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16.2020—2021学年度安徽省铜陵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7 浏览数:188

一、单选题

1.

早期人类文明分别产生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体现出早期文明起源的特点是(  )

A.多元化B.交融性C.共生性D.全球化

2.

《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一书中提到:科尔比修道院不仅有普通耕地,还有专门的菜园,葡萄园、鱼池。它种植各种蔬菜,水果,甚至还有专门种植药用植物的园子。科尔比还有大规模的畜牧业,饲养鹅和母鸡,为了加工制作各种食品及生活用品,……还有多种手工业工人。材料中描绘的经济形态属于(  )

A.封建个体小农经济B.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经济C.典型封建庄园经济D.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商品经济

3.

历史学家彼得·佛兰科潘称阿拉伯帝国都城巴格达是一座 豪华镀金装饰的、悬挂着华丽挂毯和丝绸锦缎的殿堂之都 。巴格达被称为 殿堂之都 的理由是(  )

A.巴格达的建筑豪华优美B.海陆贸易发达经济繁荣C.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D.重视法律建设维护统治

4.

浮动园地 (如图1所示)是一种创造性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耕种者每年可以从园地中获得7次收成,直到今天某些地区仍然使用这种耕作方式。据此可知(  )

图1

A.这属于玛雅文明的伟大成就B.耕作方式以集体劳作为主C.培育出甜高粱等重要农作物D.利于缓解人地矛盾的危机

5.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能否成功将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日本在7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中叶分别进行的两场改革都促进了国家发展。这两场改革的相同点是(  )

A.通过削弱幕府统治加强了天皇权力B.学习他国先进经验加速了社会转型C.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残余D.立足本国国情大力地发展外向型经济

6.

15—16世纪,从欧洲出发的一支船队在一片海洋上航行3个多月,没有遇到一次风浪,饱受先前滔天巨浪之苦的船员们高兴的说: 这真是个太平洋啊! 此后人们把这片大洋称之为 太平洋 。与 太平洋 来历相关的航海家最有可能是(  )

A.哥伦布B.达伽马C.迪亚士D.麦哲伦

7.

新航路开辟后的400年里,奴隶船穿梭于非、欧、美洲之间,捕奴队、奴隶船、港口、交易所、大庄园共同构成张巨大的贸易网络,天花、麻疹、流感等借此跨越大洋,并在印第安人中肆虐。这反映出(  )

A.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与血腥性B.三角贸易 推动了市场繁荣C.传染病打破了美洲社会原有平衡D.奴隶贸易加剧病毒在美洲传播

8.

康德认为,仔细分析人类大脑结构和容量将使我们掌握准确而必要的有关感觉经验性质的知识,因为不可知事物本身只能通过人类感觉和思维模式才能被感知。据此分析,康德认为(  )

A.人的大脑结构和容量会影响思维B.每个人应该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C.人类无法感觉不可知事物D.人的感觉判断有高低之分

9.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法。对如图中四个国家近代政治的发展进程,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促进国家统一B.②议会产生国家实际最高行政首脑C.③通过渐进的制度变革走向共和制D.④通过民主改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10.

图3是1786—1830年间英国一百棉纺价格变化示意图(单位:先令/镑)导致图中棉纺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图3

A.棉花广泛种植降低了棉纱价格B.对外贸易促进了棉纺产品出口C.经济危机导致了棉纺产品滞销D.棉纺织机器的发明与广泛使用

11.

下面是1871年和1901年世界主要国家钢产量(单位:万吨)统计表。这可以用来佐证(  ) 

时间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1871

334

74

251

86

1901

4983

13690

6394

425

A.美国综合国力成为世界第一B.主要国家经济发展趋向平衡C.英国经济优势地位逐渐丧失D.欧美国家工业化具有同步性

12.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英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B.资本主义矛盾不断加剧C.马克思主义理论到实践D.巴黎公社成立的偶然性

13.

雅典民主政治将成年男性公民之外的人群一概排除在外,罗马《万民法》依然不把奴隶看做可以享受权利的个人,英国 光荣革命 后议会选举权最初适用对象也比较狭窄,美国《1787年宪法》也将黑人以及印第安人排除在外。这反映了西方(  )

A.民主是基于种族决策的B.民主建立是一脉相承的C.民主发展是循序渐进的D.民主属于少数人的专利

14.

表2:《19世纪初——20世纪初世界局部地区重大历史事件年表》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804

海地的独立

1896

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独立

1822

巴西获得独立

1905

印度人民反英斗争高潮

1881

苏丹爆发反英大起义

19051911

伊朗发生立宪革命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民族主义高涨B.经济快速发展C.阶级矛盾尖锐D.殖民体系瓦解

15.

