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49.2021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7 浏览数:638

一、单选题

1.

20世纪80年代,国际学术界出现了 中国缺乏距今10万到3万年之间古人类活动遗址的考古发现,所以,不能构成否认东亚地区现代人的祖先来自东非证据 的观点,对此我们应该(  )

A.通过考古发掘和研究证明我国的史前文化在自身的基础上产生的B.根据《史记》等丰富的文献资料证明我国史前文明是土生土长的
C.因国际学术界的观点触痛民族自尊而痛斥D.因国际学术界的观点荒诞不经而不予理睬

2.

《墨子》: 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上之所非,必皆非。 与该观点最相近的是(  )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B.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3.

春秋始,君主及各级封主均以社为单位来封赐,此时户口仍为私家性质……秦献公十年 为户(户口)籍(籍贯)相伍(五家为一伍)”,将户籍编制与人户伍的行政编制统一起来。由此可知,秦国的户籍制度有助于(  )

A.人口逐步增长B.民众转化为国家臣民C.抑制土地兼并D.民众迁徙和阶层流动

4.

汉儒治经,偏重注解,名物古训;唐儒治经,上承汉儒,依注作疏。……不仅以 疑经 为背道,而且以 破经 为非法。这反映了汉唐以来(  )

A.儒家习惯于依注作疏B.儒学面临着信仰危机C.儒学扼杀了思想自由D.儒学逐渐走向了僵化

5.

欧洲中世纪一般的收获量最低是播种量的一倍半到二倍,通常是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关于我国,从云梦秦简的材料看,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再据《氾胜之书》《齐民要术》记载,则已达几十倍至上百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中出现的情况最主要得益于(  )

A.曲辕犁的使用B.精耕细作模式C.水利灌溉工具D.政府重农抑商

6.

讽喻诗被唐代诗人应用的 前无古人 。因而,也具有了明显的 谏言 性质。白居易曾强调说: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要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

A.经世致用 的诗风B.唐代的政治环境开明C.唐代的文化教育繁荣D.唐代庶族阶级的崛起

7.

宋时平均每年的铸币数量为13万至31万贯,10世纪晚期达到88万贯,到了11世纪高达183万贯,但即便如此仍是供不应求。曾出使辽国的苏辙说过: 北界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 宋朝纸币的使用(  )

A.是封建社会商品经济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B.主要因向辽国输出铜钱导致供应紧张所致
C.促使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主要流通币种D.解决了北宋中期 三冗 导致的财政困难

8.

王阳明曾说: 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 他还说: 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 其言论的主要意义在于(  )

A.鼓励独立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B.掀起了明清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C.隐含了王阳明的平等和叛逆色彩D.挑战了孔子、朱子等儒学的权威

9.

下表为1893年中国城市的相关情况,由此可知晚清 (  )

行政层次

经济层次

首都

省都

道都

县治

非行政中心

合计

首都

1

3

2

6

地域首府

15

1

3

1

20

地域都市

1

26

20

8

8

63

大都市

19

77

85

19

200

地方都市

12

62

494

101

669

中心市镇

17

581

1721

2319

中间市镇

106

7905

8011

基层市镇

12

27700

27712

合计

1

19

60

179

1287

37454

39000

A.实行了行省制度B.市镇经济在全国占据重心地位C.城市化进程加快D.市镇在城市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10.

下图为20世纪初的一幅漫画,这幅漫画反映了当时(  ) 

A.封建正统思想摇摇欲坠B.知识分子传播新的思想C.三从四德 已经崩塌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1.

袁世凯: 我国虽弱,苟侵及我主权,束缚我内政,如第五号所列者,我必誓死力拒……至不得已接受日本通牒之要求,是何等痛心!何等耻辱! 这反映了(  )

A.袁世凯主张维护民主B.袁世凯感到无奈痛心C.北洋时代走向近代化D.北洋政府虚伪的面目

12.

