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1. 河南省2014年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模拟练习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8 浏览数:136

一、单选题

1.

两汉时期, 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 孔方兄 ,干宝以 青蚨 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 阿堵物 。这说明魏晋时期(  )

A.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B.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构C.儒家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

2.

唐长孺说: 汉末大姓、名士是魏晋士族的基础,而士族的形成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保证士族在政治上的世袭特权,实质上就是保证当朝显贵的世袭特权,因而魏晋显贵家族最有资格成为士族。 这句话不能反映出(  )

A.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B.皇权承认了士族在政治上的特殊地位C.士族成为魏晋君主专制制度的威胁D.士族与九品中正制是相伴而生的

3.

元仁宗1313年下诏: 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 元仁宗此举意在(  )

A.控制天下学人的思想B.强化理学的崇高地位C.塑造标准化考试制度D.选拔真正的文艺人才

4.

观察下面嘉庆、宣统年间全国各省区家庭规模户均人口比较表(部分)

 

关于表1中变化的主要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B.早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C.国家政治局势变动的影响D.近代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传播

5.

傅斯年评价某时期的思想时说: 中国人的思想到了这时期,已经把 孔子及真理 一条信条摇动了,已经临于绝境,必须有急转直下的趋向了。 这时期 指(  )

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6.

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租佃暂行条例》19条,规定 缴租最高限度应不得超过当年正产物收获额千分之三百七十五 ,并 禁止包租、预租和押金 。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  )

A.彻底改变农村经济社会结构B.以法律确认农民土地所有权C.改造乡村政策取得明显成效D.减轻农民负担刺激生产发展

7.

某时期新华社通告:北京大学自称在半个月内完成680项科研项目,超过了过去三年科研项目的总和,其中100多项是尖端技术,有50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

A.一五计划实施极大地激发科研热情B.倾错误波及到了科研领域C.文革 动乱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D.改革开放推动了科学的春天到来

8.

在第36届(2011年)全球超级计算机TOP 500排名中,由国防科技大学发明的 天河一号 ,其峰值性能和实测性能两项指标双双超越美国的 美洲虎 (JAguAr)系统,位列世界第一,实现了 天河一号 从亚洲第一向世界第一的重大跨越。这反映出(  )

A.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超级大国B.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C.计算机性能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实力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9.

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发现:“(《国富论》)鼓励了美国革命,因为亚当·斯密说政府规章限制殖民地自由地制造或贸易,是 最明白不过的侵犯最神圣的人权 。自此,美国一直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家乡。 这说明美国(  )

A.启蒙思想影响经济制度类型B.经济理念为政治制度奠基C.自由主义主导国家独立进程D.革命传统决定其经济制度

10.

拿破仑所 冒犯 的人民先是因 自由、平等、博爱 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激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这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  )

A.受到各国的强烈支持和拥护B.始终遭到各地人民反对C.推翻了各国的君主专制统治D.促进了民众政治上觉醒

11.

罗斯福1932年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l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四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罗斯福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却意外地伤害了大洋另一端脆弱的中国经济。这表明(  )

A.罗斯福新政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B.白银取代黄金成为世界货币C.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不断加强D.中国经济发展依赖于美国

12.

二战后美国政府在处理 公平 效率 这一两难悖律时,大致出现了民主党政府更加注重 公平 、共和党政府更注重 效率 的情况。那么在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等共和党政府执政期间,最可能实施的是(  )

A.赤字财政、扩大福利B.通货膨胀、扩大投资C.削减开支、平衡预算D.货币紧缩、增加保障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5分)
材料一 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横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今天下之人不为商者寡矣。士之读书将以商禄,农之力作将以商食,而工而隶而释氏而老子之徒,孰非商乎!吾见天下之人,不商其身,而商其志者,比比而然。

——(明)邱浚《重编琼台稿》

材料二 道光时的《徽宁会馆碑记》称: 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地,而繁华过他郡邑。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多有,而盛镇尤汇集之处也。

——《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

明清时期,各地商人纷纷建造会馆,这些会馆结合家乡建筑特色,结构考究形式精美,从不同程度反映了各不相同的建筑文化。各地商帮还直接从事各种民俗活动,每年正月举办的灯会习俗以徽商承办的灯会最有气派,而民俗活动又是促销的绝佳时机。

——《徽商研究》

材料三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商帮兴起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帮活动对当地社会产生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商帮衰落的原因。(10分)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典籍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法比较。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随着议会制度的不断改革,其他方面的改革也在进行。1853年发表的《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为建立现代文官制绘制了蓝图。1870年的枢密院令以此为蓝本建立文官制,规定以考试和业绩作为文官录用和晋升的依据。文官制的建立纠正了政党政治中政治分赃的弊病,同时也使国家政策有连续性,不因政府变迁而中断行政过程。

