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84.2021届河北省保定市二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1 浏览数:620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指出,西周大学(国学的一部分)不仅是贵族子弟学习之处,同时又是贵族成员集体行礼、聚餐、练武、奏乐之处,并且兼有礼堂、会议室、俱乐部、运动场和学校的性质,是贵族公共活动的场所。材料反映了西周的大学(  )

A.存在着官师不分的现象B.容易造成社会阶层的分化C.是官员培训的专门机构D.具有为政治服务的职能

2.

古代皇帝冕服上的十二章花纹各有不同的寓意,如,日月星表现三光照耀,一片光明;山是比喻王者威重四方,为众人所仰望;华虫(雉)取其文采,象征文德;彝为宗庙礼器,雕虎猿花纹,表示威猛、智慧和孝行;水藻喻以水清玉洁,品行高尚。据此可知,皇帝的冕服(  )

A.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载体B.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C.宣扬了儒家 的治国理念D.反映了农业文明生产方式的落后

3.

表1

《史记·货殖列传》载,西汉初齐人刁间逐渔盐之利起富数千万

西汉霍贺出土一件漆奁,器内底部有墨线绘印章,刻有篆书桥氏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据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简牍:文景之时,已出现所谓中舨共侍约,即合伙做商贩所共同订立的契约

表1信息可以集中用来佐证西汉前期(  )

A.统治者奉行轻徭薄赋的政策B.政府无意推行盐铁官营政策C.个体工商业注意创新营销方式D.个体工商业发展环境相对宽松

4.

唐代谏官工作形式多样,负责谏正皇帝及中央政策。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白居易就做过左拾遗,当时讽喻诗也具有谏言性质。上述现象反映了(  )

A.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开明B.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C.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D.文人的社会地位较高

5.

图1是晚清画家吴昌硕1918年的画作《岁朝清供图》。 岁朝清供 是以清雅之物入画,迎接新岁,寄托吉祥寓意,祈祷来年平安顺遂的画作。此作由红梅、水仙、蒲草、果蔬等诸品花果与各种秀石文玩组成,并辅以题跋、印章,笔墨遒劲古拙。据此可知,该作品(  )

图1

A.寄寓了画家远离尘世的理想B.受到近代西方绘画风格影响C.兼具雅俗共赏的艺术特点D.旨在歌颂太平盛世局面

6.

北京同文馆设立后,翻译 西学 作品,各地纷纷效仿。上海、广东、福州等地陆续开始翻译各种不同文本的国际公法,如《各国交涉公法论》、《各国交涉便法论》和《公使指南》等,使此类书籍的引进形成一股潮流。该类书籍的翻译(  )

A.反映维新派对中国利益的重视B.符合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需要C.标志着中国对西方公法观念的认同D.表明清政府对传统外交体制的抛弃

7.

1913年7月13日民国政府发布临时大总统令宣布,凡是清朝 保护兴业各法令 ,对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的,仍然适用,要求各省民政长提倡工商业,对所有路、矿、林、垦、蚕桑、畜牧以及工艺场、厂及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可见,民国政府(  )

A.继承了晚清政府的大政方针B.旨在收回列强控制的经济权益C.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控D.注重工商业发展的连续性

8.

观察下列图文资料,如果为其拟定主题,下列最合适的是 (  )
苏联首任驻华大使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发言

A.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侧重点为邻国B.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实践C.经济崛起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美苏争霸与新中国的外交理念

9.

图2为北京首都钢铁公司,在1982年成为全国最早实行经济责任制改革的大型企业之一。当时(  )

图2

A.对外开放格局已初步形成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0.

1981年,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提出,要 大力培养一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民族群众,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业务工作能力的民族干部队伍 。这表明党中央(  )

A.把民族地区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之一B.对少数民族干部任用注重德才兼备C.重视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结构D.强调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11.

18世纪80年代的英国,人们穿的棉布马甲超过了羊毛和亚麻布马甲,围巾的质地变化也呈现这种趋势。1730年以前英国没有棉袜出现,而18世纪80年代毛绒袜和棉袜的比例是1:4。促进上述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过剩B.人民群众消费观念的变化C.生产组织形式的更新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2.

到1906年,德国各类职业学校的学生为:普通进修学校在校学生13万人,工商业进修学校学生20.6万人,贸易学校学生4万人,商业学校学生5.3万人,农业学校学生6.7万人,普通女子继续教育学校学生7.1万人。这种状况(  )

A.保证了德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B.旨在适应当时德国经济发展需求C.表明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高度重视D.促进了教育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13.

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决议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的 大国一致 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 大国一致 原则(  )

A.标志着二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的建立B.20世纪60年代因第三世界崛起而动摇C.对维护国际社会整体利益具有重要作用D.已经不适应新世纪国际局势发展的需要

14.

表2为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从中可以判断出(  )

表2

年份

19761980

19811985

19861989

社会总产值

42

33

18

国民收入

43

32

10

劳动生产率

33

31

A.苏联经济发展陷入了滞胀的困境B.多市场少政府是苏联经济发展的出路C.美苏争霸拖垮了苏联的经济发展D.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15.

