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山东省“山东学情”高三10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C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9 浏览数:451

一、单选题

1.

(2022· 山东学情 高三10月联考C版·1)研究发现,距今大约 5000 年,人类普遍遭遇洪灾,中外应对策略有所不同。如果我们从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故事中提炼关键词,那么大禹治水可以被概括为治、堵、败、疏、成,而诺亚方舟则可以概括为逃、淘汰、选择、拯救。据此推断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自古崇尚科学精神B.西方自古缺乏进取精神C.中国文化讲究和谐相处D.西方文化崇尚理性法治

2.

(2022· 山东学情 高三10月联考C版·2)下图是河南南阳出土的汉代斗牛画像砖,画中斗牛士拿着器械斗牛。古人认为被牛踩踏过的庄稼幼苗更耐倒伏,并可以比其他田块获得更好的收成,由此发展出了斗牛活动。据此可知(  )

A.文人画创作蕴含农本观B.铁犁牛耕的推广推动斗牛活动产生C.中原民间盛行尚武之风D.民俗文化发展与社会生产紧密联系

3.

(2022· 山东学情 高三10月联考C版·3)有学者指出就综合国力来讲,秦国的文明程度、人力和物质资源不一定较六国强,但秦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资源,通过一级一级的组织把权力集中于君王,整个国家被组织成为一台高效有力的战争机器,进而一口一口地将六国吞噬掉。该学者意在说明秦统一全国的重要原因是(  )

A.综合国力的增强B.郡县制的普遍推行C.君主权力的强化D.统治者的雄才伟略

4.

(2022· 山东学情 高三10月联考C版·4)唐朝时期,中国社会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前期主要是以小户型为主,后期则出现了大量的联合型家庭,家庭人口数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家伦理的影响B.社会经济的发展C.家庭观念的变化D.赋税制度的变革

5.

(2022· 山东学情 高三10月联考C版·5)《宋史·户婚律·婚田入务》记载: 所有论竞田宅、婚姻、债负之类,取十月一日以后,许官司受理,至正月三十日住接词状,三月三十日以前断遣须毕,如未毕,具停滞开狱事由闻奏。 材料反映了宋代(  )

A.司法审判程序具有很大随意性B.冗官问题造成审判效率低下C.以农为本的传统立法价值取向D.土地兼并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6.

(2022· 山东学情 高三10月联考C版·6)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据此可知(  )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14

132

82

527

43

537

山东

42

104

64

112

74

1583

陕西关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45

459

51

545

43

976

福建不含台湾

19

131

15

205

39

511

广东

72

1270

71

1959

A.南北长途贸易日趋频繁B.北方集市密度明显超过南方C.政府抑商政策趋于松弛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7.

(2022· 山东学情 高三10月联考C版·7)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全面记载了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经验技术,他引用《尚书》的内容写道, 润下作咸,武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 ,强调制盐是圣王也要重视的事,在一副《治丝图》中,他所绘的纺织工人戴着指套和绑腿,俨然知识分子装束。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手工业的社会地位提高B.知识分子的经世致用观念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瓦解D.宋应星主张打破社会等级

8.

(2022· 山东学情 高三10月联考C版·8)五四运动前后,出现了很多以平民命名的社团组织,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B.救国路径发生变化C.知识分子充当了民主革命的主力D.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9.

(2022· 山东学情 高三10月联考C版·9)1937 年的清明节,国共两党分别派代表共同祭拜黄帝陵,毛泽东在其祭文中有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等语。这表明(  )

A.日本全面侵华加快国共合作B.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C.文化认同是国共合作的标志D.合作抗日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诉求

10.

(2022· 山东学情 高三10月联考C版·10)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献礼影片,五集系列专题片《共产党人》第一集《燎原》已在各大卫视播出,你认为第三集应是(  )

A.《拂晓》B.《弄潮》C.《燃情》D.《追梦》

11.

(2022· 山东学情 高三10月联考C版·11)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中国的熊猫外交主要发生在与苏联、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中。中国在 1972 年将熊猫赠送给美国,1973 年赠送给法国,1974 年赠送给英国,1975 年赠送给墨西哥,1978 年赠送给西班牙。这反映了(  )

A.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B.改革开放提升了中国国力C.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变化D.与中国结盟成为世界潮流

12.

(2022· 山东学情 高三10月联考C版·12)在处理相邻关系方面,罗马法有 相邻一方不得将污染的水排放到邻人土地中 要进行建筑的人应当在自己的房子与邻居的房子之间留出 12 步距离";等规定。《查士丁尼法学阶梯》对此归纳为: 使任何人不滥用自己的物乃系公共利益之所在。 这说明(  )

A.罗马法以维护贵族利益为宗旨B.罗马法公平正义的法理原则C.罗马法强调集体利益D.罗马法一定程度维护平民利益

13.

