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92.2021届安徽省蚌埠市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484

一、单选题

1.

春秋之前,国君赏赐臣下,主要是分封土地;战国时,国君赏赐臣下黄金百鎰、千镒、百斤、千斤或者百金、千金的事很常见。这种变化(  )

A.强化了血缘等级关系B.说明商业活动比较活跃C.反映了分封制的瓦解D.表明黄金成为主要货币

2.

图5为清代山东潍县年画《秦始皇进宫》,描绘了公元前238年21岁的嬴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仪式的故事。该年画 (  )
图5

A.体现了文人画的艺术风格B.可以反映秦代的民风民俗C.说明秦代戏剧艺术已出现D.客观还原了历史真实面貌

3.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记载,杭州市肆名家,有名者如……惠民坊熟药局,市西坊和济惠民药局,官巷前仁爱堂熟药铺,修义坊三不欺药铺。该记载反映宋代(  )

A.儒学推动医药行业发展B.广告效益得到民众认可C.商业活动时空限制解除D.医疗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4.

明代广东是东南地区重要的粮食产地,其产粮输往各地。到了清代,广东则出现了 然农之利微,务者绝罕,虽有荒土众莫之垦 的现象,非但不能输出粮食,还得从外地调入大量的粮食。这种现象反映了广东(  )

A.重农抑商政策趋向于松弛B.工商业发展改变经济结构C.闭关锁国制约了经济发展D.列强入侵破坏了农业生产

5.

清末预备立宪期间,皇族载泽说: 大抵英国政府,立法操之议会,行政责之大臣,宪章掌之司法,君主裁成于上以总核之。 一事之兴,必经众人之讨论,无虑耳目之不周;一事之行,必由君主之决成,无虑事权之不一。 这种认识(  )

A.导致了立宪派分化瓦解B.意图变革清朝专制统治C.表明清廷践行英式民主D.迎合宪政运动发展需要

6.

1919年12月,《新青年》公开宣布:我们相信真的民主政治,必会把政权分配到人民全体,就是有限制,也是拿有无职业做标准,不拿有无财产做标准……对于一切拥护少数人私利或一阶级利益,眼中没有全社会幸福的政党,永远不忍加入。这表明当时部分知识分子(  )

A.否定财产私有的合理性B.主张深入推行政党政治C.反思西方民主政治制度D.宣扬民主科学启发民智

7.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很多根据地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 埃政府 ,因为当地方言 就是 的意思。这种现象表明(  )

A.中共照搬了俄国式的革命道路B.中共忽略了中国农民的革命性C.农民尚未接受中共的革命目标D.当时革命仍存在教条主义倾向

8.

1985年,国家在粮食方面实行合同收购制,合同以外部分随行就市。结果,新的国家合同粮价比上年下降10%,集市粮价则只及60年代中期的水平(而同期全国零售物价指数差不多上升了2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压低粮价保证市场供应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管理失序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9.

父亲尽量使自己像孩子,甚至怕自己的儿子,而儿子既不敬也不怕自己的双亲,似乎这样他才算自由人……教师害怕学生,迎合学生,学生反而漠视教师和保育员……买来的男女奴隶与出钱买他们的主人同样自由。 柏拉图虚构的这样一幅社会图景,是想告诉人们(  )

A.直接民主制易导致社会混乱B.民主和自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C.雅典民主制度得到普遍拥护D.良好的社会秩序必须尊崇法律

10.

17世纪以前,英国农民在公用地的使用权反而得到更多法律保障,因为在该时期,英王经常拉拢农民来抗衡贵族地主。英国内战结束后,新贵族地主阶级兴起,王权下降,农民失去靠山,他们的产权因而逐渐被新贵族地主侵蚀。这种现象可以说明英国(  )

A.圈地运动推动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贵族地主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主力C.王权变化是圈地运动的重要原因D.农民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大受害者

11.

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多次谈到,俄国与其说吃资本主义的苦,不如说吃资本主义不发达的苦,这表明列宁(  )

A.拒绝承认经济政策的失败B.对国情的认识趋于客观C.认为俄国革命条件不成熟D.要在俄国建立资本主义

12.