从剧本的整体构思看,它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传统的戏剧模式。剧中主要角色始终没有出场,5个登台的人物,行为荒唐可笑,记忆模糊不清。该作品表现的是一个 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 的悲剧。该类作品(  )

A.表现了资本主义文明中人们的迷惘B.融合了拉美传统文学和西方文学C.反映了人们对传统被抛弃的抗议D.将爱情和追求个人幸福作为主旋律

二、开放性试题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恩格斯当年就指出: 要是巴黎公社不依靠对付资产阶级的武装人民这个权威,它能支持一天以上吗?反过来说,难道我们没有理由责备公社把这个权威用得太少了吗?
列宁后来在谈到巴黎公社经验时也说: 没有千百万觉悟群众的革命行动,没有群众汹涌澎湃的英勇气概,没有马克思在谈到巴黎工人在公社时期的表现时所说的那种 翻天覆地 的决心和本领,是不可能消灭专制制度的。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评述 人民群众 与巴黎公社运动成败之间的关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表3

韩非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独在于主,则群众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

马基雅维利

军队和法律是权力的基础,君主应当大权独揽,注重实力,精通军事。

孟德斯鸠

假如有一个君主,不但毫不使人民生活幸福,反而加以蹂躏和摧残,于是人民服从国君的基础立即丧失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梁启超

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

请以 君权 为主题,任选以上两则史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时代背景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三、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隋唐以至两宋,各代都推行过屯田。西汉在西北的屯垦,每亩租4斗。曹魏屯田,用官牛的,其收获官六民四;用私牛的,对半分。汉、唐、宋的屯田兵只是编入军队的民户,身份与屯民及普通百姓无差异。多是屯官给工具、种子,集体劳作,收获除供屯户食用外,全部交官。金、元以来,金政府于驻军所在地分拨田土,兵士屯种自给,屯田遍及内地和边陲。明代军户子孙,作战而外,平时屯种。屯田有时又被称为营田,屯田以兵,营田以民。历代不少营田也常使用士兵,即使是民屯,也多采用军事编制,所生产的粮食主要也是供军需。明代为充实边防力量,鼓励商人运粮至边地仓库交纳,盐商在官府拨给的边区荒地上招募游民屯垦,以所获粮食,换取盐引以所获粮食,称为商屯。明、清的漕运屯田,也是一种劳役地租。
材料二
根据地大多处于数省交界的穷乡僻壤,地瘠民贫,长期战争耗费巨大,国民政府停发八路军和新四军军费,1942年陕甘宁边区陷入了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大力倡导勤俭节约,清正廉明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发动和开展大生产运动,以求经济自给。党和边区政府将发展农业放在首位:大量开垦荒地,发放农业贷款,安置优待移民,鼓励种植棉麻,兴修水利,改良农作法等。同时深入开展减租减息运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从发展农工商中求得到财政供应的自给,发展了农业、手工业、运输业和商业,开设了规模比较大的纺织厂和纸厂,完成了生产自给任务。因工作经验缺乏,工作中存在很多失误,但经历艰难探索,解决了日常经费的大半,解决了迫在眉睫的困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屯田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进行大生产运动的历史背景与意义。(12分)

19.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
清代沿袭明制,从江苏、安徽、湖南等地征收漕粮经运河运往京仓和通州。清政府设漕运总督(驻淮安)和各省粮储道管理漕运事务,并委任专职同知、通判负责监兑、押运。河运有严重的弊病:运道畅通没有保障,运河有时因水浅无法行船。1824年,江苏高堰运河漫口,河道浅阻,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英和建议漕粮海运,得到两江总督琦善、江苏巡抚陶澍和布政使贺长龄的支持。1826年,将江苏五个地区的漕粮由上海海运至天津,然后用剥船运抵通州和京仓,这是清代首次办理漕粮海运。道光末年,清政府由于财政紧张,再次筹议漕粮海运。经两江总督李星沅、江苏巡抚陆建瀛等奏准,1848年将苏、松、太二府一州的漕粮改为海运。咸丰初年,江苏常州、镇江和浙江的漕粮也先后改为海运。1855年,黄河在今河南兰考县决口,运道阻隔。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承担漕粮海运。经李鸿章奏准,江北地区的漕粮也开始办理海运。此外,江西、湖北、湖南有时也将部分漕粮经长江运抵上海,海运北上。

——摘编自黎仁凯等主编《救亡图存的近代化改革进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漕粮海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漕粮海运的影响。(6分)

20.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分)
材料

表4

1950625

朝鲜内战爆发

1950627

美国的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军事介入台湾海峡

1950628

朝鲜人民军攻克韩国首都汉城

1950915

联合国军仁川登陆,并不断轰炸扫射中国东北,美国空军归咎于飞行员导航错误,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1950925

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发表声明:美军过线,中国决不会置之不理

1950102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最后的出兵决定

195010—

19536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战略战术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采取规模的夜间作战和很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共歼敌军109万人,志愿军伤亡39万余人

1953727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1958年底

中国人民志愿军分批撤出朝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所展现的精神品质。(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6分)

21.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
郑樵(1104—1162)早年曾立志 欲读古今之书,欲通百家之学,欲讨六艺之文而为羽翼,如此一生则无遗恨 。由于北方金兵在攻破北宋京都时抢走了宋朝廷的三馆四库图书,所以郑樵决心以布衣学者的身份,在夹涤山为南宋朝廷著一部集天下书为一书的大通史。经过数年的艰苦劳动,初步写出了这部长达200卷、600多万字的史学巨著《通志》初稿。他认为 农圃人 只能认识田野里的植物,但不明诗书之旨; 儒生 通诗书之旨,却是不认识田野里的东西,因此两者必须结合起来。在治学上,郑樵主张要有独断之学的精神,不能只是一味因袭前人的说法而毫无创新。郑樵的史学思想多数通过史学批评表述出来。《总序》开篇说: 百川异趋,必会于海,然后九洲无浸淫之患;万国殊途,必通诸夏,然后八荒无壅滞之忧。会通之义大矣哉。 郑樵的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学术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说自己的批评是为了 开学者见识之门户 ,是要打破当时学术界中 经既苟且,史又荒唐 的局面。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郑樵学术成就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樵的学术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