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43.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不限类型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8 浏览数:600

一、单选题

1.

现已面世的甲骨卜辞中绝大部分是对于祖先神灵的贞问,认为神灵是历史的主宰。到了西周时期,青铜铭文则多载人事,少言神灵。统治者也更加关注民众和如何获得民心,这一变化说明西周(  )

A.专制王权不断发展B.神权意识渐趋消亡C.人文观念逐步兴起D.儒家思想影响扩大

2.

在先秦时期的天下观念中,四夷被视为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原地区的 诸夏 夷狄 之间的差别主要在文化层面上,四夷只要学到了 中国 文化,就可以变成 华夏 人。这一观念(  )

A.强化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B.客观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形成C.避免了同少数民族间的战争D.形成对周边地区的有效管辖

3.

六经 不仅是儒家经典,也是战国 诸子百家 的思想资源,士子们从古代经典理论中各取所需,加以发挥,各论短长。说明战国时期(  )

A.百家争鸣既根植传统又融合创新B.诸子百家都是由儒家衍生而来C.传统典籍数量有限制约思想发展D.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4.

秦始皇曾宣称: 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对这一主张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B.表明对小农经济模式的重视C.强调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D.是导致秦朝速亡的重要原因

5.

先秦、秦汉的流传文献较少,成为制约历史研究的瓶颈。近年来,随着秦汉简牍的出土,相关历史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说明(  )

A.考古发现决定了历史研究水平B.借助考古发现可以不断探知历史真相C.文献的史料价值低于出土文物D.简牍文物是研究秦汉史的唯一突破口

6.

秦朝制定了一套系统化的文书制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还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文书传递系统,以保证政令通达。这一措施(  )

A.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B.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C.加强了思想文化专制D.建立起完备的行政体系

7.

黄老无为而治的治道在学术上不强求独专,因而在汉初形成了一种较少约束的自由宽松的思想学术环境。黄老之学在汉初的盛行(  )

A.抑制了儒家学派的发展B.标志着道教得到官方认可C.适应了百废待兴的现实D.继承了消极无为的哲学观

8.

图1是1953年考古工作者从新疆新和县玉奇喀特古城发掘出的一枚铜制印章,卧羊钮,钮和印座之间有孔,可穿绶佩戴,印面有五个阴刻篆书 汉归义羌长 ,应是汉朝颁发给新疆南部地区古代羌族首领的印章。该文物有助于研究汉代的 (  )

图1 汉归义羌长铜印

①民族关系   ②对外贸易   ③篆刻艺术   ④行政制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9.

南北朝时期,北方广大地区主要以谷布进行交易,而南朝钱币的使用量较大,范围较广。据此说明(  )

A.北方农作物产量高于南方B.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C.南方铸造技术领先于北方D.南方商品经济发展高于北方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地方志编撰的繁盛时期,各地方志层出不穷,体例也不尽相同,在撰作主体上以私人为主,创作行为较自由。主要是由于(  )

A.国家控制力减弱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C.士阶层开始兴起D.修史传统被普遍认同

11.

下表内容源自出土的北魏墓志,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北魏轻车将军元宁墓志

君讳宁,字阿安,河南洛阳人也。其先唐尧之苗裔,汉高之胤胄后裔,孝章帝之后。

北魏贞景王元谧墓志

君讳谧,字道安,河南洛阳人也。显祖献文皇帝之孙……周公之胤……

北魏北海王元颢墓志

公讳颢,字子明,河南洛阳人也。昔高辛之胄,言才有八;姬昌之胤,称贤者五……

A.北魏墓志出现攀附华夏祖先现象B.北魏宗室家族皆兴起于河南洛阳C.北魏丧葬制度保持少数民族特色D.墓志铭的内容空虚毫无史料价值

12.

隋炀帝时期对均田制进行改革,改变了北魏均田制下奴婢、耕牛均可授田的做法,取消了给奴婢、耕牛授田。这一做法(  )

A.降低了奴婢的社会地位B.导致均田制难以为继C.加剧了农民的失地现象D.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

13.

