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93.2021届吉林省吉林市二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吉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7 浏览数:359

一、单选题

1.

战国时期,国君普遍采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派遣使者,官吏任免以玺为凭,任命时发给,免职时收回,军队调动都要用兵符。战国时期玺符制度的推行(  )

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B.推动了行政权力的集中C.成为官僚政治的开端D.结束了封建割据的局面

2.

《汉书·食货志》载,董仲舒进言汉武帝: 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 汉宣帝颁行的《令甲》中规定: 诸侯在国,名田他县,罚金二两 。这些措施的提出(  )

A.通过政治手段增强了郡国实力B.有助于营建清明的吏治C.通过经济手段巩固了专制集权D.推动了土地资源的转化

3.

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借以养活家口,田主亦借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二者相须方能存立。今仰人户递相告戒,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劝农文》)”以上材料说明宋代的租佃制(  )

A.保护了中小地主的经济利益B.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C.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D.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

4.

清朝对官吏考核承袭明制并稍有改进。每三年考课一次,考课措施称 四格八法 八法 中凡犯有一法者即遭淘汰。若犯 八法 中的 条,贪银十两即处以死刑。各级考核建立在德绩结合之上,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德是考核指导原则,绩是考核具体内容。清朝的这一做法(  )

A.意在培养官员对现政权的忠诚感B.目的是树立良好清明的社会风气C.保证了国家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D.建立了一支清廉高效的官僚队伍

5.

下面是从13世纪到19世纪初中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其中高峰段人口数据的出现显示出 (  )
图2 中国人口增长率变化 
资料来源:Bennett.M.K.(1954)

A.封建经济的持续繁荣B.资源危机日益严峻C.政治局势的相对安定D.税制改革效果显著

6.

学者宋超认为,中国封建社会中,统治者提倡均贫富的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对劳动者生产与生活资料的获得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17世纪以后则抑制了资本的积累和自由劳动力的形成。依据宋超的观点,统治者提倡的均贫富的思想(  )

A.维护了传统的经济结构B.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分配C.惠及了社会的下层群体D.制约了海外市场的形成

7.

19世纪末,外国资本被允许在中国投资设厂,国人和部分企业家对各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看得更为清楚,从 实业振兴 棉铁主义 重工 逐渐从 重商 的话语体系中摆脱出来,这一转变的出现(  )

A.说明重商思想发生根本变化B.反映出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C.优化了国民经济的结构比例D.推动了清末民初的工业化建设

8.

1903年,革命派在上海创办的《女界钟》刊文指出,要解放妇女,必先反对君权,结束君主政体,这就必须发动妇女参加争取民权的运动,呼吁妇女 救国救民 为造就新国民,组织新政府而奋斗 。《女界钟》的这些号召(  )

A.指出了妇女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B.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C.把妇女解放同民主革命联系起来D.指出妇女解放是民族解放的先决条件

9.

面对革命派和立宪派的步步紧逼,清末统治者出台《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规定 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 上院议员,由国民于有法定特别资格者公选之 ,即不再由皇帝钦定,等等。清朝政府的这些举措(  )

A.冲击着落后的封建统治秩序B.有利于中国宪政的进步C.遏制了日益发展的立宪潮流D.缓解了晚清的帝制危机

10.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白银国有政策。凡银、钱行号、店家及一切公私机关或个人所持有的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类,自(1935年)11月4日起一律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指定银行按规定比价兑换法币。国民政府的这些政策(  )

A.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展开B.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和稳定金融秩序C.体现出国家经济政策的独立自主D.奠定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物质基础

11.

抗日战争作为近现代中国最重要的一场反侵略战争,它的地位无论如何都应该比任何一场国内战争的地位更高。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来说,抗日战争时期也是一个关键时期,它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成熟起来的,没有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发展,也没有解放战争的胜利。材料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  )

A.是近代中国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胜利B.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结束的标志C.奠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D.是伟大的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根本保证

12.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包办婚姻、三妻四妾、寡妇守节等制度,改革婚姻家庭制度,促进了新型婚姻家庭关系的建立,取缔社会丑恶现象,这些做法凸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A.国家治理效能和效率的提升B.社会制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C.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决心D.实现了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

13.

