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93.2021届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379

一、单选题

1.

下表是我国古代相关史籍对户籍管理的记述。这种管理(  )

出处

记述

《周礼》

司民之官要将每年的生齿人口按其性别、籍贯登记于户籍本上

《史记》

献公十年公元前375为户籍什伍

《大明律》

凡军、民、驿、灶、医、卜、工、乐诸色人口,并以籍为定,不得随意流动

A.目的在于促进人口增殖B.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分工C.客观上抑制了商业发展D.提高了城市人口的素质

2.

唐代的郎官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史载: 尚书天下之本,郎官皆为清秩,非科名文学之士,罕与其选。 唐后期,中央委派郎官担任御史,或与御史台长官相互转任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一做法旨在(  )

A.提升科举考试地位B.加强中央集权统治C.提高行政办事效率D.防止官僚主义滋长

3.

明代方孝南认为,朱熹学问的根底在 博文以致其志,主敬以笃其行,而审于义理之辨 。因此,他特别主张治学应通过洒扫应对、处世接物等 小学 功夫,以养其心志。方孝南意在倡导(  )

A.存理灭欲的人生观B.三纲五常的伦理观C.格物致知的认识论D.心即是理的世界观

4.

明清时期江浙城乡出现了 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粱,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 的景象。而康熙年间的《嘉兴府志》也记载稻米所产, 每不能自给,待食于转输者(湖广)之米什之三四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重心转移到湖广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联系加强C.江浙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化D.沿海地区受到外来商品的冲击

5.

下图为1844~1856年广州、上海与英国贸易变化情况对比。导致这一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政府调整对外政策B.中国经济卷入世界市场C.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英国扩大对华经济侵略

6.

1895~1898年期间,康有为等创办的《中外纪闻》开始每期只印1000份左右,很快每期就增至3000份以上,几个月内发行量就达到一万余份以上。同期,中国创办的类似报刊达60余种,这些报刊不但出现在沿海一带,而且也在汉口、重庆等内地城市出现了。这说明(  )

A.近代传媒促进了维新变法的高涨B.维新变法推动了近代传媒业的发展C.报刊杂志启迪了民族意识的觉醒D.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成为社会共识

7.

中共二大《宣言》指出,国际资本帝国主义正是通过各个军阀,来实现他们侵略掠夺中国的目的,军阀混战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利益冲突的反映。正因为如此, 列强的压迫不去,军阀的势力不除,中国是万难实际统一的,而且内乱还会不止! 中共得出这种认识主要基于(  )

A.中国社会两大矛盾趋于汇流B.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C.认清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D.意识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先后颁布了《对外贸易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法律。这表明我国(  )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B.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C.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控D.为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9.

罗马法规定,婚姻关系解除后,丈夫应返还妻子嫁资,其数额 必须是以嫁资的名义交付的所有财产,之后,即使丈夫得到了双倍的价格,也要返还给妻子,因为这是一个因为嫁资进行的交易,所以丈夫不应当从妻子的损失中获利 。这反映出罗马法(  )

A.蕴含自然法的精神要义B.追求权利主体的利益平衡C.注重形式上的程序正义D.讲究司法审判的折中调和

10.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丹皮尔指出, 在牛顿的时代,光不再是弥漫四周、纯粹、无色的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它的规律可用反光镜和透镜来研究,它的颜色可用三棱镜来分析……宗教信仰的寄身之所由心转移到头脑中,神秘主义被数学所驱逐 。其旨在强调经典力学促进了(  )

A.科学发展进入到微观时代B.人类意识从超验转到现世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D.人类认识从信仰走向理性主义

11.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频繁发生。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是其中蔓延最广、破坏力最大的两次。美国又是危机爆发的策源地和风暴中心,下图揭示出这两次危机爆发的共同原因是(  )

A.金融市场的泡沫化B.信息传导的国际化C.社会矛盾的尖锐化D.收入分配的畸形化

12.

有俄罗斯学者指出,苏共20万党员时取得二月革命的胜利,30多万党员时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200万党员时(不包括二战中牺牲的党员)打败了希特勒和日本法西斯,而在近2000万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其中的教训十分沉痛。这一沉痛教训是(  )

A.忽视党建丧失了党的先进性B.党员构成不合理削弱党的战斗力C.苏共违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D.党的领导人脱离群众而失去支持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开始 治驰道 ,全国逐步形成以驰道为主干的陆路交通网络。秦汉驰道中央二丈之地, 惟皇帝得行,树之以为界也 不如令,没入其车马 。在秦汉帝国的交通生活中,因为 道路相高 往往导致 喧竞 冲突 贱避贵 就成为维护交通秩序的主要原则,违者将处罚全甚至笞刑。以后历代皆沿袭这一规制,并进一步发展为 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 的传统。汉代主要交通干线的规划、施工和管理,往往由朝廷决策。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 发巴蜀治南夷道,又发卒万人治雁门阻险 ,汉顺帝延光四年(126年) 诏益州刺史罢子午道,通褒斜路 。而诸如交通道路的修筑、管理和养护,则由地方行政长官直接负责。《史记》记载: 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广汉卒,作者数万人。 居延汉简也可见 戍卒 兼任 车父 的情形,这里的 车父 当大致与主要以转输为职任的 清卒 委输掉卒 身份相近。

