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96.2021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9 浏览数:356

一、单选题

1.

封建 一词在中国古代意为 封土建邦 封爵建藩 。项羽封建六国贵族,结果自取灭亡;刘邦封建同姓子弟,引发七国之乱;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导致八王之乱;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酿成靖难之役。这反映了(  )

A.分封导致政权逐渐衰亡B.分封严重威胁政治统治C.血缘政治影响皇位继承D.封建体制发展日益完善

2.

西周建立后,周公营建洛邑,将商代 顽民 强行迁移到这里,以军队八师驻守。隋炀帝即位后,深感 关河悬远,兵不赴急 ,认为必须 因机顺动 营建东都洛阳。两朝营建洛阳(  )

A.适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旨在控制前王朝的残余势力C.力图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D.反映了政治中心东移的趋势

3.

文献上关于曲辕犁的记载虽然始见于晚唐陆龟蒙的《耒耜经》,称江东犁。但在陕西三原发现的贞观四年(630年)李寿墓中壁画上的牛耕图上,已经有了曲辕犁。这说明(  )

A.历史文献记载讹误众多B.唐统治者注重农具创新C.壁画比文献更具可信度D.多种史料利于还原史实

4.

北魏中后期,工商业者由原来与 皂隶 并称,不准与自由民通婚,不准衣袖、不准做官,上升为与 吏民 同列,可上书言事甚至做官。这一变化(  )

A.推动了北魏工商业的发展B.使北魏统治基础得以削弱C.说明北魏抑商政策的松动D.为民族间融合奠定了基础

5.

阅读下列两幅地图。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出 (  )
图1 康熙四年江淮地区行政区图             图2 乾隆二十六年江淮地区政区图

A.江南经济政治重心格局的确立B.大清王朝君主专制体制的变革C.清朝统治由盛转衰危机的初显D.清朝统治中央集权体制的变迁

6.

1898年,清政府同意了总理衙门为扩大税源开设商埠的建议,并规定自开口岸的管理及司法诉讼权归中国政府。到民国初年,中国政府自开通商口岸50处左右。这体现了(  )

A.国家致力于摆脱列强控制B.政局变动提升了国际地位C.国人对世界认知发生变化D.贸易政策与格局得到调整

7.

表2 1935年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各类论著数量统计

有关社会主义

有关辩证唯物主义

有关历史唯物主义

有关计划经济

有关国民党历史

有关三民主义

32

23

23

19

8

13

据表2可知(  )

A.民众丧失了对国民党的信心B.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苏联对中国共产党控制加深D.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扩大

8.

《解放日报(1943年4月8日)》载文: 我们要建立劳动的道德观念,把勤劳看做光荣的事,把游手好闲看做无上的耻辱……在生产运动高涨的地方,劳动英雄已成为群众第一个尊敬的对象……这种社会道德的力量,已成为农村中改造 二流子 的一个重要依靠。 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当时(  )

A.通过典型方式推行大生产运动B.以劳动价值建构革命道德秩序C.组织合作生产并给予政治表彰D.以集体生产克服根据地的困难

9.

下文是1982 年11 月 15 日《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名为《他不是待业青年》的短诗(节选)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 

跟着他,沿着闹中这条古老狭长的小巷,

迈进被陈旧的房屋簇拥着的小小庭院。

……

采访本上,待业两个字刚刚不情愿地落下笔尖,

一张打开的个体营业证陡地遮断我的视线;

它倔强地展示出一个关于职业的崭新的概念。

A.人们青睐个体经济B.经济体制改革已初步实施C.青年失业问题严重D.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确立

10.

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规定:凡被外籍人解放的奴隶成为外籍解放自由人,不能在罗马城及其周围100里以内居住,违者将被没收财产,永远罚为奴隶,不得再被解放。而《民法大全》规定:奴隶一经解放,成为自由人,享有与生俱来自由人相同的权利。这主要是由于(  )

A.罗马公民权的日益扩大B.奴隶阶级的不懈斗争C.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善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11.

有学者估计,1688年苏格兰有10000名商人,10000名神职人员,大小官员各5000名,10000名律师,16000名从事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人。到了工业革命前的1730年,专业技术人员已增至55000—60000名。这一变化(  )

A.说明工业无产阶级力量壮大B.表明专业技术人员地位上升C.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人才支持D.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确立

12.

1898—1908年,法国盛行野兽主义绘画,该派画家发现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并将它们介绍给毕加索,而毕加索改造了原始艺术并用其摧毁了古典绘画传统。这反映出(  )

A.现代画派都具有共同的源头B.返璞归真是现代艺术的追求C.世界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交融D.现代主义具有反理性的特征

13.

