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18.2022届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入学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452

一、单选题

1.

据考古报告,商代女军事家妇好墓出土的仅青铜器至少就有1.6吨。殉葬人数不少于16人,有100多件兵器,其中有两件青铜钺特别大,一件重8.5千克,一件重9千克,上面铸有妇好的铭文。这反映了商代(  )

A.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B.具备较成熟的文字系统C.崇尚武力的时代特征D.相对发达的手工业文明

2.

表1是不同史籍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现象的记述(部分)据此可知,当时(  )

表1

出处

记述

《诗经·秦风·无衣》

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

《淮南子·主术训》

越王好勇,而民皆处危争死。

《汉书·地理志》

吴粤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

A.尚武思潮开始萌发B.时代风尚奋疾勇进C.国家统治崇法抑儒D.社会风气开放多元

3.

奥林匹亚运动会创立于公元前776年,据记载运动会期间,运动员除了到奥林匹克城参加比赛外,还会利用奥运会公共场合讨论政治问题,解决彼此争端以及洽谈商贸活动。雄辩家、诗人、戏剧家以及民间艺人也聚集在此,展示才华。据此可知, 古奥运会(  )

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希腊人民族认同感的载体C.促进了希腊各城邦走向统一D.丰富了民主政治的运作方式

4.

公元前123年,罗马法规定 凡外邦人告发罗马官吏的贪污受贿而使之定罪的,可奖赏告发者以罗马市民资格 。公元前46年,凯撒授予外邦医生和教授哲学、逻辑学的教师罗马市民权。由此可知,外邦人获得市民权(  )

A.是罗马政体改变的必然结果B.蕴含着人文主义的精神C.适应了罗马社会发展的需要D.标志罗马法体系的完备

5.

1500年到1650年间从美洲流向西班牙的金银多得令人咋舌,其中大部分又流向了中国,用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这一现象(  )

A.加速了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B.使美洲传统社会遭灭顶之灾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有利于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

6.

16至18世纪,欧洲科学家们常常将其科学著作冠之 字。如培根出版的《新工具》;开普勒出版《新天文学》;伽利略《两种新科学》……这反映了当时的科学家(  )

A.构筑新世界的诉求B.揭开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序幕C.大力普及科学方法D.试图削弱民众对宗教的信仰

7.

法国雅各宾派1793年颁布法令,逃亡贵族的土地一律没收,分配或低价卖给农民。贵族地主在最近200年内从农村公社中夺占的一切土地,应当归还农民,不分性别、年龄,按人口进行分配,无偿废除一切封建权利和义务。这些措施(  )

A.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精神B.堵断了君主派的复辟之路C.推动了工业革命迅猛发展D.实现了工农业的协调发展

8.

约翰尼夫在《战争与人类进步》写到: 从1785年到1824年,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恐怕从来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 。这场革命带来的变化是(  )

A.科学社会主义逐渐萌发B.德国垄断组织开始出现C.美国建立民主共和政体D.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

9.

图5漫画《山姆大叔的宣言》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  )

图5

A.胡佛反危机加重了财政负担B.市场供需关系严重失衡C.经济繁荣背后隐藏严重危机D.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

10.

表2的社会现象描述的是(  )

表2

现象一

经济发展的代价,最终由全体公民来承受

现象二

人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原望、忍受当下的贫困,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

现象三

公民逐步得到免费医疗、养老金、疾病和残疾津贴、产假、带薪休假等社会福利

现象四

引起了前殖民地各民族人民的强烈兴趣

A.苏俄新经济政策B.苏联斯大林模式C.美国罗斯福新政D.英国混合型经济

11.

18~19世纪的英美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独立的女性形象,例如,美国作家路易沙·梅·奥儿科特1868年的作品《小妇人》,以女性角色为主,表达了女性追求独立、增强自觉意识的情感。该作品(  )

A.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B.反映工业革命的社会状况C.得益于女性政治地位的提高D.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发展

12.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等西方大国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出发,确定战略控制范围。首先提出了利益边疆的概念,包括经济边疆、文化边疆、信息边疆、太空边疆等。这反映出(  )

A.国家战略受科技革命影响B.冷战向更深层次发展C.大国霸权利益具有一致性D.新的世界秩序已形成

二、材料阅读

13.