1918年,严复在《与熊纯如书》中说到: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国民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 利己杀人,寡廉鲜耻 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由此可知,当时严复(  )

A.放弃了进化论B.找到了崭新的救亡道路C.主张学习西方D.背离了当时的思想主流

13.

土地是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根据下图所示土地分配证所示信息,该时期土地分配能够(  ) 

A.调动农民阶级抗战的积极性B.使翻身农民积极踊跃支援解放战争C.具体实践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实现使土地私有制改变为土地公有

14.

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经济方面最主要的进步之处是(  )

A.建国初经济恢复和发展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形成完整国民经济体系D.建成东北重工业基地

15.

古代希腊罗马神与人的契约构建了人与神的权利义务,也规制着人与人的关系处理的原则,这些原则都是出自于神,不是人类的产品,不守法就是渎神。因此,由于对神的敬畏,城市人们有着很强的守法意识。据此可知,古希腊罗马(  )

A.蕴含人文精神B.人与神的契约体现了法治源头C.实行法律至上D.对后世的法治观念产生了影响

16.

1215年,英国贵族在教会的支持下,逼迫国王约翰签署了《大宪章》,明确规定国王必须遵守的各种具体法律规范。材料表明英国(  )

A.确立君主立宪B.实践启蒙思想制定资产阶级成文法C.法律体系完善D.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17.

汉武帝时期人们眼中的世界是中原的中国或中国的中国;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时期欧洲人眼中的世界以地中海为中心;印第安人眼中的世界是中美洲那片相对独立的乐土。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各区域文明物质生产水平低下B.各民族区域都自认为是世界中心C.世界普遍存在地域性闭塞的状态D.各民族区域间活动开拓范围有限

18.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儒学的独尊地位动摇

B

中共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我国的商品资源开始实行市场配置

C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黑人的选举权只能按五分之三比例折算

消除了南方与北方的矛盾

D

法国共和国总统选举仅一票微弱优势通过

法国确立起总统共和制

19.

林肯颁布最后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称自己 在合众国政府遭受武装叛乱时期,依据合众国陆海军总司令职权,为剿灭上述叛乱而采取适当的与必要的军事手段 ,正式解放叛乱各地的黑奴。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

A.实施民族压迫政策B.战争形势开始利于北方C.奉行三权分立原则D.危机时期行政权力扩张

20.

根据下表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时间

事件

1921

英国规定高额进口税。此后,法、德、意等国也提高了进口税率。

1927

世界经济会议召开,再次讨论取消对外贸易限制等问题,但未达成协议。

1933

伦敦世界经济与货币会议召开,英法力图左右国际经济秩序,未能得到美国响应。

1941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交战后货币政策;美国财政部顾问怀特受命考虑战后货币安排问题;《大西洋宪章》,英美两国提出促进国际经济合作问题。

1944

美苏英法中等44国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

A.大危机爆发前已经建立协调机制B.争夺制定世界经济秩序的主导权C.实施贸易保护主义诱发经济危机D.努力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21.

千百万贫农群众加入集体农庄,在农庄中使用着最好的土地和最好的生产工具,他们从前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如今在农庄里上升到中农的水平。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1938年出版)上述对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描述(  )

A.夸大了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热情B.说明苏联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低下C.表明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最佳途径D.体现了苏联政府对农业大力支持的态度

22.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26日,美国出兵朝鲜。7月7日, 联合国军 赴朝参战,朝鲜内战变成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后迅速将 联合国军 打到三八线以南。1951年2月下旬 联合国军 反攻至三八线附近,此后战事进入胶着状态,这一基本格局一直持续到1953年7月达成停战协定。志愿军赴朝作战(  )

A.完成了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B.改变了朝鲜半岛的政治版图C.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形象D.使 冷战 重点转移至亚洲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

122

233

507

1990

28

51

72

工业

1950

347

422

222

1990

405

336

服务业

1950

489

324

266

1990

714

544

592

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 (  )

A.农业、工业就业人口比重逐渐下降B.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C.新经济的出现导致了工人结构变化D.科技革命带来阶级关系变化

24.

