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99.2020—2021学年度北京市东城区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43 浏览数:192

一、单选题

1.

在内蒙古兴隆洼遗址中,挖掘出成排的房址,出土了大量碳化黍粟的标本和石铲、石磨盘等工具。据此可以证明兴隆洼的原始居民(  )
①已经筑屋定居   ②建立了村落   ③以农业为主   ④以狩猎为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礼记·礼运》称禹以前为 大同 之世,禹以后为 小康 之世。前者的特点是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后者的特点是 天下为私,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体现这一转变的是(  )

A.郡县制替代分封制B.世袭制替代禅让制C.封建制替代奴隶制D.官僚制替代宗法制

3.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 盖天子、诸侯者,有土之君也。有土之君,不传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卿、大夫、士者,图事之臣也,不任贤,无以治天下之事 。这表明殷周时期(  )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混乱现象B.家国同构的政治特色C.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关系D.世袭和选贤同时并存

4.

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不断演变,西周 千耦其耘 十千维耦 ;战国 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可以无饥 ;秦汉以后,则是 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其演变趋势是(  )

A.生产工具由磨制石器逐渐转变为铁制农具B.由集体生产逐渐向个体小家庭生产转变C.妇女和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逐渐趋于平等D.农业家庭式劳作与手工业作坊逐渐分离

5.

史载 汉家承秦之制……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下列能够体现该观点的是(  )

A.设枢密院,三司掌握财权B.建立行省,加强中央集权C.设立中朝,限制丞相权力D.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大臣

6.

唐代后期,长安、扬州等地出现了许多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融机构——柜坊,还出现了富商经营的 飞钱 ,实行货币汇兑业务。上述材料可用于论证(  )

A.商业信贷的发展状况B.商品经济发展与阶级分化C.坊市界限开始被打破D.中国早期的商业交换形式

7.

唐朝后期,联合起来的大家庭明显多于前期;农村中也大量出现了 茶户 园户 渔户 等专业化的商品生产户。与上述现象相关的因素有(  )
①两税法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唐律疏议》的颁布   ④大规模编排民户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

北宋时期曾经因为交子无法兑换引发诉讼,后来政府在益州设立 交子务 ,主持交子发行, 革伪造之弊 。这表明(  )

A.宋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交子作为辅币,与铜钱并行C.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纸币产生D.政府部分介入有助金融稳定

9.

有史书指出王安石变法 其施设之意厚矣……而民反有受其弊者 非不善,但推行不能如初意,还为扰民。 该史书作者意在表明(  )

A.变法目的不太明确B.变法措施不合时宜C.变法过程违背民意D.变法施行用人不当

10.

某朝行政管理体制为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下列史事属于该朝代的是(  )

A.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 B.中书、门下,机要之司……委任实重
C.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D.故事丞相必用蒙古勋臣……总省事,佐天子,理万机

11.

清初史家万斯同说: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至,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材料表明元代(  )
①实现了对边疆地区的稳定统治   ②驿站通信速度达到史上最高水平   ③驿路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通道   ④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驿路交通网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2.

(乾隆)二十二年更定保甲之法:……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形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这表明(  )

A.保甲法完全禁止了人口流动B.保甲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甲是明代最基层的行政机构D.保甲兼具户口管理和治安功能

13.

设置机构或职官是古代中央王朝管理边疆的重要举措。下列机构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域都护府   ②单于都护府   ③驻藏办事大臣   ④奴尔干都司

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④①③

14.

有史家指出:每一个大都城都按着一定的规则来设计,网格状结构整齐划一,其中包括市场区以及专门为皇帝、主要官员使用的禁区。这表明中国古代都城的特点是(  )
①按照中国传统礼制进行建造   ②兼有商业功能和政治功能   ③具有开放性和等级性相统一   ④兼具宗教祭祀和教育功能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5.

1683年,山西遇灾,巡抚奏请开本地常平仓储,发帑银二十万赈济饥民。康熙回复 亟宜赈济,稗各得所 ,遂开仓赈灾。由此可见(  )

A.遇到灾荒必须依靠民间积储B.官员的命运由君主来决定C.常平仓具有灾荒救济的功用D.常平仓主要用于调节物价

16.

康熙帝颁布 十六条圣谕 ,强调 重人伦 重农桑 端士习 厚风俗 ,要求在乡村每半月进行一次宣讲,以教化百姓。这说明清朝(  )

A.以道德准则稳定乡村社会秩序B.以 十六条圣谕 为乡村律法C.儒家思想开始在乡村得到普及D.中央集权统治在乡村得到强化

17.

1790年,乾隆八十大寿,整个大清帝国的庆祝活动长达数十天。参加庆典的除了大清帝国的满族贵族、汉族百官、蒙古王公外,还有作为朝贡国的安南、朝鲜、缅甸使团,甚至包括远道而来的哈萨克使团。这表明(  )

A.清朝处于封建社会鼎盛时期B.亚洲的朝贡圈十分稳定C.清政府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D.中国中心得到世界承认

18.

