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
“机船矿路
”。
“机
”主要指兵器,
“船
”主要指战船,
“矿
”主要指煤矿,
“路
”指铁路。为了制造
“机
”、
“船
”,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
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
“求强
”、
“求富
”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资本的严重不足一是以传统农业为主而人口众多,积累非常有限(1949年美国中关关系白皮书甚至断言中共不能解决吃饭问题);二是人力资本也非常有限,大量的劳动力是文盲,科技人员和具有专业技术的产业工人严重不足。而资源的不足,一是表现在人均耕地的严重不足,同时也严重缺乏可以用来出口换汇的木材、石油、矿石等。在这种情况下,同时面临着国际环境的压力和大国的统一和安全,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就是苏联率先实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材料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兴起的时代背景及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所提供的历史背景,说出当时我国在工业化道路探索上的实践活动及其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二、三,与建国初期相比,当今的
“新型工业化
”道路有何变化?(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