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10.2021届安徽省皖西南联盟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738

一、单选题

1.

春秋战国时期,文士 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 ,如孟子作书七篇,邹衍(阴阳家代表)作《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老子著上下篇,慎到(法家代表)著《十二论》,庄周著书十余万言,苟子列数万言而卒。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士人地位显著提高B.儒学的影响力式微C.学术文化氛围宽松D.诸子百家趋向融合

2.

下图所示是出土于今河南南阳的东汉中晚期墓葬中的画像石上的画面(局部)该画面反映出当时 (  )

A.犁耕技术在中原地区推广B.农民对农业丰收的期盼C.男耕女织的分工协作发达D.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加强

3.

唐太宗为《晋书·王羲之传》撰写传论道: 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王羲之)乎! 并把书法列为科举取士的考量内容之一。此后,王羲之的书法,逐渐取代钟(繇)书而大行于世。由此可知,唐代书法(  )

A.逐渐成为一门艺术B.呈现出一元化趋势C.发展受社会环境影响D.难以超越前代水平

4.

元世祖统治前期,以汉法弥补蒙古旧制的空缺;到后期,他有感 朕左右复无汉人,可否皆自朕决 ,于是重置汉人儒臣于风纪之司(监察机构),遇有大政,使其议论之,遂成为有元 家法 。元世祖创立的这一 家法 (  )

A.强化了中枢权力的制衡B.消除了蒙汉民族间的差异C.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适应了专制集权统治需要

5.

《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帝说: 不得不勉允所请,藉作一劳永逸之计……从此通商,永相和好。 清廷签约代表曹英也认为, 唯一切善后事宜,尚须明晰妥议,立定章程,尽一办理,方可期一劳永逸,永杜兵端 。这反映出,《南京条约》签订后(  )

A.国家平等交往原则在中国确立B.统治集团对国际形势形成理性判断C.传统天朝体制的影响逐步消除D.中国外交开启了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6.

《湘报》曾刊登1897~1898年湖湘地区的科举试题,如浏阳县试题为 伸民权可以尊君说 罢谏官设议院 ,宝庆府试题为 光武禁奴林肯禁黑奴论 ,永州府试题为 君主民主君民共主说 等。材料信息反映出当时(  )

A.士子的社会角色重新定位B.读书人知识结构的新变化C.人才选拔制度发生了变化D.传统的知识环境开始改变

7.

电影《八佰》讲述了1937年上海即将沦陷之时,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8师524团谢晋元等八百壮士(实际只有400多人)奉命退守四行仓库,与日军激战四天四夜,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士气的英雄事迹。此役(  )

A.属于徐州会战的一部分B.完全扭转了抗日战争的颓势C.是国共联合抗日的典范D.体现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决心

8.

下图所示为1954年由上海画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幅画报,主题是 练好身体加紧生产 ,画报描绘了工人们在空地上一起进行身体锻炼的场景。该画报意在表达 (  )

A.人民热情投入工业化建设B.一五 计划取得辉煌成就C.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全民健身成为社会新风尚

9.

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的主人公俄狄浦斯为使城邦免受瘟疫之灾而奋力追凶。尽管俄狄浦斯犯了 弑父 的大罪,但仍然受到观剧者的推崇与欢迎。这反映出古希腊(  )

A.忽视了对民众的道德建设B.戏剧内涵有待提升C.维护公共利益已成共识D.公民缺乏独立思考

10.

15世纪,英国出版商卡克斯顿出版了大量书籍。为吸引买家,他称某本书是 王子、领主、男爵或骑士 的必读书,同时还会加上适合 所有普通人 的字样。大众读者甚至可以和贵族们拥有同样的书籍。这反映出(  )

A.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B.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C.社会等级观念的消除D.现实主义文学的流行

11.

下表所示是19世纪上半期英国国民收入统计状况摘要。由此可推知,当时英国 (  )

时间

最富有者的比例

财富占国民收入的比例

1801

11%

25%

1848

12%

35%

1867

2%

40%

A.工业化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B.民众生活状况日益恶化C.工业革命滋生贫富分化现象D.自由主义思潮正在流行

12.