列宁提出的《四月提纲》确定了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但《四月提纲》规划的具体政策中没有直接提出建立公有制等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而是限于土地改革、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这一现象说明(  )

A.社会主义革命当时不适合国情B.列宁意在争取广大民众的支持C.列宁从原有的革命纲领上倒退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时机不成熟

14.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宣传机构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全民抗战的英雄国度,一个肩负国际责任、正在走向以美国为模本的 改革 之路的世界大国。美国的主要意图是(  )

A.遏制日本建立 大东亚共荣圈 的侵略计划B.向世界展现中国现实,帮助中国走改革之路
C.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D.促进美国战争目标及对华政策目标的实现

15.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是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全球贸易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其增长速度始终快于全球GDP的增长速度,但近年这一格局被打破。下表是2012—2016年全球实际贸易增长率和全球实际GDP增长率情况表。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全球实际贸易增长率

27%

34%

40%

24%

19%

全球实际GDP增长率

35%

34%

34%

32%

23%

由此可判断出(  )

A.逆全球化干扰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B.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合理配置C.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D.世界经济因为贸易增长而不断发展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礼起源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教仪式,进入阶级社会后改造成体现等级秩序的行为规范。西周初,实行礼制,礼成为国家运转的大法。按照儒家思想,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必须以道德规范为基础,并按照伦理道德原则来评价立法、司法和执法的优劣。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儒家学者以经义注释和施用法律之后,儒法会通合流加速,礼与法的关系形成 的关系。所谓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礼有治国、理家、律己的功能,礼刑结合、儒法会通,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治久安、国家治理的关键。

——摘编自冯玉军《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资产阶级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规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法律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 天赋人权 和人人平等的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正公开,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至汉代 的功能的变化,并简析汉代礼法关系变化的时代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西方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积极意义。(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和教化关系的认识。(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1930年10月,毛泽东在江西新余县罗坊镇找了来自兴国县刚入伍的农民开了一星期的座谈会,写成《兴国调查》。调查近4万字,下面是其目录及简介:
序言:介绍了调查背景、内容和方法。因为敌人进攻罗坊,被迫结束了调查。
八个家庭的观察:细述了傅剂庭等8个家庭的人员组成、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等。
本区旧有土地关系:地主富农人数不过百分之六,却占百分之八十的土地。
斗争中的各阶级:如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手工工人、商人、游民等。
现有土地分配状况:详述了分田地、分山林等6个方面。
土地税(又叫公益费)。
苏维埃:介绍了区政府、乡政府等人员组成情况并指出存在的弊病。
农村军事化:介绍赤卫队、少年先锋队、红军预备队等状况。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兴国调查》撰写一份说明。(要求:说明包括(调查)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等,解释合理,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18.

任何道德都是具体历史时代的产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公民应具有 四主德 ,即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具有智慧之德的人担任统治者,负责治理国家;具有勇敢之德的人担任卫国者;具有节制之德的人从事生产。智慧是最高的德行,节制是最低的德行,勇敢居中。这三种人各具其德、各守其责,国家就具备了正义的德行。亚里士多德则强调公民对政治的参与,公民有修身、修政的道德责任。
欧洲中世纪, 君权神授 的国王享有世俗权利,臣民对国王是依附和从属关系。基督教神学与教义的奠基者圣·奥古斯丁在四主德的基础上,提出爱上帝是一切美德之源。基督教还宣扬 爱一切人 ,并通过一系列戒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将忏悔、祈祷、诵经等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
18世纪,孟德斯鸠提出:品德 不是道德上的品德,也不是基督教上的品德,而是政治上的品德 ,这种政治品德就是爱祖国、爱平等、爱法律,这种爱是民主国家特有的,只有在民主国家,政府才由每个公民负责。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道德学的唯一目标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物质生产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促进公民的自由、平等与幸福。他强调人的的本性是自由活动,坚信公民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将会增进社会的整体利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 西方道德观念的发展变迁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现象1

分别爆发于中、日两国的鸦片战争和黑船事件,标志着东亚闭关锁关政策的破产。英国商品的输出,促使印度等国资本主义以前的、民族的生产方式的解体,本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不断发展

现象2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 经济危机更加严重,各国矛盾日益加深,最终酿成第二次世界大战。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成为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共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世界市场的发展要求突破民族国家的界限 ,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所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成文,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