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74.2020—2021学年度安徽省芜湖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8 浏览数:143

一、单选题

1.

学者许宏认为、二里头文化遗址 时闭式结构、坐北朝南、中轴对称等要素,体现了建中立极、王权至上的政治思想 。据此可推知该文化遗址(  )

A.使夏代历史成为信史B.标志中央集权初步建立C.已具备国家初始形态D.表明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2.

刘向《战国策》书录》中载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材料意在说明(  )

A.礼乐制度渐趋完备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C.天下共主 局面丧失D.各国纷争华夏认同

3.

秦王嬴政毕10年征战,横扫六合,一统天下。据秦灭六国示意图(图1),可知秦统一六国的策略是(  )

A.合纵连横B.远交近攻C.诸侯会盟D.先南后北

4.

《史记·匈奴列传》载: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匈奴人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因为(  )

A.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B.河西四郡的设立C.张骞两次成功出使西域D.丝绸之路的开辟

5.

孝文帝时大多数人主张迁都比洛阳富裕的邺城(今河北临漳),而孝文帝却选择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的洛阳。这一做法旨在(  )

A.保障北魏政权粮食供应B.更利于吸收汉族先进文化C.缓解鲜卑贵族内部矛盾D.完成南下伐齐统一的大业

6.

秦汉时期,中原地区鲜有饮酪者,但《齐民要术》中却记载了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乳酪的生产加工技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外文化沟通的密切B.南北经济联系的扩大C.古代农副牧业的发展D.北方民族交流的加强

7.

有学者研究指出,汉代骆驼文物寥寥无几,且形象非常稚拙或粗糙;唐代则出现大量骆驼文物,骆驼两侧挂有袋囊长颈瓶、毡毯等,非常写实。骆驼形象的变化表明(  ) 

A.汉代骆驼尚未进入中原B.唐代丝路贸易日趋繁荣C.三彩制作技艺日趋成熟D.汉唐经济格局变化明显

8.

大运河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 运槽商旅,往来不绝 自是天下利于转输 。唐朝诗人李敬方在《汴河直进船》中写道: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由此可知大运河(  )

A.造成了东南藩镇割据B.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促进了中外经贸往来

9.

《宋史·文苑传》序言中说: 艺祖(太祖)革命,首用文吏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无不擢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 由此反映出宋朝治国的理念是(  )

A.儒学独尊B.文功武治C.崇文抑武D.倡导理学

10.

据史书记载,契丹 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账、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这反映的辽朝官制特点是(  )

A.蕃汉一体B.分化事权C.民族分化D.因俗而治

11.

明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 而宋之南渡,其利尤溥。自和好后,与金国博易。三处榷场,其岁入百余万缗。 榷场的设置(  )

A.增加了宋朝财政负担B.推动了城市发展C.结束了宋金敌对状态D.促进了民族交融

12.

李约瑟认为: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这里的 纯粹科学性 是指(  )

A.格物致知B.侧重实践经验C.注重实验D.天理人欲合一

13.

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宜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此后外国白银大量输入中国(见下表)这说明当时(  )

15701579

285

15801589

889

15901599

703

16001609

1041

16101619

1037

A.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B.闭关锁国政策从此被废除C.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D.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活力

14.

传统理学认为圣人的道德标准是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王守仁则认为 人皆可以成尧舜 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 。王守仁的圣人观(  )

A.悖离了传统儒家的道德主旨B.提高了陆王心学的地位C.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D.代表了新兴阶级的意志

15.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的演讲“(虎门销烟)……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对付中国的唯一办法,就是先揍他一顿,然后再作解释,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这反映了英国的根本意图是(  )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满足工业革命的扩张需求C.制造中英贸易争端D.实现中英两国的平等贸易

16.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曾说: 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这里的 非凡努力 (  )

A.促进了制度的变革B.实现了自强求富C.开启了近代化尝试D.推动了社会转型

17.

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外资在华设有工厂192家,投资总额11943万元;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年间,外资新建厂矿达1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13万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允许列强在华建厂B.清政府鼓励吸引外资C.洋务运动已全面破产D.义和团运动遭到镇压

18.

下图为中国近代史上唯一次堪称国耻的 阅兵 ,外国军队在紫荆城大规模阅兵!与这一事件相关的史实是(  )

图3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抗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

1915年高语罕在《新青年》上发表《青年与国家之前途》一文, 国势危亡,迫不可待,求于此十年之内,能以卓自树立,奋发为雄,内以刷新政治,巩固邦基;外以雪耻御侮,振威邻国,则舍我青年谁属?盖民为国之根本,而青年又民之中坚也。 对该学者思想理解准确的是(  )

A.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初期宗旨B.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道德倾向C.主张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结合D.提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诉求

20.

