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7.2021届河南省洛阳市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6 浏览数:451

一、单选题

1.

战国时代,各国君主对于任职官吏的报酬普遍采用了支付俸禄的方式,官吏俸禄根据官职的大小、职责轻重而给予一定数额的粮食或金银。各国还形成了对官吏进行监督、考核和赏罚的年终考绩办法。这反映了当时(  )

A.世卿世禄已经废除B.官僚制度日益成熟C.君主集权渐成趋势D.尊卑等级得到强化

2.

西汉成帝时,其母王政君的兄弟王凤、王商、王立、王根等四人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王氏封侯者前后达九人,甚至出现了 政事大小皆自凤出,天子曾不壹举手 的局面。这种现象的出现(  )

A.说明官吏选拔制度不完善B.暴露了汉初分封诸侯的弊端C.本质上是君主专制的产物D.反映了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3.

在宋代,由宗族组织所创办的族塾义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程度,不但承担了众多儿童的启蒙教育,而且有的还发展成为当时的地方教育中心和学术文化中心。宋代族塾义学的兴盛(  )

A.提高了家族的社会地位B.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C.推动了儒家思想的发展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

明中叶以后,社会经济活动及百姓日常生活中对白银的需求空前高涨,在江南许多市镇大额现金转运已经不能适应商业贸易的需求和异地资金结算,于是,以票据结算代替现金清算的会票在江南许多市镇流通日广。由此可知,会票的出现和流通(  )

A.适应了长途大宗贸易的需要B.削弱了人们对贵金属的渴求C.促进了江南市镇的繁荣发展D.增加了明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5.

下表为1893—1936年各年进口商品分类比重(%)据此可知,近代中国(  ) 

年份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机器及大工具

原料

建筑用品等

消费品原料

直接消费资料

1893

06

78

130

786

1910

15

01

160

170

654

1920

32

02

251

169

546

1930

37

19

213

173

558

1936

61

27

356

130

425

A.消费水平不断下降B.传统手工业仍占有优势C.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经济近代化有一定发展

6.

1933年5月30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召开第一次运动会 ,运动会上军民互动,同场竞技。毛泽东为运动会题词 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 ,还担任乒乓球裁判,朱德与士兵、百姓一起打排球。这次运动会的召开(  )

A.有利于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B.标志着反围剿斗争取得伟大胜利C.表明根据地的形势根本好转D.反映了工农民主政权的日趋成熟

7.

1948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人民政权——华北人民政府成立,根据《华北人民政府组织大纲》设立了民政部、司法部、劳动局、财经委员会、法院等工作机构。华北人民政府的成立(  )

A.标志着中共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B.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做出有益探索C.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D.丰富了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思想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大先后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商标法》等法律;1982年宪法颁布后,又通过了《涉外经济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此后,全国人大又将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写入宪法。这反映了我国(  )

A.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B.引进外资是对外开放的重点C.法制建设适应改革开放的发展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9.

梭伦在改革中既没有使用暴力镇压大贵族,也没有将全部利益赋予小土地所有者。他说: 我手持大盾站稳,为双方挥舞,不让任何一方非法战胜。 这说明梭伦改革(  )

A.意在维持雅典城邦的秩序与稳定B.损害了平民阶层利益C.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基础D.背离了其改革的初衷

10.

在近代,欧洲经济最发达、工商业最活跃的地区,恰恰是新教徒占上风的地区。如果你绘制两幅地图,一幅标示出16、17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最快的区域,另一幅标示出新教徒在人口当中占比较高的地区,那么这两幅图基本上会是重叠的。这说明(  )

A.神权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B.思想解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C.欧洲面临经济与文化的变革D.宗教改革发端于经济发达地区

11.

有学者认为,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实现了君主制和议会制的妥协,一方面维护了君主的地位,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议会选举,使容克资产阶级的执政地位合法化。同时,联邦制也较大程度上容忍了各邦的分离主义和自决权。该学者意在说明1871年德国确立的政治体制(  )

A.与英国政治体制有根本区别B.掩盖了众多的矛盾和隐患C.是依据国情进行的制度创新D.保留了大量军国主义残余

12.

