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9.2020—2021学年度安徽省安庆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7 浏览数:128

一、单选题

1.

原始社会后期,私有制产生的根源是(  )

A.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社会分工的扩大D.氏族成员贫富分化

2.

有学者认为希腊和希伯来分属不同的文化传统,然而亚历山大东征却使这两种不同文化走到了一起。几百年间二者在军事、政治、宗教等领域不断碰撞。材料旨在强调亚历山大东征(  )

A.以战争为主要形式进行文化交流B.客观上有利于增加对不同文化的认同感C.导致文明从冲突到融合经历漫长过程D.不利于各民族文明保持其民族特色

3.

古代雅典常给予成功的将领以特殊的荣誉:在戏院里或节日的比赛上,他们可以享受前排座位,偶尔还会被授予黄金冠或被树立为青铜雕像。这些举措(  )

A.保证了军事战争的胜利B.强化了政治上等级秩序C.增强了军队内部的团结D.旨在培育公民责任意识

4.

中古时期,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是庄园,庄园中的自营地(  )

A.由领主直接经营B.由自由农民耕种C.归农民所有D.由农奴自耕自收

5.

南宋时,经办海外贸易和航运的一个官员赵汝适在《诸蕃志》中描写桑给巴尔: 缠青番布,蹑红皮鞋,日食饭面、烧饼、羊肉。……产象牙、生金、龙涎、黄檀香。 明朝以后,海运日益发展,中国和桑给巴尔两国人民接触更加密切。据此可知,桑给巴尔(  )

A.农业经济繁荣B.手工业发达C.对外贸易发达D.鼓励文化交流

6.

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生地,下列作物是由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的是(  )

A.玉米B.甜高粱C.粟D.马铃薯

7.

南美居民中,以农业为经济基础,发明了水上 浮动园地 ,从而扩大了耕地面积的是(  )

A.玛雅人B.班图人C.印加人D.阿兹特克人

8.

读如图 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变动(单位:万人)”,这一变动表明(  )

A.大批当地土著居民被卖为奴隶B.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人口布局C.该地区人口流入到欧洲地区D.大规模洲际人口流动即将盛行

9.

他打开了直接联结欧洲和亚洲的海上贸易之门,从此绕过非洲达到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成为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 是(  )

A.哥伦布B.麦哲伦C.达·伽马D.迪亚士

10.

17世纪末,某科学家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这位科学家是(  )

A.达尔文B.伽利略C.牛顿D.爱因斯坦

11.

时间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以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材料反映出工业革命(  )

A.加速了城市化发展进程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促进了新发明的出现D.增强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12.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隆普顿是个纺纱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由此可以得出(  )

A.工业革命与生产实践密不可分B.大机器生产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C.工业革命属于英国本土的发明创造D.工业革命的发生领域局限于纺织行业

13.

有学者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19世纪40年代,德国在思想上 拷问世界 是指(  )

A.相对论诞生B.诞生马克思主义C.开展启蒙运动D.宗教改革运动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列强的贪得无厌B.亚非拉地区的的贫困C.无产阶级力量的弱小D.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15.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掀起了高潮,其中下列反帝斗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是(  )

A.埃及的抗英斗争B.中国的义和团运动C.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D.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

16.

据统计,苏俄(联)的农业播种面积从1920年的0.97亿公顷增加到1925年的1.04亿公顷,同期粮食产量增加了17亿普特。这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  )

A.余粮收集制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推行C.农业集体化的开展D.斯大林体制的建立

17.

世界革命有两种: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联十月革命为标志,在此以前是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在此以后是新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该观点实质强调了十月革命(  )

A.重视政治革命忽略社会革命B.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C.与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同D.不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意义

18.

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 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卡德纳斯改革B.印尼民族大起义C.华夫脱运动D.非暴力不合作 运动

19.

20世纪4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制订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以上举措反映出的发展理念是(  )

A.加大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B.实行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C.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D.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0.

《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评论道,他曾以为欧洲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但现在忽然发现了这一战略的巨大缺陷——欧洲负担不了如此舒适的 退休生活 。他意在强调(  )

A.欧盟的衰落B.欧洲经济危机的严重C.福利国家 的弊端D.反对舒适的退休生活

21.

戈尔巴乔夫曾被老代苏共领导人寄予厚望,希望他 尽全力将苏联带出困境 。但不幸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却以苏共下台、苏联解体而告终,造成 20世纪最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 。戈氏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B.片面发展军事工业C.未敢突破斯大林模式D.偏离社会主义道路

22.

下表是1976—2015年七国集团(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变化。由此可以推知 (  )

时间

1976

1992

2000

2008

2015

比重

70%

68%

66%

528%

47%

A.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形成B.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严重衰退C.新兴国家经济实力增强D.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改变

23.

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 半球化 ,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 全球性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政治格局的变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B.自由贸易加快了经济全球化C.世贸组织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全球化D.经济区域化加快经济全球化

24.

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 一带一路 合作倡议,举办了两届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5年,中国倡议的 亚投行 成立。此外,中国还主持召开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国际会议。这体现了中国全球治理体系的理念是(  )

A.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B.中国和平崛起主导国际事务C.当今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D.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材料阅读

25.

文明共享·命运与共(12分)
材料一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

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新全球史》和《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三

(1)上述材料反映了欧洲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提炼两者共同的思想核心。(3分)
(2)依据材料二,概述 哥伦布大交换 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4分)
(3)上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1分)任选其中两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4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

国家╲年份

1890

1900

1910

1913

英国

145

171

185

195

德国

71

112

158

187

法国

36

479

55

625

奥匈帝国

197

29

40

494

俄国

109

30

41

54

意大利

45

5

96

11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20世纪初的欧洲,大多数强国都卷入了关税战和对外国市场的竞争中,由于他们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产品有海外市场。这些殖民地的竞争转而又促成了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加上欧洲被统治的少数民族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愿望,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的到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国际联盟

成立于1920年,是《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曾拥有58个成员国。其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由于该组织在形成决议时要求全体一致,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

联合国

成立于1945年,是《联合国宪章》签订后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现有193个会员国。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它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在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时,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各主要国家能源消耗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爆发的背景。(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比较上述表格中两个国际组织的异同。(8分)

27.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2年,美国指责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苏联否认,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出动包括8艘航空母舰在内的183艘军舰和包括携带核武器的B——52轰炸机在内的大批飞机,将古巴隔离。美、苏军队都进入战备状态,并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是,美、苏对危机的处理谨慎,双方领导人多次通信,通过秘密谈判结束了危机。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漫画《古巴导弹危机》

材料二 赫鲁晚夫在回忆录《最后的遗言—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 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美苏外交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4分)
(2)在研究 古巴导弹危机 这一历史问题时,漫画和回忆录都具有史料价值,哪种史料价值更大?说明理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