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61.2021届四川省成都市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1146

一、单选题

1.

周武王克商后,周人视故土为本位的意识强烈,将洛阳称作 东国洛 。周成王迁宅于洛阳后,洛阳地区被周人明确为 天下之中 中国 ,不再属于 东国 范围。这一变化(  )

A.消除了诸侯割据的隐患B.体现了集权体制的确立C.反映了关中经济的衰落D.促进了大一统观念的形成

2.

东汉时期,民间碑刻对远古祖先的书写多追溯祖先源头或姓氏由来,内容玄远不经;对近世祖先的描写则强调支系流布,但未必真实;对父祖的书写则以官职的有无和高低为准,如实书写。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长期稳定B.经学世家崛起C.历史记载断裂D.官僚政治确立

3.

据记载,唐天宝末年, 修文教,废武备,人至老不闻战声 。中央禁卫军士兵大多来自 市人白徒 ,富者 贩缯彩,食粱肉 ,壮者 角抵拔河、翘木扛铁 ,整日打架斗殴,以致 有事乃股栗 ,无力作战。据此可知,当时(  )

A.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盛行B.中央集权存在着危机C.市民阶层的社会影响扩大D.保甲法实施成效甚微

4.

明末到清嘉庆年间,江南松江府经过几次政区重组,县愈分愈小,愈分愈多,原来的东、西乡之别,成了县与县的差异。这反映了(  )

A.社会经济的发展B.基层治理的低效C.百姓税赋的沉重D.城乡差距的缩小

5.

1860年上海租界人口激增至30万,1862年又增至50万,一度达到70余万,为近代上海的崛起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金、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租界面积的急剧增加B.中外经贸规模不断扩大C.中国国内的政局变动D.江浙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6.

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曾向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借款,对方却以 金融中立 为由拒绝。清帝退位后,袁世凯向四国银行团提出借款,其中包括南京临时政府急需的700万两。在英国公使的推动下,四国银行团在第二天即向南京临时政府拨银200万两。这说明当时(  )

A.西方列强的侵华方针发生了改变B.南京临时政府丧失了中央政府的地位C.西方列强支持中国废除君主政体D.列强力图阻止中国走向独立富强之路

7.

图5是进步画家华君武1946年所作的漫画《远水救不了近火》。对该作品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  )

图5

A.揭露了美国的霸权主义阴谋B.批判了国民党出卖国家主权的行径C.表明了战争形势已发生逆转D.宣扬了民主进步的潮流不可阻挡

8.

农村宅基地是农户住宅专用地,所有权属于集体所有,由该农户长期使用。198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制止农村建房侵占耕地的紧急通知》,规定宅基地和新建农房需经政府规划,禁止在承包地和自留地建房。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B.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C.政府加强农业经营的统一管理D.农村土地改革遭受阻力

9.

罗马共和国后期,当局以立法为主要手段试图遏制公职选举中大量贿赂公民、营私舞弊的现象,但收效甚微,甚至出现法律越多、规定越细、惩罚越严、舞弊越盛的尴尬局面。这反映出罗马(  )

A.法律条文亟待充实B.政治机制运转失灵C.法制观念不受重视D.平民左右政治进程

10.

1794年,正当英法激烈较量之时,美国希望就边界哨所、自由贸易等问题与英国谈判。经过五个月的谈判,英国同意撒出在美国西北部边界的哨所,允许一定吨位限制下的美国商船进 西印度群岛贸易;美国也接受了英国主导构建的国际秩序和规则。可见,当时(  )

A.英法争霸受到美国的制衡B.英美勾结企图共同瓜分世界C.美国借助了国际形势获利D.英国在美洲的殖民体系解体

11.

表1英国棉纺织厂工人性别、年龄分类比例表

童工

成年工

1838

413%

332%

255%

1847

354%

374%

272%

1850

157%

553%

290%

1856

166%

559%

275%

该表信息可以说明,当时英国(  )

A.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B.棉纺织业持续高速发展C.资本家的贪婪和冷酷D.儿童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12.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一批以新闻记者和非职业历史学者为主的写手,为西方势力买通,在各种传媒上 重新认识 重新评价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这导致苏联(  )