毕加索对于《格尔尼卡》这幅作品曾这样解释: 牛代表残暴,马则代表人民。不错,我在那画里用了象征主义,但并不是在其他画里都这样做……那副画是存心向人民呼吁,是有意识的宣传……”。由此可知,这幅作品(  )

A.遵循了写实的原则B.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C.挖掘了人类的感情D.反映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困惑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中国糖业自唐代引进印度制糖术,至宋朝发明冰糖,形成专门 醣坊 ,糖业已具相当规模。1400年前后中国与地中海地区为世界主要产糖区,到十六世纪中期左右中国与西方均已掌握熬制白糖的技术,这在世界糖业史是一次革命性的进步。此后糖业伴随着欧洲的对外经济扩张产生了飞速的发展,糖也从官僚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渐渐普及民众,糖量大大增加。
欧洲扩张主义者从巴西等美洲殖民地运输大量蔗糖到欧洲市场,获得暴利。此时,中国糖也参与国际蔗糖贸易,其市场主要包括欧洲、波斯和日本。中国糖运入欧洲市场具有其偶然性。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欧洲当时的主要蔗糖供应地巴西卷入战争,使其产糖量骤减,导致欧洲市场蔗糖供应不足,糖价上涨,荷兰人趁机利用东印度公司的以中国为主的蔗糖贸易把中国糖输入欧洲,多时竞至三百万磅,中国白砂糖的赢利额有时高达7.6 5倍。

——摘编自陈绍刚《十七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糖业及对外蔗糖贸易》

材料二
由于欧洲人对的蔗糖需求源源不断,蔗糖很快在欧洲市场上获得了价格优势,种植园主们也顺应形势变化,逐渐转向种植和生产蔗糖。 西印度人很快发现他们更大的利润来自甘蔗,因为烟草。因此,尽管圣基茨、巴巴多斯和马提尼克这些地方最先种植的作物是烟草,但是到17世纪中期时,殖民者们已经普遍放弃它而选择种植甘蔗了。

——摘编自王倩《蔗糖革命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制糖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世界近代以来蔗糖生产与传播产生的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中国古代部分历史现象 

政治现象

经济现象

文化现象

国家统一、分裂割据

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外戚干政、宦官专权

盛世乱世、改朝换代

农民起义、民族融合

土地私有、小农经济

田庄经济、土地兼并

雇佣劳动、区域贸易

徭役赋税、海禁闭关

重农抑商、人口迁移

百家争鸣、思想统一

民本思想、仁政思想

天人感应、理学心学

唐诗宋词、书院建设

文化传播、文化交流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古代史》

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请在任意三类历史现象中选取相互关联的2个现象,据此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关联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鲁国(今山东曲阜),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奄国也是周公东征的主要讨伐对象之一。鲁国的受封是为了加强对东夷的控制……而鲁侯伯禽受封的六个殷人氏族,就是随伯禽受封迁过去的。这六个殷人氏族和伯禽所带的周人氏族,构成鲁人的主体。以位的国都都是因氏族的自然聚落而形成的,偏重于血缘关系,这个时候的国就有了地域的概念。

——社科院版《中国通史》

材料二
在经历了共和国后期的严重危机局面后,帝国前期又出现两个世纪左右的相对稳定和经济繁荣,商业和手工业空前发展。那时,阶级关系、政治和法律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革。皇帝权力高度集中,同时,为了适应新的阶级关系和缓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和罗马之间的矛盾,扩大帝国的社会基础,罗马皇帝逐步授予各行省臣民以公民权(意大利人早在公元前一世纪起义后就已获得公民权)。最后,到公元二一二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救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除奴隶外,自由民都取得了公民地位。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中鲁国受封的特点,指出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罗马帝国的统治措施指出其对当时的影响。(8分)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对国家治理得启示。(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