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88.2021届河北省沧州市二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1 浏览数:488

一、单选题

1.

在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中,特别是在祭器中发现,贯穿西周13位王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中不再出现让 决定一切的内容,更多的是围绕着赞美天佑、颂扬美德、军功记事、分封田亩、世代历史、先王训政等。这表明,西周时期(  )

A.青铜铸造艺术得到发展B.国家管理意识发生改变C.德治 思想开始出现D.血缘宗法政治体系完备

2.

汉代制造铜镜之风盛极一时,许多铜镜背面标注的是铸镜师自己的姓氏,利用自己的声誉增长销售额,同时还在铜镜上刻有寓意的词句,例如图1所示是东汉一枚铜镜,其上有铭文: 张氏作镜宜候王,家当大富乐中央。 这反映出汉代(  )

图1

A.富商大贾促进包装行业进步B.政府鼓励手工业的发展C.广告已成为传播文明的手段D.手工业产品竞争意识的增强

3.

五代冯道主持刻印了《儒家九经》,该书是儒家经典有系统付梓之最早个案。后蜀刻印儒家经典及《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专书,宋代印刷的文献,不再局限于儒、佛、道家的经典,印书种类,无所不包,史地、方术及诗文等均有印刷。由此推知,五代至北宋时期(  )

A.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B.雕版印刷技术开始出现C.社会文化得到较大发展D.活字印刷术得到广泛应用

4.

据史料记载:“(明代)辽东与(山)东人互相贸易,以致辽人之富足。 当时辽东出产的木材,大多是通过海运转往山东各地的。由于两地间 商贾骈集,贸易货殖络绎于金、复间,辽东所以称乐土也 。这反映出当时(  )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山东是辽东商人主要活动地区C.辽东与山东经济联系紧密D.山东民间贸易依赖于辽东地区

5.

鸦片战争爆发时,一些官员已经意识到 天朝 将不敌岛夷,但是 天朝 的固有思维容不得他们有更多的思考。即使是对事实稍有认识的人也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直言不讳,还是装作毫不知情。选择了前者的人往往会被当作 汉奸 来处理。这反映出当时(  )

A.英国战舰与火炮的强大B.剿夷是当时的主流思想C.清王朝意识形态的落后D.清军装备落后军纪涣散

6.

1896年,汉阳铁厂改组之际,张之洞说: 环顾四方,官不通商情,商不顾大局,或知洋务而不明中国政体;或易为洋人所欺;或任事锐而鲜阅历;皆不足任此事。 据此可推知,张之洞改组汉阳铁厂倾向于(  )

A.官督商办 B.官办 C.中外合办 D.商办

7.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宣称: 本志诋孔,以为宗法社会之道德,不适于现代生活。 陈独秀在此强调的是(  )

A.宗法社会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B.传统儒学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需要C.应该理性看待传统文化的价值D.西方文明推动了近代中国的转型

8.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边区政权进行的 精兵简政 ,既充分利用了边区的社会资源,又使农民以及手工业者、商人满意。这表明边区政权的 精兵简政 措施(  )

A.扩大了统一战线的范围B.使得边区政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C.克服了根据地的严重困难D.利于政权成本与社会负担的均衡

9.

1954年,有学者对中国23个省的15432个农户进行了调查,平均每户占有耕畜0.64头,犁0.54部,贫农直接用于购买生产工具的费用为3.5元,中农是7.6元。这一现象可以说明新中国(  )

A.土地改革运动未取得成效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必然性D.照搬苏联农业模式弊端显现

10.

下图所示为2010—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  )

A.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合理B.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C.高校办学体制不断推进D.高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1.

古代雅典人通过民主改革逐渐淡化了具有共同公民身份的自由雅典人在法律和地位上的差别,古代罗马人则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政治制度和程序来管理大众与精英、有产阶级与不太富有的公民之间的事务。据此可推知,古代罗马人(  )

A.注重立法正义B.积极维护民主共和C.忽视法律发展D.注重保障私有产权

12.

15世纪,意大利学者阿尔伯蒂提出:美与丑不同于善与恶。他主张把 自然 作为衡量美重要标准,要求艺术家深入自然,研究自然规律,掌握透视法、解剖学,具有体积感等造型手法。这一理念(  )

A.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美术理念B.表明其绘画摆脱了宗教束缚C.根源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D.反映出宗教制约了艺术发展

13.

1776年4月,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言阐述了自然法、天赋人权、国家和政府契约性质,人民主权和人民有权反抗暴政等。据此可知,《独立宣言》的发表(  )

A.深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B.论证了独立战争的合理性C.开启了独立战争的历程D.宣告了美国邦联政府诞生

14.

据统计,161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全部出口货物总值中实物只占6%,金银占94%。在1660—1720年的60年里,贵金属占该公司向亚洲输出总值的87%。1600—1800年,经欧洲洲市场流入亚洲的美洲白银多达32000吨。这一状况(  )

A.促进了当时亚洲地区的社会转型B.体现了欧洲 重商主义 的要求C.反映出亚洲经济仍具有一定的优势D.改变了东西方贸易的传统格局

15.