新中国成立之初,通过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国营经济成为市场的领导力量。私营工商业却出现了严重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统战会议,划分了公私资本的经营范围,指出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要 公私兼顾 不是 先公后私 ,更不是 先私后公 ,而是要使公私经济 各得其所 。公私兼顾的方针(  )

A.推动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B.完善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体制C.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D.增加了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困难

14.

学者倪鹏飞说,197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启动,巨量剩余劳动力得以释放,使得中国劳动力具有十分巨大的数量比较优势, 1978年,城镇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还寥若晨星,短短40年时间,城市已成为这片土地的主旋律 。作者认为,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得益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B.生产关系的变革C.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D.经济全球化的促进

15.

古代希腊柏拉图学园的学生分布在地中海世界的各个地方,他们在传播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同时,也将西西里、塞浦路斯、埃及或其他地方的东西带到雅典,包括自然产品和艺术精神产品,在雅典城找到了家乡。正是这批外邦人和雅典本土的文化人或知识分子,以天才的创造,将希腊文化推向繁荣的顶峰。上述现象(  )

A.造就了希腊文化的包容性特征B.使雅典文化渗透着自然主义本色C.成为雅典文化人文主义的滥觞D.使雅典文化成为西方文化的源头

16.

罗马城邦实行公民政治,在公民权问题上,罗马人最终 超越了希腊人创造的城邦狭隘性的政治框架和希腊人意识的局限性 ,共和时代,随着罗马统治区域的扩大和无权者的斗争,城邦内的平民、部分奴隶和被征服者拉丁人,以及帝国时代罗马的同盟者逐渐获得公民权。罗马人的这些做法(  )

A.扩大了罗马政权的统治基础B.推动了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C.促进了罗马社会经济的繁荣D.体现了自由正义的法律精神

17.

16世纪,西欧大陆的一些国家正在向民族国家转型。由于没有强大的皇权主导,在德意志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宗教派别新教和原来的天主教,其彼此实力相当。据此分析德意志的教派对峙(  )

A.加速了东西方教会的分裂B.成为宗教改革发端于德意志的原因C.阻碍了德意志的民族统一D.影响了德意志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

18.

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反映出 (  )
表2 西属美洲白银产量、运抵欧洲数量以及经欧洲运到东方数量(单位:百万银元) 

年份

西属美洲白银产量

运抵欧洲数量

经欧洲运到东方数量

1550

3

3

23

1600

1114

10

44

1650

1013

89

6

1700

12

1012

85

1750

1820

1825

122

1780

22

1820

147

1800

30

2325

18

A.南北美洲成为世界主要白银生产地B.西班牙是当时中国的第一贸易大国C.欧、美、亚三洲间的贸易不断扩大D.新航路开辟为东方各国提供了商机

19.

英国伊丽莎白一世(1558至1603年在位)统治时期,废除了所有反圈地的法律,以国家政权强力推进圈地,大规模养羊。但丧失土地的小农的固土意识使圈地法令产生了大量流民而不进入手工工场。政府再次出面,出台 血腥立法 驱赶大批流民进入手工工场。英国政府的这一措施(  )

A.使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B.延缓了自由劳动力市场的形成C.刺激了英国农业技术革命的发生D.推动了英国毛纺织行业的发展

20.

在这篇著作中,作者指出工人的家庭 由于大工业的发展而被破坏了,他们的子女也由于这种发展而被变成单纯的商品和劳动工具 ,指出无产阶级的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篇著作发表的时代背景是(  )

A.国际工人组织广泛建立B.英、法等国社会制度的弊端日趋暴露C.欧洲工人运动走向联合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1.