有学者认为,此次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赢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间达到13.4%.下列表述与这次工业化浪潮不相符的是(  )

A.以轻工业为主B.荣氏兄弟是企业家代表C.特殊的内外环境D.民族资本成为经济主体

21.

国民党方面编撰战史时感叹: 现匪军之所谓战斗员,苏区农民,几占十分之七八,彼等皆被伪政府所欺骗利诱,即每人或分有田地,减惑于所谓 红军眷属优待条例',故在匪军中较为坚决可靠。 此感叹是因为(  )

A.土地革命的开展B.减租减息政策的实行C.大生产运动的开展D.《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22.

张学良自述中说: 当是时也,共产党之停止内战,共同抗日,高唱入云,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动摇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深入少壮者之心。 这表明张学良(  )

A.决定改旗易帜B.决心实行兵谏C.与东北抗联合作D.放弃与日本妥协

23.

下图是1954年,赵正辉创作的宣传画《走向集体化幸福万万年》。该作品反映了(  )

图4

A.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建立B.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全面展开C.在全国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D.生产关系改造的探索已开始

24.

1978年9月,邓小平到北方地区视察时说: 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这是最大的政治、这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 这被称为邓小平理论的开篇之作,其历史影响是(  )

A.加速了对外开放进程B.完成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C.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D.推动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到来

25.

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了对中国实行禁运,美国要求产胶国禁止向中国出口橡胶。1952年9月,中国与锡兰签订了以 大米换橡胶 为主要内容的政府贸易协定。随后,其他亚洲国家也先后同新中国进行贸易。这一现象的出现(  )

A.得益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施B.说明亚洲国家认同 求同存异 C.适应了国内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D.表明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将其命名为 丝绸之路 ,其实是张骞通西域起到的效果,张赛通西域本身是出于军事、政治目的,而不是出于贸易。张骞出使西城扩大了中国丝绸在中亚的影响,引起了更远地方人们的兴趣。罗马帝国实力强大,对丝绸有强劲需求,罗马帝国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贵,随后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而汉朝是丝绸惟一来源。

——摘编自葛剑雄《历史上中国没有动力进行丝绸贸易》

材料二
海上丝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该路指从中国东南出海至太平洋,或经南海至印度到南亚、西亚及非洲的航路,唐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但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北宋,南宋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保证了海上丝路的持续兴旺。

——摘编自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动能与当代启示》

材料三
一带一路 倡议顺应沿线国家发展经济、维护稳定、改善民生的现实需求,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推动当今国际合作以及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 中国方案

——李国强:《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丝绸之路形成的历史条件。(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海上丝路兴盛的原因。(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 中国方案 的核心理念,分析我国实施 一带一路 的内在条件。(6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成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宜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

材料二
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由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与此同时,重庆还是国共合作的政治舞台、抗日运动的中心。中国战区的建立,使重庆与伦敦、莫斯科、华盛顿等城市一样,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指挥中心,也由此获得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选编自何一民《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城市发展变迁研究》

材料三
在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宜昌,由民生轮船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冒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入川,从而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最早将 宜昌大撤退 比作 敦刻尔克大撤退 的是婴阳初,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完成。宜昌大撤退则完全依靠的是民生公司和宜昌的民众。此、他说、 这是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

——朱复胜《卢作孚与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后,对日本侵略者态度的变化、分析其态度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重庆地位提升的表现,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东方 敦刻尔克大撤退 原因和意义。(6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宋元时期,中国的船只远达大西洋沿岸,指南针正是这些远航水手传到阿拉伯和波斯的。通过他们,中国发明的航海罗盘为欧洲人所熟悉。13世纪初,欧洲开始有航海中使用指南针的记载。
传教士大批来华是在明朝万历年间(1572—1620),他们带来了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物理学和机械学知识……顺治和康熙(1644—1722)对传教士比较信任,西学逐大量传入。

——据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从鸦片战争到1895年,清政府主要引进军事技术和少数相关技术,对西方技术体系一知半解,未发展机器制造等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

——据张柏春《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等

材料三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发展原子能事业问题。毛泽东强调,为了防御,中国也要搞原子弹。我们不首先进攻别人,但不是消极防御,而是积极防御。研制原子弹,当时总的方针是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会议正式决定发展中国原子能工业,研制原子弹。

——《新中国60年发展之路》系列专稿之十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中国科技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政府引进西方技术的历史背景。(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决定研制原子弹的原因和条件。(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