1973年9月26日,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在联合国大会发言中强调: 缓和不是暂时现象而是国际关系根本变化的开始……缓和意味着克服矛盾和来自反对和平共处的阻力。 葛罗米柯这一发言反映出当时苏联的主要意图是(  )

A.应对中美联合的挑战B.集中力量发展国内经济C.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D.拉拢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50年1月6日,新中国成立不久,英国宣布自本日起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法律上之政府,但又声称不改变同美国一起 反对共产主义的长期目标 ,并要继续同台湾国民党集团 保持实际上的联系 。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英双方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1972年3月13日,中英签署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两国最终建立了全面外交关系。

——摘编自人民网《中英建交:一场22年的长跑》

材料二
十多年来,中英双边贸易额翻了一番,中国对英投资增长了20倍,两国每年人员往来翻了一番,中国在英留学生从12万人跃升至22万人。目前,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二大投资目的地国,中国是英国第三大货物出口市场。

——摘编自2020年9月海外网《新中国成立71周年之际中国驻英大使再谈中英关系:坚持三条原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英两国关系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1世纪以来,中英双边贸易得以发展的原因。(9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英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本书改变传统中国历史以王朝循环为结构的固定模式,对中国历史尤其是被传统叙述方式所忽略的社会生活、民间社会、世俗信仰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均做了细致的描述。该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构建中国,叙述有确切文字甲骨文以来至汉代的历史:第二部分,面向西方,叙述三国至唐代的历史;第三部分,面向北方,叙述宋至明的历史。

——摘编自[美]芮乐伟·韩森《开放的帝国:1600年前的中国历史》

选取书中某一部分,结合中国古代历史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近代中国货币制度长期落后,到了20世纪20年代更是陷入混乱局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统一币制成为巩固政权的急切要务之一,而要统一币制,必先实行 废两改元 。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被迫谋求通过币制改革来摆脱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侵华愈演愈烈,妄图把整个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同时,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其日益发展壮大使南京国民政府意识到了严重威胁。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根据英国经济顾问李滋·罗斯爵士提出的方案,实行法币政策(法币,意即此币具有无限法偿资格,为收付一切公私款项、一切债权债务的合法手段,任何人不得拒绝接受)。这两次币制改革基本上实现了中国币制的近代化,顺应了国际潮流。统一的货币流通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在币制改革后的头几个月内,出现了几十年内未曾有过的贸易顺差。但是,法币政策在本质上是一种殖民地货币制度,这决定了币制改革最终的失败。

——摘编自陈春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自1913年威尔逊担任总统以来,他率先承认中华民国。一战爆发后,以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为代表的美国在华侨民竭力与中国亲善,许多美国侨民,包括商人、军官、外交官均给予中国的反日行动极大的支持。1917年,商务印书馆率先编辑出版《美国总统威尔逊参战演说》,在1918年美国公共情报委员会派驻中国之前,中国媒体界已经自发地宣传威尔逊的主张了。民国初年,中国知识界和媒体界对民主共和抱有乐观的希望, 美国每届新总统莅位,其仪式之庄严,恒有非世界其他共和国所能及 ,《东方杂志》就经常刊登有关威尔逊的主张。1919年,克劳领导的东方通讯社正式更名为 中美通讯社 ,宣传威尔逊总统的战争演说、外交政策,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

——摘编自马建标《塑造救世主:一战后期威尔逊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指出一战后期 威尔逊主义 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 威尔逊主义 在中国的广泛传播。(7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李冲(450—498),字思顺。显祖(北魏献文帝)末年入 中书学 ,高祖(北魏孝文帝)初年因 修敕敏慧 ,历任内秘书令、中书令、侍中、仆射等要职。孝文帝两次大规模修订律令,李冲是主要起草者。他将十六国以来实行的车裂、腰斩等酷刑,或废除,或降。史载 高祖北都(洛阳)之选也,李冲多所参预 改置百司、开建五等,以冲参定典式 命李冲典武选 。为了彻底实现官僚机构的汉化,李冲与蒋少游等花了六年时间设计制成百官朝服。在为国选才方面,他反对 以贵袭贵,以贱袭贱 的用人方针,一向唯贤是举,唯才是拔,注重人品才学,不以门第和外貌取人。正式迁都前,孝文帝任命李冲为镇南大将军留镇洛阳,一面营建新都,一面联络、团结中原的汉族士大夫。迁都后,每当孝文帝南伐,都留李冲镇守洛阳。孝文帝称赞李冲 忠肃柔明,足敷睿范,仁恭信惠,有结民心。可谓国之贤也,朝之望也

——摘编自吴少珉《北魏名臣李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冲成为北魏名臣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冲的历史功绩。(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