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88.2021届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0 浏览数:287

一、单选题

1.

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将 相结合,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形成了 养心、养气 之说,即所谓 求放心 有心养心 养浩然之气 等等。这说明先秦儒家学派(  )

A.注重主体自觉性B.突出教化功能性C.主张格物致知论D.强调仁礼重要性

2.

下表是三位史学家对汉武帝的评价,根据内容可知(  )

司马贞

疲耗中土,势比边兵。目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赢政,几欲齐衡。

班固

卓然罢黜百家,表《六经》,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知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俭恭以济斯民。

司马光

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以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A.三位史学家的评价可以相互印证B.对汉武帝的评价都有悖历史事实C.史家视角影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D.汉武帝的统治政策饱受后人批评

3.

《宋会要》记载,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规定, 每方差大甲头二人,以本方上户充 ,与官吏同清丈山地。这反映出方田均税法(  )

A.利于地主与官员的制衡B.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C.不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D.遭到顽固势力反对

4.

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名称有些听起来不像常设官员,其名称往往带有动词。比如刺史, 即刺探,其本意为临时派出,后演变为州牧;比如行省长官 行中书省事 , 意指临时行使中央特派之事,后变成固定的地方官;比如巡抚,意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巡行变为常设。这表明(  )

A.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具有较大随意性B.巡行监察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员主要职责C.王朝政府注重强化地方治理与中央集权D.加强专制主义统治是王朝政府重要手段

5.

下表反映了清代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概况。据此可知(  )

地区

概况

江汉平原

石首县旱地以菜、麦和棉花、豆美、高粱、芝麻、粟米等轮作;松滋县旱地以 麦、豆和棉花轮作

鄂西山区

在玉米普遍推广之前,多为麦、粟两熟,推广之后则多为麦、玉米两熟

湘西山区

春秋皆种荞麦,一年两熟;其余旱地多为玉米、甘薯、大豆,菜、粮两熟

A.美洲作物种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B.农民比较重视对土地资源的利用C.区域间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差异大D.轮作技术打破南北农业生产格局

6.

(2021·江西吉安 重点中学五校协作体 高三第一次联考·28)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位思想家撰文指出: 新道德既是随着生活的状态和社会的要求发生的,就是随着物质的变动而有变动的,那么物质若是开新,道德亦必跟着新……因为物质与精神原是一体,断无自相矛盾、自相背驰的道理。 据此可知其(  )

A.赞同社会进化论适者生存的主张B.主张学习资产阶级新道德C.认为道德重塑是社会进步的根本D.初步具备马克思主义思想

7.

据1927年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统计,在当时先后举办了五届农民讲习所,毕业学员共计445人,其中三分之一由中央农民部分派为各地特派员,三分之二则分遣原籍。这些讲习所的举办在当时(  )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发展B.导致革命重心转移到农村C.促进了土地革命高潮到来D.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8.

1943年徐悲鸿创作了一幅寄寓着无限深意的激情之作——《会师东京》并题记 虽未免言之过早,且喜其终将实现也。 这幅作品(  )

A.重现长征红军会师开新局的豪情B.反映画家对解放战争胜利的期盼C.受到了现代主义绘画风格的影响D.体现历史环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9.

下表是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对表格反映的史实解读完全正确的是 (  )

时间

国家

时间

国家

1955

阿富汗、尼泊尔

1958

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1956

埃及、叙利亚、也门

1959

苏丹、几内亚

1957

斯里兰卡

1960

加纳、古巴、马里、索马里

A.一边倒 政策取得丰硕成果B.中国加强与不结盟运动合作C.中国与西方国家出现建交高潮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贯彻

10.

1955年国务院规定: 聚居人口不足10万的城镇,必须是重要的工矿基地……确有必要时方可设置市的建制 。1962年国务院规定:凡是人口10万以下的城市,即使是重要林区和矿区,都应撤销市的建制。这反映了(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B.国家工业化战略被迫中断C.国民经济处于调整阶段D.我国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

11.

亚里士多德强调健康的身体是城邦公民参与政治活动、参加战争和过美好生活的基本条件。体育场馆是城邦公民的主要社交场所,在这里培养了古代雅典人的民族认同感、公民意识、公平竞争和自由精神等。材料表明,体育在古代雅典(  )

A.推动民主体制建立B.是城邦政治的基石C.对城邦具有塑造力D.是男性公民的特权

12.