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开始走向市场。下图为上海发行的 轮船招商总局股份凭证 ,是近代中国发行的第一支股票。这表明 (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更多种类的产品逐渐进入商贸领域C.上海成为亚洲国际贸易中心D.中国商业经营方式开始与世界接轨

19.

1912年,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希望由此组织以他为首的责任内阁,在中国推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但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并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这表明当时(  )

A.辛亥革命不彻底B.各大政治派别互相争权夺利C.政党政治行不通D.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不断扩大

20.

陕甘宁边区流传一首《乡选歌》: 男女都来到,会议开热闹……边区要发展,选举要广泛,选举好人把事办,生活能改善。 它反映了(  )

A.边区人民平等意识增强B.边区人民的思想理论水平提高C.边区民主建设非常完善D.边区人民参与选举的热情高涨

21.

解放战争期间,为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上采取的重要举措是在解放区设置(  )

A.农村革命根据地B.苏维埃政府C.边区政府D.行政区

22.

1949年,新政协通过了下列立法,其意义是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普选的全国人大召开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行使人大职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A.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B.奠定了新中国政权建设基础C.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23.

民族区域自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重点是(  )

A.全面贯彻 三个离不开 两个共同 五个认同 ,实现民族平等B.健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相配套的法规体系
C.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D.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24.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 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这表明(  )

A.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已宣告失败B.中共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C.中国放弃 一边倒 外交方针D.中共已停止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口号

25.

阅读下表,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 
①1950年是中国开创新型外交的开端
②截止1976年,中国出现一次建交高潮
③1979年后,由于政策调整,外交成就取得重大进展
④截止2019年,外交成果丰硕,表明中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6.

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如下表所示。这些成就表明 (  )

类别

制造业

货物贸易

商品消费

外资流入

外汇储备

整体经济实力

世界

排名

第一

第一

第一

第二

连续多年世界第一

第二大经济体

A.两个一百年 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B.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已经完全实现C.一带一路 倡议辐射作用日渐凸显D.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逐步现代化

27.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从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的转变,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这些改变主要体现在(  )
①从迁徙过渡到定居   ②疾病和饥荒盛行   ③人口得以加速增长   ④手工业劳动出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8.

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封君为取得更多的封臣,封臣为取得更多的封土,以及封土的世袭,使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复杂化。某甲可以是某乙的封君,某乙的封臣又可以是某甲的封君。这反映了在西欧封建社会(  )

A.封君封臣的身份划分明显B.教会势力被日渐削弱C.政治分裂和国家权力分散D.王权得到进一步发展

29.

下列画作名为《群神宴》,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乔凡尼·贝利尼所作,描绘了古代神话中的众神和仙女聚会林泉之间的情景。画中盛水果和汤的瓷碗,都是中国的青花瓷。据此可以推断 (  )

A.古罗马与中国已经建立直接的商贸往来B.中国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欧洲C.阿拉伯商人在亚、欧之间从事中介贸易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处于入超地位

30.

13世纪巴黎羊毛织工行会章程中规定:任何人在织造布匹时不得在真正的羊毛中夹杂羔羊毛,倘使这样做,每匹须付10个 的罚款,一半归于国王,一半归于会长与陪审员,以酬他们的勤劳。材料表明(  )

A.城市手工业者生产受到绝对限制B.城市管理中王权高于教权C.行会代表国王进行城市基层管理D.行会规范手工业者的生产

31.

下列时间轴示意图表明了14—19世纪欧洲发生的重大事件或现象,它们共同反映出欧洲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

A.动荡变迁中的思想解放B.民族国家正在形成C.城市发展推动欧洲进步D.国际交往方式多样

32.

西方国家在文官的选用、职责、晋升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其共同特点是(  )
①考试录用   ②政治中立   ③与执政党共进退   ④终身常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3.

邓小平同志曾这样评价: 三权分立使美国实际上有三个政府 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 麻烦 主要体现在(  )

A.未能有效实践启蒙思想家的理想B.中央政府权力的分散和互相牵制C.未能有效解决国内种族歧视问题D.联邦政府不能代表美国国家主权

34.

关于马铃薯的传播,某同学搜集到以下信息,据此判断他的结论可能是马铃薯 (  ) 

16世纪中期

欧洲

马铃薯传入欧洲,起初被用作饲料和观赏、药用植物

1770

法国

科学家帕门尔发表科学论文,详细分析马铃薯的营养优势

1795

英国

泰晤士报刊出食谱,教人蒸煮马铃薯汤,用马铃薯做面包

1650—1850

中国

人口增长了两倍明末清初,马铃薯传入中国并广泛种植

①用途广泛,是世界市场中的重要商品   ②改变了当地人民的食物结构   ③营养价值高,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主食   ④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长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纽伦堡法庭宪章》率先以国际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危害人类罪。1950年通过的《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及该法庭判决书中所包括的国际法原则进一步将反人道罪确认为国际法上的犯罪。这表明国际法(  )

A.协调了国家间关系B.避免了战争伤害C.利于解决国际争端D.体现了人文关怀

36.

关于下列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规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黄金的货币地位始终没有变化   ②世界金融霸权发生了区域性转移   ③国家的经济实力影响货币地位   ④1976年后美元仍居金融霸主地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7.