——摘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为了造就有用的人材,传统的科学制度必须改革,这是有识者的共识。……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 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 ,自费留学学生也 一体考验奖励 。……1905年9月,清廷下令从1906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随后命令各省学政专管学堂事务,并在12月设立学部。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被废除了,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举措。科举的废除大大加速了学堂建立的步伐。据学部统计,1904年全国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92169人;1909年学堂总数猛增为52346所,学生达156.027万人。留学生人数也大幅度增长。一个不同于旧式文人和封建士大夫的新知识分子群体活跃于历史舞台,在整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归纳中英两国选官制度改革的背景,并指出改革的本质有何不同。(9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廷废除科举制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6分)

16.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孙中山的《五权宪法》: 至于我们民国的约法,没有规定具体的民权。在南京订出来的民国约法里头,只有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的那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 孙中山在一次讨论中说: 内阁制,纯恃国会,中国本身基础,犹甚薄弱,一旦受压迫,将无由抵抗,恐蹈俄国1905年国会之覆辙。国会且然,何有内阁?今革命之势力在各省,而专制之毒在中央,此进则彼退,其势力消长,即专制与共和之倚伏。倘更自为削弱,噬脐无及。 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一文中指出: 临时约法,既知规定人民权利义务;而于地方制度,付之阙如,徒沾沾于国家机关,此所谓合九州之铁铸成大错者也。 他说: 因为我以为这个执行约法,只有一年半载的事情,不甚要紧,等到后来再鼓吹我的五权宪法,也未为晚。

——转引自李伟迪《孙中山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订》

材料二 孙中山: 余对于临时约法之不满,已如前所述,则余对于此与革命方略相背驰之约法,又何为起而拥护之?此读者所亟欲问者也。余请郑重说明之。……故《临时约法》者,南北统一之条件,而民国所由构成也。袁世凯毁弃《临时约法》,即为违背誓言,取消其服从民国之证据,不必待其帝制自为,已为民国所必不容……余为民国前途计,一方面甚望有更进步、更适宜之宪法,以代《临时约法》,一方面则务拥护《临时约法》之尊严,俾国本不因以摇撼……奋然以一身荷护法大任而不少挠。

——据谢扶民《中华民国立法史》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临时约法》的态度,并分析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支持《临时约法》的原因,并列举孙中山 以一身荷护法大任 的表现。(7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1951年9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政府声明中说: 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的罪行,并且有义务做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历史一刀两断。 他还曾说: 赔偿是我们的责任,它虽然不能洗刷我们的罪恶感,却是和解的前提。 从战后到2002年,德国的战后赔偿金额达到1040亿美元,它每年还继续向10万受害者赔偿6.24亿美元的养老金。1994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勃兰特 惊世一跪 的20年后,对波兰再次表示, 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 ……对于德国有关纳粹大屠杀的历史教育,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辛格说: 学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景云《日德两国不同的二战史观论述》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对侵略历史 不反省、不道歉、不谢罪 三不主义 ),而且不断制造事端,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发表歪曲历史的言论……日本每年都要在广岛举行和平大会……日本著名学者藤原彰指出: 日本人十分缺少从加害者的角度认识战争的意识。 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免除了头号战犯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释放战犯并允许其重返政坛军界执掌国家大权……在战争索赔问题上,国际地位尚低的亚洲受害国的多数国家,基本上自动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权。最后只有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四国接受了日本有限的赔偿……意大利政治家蒂齐亚诺·台尔察尼所著《日本人的自负与傲慢》一书中指出: 财富使日本人变得更加狂妄。 于是就有人叫嚣说:承认侵略并向亚洲国家谢罪是 自虐 行为,妨碍日本成为 政治大国 和在国际新秩序中发挥 领导作用

——摘编自王丽萍《中日两国二战史观的分歧论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对待法西斯罪行的态度和影响。(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日本 三不主义 态度的成因。(8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戊戌时期,梁启超尖锐地指出, 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断定 能兴民权者,断无可亡之理 。流亡日本时期,他曾愤怒地表示 我辈实不可复生息于专制政体之下。专制政体者,我辈之公敌也,大仇也!有专制则无我辈,有我辈则无专制,我不愿与之共立,我宁愿与之偕亡 。1903年12月,梁启超由美国返回日本。曾承认自己 向年鼓吹破坏主义,而今者反对破坏主义 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不如开明专制 。从1905年开始,清政府宣布要实施立宪,梁启超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期望。为出国的五大臣起草《考察各国宪政报告》。直到 皇族内阁 产生,才使梁启超君主立宪的幻想彻底破灭。民国成立后,梁表示接受既成事实,投靠袁世凯。当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于1915年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促使了护国运动的爆发。

——摘编自徐斌《论梁启超的善变》

材料二 在清末,不论是暴力的革命运动,还是和平的立宪运动,都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旨在以某种形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取代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的历史运动,从本质上讲,都是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的革命性的运动,从梁氏那些鼓吹 立宪 的言论来看,也正是 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再联系他一生思想活动来看,他是把追求宪政与追求富国联系在一起的, 此志终生未变 ,因而这也是应当肯定的。

——摘自耿云志崔志海《梁启超研究的新成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政治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其思想变化的突出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评价梁启超的原则。(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