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5.2021届江苏省苏州八校联盟高三年级第二次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9 浏览数:312

一、单选题

1.

先秦某思想家提出 仁则兼矣 ,认为仁爱必然地包含着兼而不别的精神。该主张(  )

A.强调统治者要 为政以德 B.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C.旨在以仁政扩充人的善性D.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

2.

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已有相当发展。汉武帝以后,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主要载体,以农为主、工商为辅。这种变化说明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实行B.中央经济控制力加强C.自然经济阻碍商业发展D.私商已成为商人主体

3.

开元十一年,唐玄宗改政事堂为 中书门下 ,将中书省和门下省合为一体。这一变化(  )

A.使中枢机构分工明确B.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C.进一步削弱宰相权力D.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

4.

北宋的山水画构图工整,气势恢宏,阳刚奔放,如图一。而南宋山水画构图不求对称,渲染恬淡。像当时的画家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时人称为 夏半边 残山剩水 ,如图二。这种绘画特点的变化反映了 (  )
图一 《夏山图》(屈鼎·北宋)                           图二 《溪山清远图》(夏圭·南宋)

A.文人画追求写实的艺术风格B.艺术创作呈现世俗化的倾向C.政治环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D.理学兴起制约了绘画的发展

5.

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  )
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

A.明太祖在①处废丞相,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B.武则天在②处首创殿试,科举制得到了继承和完善。
C.元朝③处归中书省管理,地方行政制度也进行了重大变革。D.汉武帝在④处颁布推恩令,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

6.

苏州碑刻博物馆《永禁机匠叫歇碑》记载:清雍正十二年,苏州城内从事纺织业的机匠发动大规模聚众 叫歇 (罢工),最后以机户在改善机匠待遇的基础上,呈请官吏行文 永禁 叫歇 告终。这反映了(  )

A.统治者镇压人民的反抗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C.新生产关系中的矛盾性D.西学东渐影响下的反应

7.

直至1882年,清政府在向西方派遣常驻使节的同时,仍拒绝朝鲜使节进驻北京,并阻挠朝鲜向欧美派驻使节。这说明清政府(  )

A.试图延续与朝鲜的宗藩关系B.努力避免中日之间的直接冲突C.对日本殖民朝鲜做外交抗议D.意图缓解来自欧美的外交压力

8.

大生纱厂 名字源自《易经》中的 天地之大德曰生 。张謇解释道: 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大多数百姓得到最低水平的生活,没有饭吃的人要有饭吃,生活困苦的人能逐渐提高 。这反映了张謇(  )

A.知人善任的人才观B.立足本土的市场观C.追求优良的质量观D.服务社会的价值观

9.

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大上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国模式,即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新民主主义社会(  )
①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②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③民族资产阶级属于人民大众   ④实行混合所有制   ⑤允许资本主义发展

A.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⑤

10.

下表反映了邓小平对教育的重视。关于邓小平的教育思想,说法不当的是 (  )

1977

发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

1983

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5

指出: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A.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指导方针B.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C.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D.促进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11.

1993年初,浦东新区管委会决定,对耕地被征用的劳动力,实行 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 的三合一办法。这种安置方式的突出特点是(  )

A.政府部门主导B.根据市场决定C.农民自谋出路D.征地单位解决

12.

在14—15 世纪的欧洲地方文学中,以传奇故事为代表的古老题材继续受到欢迎,不过那种文雅的传统逐渐被淡化,作家们更多奉行一种颇为坚毅且富有主见的现实主义,他们对社会中等阶级的关注丝毫不逊于对王公贵胄的注意。据此可知,当时欧洲(  )

A.古典文化获得时代新生B.文学作品去除封建神学色彩C.人文主义观念全面普及D.机器工业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13.

19世纪 30年代,英国医学检查委员会描述 5岁的孩子被派去一天工作13小时,通常9岁、10岁和11岁的孩子被指派工作14和15 小时 。这种现象(  )

A.推动了空想社会主义理念的萌发B.是近代机器大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C.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事实依据D.表明英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4.

下图为1913—1925 年俄国(苏联)农业生产变化情况。据图可知,当时 (  )

A.市场因素推动了经济建设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C.农业集体化正在加速推进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15.

