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5.2014届 湖南省长沙市高考模拟考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8 浏览数:187

一、单选题

1.

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时曾与关中百姓 约法三章 ,但他并未悉除秦法,甚至连秦的苛法也没有完全废除,以致到孝惠、高后和文帝时,还在废除秦的妖言令等苛法……高祖元年至高祖十一年之间的法律,是全部继承秦律的汉律。据此可知(  )

A.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律过于严苛B.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得到关中百姓的支持
C.汉朝统治者对关中百姓采取了适应民情的政策D.汉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而实行宽刑仁政

2.

图1为大运河的开凿,下列选项与之所起的历史作用最接近的是(  )
(图1)

A.隋朝创立科举制B.唐朝设立节度使C.隋唐确立完善三省六部制D.元朝设中书省替代三省

3.

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

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B.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C.主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事物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4.

下图为外国在华铁路直接投资估计表,据此可知(  ) 

国别

铁路

建筑年代

里程公里

投资估计百万美元

中东铁路

1898—1903

1721

189.3

胶济铁路

1899—1904

446

15

滇越铁路

1903—1909

464

32

南满铁路

1899—1903

1105

49

广九铁路英段

1907

36

6.7

合计

3772

292

A.甲午战后外国加强了对华商品输出B.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巩固在华势力范围
C.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经济D.甲午战后外国侵华以修筑铁路为主

5.

据统计,整个抗日战争日军死伤有60%是枪伤所致,而苏德战场上德军伤亡中炸伤却占了70%。这一数据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超过苏军B.苏联军队作战实在浪费弹药C.中国国力孱弱不如苏联发达D.德日热衷战争中国热爱和平

6.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以上材料说明(  )

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7.

有学者认为(希腊)城邦不可以通过征服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这是因为(  )

A.雅典城邦成年男性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B.雅典城邦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C.希腊城邦重视自由和独立自主D.希腊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共同体

8.

下图为17世纪宗教改革形势图,据图可以得出(  )
 
(图2)17世纪宗教改革形势图 
①宗教改革砸烂了中世纪以来天主教在西欧的一统江山
②宗教改革局部改变了欧洲社会的政治格局
③宗教改革推动了西欧各国的联合
④宗教改革促进了世俗民族国家的兴起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9.

1830年英国格雷内阁共有13名阁员,在当时居平均水平;1841年皮尔内阁计有14名阁员,1874年迪斯雷利内阁减至12人;但1905年的坎贝尔——班纳曼内阁又增加到18人,从此至今总在20名左右浮动。以上情况说明(  )

A.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B.英国内阁逐渐凌驾于议会之上C.英国议会的地位不断提高D.英国内阁的权力不断扩张

10.

下表为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迭表,据表可知(  )

时间俄历

机构政府

3 2

第一届临时政府

5 6

第一届联合临时政府

7 24

第二届联合临时政府

9 25

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

A.两个政权并存是俄国临时政府更换频繁的原因B.布尔什维克主张暴力革命导致临时政府更换频繁
C.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当时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D.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不会下台

11.

以下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项调查结果:1946年6月,58%的受调查者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1950年11月上升到81%。1948年1月,83%的人主张停止同苏联的贸易,67%的人主张制止苏联的扩张。以上数据说明(  )

A.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有其社会必然性B.美国百姓对苏敌视是冷战的主要原因C.苏联扩张导致美国百姓对苏好感度下降D.杜鲁门主义导致多数美国百姓敌视苏联

12.

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以下作品反映了这种变化发展的是(  )

A.《大卫·科波菲尔》B.《等待戈多》C.《巴黎圣母院》D.《安娜·卡列尼娜》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我们先来看进口商品,早期占最大比重的鸦片,到1914年已为数不多,且日益衰落。棉纱和棉布仍是最重要的进口商品,数量大增,尤以棉纱增长为速,但在进口总值中的比重已降低,煤油是这期间增长最快的进口商品,由1894年的近7,000万加仑增至1914年的2.25亿加仑,连同汽油,值3,464万海关两,约占进口总值的6%。钢铁、机械、铁路材料;交通工具的进口量在这时期都大量增长。虽然这四项加起来在 1914年的进口值只有3,362万海关两,占进口总值的5.9%,还抵不上煤油,但是与甲午前相比,已经是值得欣喜的迹象了,如果只强调它的小比例,难免不是割断历史。

——摘自《浅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曲折发展与海关税率的变化》(1840—1931)

