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71.2021届四川省乐山市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695

一、单选题

1.

表1东周时期王畿之地的封赏情况(部分)

时期

缘由

地区

周平王

郑武公护送周天子东迁有功

虎牢以东

周惠王

郑国、虢国平定王子颓叛乱

酒泉一带

周襄王

晋文公匡扶周王室

南阳一带

周景王

晋国灭陆浑之戎

伊洛、三涂山等黄河以南

(据《左传》《史记》等整理)
表1中周天子的做法 (  )

A.巩固了宗法血缘体系B.提高了周王室的权威C.强化了对诸侯的管理D.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

2.

图3 甘英出使大秦图

据图3可知,汉朝通过甘英的活动(  )

A.了解到西亚人文地理状况B.建立了与大秦的外交联系C.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D.加速了传统宗藩关系形成

3.

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藏书万卷的私人藏书家;唐代私家藏书有了进一步发展,藏书万卷者人数很多;到了宋代,私人藏书更加兴盛,拥有藏书最多者达十余万卷。这表明(  )

A.儒学正统地位日益巩固B.科技进步助推文化发展C.文化专制现象逐步消失D.地方教育体系日趋完备

4.

据《明实录》记载,朱元璋厚待宗室,经常赏赐金银等物,而作为纸币的宝钞更是任意滥发,仅1390年一年就赏赐皇子、官员、功臣宝钞8500万贯,相当于两年的田赋总和。这种做法(  )

A.有利于白银价格稳定B.导致了财政入不敷出C.增加了民众生活成本D.削弱了君主专制制度

5.

1881年,开平煤矿开始出煤。主办唐廷枢请求,开平煤矿生产的煤每吨征收税银由六钱七分二厘改为一钱,李鸿章奏准。这一变化(  )

A.导致民用工业发展资金匮乏B.有助于抵御西方的经济侵略C.保障了军事工业的发展需求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6.

1915年,北洋政府推行 烟酒公卖 政策,要求各省区将地方所收烟酒税费解送中央财政。1919年,各省区烟酒税费总收1400余万元,实际送至财政部的仅为260万元。1923年,各省区烟酒税费总收近1600万元,财政部实收约90万元。这反映出当时(  )

A.地方政府的离心趋势增强B.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加剧C.烟酒公卖不适应中国国情D.军阀割据阻断国内交通

7.

1938年7月,中共中央致电,鼓励西班牙人民反抗法西斯,同时着力区分 人民阵线 民族统一战线 ,明确中国统一战线的主体应是 民族 ;10月,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一文中仍强调中国的统一战线 是民族战线,不是人民阵线 。中共中央此举旨在(  )

A.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B.创新理论指导抗战实践C.因应时势调整自身意识形态D.联合一切力量共同抗日

8.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供销合作社、商贸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加快发展农资连锁经营。201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机构对农业科技的研发为来源,由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承担农技推广,转化农业科技成果。这些政策(  )

A.开启了科技兴农的发展进程B.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C.促进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D.推动了传统农业的现代转型

9.

古希腊成文法中,法律规定多是关于 公民权 国家政体 国家机构 的内容,而古罗马法涉及权利主体资格、物权、债权、家庭、婚姻、收养的私法体系极为完备。两者的差异主要源于(  )

A.立法主体的不同B.公民权力的大小C.社会发展的状况D.民主政治的形式

10.

15世纪中叶以后,罗马教皇资助艺术家的创作。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人的艺术作品,正是在罗马教廷的赞许下才得以绘制在西斯廷教堂、圣彼得大教堂的四壁和穹顶之上。这表明(  )

A.人文精神影响的扩大B.文艺复兴颠覆了教会统治C.宗教丧失了社会基础D.教会成为艺术创作的主力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军费,军费在国家总支出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见表2(注:德国不包括 特殊的临时支出

表2 四国军费在全国总支出中的比重(单位:%)

国家

1875

1908

英国

386

486

法国

290

370

德国

285

283

美国

335

569

据表2可知,当时(  )

A.帝国主义国家间战争频繁B.军事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C.美国取得了世界工厂地位D.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扩张

12.