表1 1870—1980年主要经济体政府支出在GDP中的占比情况(单位%)

1870

1913

1937

1960

1980

英国

94

127

300

322

430

法国

126

170

290

346

461

德国

100

148

341

324

479

美国

73

75

197

270

314

日本

88

83

254

175

320

平均

108

131

238

280

419

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各主要经济体 (  )

A.财政赤字不断扩大B.福利支出持续增长C.实行混合经济的意愿趋弱D.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凸显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美国相继出台了有关亚洲政策的一系列文件。其主要内容如下:
其一,如果共产党控制了东南亚,那么,中近东和澳大利亚则将被攻陷;还将 危及欧洲的稳定和安全 ;日本因此也可能 同共产主义妥协
其二,美国在亚洲战略的根本目标是 遏制苏联在亚洲的力量和影响 。美国应 防止东南亚国家落入共产主义轨道
其三,美国应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方而的援助,发展亚洲非共产党国家的实力,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自立和政治稳定;不与中共建立任何政治经济关系。

——据托马斯·帕特森《美国外交政策》

材料二
1969年8月,尼克松在关岛阐述了他的亚洲新政策,后来发展为尼克松主义。基辛格对此作了如下表述:美国将继续承诺保护相关国家对抗外来军事大国的侵略,但不会派军队去为这些国家对付内部颠覆而战。美国将主要以提供适当的军事和经济支持,以帮助这些受到威胁的国家自救。1970年,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中,提出了以 伙伴关系(针对西欧)、实力和谈判(针对共产党国家)”为三大支柱的 新和平战略

——据时殷弘《尼克松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这一时期亚洲政策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亚洲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1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2 建国以来15次阅兵首长指示(局部)简表 

时间

阅兵首长

首长所做指示内容要点

1949

朱德

庆祝军事胜利、指示战斗任务、提出命令军事解放与镇压反革命

1953

朱德

庆祝朝鲜战争胜利、致谢中苏友谊、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命令加强国防军事建设、军事解放、学习苏联

1954

彭德怀

庆祝与总结五年来建设成果、宣告国家武装写入宪法、提出命令加强国防军事建设、军事解放、学习苏联

19551956

彭德怀

回顾与总结建设成果、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命令加强国防军事建设、军事解放

1959

林彪

回顾与总结十年建设成果、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命令着重政治学习、加强国防军事建设、支援人民参与大跃进

1984

邓小平

回顾历史、总结国家建设成果、对外开放与维护和平、和平统一

1999

江泽民

回顾历史、坚定政治立场、和平统一、独立自主外交与维护和平、团结人民、未来发展展望

2009

胡锦涛

2019

习近平

——据许农合《国庆大阅兵》等

阅读材料,从阅兵首长指示内容的演变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南北朝以来,由于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推行,户口隐漏日趋严重, 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于老,已免租赋 。在北方,有的豪强大族,一户之内有数十家,人数多达数万。国家赋税收入因此锐减。裴蕴因是上奏,要求实行大索貌阅(清点户口,并登记姓名、出生年月和相貌)。 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又许民相告,若纠得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是岁大业(隋炀帝年号)五年也。诸郡计帐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 民众对此则怨声载道。

——据《隋书·裴蕴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推行大索貌阅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索貌阅的主要影响。(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巴黎和会没有确定德国的赔偿总额,但规定了赔偿原则。据凡尔赛条约有关条款规定,德国的赔偿范围是广义的,即不限于各战胜国遭到战火损害地区的重建费用和这些国家战争开支的部分补偿。1920年7月召开的协约国斯巴会议确定了协约国各方分配赔款的比例,但仍未确定德国的赔偿总额。1921年1月下旬,战胜国召开巴黎会议,会上确定了赔偿总额和期限。同年3月,协约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声称德国如在3月7日以前还不承认巴黎决议,协约国将采取必要的制裁措施。
1921年4月29日至5月5日,战胜国举行第二次伦敦会议,会议采纳了赔偿委员会提出的新方案,规定德国赔偿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分66年付清,同时向德国提出最后通牒,规定德国政府接受赔偿计划并履行凡尔赛条约其他条款,否则协约国就要出兵占领鲁尔区。德国政府在最后通牒期满前两小时,接受了全部条件。

——摘编自孙炳辉《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一战后关于德国赔款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接受第二次伦敦会议协议的影响。(7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祖逖(266—321年),生于范阳的一个官僚大族。祖逖少孤,性格活泼,不拘小节,富于同情心。祖逖发愤读书, 博览书籍,该涉古今 ,渐渐有了些名气,人们称赞他有政治才干。不久,他出任司州主簿。在南北门阀士族热衷于新政权的权力再分配的时候,祖逖义正辞严地提出收复半壁河山,拯救中原同胞于水火的强烈要求。为了敷衍天下人耳目,司马睿乃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前锋都督出师北伐。
祖逖进屯淮阴,一方面招募士卒,训练军队;一方面设冶开炉,铸造兵器。祖逖既长于御军,又善体恤民情。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他在统治区内劝督农桑,恢复农业生产;在军队中一直实行且战且耕,以耕养战,以减轻人民的负担。他自奉节俭,不蓄私产,其子弟与战士一样参加耕耘、背柴负薪。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祖逖深受后人敬仰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祖逖北伐的影响。(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