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9. 福建省福州市2014年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6 浏览数:226

一、单选题

1.

《汉书》载: 景帝中五年(公元前145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 这次改革(  )

A.废除了分封制度B.削弱了封国势力C.体现了儒学独尊D.改行三省六部制

2.

阅读下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时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据此无法推论的是(  )

省份

时代

陕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甘肃

四川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广东

湖北

湖南

云南

公元前206~公元221

18

19

4

5

1

1

1

4

1

1

1

(598618

9

4

3

1

1

1

2

4

2

(618907

32

11

32

24

4

15

18

12

44

20

29

4

7

1

A.从汉代到唐朝疆域不断扩大B.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C.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D.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

3.

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其中第二次 商业革命 比第一次突出的是(  )

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C.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D.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4.

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朝廷规定: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 违者重处不赦 。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防止军机泄露B.维护君主权威C.提高行政效率D.减少决策失误

5.

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对时事进行论说。下列陆续在报上发表的评论是针对(  )

序号

题目

所刊载的期数

1

论非皇上复政则国乱不能平定

49

2

论义民与乱民之异

52

3

论中国民气之可用

57

4

排外平议

68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辛亥革命

6.

1910年,对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  )

A.金融机构竞争乏力B.政府外债急剧增加C.阻碍区域经济交流D.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7.

1937年一1945年,中国兴起了 抗战漫画 运动,漫画家们创作了大量作品。图7漫画体现了作者(  )

图7

A.呼吁和平解决七七事变B.主张放弃对日妥协立场C.认为抗战前途渺茫D.倡导国共合作抗日

8.

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新中国外交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制定

放弃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最终解决了万隆会议与会国的矛盾和分歧

C

尼克松总统访华

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促进经济合作

9.

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 偷渡外逃 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 先行一步 。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当时 先行一步 的政策是(  )

A.设立经济特区B.试点家庭联产承包C.实行市场经济D.扩大企业经营权限

10.

右表为小明整理的政治文明成就表,其中①、②应分别填入(  ) 

主题:  

1

雅典公民大会

2

美国制宪会议

3

法国国民议会

4

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

5

A.代议制、古代罗马陪审法庭B.立法机构、英国议会C.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D.资本主义法制建设、苏联最高苏维埃

11.

冷战既是一种对外政策,又是一种双方对抗的手段,还是一种国际格局态势。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柏林墙 北约华约对峙B.雅尔塔体制 朝鲜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
C.一边倒 越南战争 多极化格局D.马歇尔计划 铁幕 演说 欧盟与经互会

12.

2013年世贸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达成世贸组织首个全球贸易协定,其内容涵盖了简化海关及口岸通关程序、允许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具有更多选择权、协助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贸易等。世贸组织总干事说, 世贸组织历史上首次迎来真正成果。 这个 真正成果 指的是(  )

A.根除了国家间贸易纷争B.保证了世界粮食的安全C.缩小了南北间发展差距D.推动了全球贸易自由化

二、材料阅读

13.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人类深化认识自身,同时又拓展认识世界的历史。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36分)
材料一 善于忠实享受自己的生命,这是神一般的尽善尽美。……在我看来,最美好的人生是向合情合理的普通标准看齐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没有奇迹,也不荒唐。

——【法】蒙田(1533—1592):《论经验》

材料二 

 材料三 宇宙由通过因果关系胶合起来的事件组成,牛顿找到了这种因果关系的科学描述,并揭示出了它的法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传统的物理学,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

——【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据材料一,概括蒙田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简述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0分)
(2)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前后欧洲人对世界(陆地)范围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认知的变化给欧洲思想领域带来的影响。(8分)
(3)材料三中牛顿所揭示的 自然法则 指什么?以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宇宙观的变化为例,说明自然科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8分)
材料四 八十年来,中国人从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开始,进而 中体西用 ,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近代西欧和中国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何异同?(10分)

14.

历史(16分)
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找到了一条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和胜利的道路。结合图1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2013年高考福建卷文综(历史部分)【带解析】
材料一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
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1928年秋)

材料二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 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秋)

材料三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毛泽东《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

(1)根据材料一,将 西江月 后□□□处省去的内容填写完整并指出该词创作的历史背景。(6分)
(2)上述毛泽东诗词展现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场景。从材料二、三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并以此论证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0分)

15.

历史(16分)
请考生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种政体下的每一国家的立法机关的权力所加的限制:
第一,它们应该以正式公布的确定的法律来进行统治,这些法律不论贫富.不论权贵和庄稼人都一视同仁,并不因特殊情况而有出入。
第二,这些法律除了为人民谋福利这一最终目的之外,不应再有其他目的。
第三,未经人民自己或其代表同意,决不应该对人民的财产课税。
第四,立法机关不应该也不能够把制定法律的权力让给任何其他人,或把它放在不是人民所安排的其他任何地方。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1913年9月,(内阁)秉承袁世凯之意提出改变国会制宪与选举程序,要求先选举正式总统后制定宪法,国民党议员被迫违心同意。9月5日、8日,众参两院先后通过选举总统案。宪法起草委员会仅用了5天就完成《大总统选举法》,10月5日公布。6日,在军警荷枪实弹的恐怖气氛中,国会议员苦熬11个小时,终于选举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

——姬丽萍:《民初议会制度的确立及其运作》

(1)据材料一,指出洛克认为立法机关行使权力应遵循的原则。结合所学,说明其目的。(8分)
(2)材料二中立法机构的运作与洛克的设想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

16.

历史(16分)
请考生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C.【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了教育规划: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学习内容 很丰富包括阅读、书写、计算、唱歌、音乐、体操、骑马、射箭等。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尤其是手工业者、农民的子弟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而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军人。体育训练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其次还要学习军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例如,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大多数奴隶主子弟结束学习,担负起保卫国家的职责,成为军人。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受教育。用20年的时间来研究辨证法,培养学生用理智去衡量各种事物。这是最后阶段的教育,学生50岁毕业后可担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成为哲学王。

——摘编自郑晓沧译:《柏拉图论教育》

(1)据材料,概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8分)
(2)你能否依据以上材料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做全面、客观、严谨的评价?说明理由。举出进一步了解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三种途径。(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