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5.2014届 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24 浏览数:112

一、单选题

1.

赵翼《廿二史札记》载: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材料反映了(  )

A.分封制度开始瓦解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C.贵族政治遭到破坏D.察举制度逐渐形成

2.

宋人诗云: 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 诗中反映了(  )

A.手工产品质量低下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C.农民家庭生活闲适D.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3.

王阳明强调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 事上磨练 ,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

A.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4.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 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  )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C.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D.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5.

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002余公里,增长迅速,其资本构成见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交通运输完成近代化 ②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
③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④政府禁止民间资本参与铁路修筑

A.①③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6.

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

A.原料供应不足B.发展速度迅猛C.资本明显短缺D.地区分布失衡

7.

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由良田起程,至郴州,一路民众欢迎,鞭爆劈拍之声,不绝于耳。出村远道恭候,该地农民协会,组织尤为整齐……将来革命成功,当推湖南第一,而军人尚在梦中,可胜太息。 据此判断,该日记应写于(  )

A.五四运动时期B.国民革命运动时期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8.

下图所示事件是日本侵华过程中制造的重大事件,它导致(  )

 

A.东北三省逐步沦为日本的殖民地B.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C.国民党取得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D.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破产

9.

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是(  )

A.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B.科教兴国 战略初步实施C.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D.三个面向 方针的落实

10.

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

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立场

11.

2005年10月以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多次率团访问祖国大陆。2013年2月,连战率团访问大陆,被定调为 走春访老友 ,这表明海峡两岸(  )

A.长期的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B.达成了一个中国的共识C.实现政府间人员的直接交往D.合作与交流不断的加强

12.

苏格拉底认为雅典城邦不能够由公民自己来治理,而是要由 知道如何统治的人来治理 。这一看法是针对(  )

A.直接民主的弊端B.民主范围的扩大C.参政方式的平等D.贵族统治的专横

13.

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部门

年份

农林渔牧业

工矿建筑业

商业运输业

地产房租业

1801

7550

5430

4050

1220

1831

7950

11710

5900

2200

A.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B.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C.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D.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14.

只要假定物体的辐射能不是连续变化,而是以一定的整数倍跳跃式地变化,就可以对该公式做出合理的解释。 这一假设的提出(  )

A.形成了牛顿力学体系B.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C.有利于解释光电效应D.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学说

15.

1932年6月,美国东北各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步21974名老学长的后尘,也在拼命找工作了。那时连在纽约百货公司开电梯也要有学士学位,而且对他们当中好些人说来,这已是最好的差使了。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教育发达,人才过剩B.新政开展,以工代赈C.经济萧条,失业严重D.产业更新,技术升级

16.

1946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写给国务卿贝尔纳斯的信中说: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我们应该坚持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 这表明(  )

A.美苏 冷战 从此开始B.二战后美苏两国矛盾加剧C.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D.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

17.

苏联传统经济体制乃至整个经济模式已经到了功能衰竭,非改不可的地步……当政时期,苏联领导人在经济战线的最大失误是……为后来的领导人篡改改革的方向创造了条件。 材料中省略的当政者应是(  )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18.

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下表是世博会部分主题,这些主题反映了(  ) 

2000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2005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2010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5

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

A.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无法解决B.科技进步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C.全球范围内利益冲突严重加剧D.当今世界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19.

下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代表作品。该画作(  )

①揭示了俄国劳动人民的苦难  ②开创了美术现代主义的风格
③再现了俄国交通运输的落后  ④体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情怀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二、材料阅读

20.

行省制是元朝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秦朝疆域图                                         元朝行省图

材料二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秦朝的郡相比,元朝的行省有何特点?结合元朝行省图,指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现实原因。(3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行省制对于现代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

21.

追求人的自由是众多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过程中,法国的卢梭和德国的康德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康德主张,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它体现了人类道德和人类幸福的一致性。自由既是人的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这种神圣的权利应该由 法律 来保证,使争取自由权利的努力不致被权势扼杀。……宪法应容许 最大可能的人类自由 ,同时又使每个人的自由能够和其他人的自由相一致,并在适当的时候把 制度按照理念 ”建立起来。

——摘编自陈乐民《康德论启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获得和保障自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经济、政治背景。(4分)
(2)据材料二,康德认为启蒙的前提是什么?概括康德对 自由也是一种责任 观点的理解。(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卢梭和康德 自由观 的历史作用。(3分)

三、开放性试题

22.

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在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也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

——【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欧洲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优势地位。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优势形成的政治、经济条件。(3分)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影响。(11分)(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80字左右。)

四、材料阅读

2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我们党深信,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5月29日)

材料二 1957—1962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年份

1957

1960

1962

1965

钢产量

535

1866

667

1223

粮食产量

3900

2870

3200

3891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 文化大革命 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总之,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结合1956—1957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5分)
(2)计量化的方法是史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观察材料二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作用。(4分)

24.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育改革是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中日两国的近代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政府在抓教育改革方面,肯花大力气、下大本钱,……尽管财源拮据,教育事业的经费却是最多。文部省经费在政府各省(部)中为最高。……日本迅速地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为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大批有文化的能够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潜在劳动力;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据万峰《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教育》

材料二 这次改革不仅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基础,而且冲击了封建文化,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戊戌变法是失败了,但顽固派无法扼制由维新变法开始的思想解放潮流。

——周可桢《维新派教育改革的特征及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治维新中教育改革的措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评价。(5分)
(2)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教育改革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中教育改革措施的结局。(3分)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制约近代中日两国教育改革成效的基本因素。(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