文明成果延续至今D.玛雅古国曾有繁荣的城邦文明

13.

1340年6月,英国沃尔瑟姆庄园法庭判决,非自由农路斯未经领主同意就将持有地租给自由人罗伯特,法庭命令他将这块土地和转租收益交给领主,并罚款12便士。这反映出(  )

A.国王的司法权力受到侵犯B.庄园法庭对领主利益的维护C.司法判决是庄园主主要财源D.庄园内部成员不能擅自交往

14.

东西方传统商路有陆路、海路和陆海并用三条,这些商路以地中海为贸易中心。15世纪中期以后,运抵欧洲的东方商品数量大减,价格昂贵。这种现象(  )

A.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B.源于地中海地区局势动荡C.说明东方生产能力下降D.导致意大利贸易地位下降

15.

15世纪以后,人文主义者倡导的个人主义 深深地镶嵌于西方人的心灵中,并且由艺术家通过刻画个性,探索者通过探测地图上未标明的海洋,征服者通过努力开拓殖民地和商业资本家通过积累大量财富等形式来体现 。这表明人文主义(  )

A.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性质B.开阔了欧洲人的思维方式C.得到各阶层的普遍参与D.未能摆脱宗教思想的束缚

16.

约翰内斯·米勒于1791 年写道: 我的确希望法国革命能成为一面镜子,能让人们感受到它的影响,而它也正在做到这一点。 ”这反映出米勒(  )

A.对法国民主革命的否定B.认为法国革命的影响有限C.对打破封建枷锁的渴望D.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熏陶

17.

19世纪,英国的工人阶层需要学习和适应新的社会形态,需要用文化知识武装自己以适应社会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劳动者的需求,工人对教育及书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据此推断(  )

A.工业革命提升了工人幸福感B.工业革命推动文教事业发展C.英国工人的政治觉悟在提升D.英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18.

巴黎公社警察委员皮诺泰尔因贪污钱财,军事代表克吕泽烈因玩忽职守,根据群众的要求,均被撤销职务。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

A.践行 主权在民 理念B.实行直接民主政治C.赋予人民广泛的权利D.重视团结工农群众

19.

黑斯廷斯是英印帝国的主要建立者,支配印度政治舞台长达二十年,他却被称为 一个一只手握着血迹斑斑的权杖、另一只手在扒窃的人 。这一评论(  )

A.肯定了殖民活动的积极意义B.说明殖民掠夺成为英国财源C.揭露了殖民者的贪婪与罪恶D.表达了印度争取独立的诉求

20.

根据1917年墨西哥宪法规定,国家是一切自然资源的主人,有权收回外国垄断组织攫取的土地、矿场和油田;国家将收回迪亚斯时期让与封建地主的公共土地与河流。这体现出当时墨西哥政府(  )

A.对国家经济现代化的重视B.发展社会主义的倾向C.对反帝反封建成果的维护D.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

21.

下图所示是1914年6月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费迪南夫妇遇刺的事件。该事件反映了(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B.美国主导20世纪初的国际政治C.当时世界局势已经趋于紧张D.法国与奥匈帝国的矛盾十分尖锐

22.

雅尔塔会议中,丘吉尔和斯大林只用半张纸上的百分比协议就决定了罗马尼亚、希腊、匈牙利等国家的命运,以致连丘吉尔当时都担心这种做法会受到指责而想把这张纸条烧毁。这反映出(  )

A.雅尔塔体系具有强权政治色彩B.英国反对大国干涉巴尔干事务C.英苏共同维护巴尔干地区和平D.丘吉尔的行为违背了英国利益

23.

二战后初期,美国无意促成欧洲联合,但因提供有限贷款来推动欧洲复兴的政策收效甚微,于是,将欧洲一体化视为促进欧洲长期稳定的最佳方案和冷战的工具。这说明(  )

A.美国无意将欧洲卷入冷战B.欧洲联合不利于美国建立霸权C.欧洲的强大符合美国利益D.美国对欧政策服从于冷战需要

24.

