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6.2021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0 浏览数:185

一、单选题

1.

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 上新 ,再次惊艳世人。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羊头罍,与河南殷墟遗址和湖南炭河里遗址出土的一些文物有相似之处。结合下列出土在同一时代的青铜器,可以推断(  )

A.中原文明经丝绸之路传到巴蜀地区B.各地文明独立发展体现多元性特征C.商周时期各地区之间交流十分频繁D.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有文化的交流

2.

学者研究认为,秦朝时期的中国是第一个发现南海诸多岛屿的国家。汉武帝时期国家在地图上将南沙的岛、礁、沙、滩一一标明,并划出南沙与异国的疆界。元朝政府设白沙水军,负责南海海域巡逻。清朝前期,整个南海诸岛海域都在海口、崖州和儋州营的巡逻、防守范围之内。以上材料反映了(  )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B.南海诸岛自古是中国领土C.中国历代重视维护领海主权D.古代在海南岛实行郡县制

3.

下列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示意图,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①到②产粮区的变化说明政府抑商政策有效B.大运河开通促进了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C.③与②比粮食主产区面积缩小说明农业萎缩D.明清时期高产作物传入使江南成为粮食中心

4.

有一本著作,记录了我国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涉及畜牧业等。它的内容中 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 ,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产生了一定影响。该著作为(  )

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农书》D.《本草纲目》

5.

明朝张燮在《东西洋考》中记载: 文郎玛神(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初盛食以蕉叶为盘,及通中国,乃渐用磁(瓷)器。 非洲发现了大量明朝的陶瓷,如蒙巴萨发现的茶具。明朝永乐、宣德年间外销非洲的瓷器中,出现了带有伊斯兰风格的双耳扁瓶等。材料说明明朝对外贸易 (  )
①废止了明朝初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②影响到亚非一些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
③推动了郑和下西洋持续开辟海外市场   ④促进中国与亚非一些地区的文化交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6.

魏源在《古微堂内集》中明确提出 治天下国家 的概念,怎样治理国家?他提出了两个关键词:一是 师夷 ,二是 变古 。受到魏源这一思想影响,晚清时期先进中国人最初在实践上的探索是(  )

A.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C.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D.清末新政辛亥革命

7.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上海地区近代工业的出现B.中国经济在近代的新变化C.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与发展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8.

1924年1月4日,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鲍罗廷信中说道: 我在上海得到共产国际与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在苏联期间通过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提纲。……从孙中山的演说中可以看出,他已开始接受提纲的精神。这特别表现在他对待自己的三民主义以及对待工人阶级政党及其经济组织的态度上。 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  )

A.共产国际对国共合作有推动作用B.国民党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C.国共两党直接接受共产国际领导D.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抗击日本的侵略

9.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下表反映出我国(  )

年份

文件

198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2017

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A.建国初期忽视环境保护B.日益完善民主管理机制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D.通过立法保护生态环境

10.

下列新中国外交政策及成就与国际形势对应正确的是(  )

国际形势

新中国外交

A

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开始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二战后欧洲开始走向联合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C

美国经济增长缓慢,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坚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11.

《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以遗嘱处分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自1540年英国亨利八世颁布了《遗嘱法令》后,一切不动产都可以用遗嘱处分。对材料中古罗马与英国的法律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  )
①遗嘱具有法律方面的效力   ②体现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③英国法律均来自于罗马法   ④新贵族用法律来保障人权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2.

下表是拿破仑战争后,欧洲一些国家出现的新变化。这些现象说明了(  )

1825

俄国

受启蒙思想影响的青年军官发动武装起义,拟定了《告俄国人民宣言》,宣布推翻沙皇政府,召开立宪会议,废除农奴制

1830

波兰

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

1848

奥地利和普鲁士

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

A.农奴制被推翻是俄国历史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B.拿破仑战争使欧洲一些国家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C.各国斗争的内容不同,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关联D.东欧各国在对法国战争失败之后开始自我觉醒

13.

19世纪中期,英国利物浦每年有数千艘船运来紧压的生棉包。成千上万的工人负责将这些生棉包通过货车、火车运送到欧洲的纺纱厂。利物浦商人成了全球性棉花种植、制造和销售网络的主导者,在孟买阿波罗码头,美国南部种植园,商人们都紧张地等待着 利物浦价格 。材料反映了(  )

A.奴隶制度是利物浦聚集财富的手段B.英国已成为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国家C.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D.美国南部成为英国掠夺原料的殖民地

14.

柯立芝总统时期,政府给大企业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1922年起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国家复兴管理局和公共工程局,制订行业法规;里根总统执政后,大规模减税、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放松政府对经济的管制,促进了经济复苏。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
柯立芝繁荣 表明国家干预效果明显   ②罗斯福政府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③里根政府放弃国家干预,实行市场经济   ④经济政策随着时代调整服务于经济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5.

有人评价一部作品是 浪漫主义抒情色彩最浓的一部悲剧,也是一曲反对封建主义,倡导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颂歌 ,这部作品是(  )

二、材料阅读

16.