贞观初年于阗贵族尉迟乙僧工于绘画,他将于阗技法融 中原画技,将源于印度的绘画风格 凹凸画 引入长安,著名画家吴道子深受其技法影响,使唐代的绘画艺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这一现象可以印证唐代的时代风貌是(  )

A.兼容并包B.全面繁荣C.文化领先D.民风活泼

14.

色役,是指各种有名目的职役和徭役。唐初服色役者可以纳钱代役,但纳钱所占比例很小。到唐玄宗时期,纳钱代色役所课之税成为与正税并行的一项重要税收,国家税收中钱币的比重也明显上升。对这一变化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加重人民的赋税负担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

15.

唐朝之前,书籍和绘画的装潢方式区别不大;唐朝后期,折迭册叶,装订成书,成为书籍装潢的主要方式, 的外观逐渐分途。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市民阶层追求便利的需要B.唐诗繁荣推动文化普及C.雕版印刷术的使用与推广D.纸张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商鞅所建立的秦国早期军功爵制,从一级公士至十七级大良造可以逐级晋升。但到汉代的军功爵制中,分化为官爵和民爵两大等级,一级爵公士至八级爵公乘,称为 民爵 ,这是庶民和小吏的爵位,规定赐民爵超过八级爵者,必须把超过的爵位转给兄弟子侄。商鞅之制,小夫(十八级爵制的最低级)死后墓上可以栽一棵树,至大夫就可以栽六棵树,这是对低级爵位获得者的一种荣誉待遇,但在汉代爵制中,这种荣誉待遇也被取消了。

——根据朱绍侯《军功爵制探源》

材料二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所建军功爵制与汉代的军功爵制有何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科举制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 这一历史现象的认识。(10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3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疫灾分布图

图2

——根据龚胜生《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

材料二
唐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各种制度已经相当完备,医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医疗组织逐渐完备。唐代中央医疗机构主要为皇室服务,基本不负责地方人群的医疗,而地方医疗机构的力量又相对薄弱,但在国家出现大规模疫灾时政府会动用中央的医疗力量前往治疗,控制疫情,以此来体现皇帝对百姓的体恤关怀之情。病坊是唐代的一种 恤贫宽疾 的社会保障机构,主要收留乞儿、老人、穷困和残疾之人,虽不专门为救治疫灾所设,但在疫灾发生之时,却又能起到一定的医疗治疫作用。《唐律疏议》作为唐朝的重要法典,其律文中对都市公共卫生已经有了较为详细的法律规定,从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公共卫生和健康,也能减少疫病的传播途径,从而有效控制疫病。唐政府制定了更加完善的医疗法——《医疾令》。它对推动唐代医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唐政府在整理推广医书、颁行药方方面也多有作为。
唐代,在遭受疫灾之害时民众往往求助于民间力量,寻求民间医生对其进行医治。一些官僚士大夫,尤其是被贬官员或在岭南为官者,深受岭南瘴气之害,自读医书学习医术,成为民间防控疫病的另一股力量。此外,一些僧道不仅医术高明,平时免费替病人治病,在疫病发生时也会发挥重要作用。

——摘编自郑秋实《唐代疫灾防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从先秦到魏晋疫灾分布演变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上述趋势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疫病防治的主要措施,简要评价上述措施的影响。(13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大一统 理念贯穿于中华数千年文明的全过程,经过历朝历代的总结和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 大一统 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先秦时期的 大一统 强调统治权的至高无上,还表现为强调政权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从空间上看, 大一统 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张中央对地方(包括四夷之地)的绝对权威,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和谐 太平世 。总体而言, 大一统 理念从秦朝、两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经历了 实践 成熟 发展 鼎盛 四个主要阶段的演进过程。

——根据李龙、刘玄龙《大一统理念的法学解读和时代底蕴》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关于 大一统 理念的演进历程进行论证。(要求:从材料中任选一个历史时期进行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