——摘编自王子今《中国古代交通系统的特征一一以秦汉文物资料为中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再强调发展交通运输业是巩固国防、繁荣经济文化、维护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的重要前提。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新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的新建、改建和重点水运工程建设。公路战线的职工们牢记毛泽东 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 的誓词,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建成了川藏、天山等工程艰巨的重大战略公路。铁路战线也广泛开展毛泽东 人民铁路为人民 的办路宗旨教育,树立主人翁意识,仅 一五 计划期间就新建了宝成、鹰厦等33条铁路,新建、修复铁路线一万多公里。毛泽东认为兴办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中央和地方群策群力,同时力求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决策。毛泽东指出: 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技术队伍和理论队伍,社会主义是不能建成的。 为解决交通建设人才短缺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毛泽东明确指示铁道部等 自己要办学校 ,并亲自为 北方交通大学 题写校名,任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担任该校校长。

——摘编自王戎《毛泽东新中国交通建设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交通建设的特征,并对其作出简评。(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的交通建设思想及其对我国当前交通建设的启示。(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契约理论是近现代法律制度体系的合法性基础,自然法思想、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权利文化为其产生、发展和存续提供了制度化的基础。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政府权力的应用为干涉社会生活,确立社会秩序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为其获取自身利益创造了机会,其权力滥用等常常导致社会利益平衡机制的整体破坏。因而社会契约的建立与履行使具有了深刻的法律意义。

——摘编自季金华《近代西方的契约理论及其法治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就近代西方社会契约理论的存在基础及其法律意义,提出论点,并对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开始实施两税法。规定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 ,由此大量农民开始走出家门去市场谋利。陆龟蒙在《江边》诗中就记载 苏州某菜农种菜达十亩之多 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农户隐瞒户口的现象减少了,家庭规模扩大了,小家庭也开始向联合家庭转变,还产生了大量的 园户 渔户 卖菜家 富民 阶层。 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农民在农闲时节大量进入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流通领域,如湖州顾山县, 贞元以后,每岁以进奉顾山紫笋茶,役工三万人,累月方毕 其租庸杂摇悉省,而丁额不废 ,致些去和农闲时外出工的农民了市雇佣劳动力的主要来源,敦煌文书中有大量的雇工契约,如《戊戌年令狐安定雇工契》中对雇工的工作时间、工作要求、劳动报酬等内容都有详细的规定。

——摘编自张安福《税制改革对唐代农民产业经营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两税法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代两税法对农业的影响。(8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在历史上,巴尔干素有欧洲 火药桶 之称。冷战时期,那里相对平静,而冷战结束后,这个地区却冲突四起,甚至爆发了二战结束后欧洲最残酷的战争。这除了有复杂的历史渊源外,还有当今时代的特殊背景。苏东剧变后俄罗斯急剧衰落,作为胜利者的西方大国必然要取而代之,成为东南欧的主宰,这与原共产党掌权的地区大国南联盟必然产生尖锐矛盾。南联盟解体后,在政局剧变和紧接着的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长期积累的民族矛盾和民族仇恨迅猛爆发,从而导致了独立浪潮此起彼伏和武装冲突频频发生。在东南欧,欧盟担心的是巴尔干的纷争将威胁欧洲一体化所取得的成绩,美国考虑更多的则是它在整个欧洲的存在和主导地位。按欧洲的一般标准来看,东南欧国家基本上属于贫困国家,八九十年代的体制改革和转轨时期出现的社会经济混乱又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据世界银行调查,1998年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三国将近3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此外,东南欧国家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缓解冲突的政治和法律结构框架,这就使得那些擅长利用民族情绪的 精英们 能够左右局势,激化矛盾,并导致残酷的战争。

——摘编自李丹琳《东南欧的稳定与新地区主义冷战后地区冲突的起源与地区稳定机制的建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上巴尔干素有欧洲 火药桶 之称的缘由。(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结束后巴尔干冲突四起的特殊时代背景。(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路德适应时代的需要,系统地提出了以 唯信得救 为基础的宗教改革思想,强调人人均可阅读、思考、理解与解释《圣经》。路德还主张依靠德国的皇帝、诸侯贵族,使用暴力将罗马教廷的政治、经济势力拒于国土之外,以实现君权独立、司法独立、教会独立,从而极大地鼓舞了德意志各爱国阶级与阶层,把独立运动大步向前推进。由于对诸侯的依赖,他在国内问题上有所让步和妥协,但在反对罗马教廷,争取民族完全独立方面,他强硬声明说: 我坚持这一学说,绝无改变! 在农民战争失败后,路德全力投入《圣经》的译注工作,以及制定路德宗的教规与信条,使德意志大部分地区摆脱了教皇的控制,确立了新教信仰,第一个成功地建立了改革派教会。路德教也传播到广大的西欧地区,对法国、尼德兰、瑞士、英国等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摘编自于可《关于马丁·路德坪价的几个问题纪念马丁·路德诞生五百周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马丁·路德及其宗教改革思想。(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