14世纪时,彼特拉克指出: 人们忽视了他们本身具有的高贵的东西,而迷失在许多外部的事物里。 他要求人们 热爱尘世的生活 ,因为 人的任务就是要在大地上建起城市和社会 。彼特拉克的这些言论体现了(  )

A.人性解放的时代呼声B.宗教改革的启蒙意义C.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D.资产阶级革命的要求

13.

新航路开辟之后,屠杀与病毒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但世界人口却在增长。世界人口在1500年约4.25亿,到1600年前后增长到5.4亿,到1750年前后,达到了7.2亿。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对经济的推动作用B.各大洲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C.农作物在新旧大陆间的交流D.近代生命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14.

20世纪的一种生产组织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把持权力去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这种生产组织形式的出现(  )

A.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阻碍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C.直接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D.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5.

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 背口袋的人 从农村背进城里的, 背口袋的人 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这一现象(  )

A.巩固了城乡工农之间的联盟B.推动了新的经济政策的出台C.促进了城市工业的迅速恢复D.探索出过渡时期的正确道路

16.

有学者用全球进口总额占世界GDP的比例来衡量全球化的程度,并绘制了右边这条曲线。据此可知(  )

A.全球化进程曾随一战爆发而停止B.二战结束后全球化进程不可阻挡C.二战结束前全球化达到了最低谷D.全球化在阶段性退潮中持续发展

二、材料阅读

17.

【古代赋税制度演变】(12分)
材料一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据《旧唐书》卷48《食货上》

材料二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半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据《明史·食货志》

材料三
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普遍推行 摊丁入亩 ,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放松对户籍的控制,以减轻贫民疾苦,稳定社会秩序、稳定财政收入。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清史论丛》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个赋役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4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8分)

18.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14分)
材料一
20世纪初,列强在蒙古、西藏、新疆地区策划分裂活动,作为 国族 的中华民族观念开始出现。中华民国成立后, 五族共和 成为传诵一时的口号。1924年,孙中山在演讲中第一次使用了 民族复兴 一词,并批评列强 不准弱小民族复兴 。九一八事变后, 民族复兴 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1935年国民政府设立民族扫墓节,1937年国共合祭黄帝陵。

——摘编自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材料二
晚清以来民族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勃兴以经济层面表现较为明显。 商战 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体现,强调 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 须减内地出口货税,以畅其源;加外来出口税,以遏其流 ,使 中国之富可期 。重商主义者提倡政府设 商部 ,定 商律 ,轻 厘税 ,给 凭单 (专利证书),以期获得政府对实业的支持。利权观念是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随着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人们所倡导的 收回利权 的主要方式也逐步由19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工商业、与外人商战向20世纪初的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

——摘编自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华民族观念变迁的历史背景与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经济价值。(6分)

19.

【中外粮食安全】(14分)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为备战备荒,于1933年10月,制定了 兴办仓储计划 ,将仓储分为国立储备仓、省立储备仓和县仓、区仓。同时,明确划分国家、省级、地方不同粮食储备主体的责任。1935年,实业部制定了《农仓业法》及其实施细则,大力推动新型农仓的建设,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当时的农民银行、中国银行等均在各地设立了仓库。《农仓业法》规定: 除堆藏及保管农产品外,可以兼营受寄物调制改装及包装,或介绍借款业务,并规定农仓于收受寄托物后,应发给仓单。 但由于政府财力匮乏,导致仓储设施简陋,储粮损失较大,加之可收购粮源有限,使得粮仓调剂余缺、平抑粮价的功能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摘编自金梅等《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制度的发展演变》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的对外粮食贸易(节选)

时间

事件

目的

1947

马歌尔计划

向西欧、日本等国家运送粮食等农产品,促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巩固美国的政治领导地位

1951

实行共同安全法

用粮食等农产品配合军事援助,作为实行侵略政策的工具

1954

国会通过第480号公法

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粮食援助,力图使其在粮食上依赖美国,在国内外政策上受美国控制,并把它们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内

1974

通过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

以削减粮食等供应相威胁,要求苏联在中东问题上让步

1980

卡特总统对苏联采取部分粮食禁运

制裁苏联对阿富汗的侵略行为

——据魏崇寿《关于美苏粮食贸易问题》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特点以及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二战后美国的对外粮食贸易政策。(7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西方国家经济政策】(12分)
材料

14—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活动(部分)

时间

事件

1415世纪

英国开展圈地运动

16世纪

英、法、荷等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

1759

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

1780

英国先后开征房产税和麦芽税

1786

英、法两国签订《英法商约》,互相减少关税

19291933

经济大危机

1933

罗斯福新政

1936

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73

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19741980

供给学派提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表格中提取至少三条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写明论题,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