下表所示为2018—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趋势(单位:%)据表可知,当今世界(  )

年份

2018

2019

2020

世界经济

3

24

52

美国

29

23

61

欧元区

19

12

91

日本

03

07

61

发展中国家

43

35

25

A.世界经济中心已完成了转移B.国际经济新秩序基本形成C.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得到改善D.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的海上活动,尤其是在1403年后郑和主持的海上扩张活动,在1434年戛然中止,其原因一直引发着许多人的思考。但是先前的扩张和后来的收缩无疑都与中国同大陆西北部的蒙古人及其他民族的关系相关,也与明朝迁都有关。明朝迁都到靠近边境的北京,是为了更好地对付蒙古人卷土重来的威胁。与此同时,沿海的日本和中国海盗及走私活动日益猖獗,反而加强了内陆利益集团的势力,导致政府对海上商业活动的进一步限制,直到1567年,迫于南方,尤其是福建有关利益集团的要求,这些限制才被废弃。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1)概括材料中15世中期以后明朝政府海上扩张活动停止的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两条 明朝中后期海上扩张活动停止 的原因,并说明理由。(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表2 1830—1930年世界语料前5高频共现词丛表

排序

共现词频

共现词

1

1593

主义

2

1114

革命

3

1056

中国

4

981

各国

5

863

文明

图3 1830—1930年世界语料前5高频共现词出现频率比对

——据邱伟云等《走向新世界:数字人文视野下中国近代世界概念的形成与演变》整理

根据表2、图3中的相关信息,从1830年至1930年 世界 语料前5高频词中任选一词或多词,指出其对近代中国走向新世界的价值,并根据所学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自1959年中印关系日益紧张以来,英国政府便开始关注中印边界问题。1959年10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收到英国驻印度高级别专员麦克唐纳关于推进英美联合,乘势(使印度)加入西方阵营的建议后,他并未指示唐纳采取任何措施,只希望英国保持观望态度,不需要 火上浇油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爆发后,英国政府鉴于美国对印度的支持态度,指出1950年印度独立时未退出英联邦是英国外交上的重大胜利;南亚诸国历来作为英国商品的重要市场,英国政府 要让英联邦成为真正的实体,而不是徒有虚名 ;认为 英国联邦这个组织之所以这么可贵,就在于他鼓励这样一种友好的联系 。麦克米伦在英联邦内积极活动,向巴基斯坦施加影响要求其支持印度;麦克米伦政府还对印度进行实际军事援助,包括武器援助和防空协助。

——摘编自吕利珍《英国麦克米伦政府对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反应和政策(1962.10—1963.5)》

材料二
1960年3月初,苏联原子能委员会主席访印时称,苏联准备帮助印度建设首座核电站,此时,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代表团也正在印度访问。1961年5月,美国有条件地答应向印度提供大规模援助,同意在印度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头两年里向其提供3.57亿英镑的贷款,但前提是,向印度提供贷款的其他西方国家得匹配差不多相同规模的贷款。同年11月,英美共同希望加深奉行不结盟政策的印度 与西方之间的理解 ,同时,英美同意了印度提出的购买大批飞机及帮助培训人员的请求。12月,英美继续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其中,战争尚未结束时,美国就向印度提供了6000万美元的紧急军事援助。1962年11月27日,中国外交部长陈毅谴责美国干涉中印争端,反对其在亚洲国家间的挑唆行为。

——摘编自孟庆龙《中印边界战争前后美国对印度态度的变化——兼论美印关系的历史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印边界冲突爆发前后英国态度的变化,并简析致使英国态度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印边界冲突爆发前后美国援助印度的目的并说明其采取的援助行动。(9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南亚政治局势变化的历史启示。(2分)

19.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
中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导向下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推行。在户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无论是中央政府的制度统筹规划,还是基层政府的地方改革实践,政府始终处于户籍制度改革的主导地位。户籍制度改革的实践基本是通过分阶段、分步骤释放制度改革的红利以实现户籍制度所附载利益的剥离与扩散,从而改变户籍制度的粘附性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户籍制度改革,经历了由逐步松动到有限突破再到一体化实践探索的过程。户籍制度的改革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如上海市的蓝印户口即是一种独有的载体形式。户籍制度改革使户籍回归人口登记的本原功能,即通过逐步剥离户籍制度福利分割、社会分层等冗余功能,还原了人口信息记载的基本功能。

——摘编自邹一南《户籍制度改革的内生逻辑与政策选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6分)

20.

【选修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分)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在两次海牙会议上的立场都说明其反对裁军的坚决态度,但一战结束后,美国却认为大规模军备竞赛导致了战争。1920年,美国军备维持费连同战争开支竟高达财政预算的93%;1921年,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参议员博拉的裁军修正案;1927年,美国建议召开五国海军会议,以限制英、日等各国的军力发展,维持战后秩序。裁军过程中,一些重要的裁军会议大都是由美国绕开国联发起召开的,其裁军目标也主要转向海军军备问题,进而实现自己称霸亚太地区的野心。一战后,随着日本、英国日益增加的巡洋舰的威胁,1927年,柯立芝总统不得不召开日内瓦会议,同意建造更多大型军舰以满足部分利益集团的要求。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美国裁军政策宣告失败。

——摘编自杜清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裁军政策及其特点和后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简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裁军政策出台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指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裁军政策的特点。(6分)

21.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明初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出生于世代书香门第的官宦家庭。元统元年(1333年),中进士及第,被朝廷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他为官清正廉洁,对上奉公执法,对下秉公办事,但遭蒙古官僚们的冷讽热嘲和借故排挤。46岁回乡隐居,组织民团、民兵,抗元自保,说服地主乡绅,减轻对佃户的剥削。元末社会大乱,朱元璋三请而出山,他献计四策,战胜陈友谅,竭力辅助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1368年,刘基谢绝朱元璋拜左丞相和称公封侯的赏赐。他执法如山,从不趋炎附势,后因秉公审理李善长好友李彬的骄纵杀人一案,被朱元璋冷遇。他恪守 宁天下人负我,我决不负天下人 的信条,遇到不利之事,总是忍辱负重,委曲求全。1375年,他忧愤而死。他的一生是典型的封建正统儒生的一生,死后与张良、孔明齐名而载入史册。

——摘编自苏贵庆《略论刘伯温》

(1)根据材料,概括刘基的主要事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 他的一生是典型的封建正统儒生的一生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