1960年,美国政府警告日本政府在进口苏联廉价石油时不能损害美国石油公司的利益,并要求限制缔结对苏出口油轮的新约。日本政府得知丹麦、荷兰、挪威等国均消极对待美国政府的提议后,决定抵制美国政府的要求。此事反映出(  )

A.美国失去了对北约的控制B.冷战 格局发生重大变化C.日本摆脱了对美国的依赖D.国家利益与集团安全的矛盾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经过30年的战争,欧洲各国于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19世纪建立起来的维也纳体系将国际法的应用范围逐步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地方。一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国际联盟,但因排除美苏而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西斯国家侵略活动使国际法遭到极大破坏。战后,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力量。国际法院也在荷兰海牙成立。同时,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国际人权、国际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纷纷问世。

——据杨泽伟著《国际法史论》

材料二
新中国自成立到1977年底,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总共不过31个。从1978年到2004年底,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已多达236个,仅1978年到1988年就签署、生效了122个。1978年以后中国参加的多边条约,超出了外交、人道主义法、海事、航运、少数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章程等狭小范围。据统计,中国至今参加的多边条约既涉及联合国及其所有专门机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一般国际法,还涉及国际刑法、反对恐怖主义行为、毒品管制,以及某些建立国际组织的章程等。这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国际法律秩序。

——据饶戈平著《国际法律秩序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以来国际法发展的突出特点,并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对世界的影响。(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程度有何差异,并简析其原因。(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表明,适度的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 大一统 国家的发展,当它与封建君主制结合在一起,不得不以君主制作为自己的历史形态时,其作用和意义也是历史性的。中央集权一旦与君主制度结合在一起,哪怕是往前走一小步,也极易造成君主权力的过度扩张,形成君主专制。但就中国封建社会的总体情况来看,我们并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君主专制,在思想上更不主张极端君主专制。真正的历史学家总能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双重制高点,对复杂的历史因素采取分而析之的态度,并且因应时势变化而损益之,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而不是把 孩子 脏水 一起倒掉。

——摘编自周群《中央集权不等于专制》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统区各地采取了自治、保甲、剿匪等不同治理模式,乡镇保甲长又 不能尽忠职守,甚至残害人民,为各级机关所不易纠察 。1939年,国民政府提出了改进参与制度、设立县各级议事机关之方案,但又规定 行政高于立法 各级议事机关的权力不应过于扩大 。1943年以后,四川各县次第设立乡镇民代表会及保民大会、户长会议。各乡镇代表由县长核准颁发委任令,大部分是保长、调解员、副乡长、区正等行政职员,其余多由教职人员组成。当时乡镇民代表会议的提案内容大都是奉令征送壮丁、维持治安、田赋征收、征实军粮等上级委办的行政事项,没有实际的讨论、审议程序,会议往往在政府官员 由各甲长负责挨户督催完纳 的命令声中结束。基层议事机关最终沦为 官治 附属品。

——据王春英《国民政府改革基层参政制度的努力与成效-以20世纪40年代四川县政议事机构的设立及其运作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40年代四川地区基层参议制度改革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40年代四川地区基层参政会成为 官治 附属品的原因。(8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1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大西洋的军舰上举行会议,就当时国际形势、安排战后部署、确定对德对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签署共同宣言,史称《大西洋宪章》。宣言主要内容是:两国 不追求领土和其他方面的扩张 凡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改变,两国不愿其实现 ;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遭到剥夺者,两国将努力设法予以恢复;保证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进行经济合作;赞同摧毁德国纳粹暴政后可以重建和平。还宣称,两国对世界美好未来的希望将以上述政策原则为依据。
同年9月,苏联政府发表声明,同意《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其他国家也表示支持《大西洋宪章》。中共中央也发表声明,宣称它表示了 英美打倒法西斯主义的决心,这种决心是完全有利于苏联,有利于英美,有利于中国,有利于世界的 。《大西洋宪章》成为后来《联合国宪章》的基础。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美大西洋会议召开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西洋宪章》的历史影响。(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施琅(1621~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人。施琅生长在海边,自幼随父从事海上贸易活动,精通航海,对海疆的气候、地理等情况了若指掌。他性格沉稳,考虑问题周到,富有进取心,充满自信。他熟读兵书,通晓兵法、战阵。从军后,他转战东南沿海,积累了丰富的海战经验。他主张以武力统一台湾,多年来精心谋划对台用兵方略,提出 因剿寓抚 的战略方针,即以战逼和,以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郑氏集团接受和谈条件,促成台湾问题的政治解决,尽量避免在台湾本岛引发战争。在武力收复台湾之前,清政府先后与郑氏集团进行了九次和谈,也作出过重大让步,但都以失败告终。这使清政府认识到,纯粹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要实现国家统一,必须诉诸武力。为此,清政府进行了精心准备。1681年,康熙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军收复台湾。1683年,施琅率军在台湾登陆,接管台湾全境,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据《台湾通史·卷三十·列传二》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施琅能够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施琅收复台湾的积极意义。(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