自从1885年德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后,汽车生产技术不断改进,1913年美国福特公司建成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自动流水装配线,首次实现汽车大批量生产,汽车不再只是富人的玩具。据此可知(  )

A.世界传统交通运输时代的结束B.第一次工业革命地深入发展C.有利于汽车进入大众消费时代D.密切了各大洲之间经济联系

16.

在苏联(俄)经济建设时期,西方某经济学家预测,苏俄恢复经济需要15—20年,而结果1926年就恢复了,只用了短短5年。苏联(俄)经济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列宁主义思想理论指导C.斯大林模式的全面推广D.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17.

20世纪30年代初,甘地为提高印度贱民的社会地位,发起 哈里真 运动,主张贱民享有与印度教其他种姓相同的权利。在甘地倡议下,贱民参加了国大党争取自治的运动。 哈里真 运动(  )

A.完善了民主制度B.废除了印度种姓制度C.消除了阶级矛盾D.冲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18.

1942年随着《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其中促使美国摆脱孤立主义和中立的羁绊,正式加入反法西斯联盟的事件是(  )

A.中途岛战役B.苏德战争的爆发C.珍珠港事件D.英法的绥靖政策

19.

如图7所示,这是1962年10月29日,英国《每日邮报》刊登的一幅漫画。画中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皆以核弹为凳掰手腕,在彼此激烈怒目相视和较量的同时,另一只手也不忘悬于核弹按钮上方,随时有引爆核战争的可能。以下最能体现该漫画寓意的事件是(  )

图7

A.朝鲜半岛的分裂B.古巴导弹危机C.越南战争D.华约的建立

20.

美国学者金德尔伯格指出,20世纪20—30年代由于老牌霸权国家英国无能力提供必要的国际金融体制、贸易体制等全球公共产品,而新兴大国美国也无力提供,从而导致全球治理体系处于混乱状态。二战后为了改变资本主义经济混乱的状态,建立的组织分别是(  )

A.联合国 世贸组织B.国联 马歇尔计划C.北约 杜鲁门主义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1.

二战结束后到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是(  )

A.宗主国自愿结束殖民统治的结果B.联合国主导着世界殖民体系瓦解C.第三世界兴起冲击西方殖民主义势力D.亚非拉国家民族意识增强与经济发展

22.

表3:《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

19511960

19611970

19711980

1025%

645%

495%

据此可知苏联(  )

A.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国家B.60年代后经济改革成效不尽人意C.轻重工业比例趋向平衡D.改革直接导致政权解体

23.

网络流行词是指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如最近火爆全网的流行词 内卷 躺平 ,成为人们聊天中的重要话题,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中表达了特殊的意义。网络流行词的出现体现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是(  )

A.经济全球化B.世界多极化C.社会信息化D.文化多样化

24.

2021年5—6月,由中国医药集团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和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分别研发的两种新冠灭活疫苗相继正式通过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认证。这反映了(  )

A.中国医疗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B.世卫组织确立了中国领导地位C.中国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力量D.中国行为体现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二、材料阅读

25.

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都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一战后的 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理由。(9分)
材料二
冷战中美苏双方往往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把对方视为敌人……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同它们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欺骗性……共同的战斗未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有的互相猜疑。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和俄罗斯扩张主义情结,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形成霸权。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 共同的战斗 后仍 互相猜忌 的原因。(6分)
材料三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 碎片化 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 的表现,并分析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10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薄伽丘生于1313年,小时候在大银行当过学徒,没干几年便放弃了工作,捧起了荷马史诗,开始写些优美动听的诗歌。他的代表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全书共包括100个故事,据作者说是佛罗伦萨的10名贵族青年男女因躲避黑死病到乡间别墅居住的10天内为了破除岑寂而讲的。故事中揭露和讽刺了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腐朽糜烂的生活,他们的卑鄙、虚伪和残暴,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阶级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赞美了现世生活和青年男女的爱情,描写了商人、手工业者的智慧和勇敢,反映了新兴市民阶级对禁欲主义的反抗。《十日谈》以其通俗的格调,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有力地促进了欧洲小说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日谈》创作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日谈》的史料价值。(3分)

三、开放性试题

27.

16—20世纪的世界经济史,既是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发展扩张的历史,又是一部世界经济日益联系成整体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表4:《16—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简表》

阶段

时间

重大事件

第一阶段手工工场时代

1618世纪中期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人类开始进入整体时代。

第二阶段蒸汽时代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欧美国家加强对外殖民扩张;启蒙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基本确立;1857年第一次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

第三阶段电气时代

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联系更加频繁。

第四阶段信息时代

20世纪20年代—20世纪70年代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新发展;欧盟和世界贸易组织等;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

结合所学知识,并从表格中任意提取两个阶段,对近现代欧美资本主义推动全球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予以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