(2022· 山东学情 高三10月联考C版·13)马克思曾指出 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失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历史形成的重要节点B.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本动力
C.人类文明的纵向发展推动了不同民族的横向联系D.世界历史的形成需要消灭各民族

14.

(2022· 山东学情 高三10月联考C版·14)阅读下表内容,据此可知(  )

帝国

秦朝

罗马帝国

印加帝国皇帝制度

统治方式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度

元首制

行省制

国王

四大政区

A.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B.集权政治是古代世界普遍选择C.人类文明进程具有规律性D.三大古代文明具有一定渊源

15.

(2022· 山东学情 高三10月联考C版·15)辽帝保持着先人在游牧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居处无常,四时转徙。因此,皇帝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又称四时捺钵。特别有趣的是,皇帝在中京接见使者以后,往往还要到皇城外停驻的车帐中住宿,可见民族传统和民族习俗的深远影响。上述文字包含了(  )

A.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B.历史解释和历史结论C.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D.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

二、开放性试题

16.

(2022· 山东学情 高三10月联考C版·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洪武二年,争论定都,太祖: 平定之初,民未苏息,若建于唐、宋之都,供给力役,悉资江南,重劳其民。若就北平,宫室不能无更作,亦未易也。今建业长江天堑,龙蟠虎踞,形胜之地,足以立国。 洪武六年,又曰: 朕建邦设都于江左,然去中原颇远,控制良难。 永乐十四年,成祖意迁都。召廷臣,廷议认为:北京 圣上龙兴之地,枕居庸,峙太行,连山海,俯中原,形胜控四夷,制天下。漕运日广,商贾辐辏,财货充盈……。 后迁都北京。成祖薨,仁、宣二宗称北京为 行在 ,有复南京为都之意。正统六年,废北京 行在 之称,立为京师,后为定制。
材料二
梁方仲认为: 迁都北京,运河畅通,全国经济联系比以前更密切。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沿运河城市繁荣起来了。 北方长城一线的安全与稳定,使江南经济得以持续发展。新宫学论道: 清朝也定都北京,全面继承明朝所建立 北京体系 ,使中华帝国的繁荣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材料三

图一 北京地形图


图二 古代气温变化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明朝迁都北京的历史进行阐释。(12分)
思路:明朝迁都北京之事,涉及迁都原因、迁都定都过程、迁都影响,也可从迁都利弊的角度等进行分析、说明、阐释。

17.

(2022· 山东学情 高三10月联考C版·17)下图是 20 世纪回顾的纪念邮票,涉及历史事件: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共诞生、抗战胜利、开国大典、改革开放。(13分)



任选 2 张邮票,提取邮票信息,根据信息归纳主题,并对主题进行阐释。(13 分)

三、材料阅读

18.

(2022· 山东学情 高三10月联考C版·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李斯泰山刻石》释文:臣斯臣去疾御史大臣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
材料二
东平洪顶山北山崖壁 大空王佛 石刻,4 字通高 9.3 米,宽 4.9 米,其中 字高 3.5 米,普通笔画 20—30 厘米,捺笔最宽处 50 厘米,为古刻石刻艺术体现透视的非凡造例。是我国北朝佛教摩崖刻石之最,也是我国目前所知的南北朝之前的最大字体。南山北向铭赞中有详细叙述: 沙门释法洪娑婆国土阎浮□落天竺人也
材料三
泰山羊氏为汉魏六朝时期著名士族,泰安市新泰地区陆续出土了多方羊氏墓志。如:《羊祉墓志》,志文残毁,内有 熙平元年(516)……葬 之语。《羊烈墓志》志文:使君 开皇六年…薨 等语。其他羊氏家族墓志文中记载羊氏乡贯、谱系、联姻及人物生平等内容。
提取材料信息,分析上述三则材料的史料价值。(12 分)

19.

(2022· 山东学情 高三10月联考C版·19)历史学家黄仁宇主张把历史演变放置在一个总体性的坐标上,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看历史事物的特殊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费正清指出: 东周社会……人的思想现在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希伯来的先知时代及古印度的佛陀及其他早期宗教领袖的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 拿来 ,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 拿来 。这里涉及到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

——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

材料三
西方文明发展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一棒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中华民族没有这样的接力,华夏族一直是主体,只是不断的扩大容量。
请回答:
(1)分别列举这一时代 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的思想家(或宗教领袖)及其主要观点(6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是怎样从 三个方面 将外国的好东西 拿来 的?(6分)
(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关于西方文明 文化接力 观点的?说明理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