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62.2021届四川省内江市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462

一、单选题

1.

《礼记》是对孔子 的解说。汉代《礼记·礼运》: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礼义以为纪……禹、汤、文、武、成王、周公,未有不谨于礼者也……如有不由此者,在執(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小小的安定)”这种 小康 理想(  )

A.确立了儒家正统地位B.奠定了中华文化基因C.反映了孔子保守主张D.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2.

夫纠察之官,是持邦宪,耳目之任,以司君听。 据下表可知,唐代(  )

时代

监察官

事迹

唐高祖

万年县法曹孙伏伽

诚直,指陈得失,无所回避被提拔为侍御史

唐太宗

侍御史张行成

纠劾不避权戚为官员所忌惮

唐代宗

苏州刺史李栖筠

觐见代宗敷奏祥明,不事权贵,留任御史大夫

A.监察制度已逐渐完善B.监察官最受皇帝重视C.监察职能产生了变化D.监察有助于社会治理

3.

(宋)天圣进士,英宗朝官至三司使的蔡襄说: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 这反映了宋代(  )

A.重文轻武是社会主流B.加强统治的独特措施C.经世致用已深入人心D.科举是选官唯一途径

4.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形成了以 族医 体制为核心、以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障为特色的宗族医疗卫生体系,与毗邻的江南地区相较,徽州地区瘟疫的规模、次数都要少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

A.徽商商业辉煌B.宗法观念兴盛C.江南经济凋敝D.徽州医疗发达

5.

甲午战前,没有人敢攻击儒学的核心——三纲五常,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大胆地批判三纲、汉学、宋学。这表明(  )

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动摇B.维新派彻底的反封态度C.康梁找到中国落后根源D.社会危机引起思想变局

6.

1911年底,革命党和谈代表和袁世凯和谈代表讨论处理民族关系问题,达成了《满、蒙、回、藏待遇之条件》,规定 今满、蒙、回、藏各民族赞同共和,中华民国所以待遇如左:与汉人平等 。这一规定(  )

A.实现了民族革命目标B.反映了民族认同思想C.消除了狭隘民族观念D.限制了袁世凯的篡权

7.

1945,中共七大召开,朱德风趣地说,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自己修建的房子里召开代表大会。下图是大会中央大礼堂,1941年开始修建,1942年完工。整个礼堂建筑朴素大方、壮观美丽,体现了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这一风格 (  )

外部苏联式建筑外观                                  内部陕北窑洞式石拱结构

A.代表了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B.源于近代中西文明的互通互鉴C.反映了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D.体现了现实主义建筑显著特征

8.

2010—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52万件,中国专利申请量为389571件,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总量的74.7%。这反映出我国(  )

A.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B.人工智能创新飞速发展C.对外开放向深层次发展D.高等教育水平世界领先

9.

1861年,代议制理论集大成者,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约翰·密尔出版《代议制政府》指出, 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是主权或作为最后手段的最高支配权力居于社会整个集体的那种政府。 这反映了当时(  )

A.社会下层主张自由主义思想B.欧美国家普遍实现了代议制C.西方民主仍包含专制的现状D.工业革命促进西方社会变化

10.

19世纪末的最后几年,英俄两国在中东和远东的 大角逐 使两国关系高度紧张,以至于欧洲普遍认为下一场 不可避免的战争 将是英俄间的最后摊牌。这一状态(  )

A.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B.导致了俄国无产者革命C.体现了世界一体化趋势D.阻碍了世界体系的形成

11.

下图是西方绘画中的母亲形象之一,画家离家在外,凭着对母亲的记忆,把母亲描绘在绿色的色调中,充满了对母亲深深地思念。他给弟弟的信中说: 我原打算用灰色调来画,但若不将色彩表现出来,就没有办法传递某些想法。 这一作品 (  )

梵高的《母亲》

A.追求色彩在情感表达中的效果B.强调了人文主义思想绘画内质C.反映了画家内心浪漫主义情怀D.体现了行动绘画不受制约画风

12.