评价理学 (10分)
材料一
明成祖曾说: 朕惟昔者圣王继天立极,以道治天下……所谓道者,人伦日用之理,初非有待于外也。……六经之道明,则天地圣人之心可见,而至治之功可成。六经之道不明,则人之心术不正,而邪说暴行寻蠹害。
材料二
清朝学者戴震认为: 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
材料三
胡适对理学家朱熹的 补格物传 作了阐释,认为 即物而穷其理 是通过研究具体事物而寻出物的道理来, 这便是归纳的精神 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这是很伟大的希望,科学的目的,也不过如此 。同时,胡适指出,程朱的格致说,作为科学方法,其本身也有一大缺点: 科学方法的两个重要部分,一是假设,一是实验。没有假设,便用不着实验。宋儒讲格物全不注重假设 。胡适又指出, 宋儒虽说 即物而穷其理 ,但他们终不曾说出怎样下手的方法
(1)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对理学的看法有何不同?(4分)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胡适对理学的评价及其原因。(6分)

17.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分期(13分)
材料一
有学者以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作为节点,对党的历史进行分期,整理为 中国共产党历史分期示意图 如下:

材料二
毛泽东同志指出: 我们是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我们研究的对象,进行客观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个别细节,而是研究路线和政策
中国共产党党史分期应突出党的发展历程,即党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具体的历史条件和任务制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执行情况。同时,应重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即中国共产党发挥的社会历史作用与突出贡献。
(1)在材料一①②③处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任选材料一 示意图 中的两个时期,说明这样分期的理由。(8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认识。(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黎塞留(11分)

时间

黎塞留的生平

15851615

158599日生于巴黎贵族家庭,1614年作为教士代表出席三级会议。他是17世纪法国的外交家、政治家。

1616

被任命为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国务秘书。集合军队对付贵族的联合反抗,处死或流放大批反叛的贵族;向各省派遣钦差审计官,监管地方司法、行政、财政、警察等事务,钦差审计官直接对中央国务会议负责。

1624

被任命为宰相。推行重商主义,支持法国商人组织贸易公司在海外与荷兰竞争,扩大加拿大殖民地,并运用外交手段为法国商人在土耳其伊朗和俄国找寻市场。

1625

把哈布斯堡王室德意志、西班牙君主属于此王室看作最危险的敌人,通过灵活的策略,形成针对西班牙的法英联盟;支持丹麦、瑞典以及德意志新教诸侯与神圣罗马帝国军队交战,改变了法国屈从西班牙的政策。

1630

创办法国历史上最早的报纸《法兰西报》,并将其作为集权政治的舆论工具。

1635

领导法国参加三十年战争16181648,最终打败哈布斯堡王室,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法国得到莱茵河畔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逐渐取代了哈布斯堡王室在西欧的霸权地位。

1635

创立法兰西研究院。这座文化殿堂一直只保留40把椅子,即40位终身院士,只有院士辞世空出名额方能投票补选,入选的院士被称为不朽者,孟德斯鸠、雨果、梅里美、小仲马等先后入选。法兰西研究院将弘扬法兰西文化与追求文化多样性融合,发展成超越政治制度和时代局限的法国最高荣誉机构。

依据上表材料,从社会转型角度,结合所学,对黎塞留推行的措施进行解读。(11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9.

人口迁移(13分)
材料一
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入主中原腹地洛阳,中原汉族中王室贵族和富户、大户等相继南迁。……从明清到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国内移民现象是闯关东、走西口。闯关东(关东泛指今东北地区)即明清至近代向东北移民的简称,闯关的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人为多,而其中又以山东人为最。关东之所以叫 ,是因为清朝把东北作为龙兴之地,不准内地人迁入。随着日、俄势力不断蚕食东北,清政府解除封禁,鼓励移民实边;走西口(西口泛指长城以北,主要是内蒙古一带)是由于山西当时人口比较多,生活较困难,以及内蒙一带边防的需要,山西、陕西等地民众前往长城以外的内蒙古草原垦荒、经商的移民活动。
材料二
九一八 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大批难民涌入关内,达数十万之众。 七七 事变后,平津沦陷,市民为躲避战乱,或匿身附近农村,或迁居租界,许多人扶老携幼逃亡武汉、上海等地。抗日战争时期,约有10万难民迁入陕甘宁边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河南发生近百年来罕见的特大灾荒,多灾多难的中原人民辗转洛阳,沿陇海路的方向前往西北 大后方
材料三
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10多万来自上海的知识青年和鲁、豫、赣、蜀等省的农民加入兵团。1968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69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也相继成立。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西部人口涌向东部、南部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
(1)依据材料一,在下图中分别画出 闯关东 走西口 的主要路线。(4分)

(2)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三条影响中国人口迁移的因素,并结合所学加以说明。(9分)(要求:多角度思考,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新经济政策(8分)
材料一
列宁阅读了许多苏俄农民的来信和申诉书,接见了各地的农民代表,倾听他们的意见,1921年2月写成《农民问题提纲初稿》,其中提出:满足农民关于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愿望;减低粮食税额;同意使税额与农民积极性相适应的原则;在缴足税款后,农民获得更大的自由来运用和支配其纳税以外的余粮。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
1921年6月列宁对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说: 我们是个落后的国家,资源丰富而未经开发,你们和我们可以取长补短。 不久后,哈默就成了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的美国人。他从德国和英国聘来技术人员创办铅笔厂,用美国的计件工资制度来管理生产,第一年产值达到250万美元。几年后,铅笔厂的产品不仅满足了苏联铅笔市场需要,还把20%的产品出口到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很快成为世界上较大的铅笔厂之一。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评析新经济政策。(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