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10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9 浏览数:1062

一、单选题

1.

商鞅变法中颁布 分异令 ,规定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除此之外,商鞅还下令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商鞅此举重在(  )

A.改造秦国的社会风俗B.借助变法来推动社会转型C.强化民众的法律意识D.确立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

2.

(2021·山东潍坊高三10月阶段检测 ·2)汉武帝采纳文帝时贾谊 上收铜,勿令布 的建议,禁止郡国铸钱,让各郡(国)把以前铸的钱全部销毁,将铜料输送给三官,并在产铜的地方设置铜官,负责采矿冶铜并把铜输送到中央。这些做法(  )

A.旨在稳定市场秩序B.体现西汉政府的抑商政策C.加重地方财政危机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

唐德宗朝 四镇之乱 时,朱滔、田悦、王武俊、李纳分别称王,但仍尊唐中央为正统,而朱泚在长安称帝,却是企图取唐而代之,所以唐廷宁可赦肇乱的河北而讨朱泚。唐政府的这种做法(  )

A.旨在维护儒学正统地位B.使藩镇割据得以长期存在C.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D.直接导致了唐王朝的灭亡

4.

元朝中期开科举时,宰相向皇帝上奏: 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 四书 五经 ,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 由此可知,当时(  )

A.科举考试不再考诗赋科目B.人才选拔制度更加成熟完备C.理学迎合了封建统治需要D.五经 开始成为官方教材

5.

钱穆《国史大纲》中统计了从洪武四年到万历四十四年,246年间,每科状元、榜眼、探花及会元,共计244人,其籍贯如表1

表1

北方

人数

南方

人数

北直隶

7

南直隶

66

山东

7

浙江

48

山西

4

江西

48

河南

2

福建

31

陕西

9

湖广

8

四川

6

广东

6

广西

2

合计

29

合计

215

这反映了明朝(  )

A.政府内部权力的再分配B.北方士人政治影响力降低C.南方经济逐渐得到开发D.文化中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6.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如图1所示)

图1

这一变化表明,清政府(  )

A.接受实业救国思潮B.意在保全利权发展经济C.重视沿海经济发展D.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7.

(2021·山东潍坊高三10月阶段检测)表2是关于 克林德碑 的发展历程,这反映了(  )

表2

时间

事件

1900

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北京东单牌楼与清军发生冲突,被当场击毙,即克林德事件

1901

清醇亲王载沣代表政府赴德国谢罪,清政府在克林德被杀处建立牌坊,即克林德碑

1918

德国在一战中战败,中国成为战胜国之一。克林德碑改名为公理战胜碑

1952

在亚太区域和平会议上,为表彰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将公理战胜碑改为保卫和平碑

A.国际环境决定外交走向B.西方国家同情支持中国C.中国民众爱国意识增强D.国家实力是外交的基础

8.

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创造性地提出新青年应有的六大标准: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新青年精神 的提出(  )

A.批判了传统文化的糟粕B.回应了变革思想的时代要求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D.激发了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

9.

(本次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确立了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的建党建军原则。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图2中 (  )

图2

A.①B.②C.③D.④

10.

图3内容节选自1947年1月已实行土地改革的山西朱宁村的村民向毛泽东祝贺新年的信。这说明(  )
 

图3

A.土地私有制被废除B.建立工农联盟的重要意义C.农民拥戴中共政权D.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

11.

图4为新中国某一时期工业建设成就示意图。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图4

A.苏联的大力援助B.重视西北的开发C.优先发展重工业D.人民政权的巩周

12.

1981年,被誉为 迈出承包、雇工第一步 的广东民陈志雄在当地引起了众多非议,是年5月,《南方日报》在二版头条刊发了《胆从识来——访大面积承包鱼塘的社员陈志雄》,大胆肯定了这个搞活搞好渔业生产的能手。并在编者按中明确表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仿照试行。这反映了当时(  )

A.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广C.农村改革引发城市改革D.群众创造力加快改革进程

13.

苏美尔法律曾规定,贵族犯罪,其惩罚比对较低等级的同样罪犯要重。《汉谟拉比法典》增加了惩治违反王命的条文,特别对带有某种谋反作乱迹象的罪行更是从严惩处。这些法律规定旨在(  )

A.限制传统保守的势力B.维护国王的专制统治C.确保法律的至上权威D.提升下层民众的地位

14.

埃及最早的金字塔出现于第三王朝时期,第四王朝时期的胡夫金字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规模非常宏大。但到第六王朝以后,金字塔越建越小,并逐渐走向了衰落,约在第十七王朝时期停止修建。这一趋势(  )

A.反映了国民宗教信仰的变化B.根源于埃及国力的衰退C.说明了法老专制权力的下降D.促进了神庙建筑的发展

15.

早期的阿拉伯地理学著作,多为道路指南。后来,地理学知识得到了广泛运用。在9—14世纪,阿拉伯帝国出现了苏莱曼、麦斯欧迪、白图泰等大批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欧洲正是通过学习他们的地理学著作,才逐步了解和熟悉亚洲及东非地区的。据此可知,阿拉伯地理学的发展(  )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B.加剧了帝国的对外扩张C.适应了远距离贸易的发展D.推动了翻译运动的发展\

二、开放性试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表3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思想发展状况

时期

思想状况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秦朝

推崇法家思想

汉武帝以后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教并立

隋唐

三教合流

宋元以后

理学兴盛

分析材料,总结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规律,并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加以阐释。(14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道 路

材料
近代中国人民在挽救民族危亡的过程中,走出了不同的道路。

                                                     江南制造总局

                                                                                                       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9—1932年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史实,以 道路 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13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三、材料阅读

18.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 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16分)
材料
甲:摘编自 七七事变 后国共两党发表的官方文件。
亲爱的同胞们!……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 牺牲到底 的决心,才能搏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1937年7月17日)

乙:摘编自1938年1月1日创刊的《抗战漫画》中的两组画面。
        
三毛的大刀(1938年1月16日)               惟有军民合作,才能消灭敌人(1938年5月1日) 
丙:下图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

结论:全民族抗战的实现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1)使用材料甲、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6分)
(2)据材料甲、乙、丙并结合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对结论加以阐述。(10分)

四、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欧洲 中世纪 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
他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中,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代史的结束,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期,即中世纪,它的历史绵亘千年,至14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将中世纪称为 黑暗时代 ,浪漫主义学者以及19世纪以来的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中世纪并不黑暗,它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 中世纪 历史的评价进行论证探讨。(12分)(说明:在材料中任选一个观点进行论述,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