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狄德罗是法国18世纪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最大成就是主编了《百科全书》。为了完成《百科全书》,狄德罗把法国最优秀的100余位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以及工程师、航海家、军事专家和医生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反对封建专制、天主教会,以传授新知识和宣传理性主义为己任的百科全书派,从1751年《百科全书》第一卷的出版至1772年,共出版了28卷,此书概括了启蒙运动的精神,无论在自然科学方面,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它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学术水平。该书问世后共出了七版,其中第一版就轻松售出了4000册。百科全书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在18世纪后期,百科全书派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此书概括了18世纪启蒙运动的精神。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

材料二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13年编成。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全编收书3500多种、7.9万多卷,总量达9.9亿字,主要囊括了乾隆以前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天象、文艺等内容。此书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但是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其中科学技术的作品也寥寥无几,查禁焚毁书籍、石刻等,其数量几与《四库全书》中保存的相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百科全书》和《四库全书》在中法两国社会发展中的影响。(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斯文·贝克特教授的著作《棉花帝国》于2014年在美国出版,随即获班克罗夫特最佳美国史著作奖,被《纽约时报》列为十大重要著作之一。欧洲殖民扩张时期,创造了第一个 棉花帝国 ,非洲被锁定在为美洲种植园提供廉价劳动力的位置上,英国人则将自己从种植原棉的负担中解脱出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创造了第二个 棉花帝国英国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1861年美国内战的爆发终结了第二个棉花帝国的历史。新棉花帝国的建构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发展同步进行。处于转型之中的西方国家兼具民族国家、工业化国家、殖民主义国家的多重身份,棉花经济因而变成了一种国家利益,导致 国家 更深地卷入,棉花经济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竞争。

——摘编自王希《<棉花帝国>——棉花、资本主义和全球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知识,针对《棉花帝国》内容提炼一个论题(任意一点或整体),并予以说明。(要求:论题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圈地运动引发了乡村地区的土地所有权变革,英国的乡村振兴由此发端。英国人多地少,早在16世纪就办起了大量的家庭农场,经历了工业化时代,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作为最早完成农村现代化的国家之一,早在18世纪中期英国就开始了农业教育现代化工作。20世纪初期,伴随着《福斯特教育法》的颁布,许多农村居民逐渐享受到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英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尤其强调对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保护,既包括农田、湖泊、林木等自然资源,又包括公园、植物园、休闲场所等文化资源。1926年成立的英格兰乡村保存委员会在乡村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提出了独特的 保护性治理 理念。此外,英国政府深刻认识到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乡村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各个阶段都注重吸引作为乡村主体的村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同时政策制度体系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支撑作用,主要包括农业政策、绿带政策、住房政策、土地政策和公共服务供给政策等,这些政策在不同时期都依据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了适应性调试和修订,从而保证了英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为英国农村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摘编自《透视英国乡村振兴,对中国有何重要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乡村振兴建设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影响。(7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越南的独立问题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但因为印度支那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而且北方控制在与苏共有直接联系的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劳动党手中,因此美国拒绝签字并在日内瓦会议后迅速介入南方,并出兵帮助南越,使越南的国内冲突此由发展为美国参加的战争。美国把越南民族解放斗争片面视为共产主义势力的扩张而企图加以扼杀,忽视了越南民族主义所蕴涵的巨大能量与坚韧斗志,原以为胜利唾手可得,结果却是久战不决……战争期间美国耗用的军费超过1670亿美元,巨额的战争开支加剧了美国的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逆差,使整个经济长期陷于滞胀状态。60年代末,美国国内反战运动持续高涨,苏联在国际上咄咄逼人,1969年,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后,决定从越南逐步撤出。1975年,南越政府军队被北越人民军和南越解放军消灭,越南获得最终的统一。

——摘编自郭辉《战争回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目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美国撤出越南的因素。(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皮埃尔?德?顾拜旦,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始人。1863年生于巴黎,从小对体育具有广泛的兴趣,并积极涉猎古希腊文化,希望古奥运会 神圣休战 传统能得到传承。同时其认识到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于是立下了教育救国,体育救国的志向,并决心为复兴奥林匹克运动做出不懈的努力,为其发展奋斗终生。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因经费困难几乎流产,他亲赴雅典,日夜奔波想尽办法,终于顺利举行。第二届巴黎奥运会,又遇世博会同时举办,两者产生矛盾。顾拜旦被迫辞职,还不时遭到讥笑和唾骂,但他忍辱负重,从不气馁。他从1883年20岁时就开始了复兴奥运会的工作,直到他1937年9月2日逝世,整整为奥林匹克运动奋斗了54年。他对工作不分巨细都亲自操办:文件,宣传,设计图案……顾拜旦原则性强,他坚持奥运会是属于世界的,应该在全世界各不同城市举办,由于正是他的坚持原则才使奥运会有今天的辉煌。顾拜旦对和平,友谊,进步宗旨的原则,对反对歧视,坚持平等的原则,对奥运与文化的教育的结合,对人的和谐发展,对逆向代表制等原则的坚持不渝,如今已成效显著地写入奥林匹克宪章中。

——摘编自王著《顾拜旦奥林匹克思想的伦理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拜旦对体育事业的贡献。(7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拜旦身上体现的精神品质。(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