材料二 我国改革开放前推行的是一种极端内向的、进口替代的贸易战略。其基本点就是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严格管理,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它呈现出的贸易保护的特征有:政府通过关税以及对外汇、进出口的统一管理,或融管理与经营于一体,或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来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以保护国内工业生产,扶持国内工业体系的建立。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这种进口替代战略不是按照工业化的一般进程,而是越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直接发展资本密集型的机械加工工业。在这一时期,为建立国家工业体系的需要,我国以初级产品的出口从苏联、东欧国家换回机器和成套设备,建立起了一个以重工业为中心、密切联系国防工业的体系。同时也建立了一些一般消费品工业,实现了早期的初级工业化。到了60年代,由于大搞三线建设,由此兴建了一些三线工业并进一步加大了以国防工业为主导的机械加工工业。70—80年代初,由于引进项目的增多,进口替代型工业建设速度也加快了,一些基础原材料如化纤工业和耐用消费品工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摘自伍先斌《中国贸易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中国进口商品的比重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进口替代贸易战略的原因及影响。(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近代的新兴力量大多肇始于得风气之先的南方或以南方为主。倡导改良与革命的首要人物都出自南方。同盟会在1905至1906年有统计的会员为976人,其中广东170人,湖南158人,四川130人,湖北125人,余为其他各省。江、浙、皖人数不著者,因三省主要为光复会活动地区。光复会不像兴中会、华兴会的人几乎全体加入同盟会,而它只有少数人陆续加 。从改良思潮的酝酿到改良派的形成固然起于南方,即后来的立宪运动也以南方为基地。如江浙的预备立宪公会,湖北的宪政筹备会,湖南的宪政公会,广东的自治会均是。两派的组织及其活动地区说明了它们的社会基础的同一性。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评材料中关于 倡导改良与革命的首要人物都出自南方 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淝水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北魏改革的结果,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了基础。但是改革也引起鲜卑上层贵族相当大的敌意,他们对皇帝偏爱汉人士族有所反感,对削弱鲜卑贵族势力有所不满,宫廷政变与阴谋绵延了三十年。到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东魏延续十六年,西魏延续二十一年,演化为北齐、北周。其后,北周吞并了北齐,隋又代周,继而灭了南朝的最后王朝——陈,完成了中国的统一。统一局面形成于隋,基础却奠定于魏。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6分)
(2)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影响。(9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美国革命基本上起因于帝国权力和殖民地自治这两种相冲突的要求;马萨诸塞的总督弗朗西斯·伯纳德在他于1765年11月23日寄给在伦敦的上司的信中,十分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美利坚的所有政治上的弊端皆起因于没有确定大不列颠和美利坚殖民地之间的关系。因此,在不列颠和美利坚存在着关于这种关系的种种意见,它们互不一致、互相矛盾。在不列颠,美利坚诸政府给看作是被授权制订地方法、只是在议会高兴的时候才得以存在的社团,议会……随时有权力解散它们。在美利坚,他们自称……是完备的国家,除了有同一个国王外,其他方面均不依靠大不列额;他们从容不迫地完善了立法机关,一点也不受大不列颠的立法机关的支配。……在一个如此巨大的矛盾中,谁将做出决定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革命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利坚殖民地是如何解决大不列颠和美利坚殖民地之间的关系的?(6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赔偿在方式上也明显不同。一战后的德国赔偿主要以赔款形式支付,此外还有一些商船、火车、国外财产用于赔偿。1924年 道威斯计划 生效后,德国完全以货币形式支付赔偿。这种货币赔款涉及一系列金融和汇率问题,德国政府通过一系列外交活动巧妙地减少了实际赔款支出,却利用美英的贷款使他们陷入了 替德国支付赔偿的怪圈 。二战后同盟国吸取一战后德国赔款政策的失败教训,不再要求德国支付货币赔偿, 以实物赔偿取而代之。事实上,二战后德国境内一片废墟,已无力支付货币赔偿。同盟国对德国的全面占领,也使实物赔偿成为可能,德国对此毫无反抗之力。二战后的实物赔偿种类繁多,从基础设施到工业设备、工业产品,与一战后的赔偿相比其范围已大大扩展了。但进入联邦德国时期后,对战争受害者的个人赔偿又逐渐回到了货币赔偿的轨道。……时至今日没有一个德国政要敢于公开表示德国已经履行了所有赔偿义务、不再支付赔偿。德国背负的历史责任决定了赔偿将会延续下去。

——摘自《二战后德国赔偿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赔偿方式的不同。(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德国赔偿方式产生的影响。(9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大概终唐之世,对于唐太宗总是一味的赞扬,不允许也不可能出现贬斥的评论。五代后晋时,刘晌等编撰《旧唐书》,说: 贞观之风,到今歌咏。 这是有事实根据的。宋代以后,对唐太宗及其 贞观之治 的评价基本上是肯定的,歌颂的,同时开始对他的个人品行有所非议了,对贞观政事的得失也有所评论了。……自宋、元至明、清,封建统治者之所以歌颂唐太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宣扬儒家的 仁政 。不少帝王如明朝宪宗、清朝康熙、乾隆皇帝等,都曾极力推崇《贞观政要》,把唐太宗视为治天下的圣君。
值得注意的是,南宋朱熹别有一番议论: 太宗之心,则吾恐其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也,直以其能假仁借义,以行其私。而当时与之争者,才能知术既出其下,又不知有仁义之可饬。是以彼善于此,而得以成其功耳。

——赵克尧、徐道勋:《唐太宗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唐至清,对唐太宗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