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1.2020—2021学年度辽宁省锦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33 浏览数:190

一、单选题

1.

互为补充,并有效地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和矛盾的两大制度是(  )

A.禅让制和分封制B.宗法制和分封制C.分封制和郡县制D.禅让制和宗法制

2.

春秋战国时期空前的战乱动荡和社会变革,为各个阶层的思想家发表自己的主张、诠释自己的学说提供了空前的历史舞台,促成了(  )

A.百家争鸣 局面的出现B.双百 方针的提出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D.科学技术的发展

3.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皇帝任命D.地方推举

4.

根据如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评价

出处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封建论》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藏书》

A.秦始皇制定了统一的法律B.秦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C.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D.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制度

5.

当匈奴浑邪王率部来归时,汉武帝不仅封其为侯,还分置五个属国,并特许 因其故俗 。汉武帝的这种做法(  )

A.消除了北方边患的威胁B.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C.导致王国势力对抗中央D.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6.

从地理方位来看,下面哪幅图能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

7.

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开元盛世D.贞观之治

8.

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各拟意见,再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选定一稿,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门下省,由给事中(门下省属官)复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因此敕书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才算合法。这一规定的重要意义在于(  )

A.强化了君主的决策权B.提高了门下省的地位C.扩大了官员的自主权D.提升了政策的合理度

9.

两税法与租庸调不同,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一政策的调整(  )

A.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B.以财产性收入作为征税依据C.促进了租佃关系的迅速发展D.以政府严格控制户籍为前提

10.

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

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

11.

在唐末五代藩镇割据阴影下建立的赵宋王朝,采取了通过控制地方官员,以控制地方财政、司法和军事大权的策略。宋王朝采取这一策略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B.根除地方腐败C.提高行政效率D.解决唐末弊政

12.

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为了加强和辽夏金各政权的经济交往,宋设置了(  )

A.市B.夜市C.坊D.榷场

13.

宋代四川转运使张若谷等人奏称: 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 这主要可以用来研究(  )

A.四川农业生产的状况B.宋代纸币诞生的原因C.四川工商业发达的原因D.古代抑商政策的影响

14.

元代,为适应市井演唱的需要,演员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由此形成了(  )

A.汉调B.杂剧C.京剧D.昆曲

15.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 此材料评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戚继光抗倭

16.

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租住权是在(  )

A.台湾B.广州C.濠镜澳D.乌斯藏

17.

明朝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它们的问世反映出(  )

A.科举制发展推动科技进步B.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C.科学理论获得重大突破D.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8.

清朝中期的疆域,南至(  )

A.钓鱼岛B.南海诸岛C.海南岛D.万里长沙

19.

作为我国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始于(  )

A.魏晋B.隋唐C.元朝D.清朝

20.

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焚毁了被誉为 万园之园 的圆明园。这件事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中法战争期间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21.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其中引进西方机器生产技术,迈出中国现代化第一步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百日维新D.辛亥革命

22.

发生在十九世纪末的戊戌变法,虽然时间很短并且很快就失败了,但其历史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在(  )

A.对新思想在中国社会传播起到推动作用B.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C.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23.

它是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它是(  )

A.义和团运动B.护国战争C.新文化运动D.北伐战争

24.

要以民主与科学的标准挑战中国的政治与思想传统……所有习俗、制度、风俗、圣贤教训都应重新被评估。 提出上述主张的是(  )

A.资产阶级维新派B.资产阶级革命派C.马克思主义的倡导者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25.

出席这次会议的 除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外,还有共产国际代表,由于法租界巡捕突然搜查会场,会议的最后一天是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的。 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B.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C.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D.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6.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创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这一革命道路的开端是(  )

A.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B.国民革命军的北伐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D.《论持久战》的发表

27.

《毛泽东选集》: 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材料反映的是(  )

A.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的序幕揭开B.辽沈战役打响,将形成 关门打狗 之势
C.邓小平开辟中原战场,领导淮海战役D.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推翻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28.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确立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9.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了 尽快把我国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的主要任务。这一提法是基于(  )

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B.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D.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30.

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的一篇文章认为 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了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 。这一 突破 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B.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我国大力发展互联网络技术D.我国成功发射 神五 载人飞船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既有中西文化交流,又有新陈制度代谢,文化变迁与制度兴革的关系就很有趣了,制度上的现代化与文化上的 西化 当时往往混在一起,而且后者有时还被看成是最为深刻的变化。毛泽东曾经把洪秀全与康有为、孙中山并称为 向西方寻找真理 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秦晖《走出帝制——从晚清到民国的历史回望》

材料二
武昌起义后,对于正在酝酿的中央政府组织机构取美国式的总统制还是法国式的内阁制,同盟会内部并不一致,但在南京各省代表会议上多数代表赞成总统制,结果南京临时政府决定实行总统制,后来清帝退位,孙中山被迫提出辞职咨文,推荐袁世凯继任大总统,并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个约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和制度,规定政治的组织形式为内阁制,其目的在于用内阁制约束袁世凯。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 向西方寻找真理 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所设计的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政治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 一击 ,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错误估计的依据。指出中华民族的 民族凝聚力 在这场战争中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如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随即 命令美国的空海部队给予朝鲜政府部队以掩护及支持 ,并命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中国台湾海峡。10月7日,美军越过 三八线 ,并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附近。10月下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0年10月到1951年7月,交战双方进行了五次大的战役,美国试图继续向朝鲜增兵,但已力不从心。杜鲁门回忆说 我从来没有使自己忘记,美国的主要敌人正端坐在克里姆林宫里。 1951年6月,美军建议停战和谈。谈判开始时,美方盛气凌人,在连续发动的军事进攻遭到强力回击之后,美方被迫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1953年7月,双方在板门店正式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摘编自高嵩峰、王小雪《抗美援朝战争始末及历史评价》等

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名、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签署停战协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新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