赫鲁晓夫执政后,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生产自主权,推行小组包工奖励制,又取消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放宽农民经营个人副业的限制。这些做法(  )

A.扭转了经济结构的不平衡B.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C.以利益刺激调节农业生产D.不利于苏联经济发展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在欧美资本主义诸强迅速崛起之际,中国历史才步履蹒跚、被迫地步入近代,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的衰亡已成必然。特别是《辛丑条约》签订后,彻底堕落的满清政府已无力地处于风口浪尖之中了,虽然慈禧太后企图通过 新政 、预备立宪来力挽狂澜,但一切只是徒劳。武昌起义实际上与从前孙中山领导的反清暴动一样,按常理清廷依旧可以轻易镇压,但这次起义却成为压垮满清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清廷无力回天,这样辛亥革命成功地将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摘编自胡绳武、金冲及《辛亥革命史稿第四卷: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材料二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 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

——摘编自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成功地翻开中国历史新篇章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10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公元1500年之后的时代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开始起冲突。数万年来人类一直生活在互相隔绝的状态中。经过几千年时间他们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甚至在形体特征上也产生了差别。这一过程一直扩展到全球,因而至公元1500年种族隔离现象开始遍及全世界。当西方于公元1500年前后开始进行其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也就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被迫移居到新的大陆,各个种族也因之而不再互相隔绝。欧洲人由于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居于领先地位而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6世纪,葡萄牙垄断了到东方的跨洋运输;17世纪,荷兰取代葡萄牙掌握了东方贸易,将贸易范围扩大到印度、锡兰、波斯、阿拉伯以至南非。而且,欧洲与亚洲贸易的商品种类增多,印度的纺织品等逐渐取代香料,尤其是胡椒成为欧洲人喜爱的商品。18 世纪,欧洲重要的变化是许多奢侈品成为普通商品,过去欧洲与东方的贸易,由于运输困难、风险较大,所以价格昂贵,是只有少数贵族和富人才能享用得起的奢侈品贸易。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进口量的增长,价格下跌,砂糖、咖啡、茶叶以及各种香料成为大众商品。

——摘编自 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公元1500年前后 全球统一 进程的特点。(4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元1500年前后 全球统一 进程带来的有利影响。(8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1950年至1954年,参议员麦卡锡利用职权肆意诽谤诬陷,指控国务院许多人是 共产党员 间谍 ,诬指共产党员已渗透到军队、军工部门,甚至中央情报局等国家机关。他甚至把攻击矛头直指美国领导人。在麦卡锡时代,美国社会弥漫着一片恐怖的气氛,人们互相猜忌,成千上万的民主进步人士以及政府、军队人员遭到迫害,他们的亲属朋友遭到株连。
材料二
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出兵朝鲜,干涉朝鲜内战,并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然而美国招募和训练了大批古巴流亡分子,组成雇佣军,入侵古巴,妄图颠覆古巴政权。美国政府还不顾国际法院的裁决,给尼加拉瓜反政府军提供巨额军费和武器,企图颠覆亲苏的尼加拉瓜政府。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建才《试论冷战的后果与教训》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对内政策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6分)
(2)指出材料二中美国的对外政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内外政策带来的危害。(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表为美国与民主德国关系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4910

苏占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后,美国不承认其作为独立主权国家的国际法地位。

194912

杜鲁门政府把民主德国视为苏联的卫星国,对民主德国的政策同其对东欧的政策密切相关。

19576

美国认为苏联对民主德国控制的加强,正在不断加剧欧洲力量的不均衡,将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美国认为需要通过心理战等方式煽动民主德国民众对现有政权的不满。

19698

基辛格认为,尼克松访问西柏林是要向柏林人民表达美国人民对他们的尊敬之情,期待与民主德国通过官方途径发展双边贸易关系。

197211

美国与苏联、英国、法国发表联合声明,支持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加入联合国。

19749

美国与民主德国签署外交承认的备忘录,两国正式建交。

——摘编自高文知《美国承认民主德国政策的演变》

围绕材料,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予以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