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79.2021届天津市和平区二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8 浏览数:498

一、单选题

1.

南宋人王栐说: 唐末进士不第,如王仙芝辈倡乱,而敬翔、李振之徒,皆进士之不得志者也。……故圣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 材料表明宋朝科举制(  )

A.活跃了人们的思想B.使人人热衷于科举C.分化了社会的阶层D.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2.

汉唐盛世皆是帑藏丰实,充斥汉武太仓的是 陈陈相因 的粟,玄宗开元时的公私仓廪则是 稻米流脂粟米白 。引起政府储粮从 稻米、粟 这一变化的主要条件是(  )

A.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形成B.政府均田限田措施成效显著C.洲际物种交流影响经济生活D.交通运输网络日益发展完善

3.

明末清初有人这样安排生计: 瘠田十亩,自耕仅足一家之食;若雇人代耕则与石田无异;若佃于人则计其租入,仅足供赋税而已……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蓄池鱼。 这说明明清时期(  )

A.重农抑商政策废除B.商品经济得到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4.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这句话表明他和柏拉图之间存在分歧,他们在哲学方面的分歧主要在于(  )

A.是否要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B.人是否要追求现实的幸福C.现实世界是否具有真实性D.人是否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5.

梭伦按照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赋予各等级公民不同的权利与义务;罗马法规定:完整意义上的法律人格的人,需要具备自由、市民和家族三种身份。这些规定(  )

A.蕴含了人文主义的精神B.使自然法观念深入人心C.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矛盾D.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

6.

孔子说 学而优则仕 ,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这表明儒家(  )

A.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C.以 为思想核心D.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

7.

传统观点认为,中世纪社会湮没了古希腊罗马的人文精神,导致西欧在长达千年的 黑暗时代 中陷于停滞。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即便是在以 反中世纪 著称的文艺复兴时代,人们所使用的思想武器也依然是在中世纪锻造出来的。这一变化说明(  )

A.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B.历史事实因时而异缺乏客观性C.历史认识随史学研究深入而变化D.史家主观认识决定史事的评价

8.

15—16世纪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的分水岭的含义是(  )

A.人类从封闭走向开放B.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C.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D.农业文明已经向工业文明转变

9.

甲午战后有人认为: 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校中本原之本原,尤莫亟于创兴女学。 1898年维新志士创办经正女学,以期 相夫教子、宜家善种、兴国智民。 这一时期兴办女学(  )

A.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B.服务于维新变法运动C.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结果D.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

10.

这场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场运动件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五四运动

11.

20世纪上半叶,世界上的诸多帝国如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土耳其帝国都已维系不了旧日的版图,土崩瓦解。而中国虽历经多次政权转移,大体上保持了旧有版图。这主要缘于(  )

A.西方列强矛盾激化B.国人的不懈抗争奋斗C.民族工业迅速发展D.统一政权的长期存在

12.

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第二货币 ——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 光荣退休 。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时代 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C.计划经济时代D.市场经济时代

13.

如表是1960—1980年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的发展概况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国家类别

农业%

工业%

第三产业%

1960

1980

1960

1980

1960

1980

33个低收入国家

50

36

18

35

32

29

63个中等收入国家

24

15

30

40

46

45

19个发达国家

6

4

40

34

54

62

A.第三产业的兴旺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B.战后世界的工业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C.世界各国农业生产普遍呈现出衰退趋势D.发达国家经济出现第二个 黄金时期

14.

近年来,我国以 大国外交 的姿态,首倡亚投行建设、顺利召开G20杭州峰会、积极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全力派遣维和部队等,实现了从零和博弈到合作共赢的外交转型。这最能说明新时代的中国(  )

A.积极推行多边外交政策B.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C.彻底放弃 不结盟 外交D.全力深化上海合作组织

15.

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 永保东亚和平 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 ;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汉武帝)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 联甚闵(怜悯)焉! 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
天一阁为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之所,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天一阁管理措施严密,四百年间,获准登阁者仅黄宗羲、阮元等 10余人。清代阮元曾记载道:司马(范钦)殁后,封闭甚严,继乃子孙各方相约为例,凡阁厨锁钥,分房掌之。禁以书下阁梯,非各房子孙齐,不开锁。 范氏族约甚至规定: 擅将书借出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鬻者,永摈逐不与祭。 阮元还指出: 范氏以书为教,自明至今,子孙繁衍,其读书在科目学校者,彬彬然以不与祭为辱。

——据虞浩旭《阮元与天一阁藏书楼》整理

材料三
公共图书馆从 19世纪50年代开始在英国逐步兴起,它的特点是:地方当局征税建馆,免费为公众服务。公共图书馆集中在工业城镇,而且以工人为重点服务对象。1753年创建的不列颠博物馆图书馆也发展成国际的学术中心,马克思、列宁、孙中山就曾在这里阅览群书,旁征博引,为自己的思想理论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周楠《欧洲图书馆史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藏书的主要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导致上述现象的社会原因有哪些? (1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公共图书馆兴起的原因并简析其影响。(8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布尔什维克)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领路人。……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午夜,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岳麓版)

材料二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并没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因此,革命工作以城市为中心,武装起义首先是为了占领中心城市,这是一个时期内全党的共同认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里,北伐战争的革命道路就是以城市为中心,先在大城市夺取政权。尽管1927年大革命失败,但是中共中央党的工作重心依然是中心城市,这是由于当时中共中央认为以城市这条道路适合中国。在中国城乡差距大,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极其落后的境况下,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是中国选择什么方式。

——邓中华《十月革命:历史必然性、历史地位和评价》

材料三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 江西苏维埃共和国 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所走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道路成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早期斗争中坚持 以城市为中心 的原因和具体措施。(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探索出了什么样的新道路?并指出这一道路的具体措施。(6分)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中国革命探索道路的特点。(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有关平等观的对比表

不平等的原因

平等观

卢梭

法律和私有财产的设定,官职的设置,合法的权力变成专制的权力都是不平等产生的原因。

人生而平等,法律的存在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自由和平等两大目标,社会契约则是以政治与法律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的不平等。

马克思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阶级对立分化的存在决定了平等的社会分配是不可能出现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国家生活原则,而国家应该代表所有人民的利益。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灭私有制与阶级。

李大钊

传统伦理纲常是不平等的社会原因,经济不平等是终极原因。

接受进化论、唯物史观思想,主张实行公平分配,在经济平等基础上追求人格平等。批判传统伦理纲常,主张男女平等,延续传统文化人格理想模式下的平等观。

——摘编自王培培《卢梭平等观与马克思平等观的比较》、冯洁《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