据统计,美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比例从1958年的47.7%.上升到1992年的61.4%,而制造业的相应比例从25%下降到15.2%。美国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同样呈下降趋势,从1950年的30%降至2002年15%以下。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  )

A.就业问题在美国社会十分严重B.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C.经济全球化加速美国工业衰落D.高新技术产业已成美国主导

二、材料阅读

13.

贫困治理是中外治国理政的大事,而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更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反贫困领域,马克思主义从制度层面找寻致贫原因,主张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来完全消灭贫困。马克思主义贫困治理思想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造成贫困的制度原因,要解决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就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产生的制度根源。列宁超越了马克思主义唯有改变生产关系方能根除贫困的思路,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产生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发展不充分,所以, 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生产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 。列宁还提出通过发展商品经济、发挥市场的力量来解决贫困问题。

——摘编自白维军《论精准扶贫的理论来源、实践基础与创新发展》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代领导人都以清晰的理念和务实的做法治理中国的贫困问题。毛泽东同志认为,中国的贫困问题是发展问题,是在一定历史时代背景下延续而来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面对的是旧中国留下的一穷二白的烂摊子。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经验,论证了我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旧社会存在落后的国家制度,这种落后的社会制度导致国家治理混乱、社会分裂、外敌入侵、使得人民生活水深火热。中国要坚持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摆脱贫困,通过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为此毛泽东提出中国消除贫困的设想:第一,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走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覃敏良《毛泽东反贫困思想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贫困治理思想的继承发展,并简述列宁为治理贫困而进行的探索与实践。(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新中国成立之初贫穷落后局面的历史原因;比较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俄时期治理贫困举措的异同。(1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学者路齐一指出: 大变革(大变局)指一个国家(社会)的大发展,即一个国家(社会)在一个较为集中的历史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诸如科技、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都出现大发展和突破性进展,同时产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而不是指某项事业或个别社会领域的大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历史大变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社会在技术、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推动人类社会迈入更高级的文明社会。另一方面,世界历史大变局往往还包括国际力量的对比,大变局的本质是国际主要行为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由此引发国际格局大洗牌、国际秩序大调整。

——摘编自杜庆昊《大历史视野中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古今中外历史中选定一个大变革(大变局)时期,并运用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45 年7月,艾德礼组英国工党内阁,出任首相,对英国内外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内,通过创造充分就业机会,使工人获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强制保险,使工人在失业、退休、怀孕、工伤、患病和死亡时均可申请补助。实行国家补贴的公费医疗制度,政府拨款救济贫因者,发放新生婴儿补助、学生补助、食品津贴等。对英国大工业和公用事业实行国有化,主要包括钢铁、煤炭、铁路、航空、电信和英格兰银行等部门。提高富人财产所得税,适当提高中等收入者所得税。对外,政府延续丘吉尔时期与美国结盟的政策,发展英美特殊关系,联美抗苏成为战后初期英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在殖民地问题的处理上,政府从现实主义出发,对于英属殖民地采取了顺应非殖民化潮流的政策。缅旬、印度等获得独立或自治;巴勒斯坦问题提交给了联合国;英国不再承担在希腊的政治经济责任;停止援助土耳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艾德礼政府改革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艾德礼政府改革的积极影响。(7分)

16.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15分)
材料
蔡和森(1895—1931),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1918年4 月,蔡和森和毛泽东等人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1919 年蔡和森赴法勤工俭学,他刻苦自学法文,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书籍,比较早地得出 阶级战争、无产阶级专政是现世革命唯一制胜的方法 的结论。1920年9 月,蔡和森明确地提出, 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他关于成立共产党的提法明显地早于其他早期领导人。此外,蔡和森认为,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世界各国共产党是一致的,但当应用到各国去,应用到实际上去才行。 1922年,蔡和森在中共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参与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明确提出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等民主革命阶段的奋斗目标。

——摘编自王相坤《中共创立时期共产党人的初心解读——蔡和森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和森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的贡献。(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蔡和森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所体现的时代精神。(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