考虑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在推动亚洲经济体持续增长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银行的成立将有助于……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 。于是成立了(  )

A.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B.上海合作组织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

38.

有学者指出:我们正处于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之中……(其)深入发展会催生新的经济领域、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从而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生革命性的变革。这场新科技革命 在(  )

A.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B.海底探测技术获得突破C.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D.生物工程技术突飞猛进

39.

城市化是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图,据此判断20世纪中期以来 (  )

A.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最快B.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十分迅猛C.全世界已经全部实现城市化D.不同国家间的城市化水平差距逐渐增大

40.

阅读《主要国家首都城市的轨道交通站点分布示意图》,与其他三个首都城市相比,北京轨道交通的显著特点是 (  )

A.城市中心轨道交通站点相对分散B.轨道交通覆盖地区经济最发达C.中心城区与郊区的轨道联通薄弱D.轨道交通站点数量有明显优势

二、材料阅读

41.

选官制度(14分)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将相应的选官制度填入方框中。(4分)
材料二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三
当中国社会进入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科举制恰恰成了新旧经济、政治、文化三对矛盾的焦点,因而成了社会转型的一个综合性障碍。鸦片战争后随着国运日趋乖蹇(编者注:不好),科举制也步入日暮途穷之境了。1905年9月2日,清廷颁诏,谕令自次年起停止科举考试,从隋朝以来绵延了1300多年的科举取士制度至此被画上了句号。

——摘编自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对科举制度进行解读。(10分)

42.

皇权不下县吗?(11分)
中国古代官僚制是皇权的体现,官僚制中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是县。因此,有学者提出 皇权不下县 的观点,但此观点也受到一些学者的反对。以下节选部分学者反驳 皇权不下县 的论据。
论据一
《儒林外史》第八回: 南昌人情,鄙野有余,巧诈不足;若说地方出产及词讼之事……若非纲常伦纪大事,其余户婚田土,都批到县里去,务在安辑。 其意指乡村中的大事小情都须上报到县级政府,由县官亲自处理整个县辖范围内的纠纷与案件。

——王印红、朱玉洁《从明清小说管窥传统乡村治理中的皇权下县》

论据二
20世纪末形成于魏晋时期的长沙走马楼吴简陆续发现并公布于众……从众多吴简中可以看出乡吏的职责颇广:春夏为 劝农 ,秋冬除了课征租税役调外,还对上负责本地吏民户籍的管理,保证 人名年纪相应 ,如果有误, 为他官所觉 ,则本吏要承担罪责。

——秦晖《传统十论》

论据三
康熙二十二年修的《宛平县志》明确记载了巡检司所统村落,共分为捕卫南乡、卢沟桥巡检司、石港口巡检司、王平口巡检司、齐家庄巡检司。至此,巡检司与村落之间的统辖关系得以证实。

——胡恒《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

(1)判断上述三个论据所依据的文献史料的类型,并辨析其价值。(6分)
(2)指出三个论据各自的论述角度。结合所学,补充一个新角度说明古代皇权对基层社会的影响。(5分)

43.

历史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叙事(叙事:叙述事情)。(15分)

英国历史教科书

《工业、改革和帝国:英国1750—1900年》

中国历史教科书

《世界历史》

基本

情况

KS3阶段对应中国的初一至初二年级,牛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初三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工业革命前的英国

第三章从农场到工厂

第四章交通如何改进的

第五章发明的时代

第六章可怕的城镇

……

第一目珍妮机的故事

第二目瓦特与蒸汽机

第三目火车的诞生

主要内容摘录

第五章:第一节机器的兴起,介绍不同类型的发明;第二节介绍什么是工业革命以及它为什么会产生,教科书写道:诺德·汤因比最早使用工业革命一词,“工业工作的另一种说法,革命变化的另一种说法。随着时间流逝,工业革命这个词不仅仅指人们工作方式的变化了,它现在被用来形容这个时代的整体的变革——人口、交通、城镇、医疗、科学与技术等的变化。关于工业革命的起因,下设5个小目:更多的人口、英国获得了一个帝国、一些聪明的企业家、许多天才的发明、英国有大量的煤和铁。

第六章第三节阶级行为用漫画展示:富人春天在乡间狩猎,夏天在伦敦参加舞会欣赏歌剧,秋天外出射鸟,冬天去热带逍遥;穷人一年300天每天工作10小时。

第一目珍妮机的故事介绍了纺织、冶金和采矿等部门纷纷发明、制造机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的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第三目火车的诞生第一段话介绍了轮船和火车的发明,另一段话对工业革命进行总结: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此后,法国、美国等国都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教科书辅助栏目:在补充瓦特的知识细节时融入德育教育。

活动与探究栏目:以班级为单位,分成四组,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探讨一下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摘编自严鹏、陈文佳《工业革命》

(1)依据上述材料,比较中、英两国中学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叙事的异同点,完成下表。(9分)

英国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叙事

中国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叙事

叙事风格

英国注重细节描写,叙事语言比较通俗

叙事的主要内容

叙事渗透的价值观

中国注重渗透德育教育

叙事的视角

(2)结合所学,解释中、英两国教科书中历史叙事不同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