下图是关于 填塞法院计划 的一幅漫画,针对的是1937年2月罗斯福向国会提交的将大法官人数从九人扩充至十五人的咨文。该漫画意在说明 (  )
《我们是最高法院的木偶吗》

A.分权制衡原则遭到破坏B.总统意图扩张行政权力C.两党竞争存在明显弊端D.司法与行政走向了对立

二、开放性试题

16.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与文化逐步由传统向近代转型。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
在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中,某著作设计了如下目录:
第一章 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的历史起点
一、清中叶以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演变的新态势
……
三、鸦片战争与经世思潮的新发展
四、经世思潮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
第二章 社会的初步变迁与文化的初步转型
一、鸦片战争后经济和阶级结构的变化与新文化因素的出现
二、洋务运动对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推动作用
三、口岸城市的初步转型对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影响
四、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的初步发展
第三章 社会的进一步变迁与文化的进一步转型(上)
一、维新运动引起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
……
三、城市近代化于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重要意义
四、近代新文化结构的初步形成
第四章 社会的进一步变迁与文化的进一步转型(下)
一、20世纪初阶级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二、政治改革和革命对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影响
三、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新陈代谢
四、清末民初农村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
第五章 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的新趋向
一、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影响
……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内外动力分别是什么?概括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特点。(7 分)
(2)以任意一章的大标题作为主题,运用具体史实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实准确,表述清晰。)(11分)

三、材料阅读

17.

冷战 深刻影响了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
二战末期到战争结束,世界政治孕育着新的格局。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先后沦为战败国,被彻底排除出国际政治大国之列; 英、法虽属战胜国,但力量大大削弱。唯有美国作为 民主国家兵工厂 ,到战争结束时,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经济、军事实力均居世界第一。而同为反法西斯同盟大国的苏联,在大战中形成了与美国旗鼓相当的军事政治力量,成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严重障碍。另外,在1945—1947年间,欧亚大陆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国家,使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了一个社会主义体系,因而引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惊恐和不安。于是美国制定了遏制苏联为目标的全球战略,开始了对苏冷战。

——立如《国际格局演变与多极时代的秩序建构》

材料二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迁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美)菲利普·费尔《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
冷战的一些结果必定是投机的。没有这些结果,美国致力于重建德国和日本经济是极不可能的……美国和苏联也很可能不会如此积极地进行太空研究,如果没有强调对太空的研究,科学的衍生物如微型化能够如此快的实现是不可思议的。……冷战还使西欧人产生了一种紧迫感,没有美国的影响他们可能不会感觉到这种紧迫感……可以肯定的是,苏联和美国斗争的结束留下了一个比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还更为分裂、复杂的世界。

——佛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900至反恐战争》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对苏 冷战 的历史背景。(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为了争夺霸权而推动 冷战 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巴导弹危机反映美苏关系呈现什么特点?(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苏 冷战 的影响。(4分)

18.

商鞅变法,既影响深远,又争议不断。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皆按宗法制组成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推行 分异令 ,规定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把家庭单位强令分析到最细小程度,这是对宗法制度的彻底否定。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层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材料二
荀子在参观秦国后,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人民敬畏官府、官吏忠于国家、士大夫舍私为公,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顺从于法制,颇有古风;而汉代贾谊则批评商鞅舍弃礼义,专用法制,破坏了家庭伦理关系。

——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颁布 分异令 后的家庭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颁布的主要目的。(5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与贾谊对商鞅变法的态度及原因,并揭示评价的本质。(5 分)

19.

爱因斯坦既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牛顿把时间和空间归结为神的意志。康德把神意视为先验,而空间与时间的概念又是先验的。一旦躲进了先验的神山,我们物理学家就无能为力了,要把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从先验的神山上拉下来,用我们的经验来检验它们。

——聂运伟《爱因斯坦传》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爱因斯坦与他的妻儿的分离,而且使科学家的国际合作和交流遭到了破坏,甚至在各国科学家之间产生了敌对情绪,从而引起爱因斯坦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付诸自己的实际行动。从1914年10月开始,爱因斯坦在《告欧洲人书》上签名,成为反对战争和呼吁世界和平的积极支持者;参与创立反对战争的社会团体 新祖国同盟 ,甚至亲自上街头散发反对战争的宣传品;勇敢地批评现实社会中不合理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谴责社会上的各种暴行。

——周德海《论爱因斯坦的科学家思想》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如何把 神的意志 拉下来?(4分)
(2)据材料二,指出爱因斯坦关注社会问题的直接缘由及其行动反映的理念。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爱因斯坦身上体现的精神品质。(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