A.历史虚无主义迅速蔓延B.社会科学研究百家争鸣C.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D.资本主义价值观念滋生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709年,现代版权保护制度在英国诞生。随着智力作品的世界性传播,一些国家大量翻印别国的优秀作品,侵犯了著作者的经济和精神利益。1886 年,在雨果、狄更斯等人的倡导和推动下,英、法等10个文化较为发达国家商讨 以均平(平等)方法,保护文学及美术之著作权利 ,签订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版权公约——《伯尔尼公约》。但是,美洲各国因出版业不能与欧洲出版大国相抗衡,迟迟未加入该公约。

——据李明山等《中国当代版权史》

材料二
民国初年,美、英等国要求中国加入《伯尔尼公约》,中国以经济文化落后为由拒绝。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多次提到知识产权要向国际标准看齐。中国于1990年制定并颁布了《著作权法》,1992年签署了《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管辖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2012 年,《视听表演北京条的》成功缔结,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首个在中国签署、并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条的,打破了由美国等国制定国际规则的惯例。中国用30年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数百年走过的版权制度变迁之路。

——据阎晓宏《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需关注的几个问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版权保护体系建立的原因。(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我国融入国际版权保护体系的特点。(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版权保护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启示。(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急就篇》是西汉后期官方颁布的学童识字课本和常识课本,其中, 姓氏名字 部分记录了不少常见姓氏和名字。
20世纪,位于河西走廊的汉代居延要塞遗址先后出土三万余枚简麟,内容起自西汉中期,止于东汉中后期,统称居延汉简。
有学者发现,《居延汉简》所载人名与《急就篇)相合者约30个。这些汉简所裁人物,有的籍属边郡,有的来自内地(如表2所示)。

表2 《居延汉简》与《急就篇》人名互证(部分)

《急就篇》

《居延汉筒 》所裁姓+名职街+籍贯+姓名

宋延年

京兆尹长安南卫张延年、河阳里张延年、第五隧长赵延年、沛鄢山苍县蔡里赵延年、田延年、吕延年

卫益寿

卜益寿、李监寿

周干秋

周千秋、朱千秋、傅千秋、千秋

高辟兵

霍辟兵、尉史辟兵

郝利亲

冯利亲、卢利亲、丁利亲

冯汉强

甲集侯汉强

景君明

游君明、任君明

董奉德

丁奉德、司马奉德

由广国

 从史广国、守城尉广国

曹富贵

宜昌候王富贵

减罢军

 饼庭长罢军、苏罢军

郭破胡

丁破胡、万世隧长破胡、甲渠侯破胡

左地余

胡地余、孙地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汉代人名 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在商鞅变法前,秦人的典籍中几乎找不到 一类字眼,而多的是 吉凶 祸福 利害 等概念。商鞅反对以 礼义 治国,以 霸道 说孝公,提出强化君主集权、厉行法治、以经济和军事实力称霸天下等功利主义理论。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先后两次进行变法改革,时间长达20年。他利用秦人宗法观念淡漠的传统,对反对变法的太子势力严厉镇压,限制和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推行郡县制和官僚政治,进而建立君主的绝对权成和崭新的宗法秩序。

——据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順应与整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改革的策略。(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商鞅的改革策略。(7 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从1914年6月28 日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到7月28日奧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这段时间的大国博弈在外交史上称为 七月危机 。尽管此时欧洲大陆已形成两大联盟体系,但在七月危机中,意大利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存在战略冲突,并不支持奥匈帝国的行动。而英国的态度在整个7月都非常模糊,采取 脚踩两只船 的战略。法国表示,无论在欧洲发生何种类型的战争,都将支持俄国。奥匈帝国则是事件的直接相关方,在外交行动中始终依赖德国的支持。因此,在七月危机中,俄、德决策者都清楚,只有一个盟友是可靠的,因而对于国家权力的衡量都加上了一个可以信赖的盟友。

——据袁伟华、韩召颖《权力转移、国家意志与国际秩序变迁——对七月危机的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七月危机中欧洲两大联盟体系斗争与分化的表现。(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七月危机的历史影响。(7 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彭湃主要活动表(部分)

1917

赴日留学。

191957

向各国驻日使馆递送宣言书,遭日警殴打、逮捕,啮指血书毋忘国耻

1919年秋

加入建设者同盟。该组织重视对农民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强调从事实际的农民运动。

1920年夏

发起组织赤心社,出版刊物《赤心》,学习《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问题研究》等书籍,批判偏狭的爱国思想,主张要解放全人类

1921年夏

回国。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家乡创办社会主义研究杜和劳动者问情会,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44

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整理自《彭湃年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彭湃成为早期共产党人的时代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彭湃所体现的早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