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模式呈现出霸权治理衰落、多极治理兴起、网络化治理出现的状况,同时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不得不与非政府组织等协调关系共同参与全球治理。这种变化(  )

A.源于两级格局解体的冲击B.反映了世界全球化的趋势C.旨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D.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地位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在自然经济之上,形成了家国合一的宗法伦理。中国法紧随宗族制成为道
德执行工具,维护宗法等级是中华法系特质。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法家产生,法家 缘法而治 本质是权力本位;其典型观点 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立法集于君主,不承认民众权利。中国古代权力观念发达,所谓法,一是刑法,二是官僚机构组织法,形成了异常发达的以公法为主的法律体系。法家强调 尊卑贵贱皆从法 ,但在实践上,只对被统治者有威慑力,法治作为德治补充,为人治服务,这是中国法落后、缺乏法治精神的真正原因。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依法治国

材料二
在罗马早期社会中,商品经济孕育着自由、平等观念。个人意识使罗马公民在人与人,人与城邦之间表现为契约关系,使法律摆脱了宗教和道德的束缚,成为独立系统。古罗马法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中建立起来。罗马人把法治视为至高无上的信念和自然理性,注重法律的正义性和公正性。罗马以权利为本位的法治建设,把私人权利看作国家权利的最高准则,使私法成为罗马法的灵魂和精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成为国家运行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法治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体现在罗马各个角落,共和国的法治精神成为西方法律的渊源。

——摘编自《古罗马共和国的法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和古罗马法治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和古罗马法治不同特点的原因。(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1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表(单位:亿元)

时间

1978

1990

2000

2010

2016

产值

36787

186678

1002801

4015128

7441272

表2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统计表(年末)

重要年份

1978

1985

2012

2018

农村贫困

人口数

77亿

66亿

9899

万人

1660

万人

时间1318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六年减贫

每年农村脱贫人口数

1650

万人

1232

万人

1442

万人

1240

万人

1289

万人

1386

万人

8239

万人

表3 我国贫困地区生活环境生活条件变化表(年末)

2012

2018

居住条件

钢筋混凝土房或砖混

392%

674%

竹草土坯房

78%

19%

耐用消费品百户

电冰箱

475

871

洗衣机

523

869

彩色电视机

983

1066

汽车

26

199

计算机

53

171

基础设施条件

电话

933%

992%

有线电视信号

69%

881%

宽带

383%

819%

垃圾集中处理(自然村)

299%

789%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成立70周年,脱贫攻坚重大成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表与表之间、某一表中任意部分,拟定一个论题,并简析其原因。(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北魏前期,以女性血缘祖先和自然神祇为主要祭祀对象,保留较多鲜卑旧俗。孝文帝将尧舜禹等华夏先祖及汉、魏帝陵纳入北魏祭祀,将道武帝确立的五庙制改为七庙制,不断完善宗庙祭祀,确立起北魏宗庙祭祀体系;大力祭祀华夏圣君、比干、孔子,以 为核心的价值观成为孝文帝社会教化的思想武器;通过频繁仪式性祭祀活动,将华夏先祖移植到北魏政治土壤中,与拓跋血缘祖先互为表里,完成了北魏政权正统地位论证。孝文帝以拓跋氏宗子和华夏正统接班人双重身份进行祭祀,昭示其正统嫡传的合法性,成功确立了以拓跋氏君权为核心的统治秩序,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推动了鲜卑族封建化。

——摘编自《北魏孝文帝祭祀活动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祭祀改革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祭祀改革的影响。(9分)

16.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52年10月板门店谈判陷入僵局, 联合国军 换用飞机大炮发言。14日, 联合国军 向上甘岭发起猛烈进攻,上甘岭双方争夺战成为板门店关注焦点。战役第一阶段, 联合国军 白天占领表面阵地,志愿军转入坑道,晚上收复阵地,反复拉锯; 联合国军 高估了自己作战能力,低估了志愿军防守能力;黄继光炸碉堡、堵枪眼的惊人壮举,极大鼓舞战友顽强战斗,其光荣事迹刻在上甘岭五圣山,被中朝人民永远怀念。经七昼夜激战,志愿军退守坑道,持续战斗。第二阶段,志愿军利用坑道与 联合国军 斗争,为反击赢得了时间。第三阶段,志愿军密切配合灵活作战,收复所有阵地,11月25日,战役历时43天,以 联合国军 失败告终。

——摘编自《黄继光英雄事迹和精神价值》

(1)根据材料,概括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的优秀品质。(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甘岭战役志愿军打败 联合国军 的原因。(9分)

17.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张载(1020—1077年),凤翔(陕西)横渠人。1041年,西夏扰宋边,张载上书西北防务范仲淹,仲淹勉励张载读《中庸》,张载一生贯穿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精神。1057年,张载与苏轼、苏辙同登进士。1069年,王安石变法,张载拒参新政,辞官回乡,创立 关学 。关学认为万物由 产生构成,先天之性诚明至善是善的来源;后天之性有善有恶是人欲和恶的来源,对千年人性论作出了总结性解释;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圣人之学,带着为国家民族忧患而立的使命感,从北宋社会问题入手,力求根决之道,一改汉唐以来儒家学者玄谈之风。1077年,神宗召张载回京任同知太常,十二月与世长辞。

——摘编自《张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载 关学 形成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载的历史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