下表是《1870~1900年的世界铁路网里程统计》(单位:千公里),对该表格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从1870年到1900年(  )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

210

105

93

8

2

2

1880

372

169

175

16

5

8

1890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

760

284

402

60

20

24

A.欧洲铁路运输事业领先世界B.世界近代化的水平整体提高C.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基本完成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

22.

二战后,法国戴高乐政府出台一系列法令,通过大农场兼并和小农场破产的途径,促使土地集中进行资本化经营。法国政府一系列农业保护的措施(  )

A.促进了法国农业的规模化经营B.加速了法国小农经济的瓦解C.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D.标志着法国反封建斗争的完成

23.

下面的地区形势反映出(  ) 

A.朝鲜半岛南北政权对峙的开始出现B.两极格局下的民族分裂C.美苏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对峙与冲突D.冷战阴影下的民族和解

24.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首次出现贸易逆差,1984年,美国贸易逆差增加到1687亿美元。作为应对之策,美国对日本采取强制自愿出口限制、加征反倾销税和惩罚性关税、发动汇率战等综合性手段打压日本产品出口,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美国对欧盟也采取了相应措施。美国的这些做法(  )

A.是为缓解经济危机采取的必要举措B.体现出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矛盾与利益冲突
C.是以贸易手段维护经济和政治霸权D.用所谓公平的国际规则重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代北方两年三熟制已有规模。清代北方两年三熟制有了更大发展,直隶开辟的井地(灌溉土地) 每亩可收麦三斗,棉花每亩可收七八十斤。其余种植烟草、染料等项,计所获利息,井地与旱地实有三四倍之殊。 在北方实行二年三熟制土地比一年一熟制可增产12%至32%。在南方实行稻麦二熟制和一年三熟制,推广种植双季稻。实行多熟制,等于提高了单位土地利用率。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番薯在乾隆时由南方推广到北方。康雍之际,内地各省区以及东北盛京都有玉米种植,但真正大规模推广是在18世纪中到19世纪初与大批流民进山垦荒之后,很快成为那里的主要粮食品种。在陕南、湘西、鄂西和赣南等地,外地客民进入丘陵山区广植玉米,成为新发展的农业地区。

——摘编自郭松义《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与农民的生活水平》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功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仅有2263.7亿斤。新中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超级稻研究与新品种选育居国际领先水平,一大批高产、超高产、广适性的超级稻、杂交小麦、杂交玉米等粮食新品种选育推广,为我国提高粮食单产作出巨大贡献,国家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通过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临时收储等措施提高农业收益,到了1978年我国粮食产量提高到6095亿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历史上少有的粮食连续增产阶段。2014年粮食产量达到12142亿斤。但是我国的粮食消费也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受耕地不断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的制约,国内粮食生产还面临等严峻挑战。粮食安全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构建粮食安全新战略,是我国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伍振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回顾和展望》,原载《经济日报》(2015年10月9日)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及其意义。(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其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哪些挑战?(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摘编自王帆《当前影响国际安全的因素》

在材料中提取2条或2条以上信息,自拟题目,结合17世纪至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论证。(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论证充分)

四、材料阅读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15分)
材料
17世纪,法国开始军事革命。法国军队数量从1610年的不过2万人增加到17世纪末的40万人,军事力量迅速增长,兵工厂、造船厂、军港等各种军事设施都在扩建,1690年,法国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炮兵学校,创设职业军校,培养职业军官和士兵。路易十四期间发明刺刀装备,建立炮兵团,炮兵成为国家武装力量的一个兵种。法国废弃原有横队战术,改用专业训练严格的三列横队战术,军队战术变化明显。创办后勤部,监督补给品价格、质量、运输及发放;细化军需品储存和运输。军事革命使军队组织和管理趋于专业化。17世纪成为法国军事管理、组织系统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阶段。

——摘自孙义飞《17世纪法国军事革命》,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第150期

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国17世纪军事革命的主要内容(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法国这次军事革命的背景及其对法国历史发展的影响(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