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36.2021届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中毕业班尖子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9 浏览数:425

一、单选题

1.

春秋时期跋扈腾达的家族很多,以鲁国为例,著名的有季孙氏家的南蒯、阳虎,叔孙氏家的侯犯,孟孙氏家的公孙宿等,他们占据城邑,执掌国命,地位和权势远在公族国亲之上。这表明当时(  )

A.诸侯势大威胁王权B.分封制度受到冲击C.等级制度渐趋瓦解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

《秦律杂抄》记载,秦朝对官营手工业产品要进行年度评比考查,如果考查时被评为下等,罚工师一甲,罚丞、曹长各二甲;若连续三年被评为下等,则要加倍惩罚。这一记载说明秦朝(  )

A.严格要求产品质量B.贯彻抑商政策C.手工业者地位低下D.经济法律严苛

3.

秦汉时期职权最重的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东汉初年的太尉、司徒和司空等 三公 ,在魏晋南北朝时已丧失实权,成为虚衔,取而代之的是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行政事务的增多B.中央集权的要求C.皇权加强的需要D.世家大族的兴盛

4.

唐中期以后,进士出身的官员在唐政府高级官吏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这一变化说明唐中期以后(  )

A.科举制度不断完善B.世家大族渐趋没落C.官吏人才来源扩大D.官员文化素养提高

5.

1270年,元政府在中央设立司农司,左丞相张文谦为司农卿,专门管理农桑水利等事宜;并派遣劝农官以及通晓水利之人分赴各地,考察地方官的政绩。元政府的做法(  )

A.削弱了宰相对皇权的威胁B.促进了吏治清明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推动了农业发展

6.

明清时期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商业用书,其所编纂内容不仅有水陆路程、商业条规、物价、商品生产、流通、市场、经营方法等经商必备的基本知识,还包括商业道德、经商行为准则、行为规范等。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商人地位的提升B.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C.商品经济的发展D.西方列强外来的刺激

7.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立政的关键是 惟在乎设法用人之得其当 ,认为英国之所以成为当时 最强之邦,由法善也 。其意在(  )

A.解决太平天国严峻局面B.揭露满清君主专制腐朽C.加强太平天国法治建设D.实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8.

表1

年份

1864

1869

1879

1889

进口总值

4621

6711

8223

11088

出口总值

4865

6014

7223

9694

表1为1864—1889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货值统计表(单位:万关两)据此可知,当时(  )

A.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出口扩大B.中国主权丧失致使国际收支恶化C.洋务运动开展改变贸易格局D.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刺激进口增加

9.

1901年,户部建议各省试行 房间捐输 按粮捐输 及增抽厘捐等办法,并声明如果上述办法 窒碍难行 ,各省还可 因时制宜 另行筹措 ,只要求 凑足分派之数,如期汇解 。这一做法旨在(  )

A.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B.应对高涨的国内革命C.偿付巨额的战争赔款D.推动 新政 顺利进行

10.

据统计,1916年中国工人罢工次数为17次,1917年为23次,1918年增至30次,1919年仅头五个月就达19次。这表明,当时中国(  )

A.工人运动日益走向高涨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C.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D.马列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11.

1928年,国民政府制定了《基本工业建设计划》,提出国家应该优先发展诸如钢铁、水电、机器制造、酸碱工业及酒精工业等。这一计划(  )

A.意在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B.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发展C.目的是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D.深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12.

中国共产党在各根据地普遍推行的选举制度规定:凡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仰、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规定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13.

1956年,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 正确地处理少数民族问题,是我们的国家工作中一项重大的任务。我们必须用更大的努力来帮助各少数民族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进步。 这是当时我国(  )

A.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B.民主制度重建的需要C.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D.国家统一巩固的需要

14.

到1963年,全国社队工业企业数量从1959年的70万个减少到1.1万个,产值由70多亿元下降到4.2亿元。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手工业合作化的影响B.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C.国民经济调整的进行D.政治领域动乱的扩展

15.

图1为1988—2005年中国城市GDP和产业结构状况图。据图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

A.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B.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D.城乡之间差距日益扩大

16.

公元前254年,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科伦卡纽斯担任大祭司,在公开场合传授法律知识,并解答人们提出的各种法律问题;伯图斯以世俗官吏的身份,对法律进行解释、论述,并著书立说。这说明,古罗马法的发展(  )

A.受到平民斗争的推动B.源于对习惯法的扬弃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得益于法学家的努力

17.

14、15世纪,西欧掀起了一股海上探险热潮,不论是王公贵族、富商大贾,还是处于底层的渔夫水手,都积极投入到这场热潮中。这说明西欧(  )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B.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休闲活动产生C.列强殖民扩张拓展世界市场D.各阶层渴望获取财富推动海外探险

18.

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托马斯·杰斐逊建议,中央政府只管国家的防务、对外关系和州际关系等事务;各州掌管有关公民权利、法律、治安及一般涉及州的行政事务;各郡、区掌管本地区的事务。这一建议体现了(  )

A.制衡原则B.联邦至上C.分权思想D.民主共和

19.

18世纪末,英国900家棉纺厂中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下的有600家,19世纪上半叶的棉纺织业中,大多数工厂雇佣人数在100~500人之间。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厂制度的完善B.生产技术的改进C.原始资本的积累D.动力机器的推广

20.

巴黎公社下令禁止面包作坊做夜工,取消过去警察用以敲诈工人的旧的工作介绍所,封闭专门用高利贷来剥削工人的借贷处。这些举措(  )

A.表现了公社对劳动人民的关怀B.保证了人民生活条件改善C.确保了工人合法权利不受侵犯D.摧毁了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21.

表2

1929

1930

1931

1932

集体农庄

570

859

2111

2115

集体农庄内农户百万

10

60

130

149

农户集体化%

39

236

527

615

由表2可知,当时苏联(  )

A.农业集体化运动蓬勃开展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

22.

1933年,美国政府缩减棉田耕地1 000万英亩,棉花减少400万捆,小麦耕地缩减800万英亩,烟草产量减少三分之一,购买并屠宰猪600万头。这说明(  )

A.盲目竞争引发农业生产过剩B.经济危机促使美国政府加强干预C.国际贸易萎缩危及农业生产D.政府解决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

23.

1956年7月,南斯拉夫、埃及、印度三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公报,强调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参加两大军事集团,主张各国之间和平共处与友好合作。这一联合公报(  )

A.目的是瓦解美苏军事集团B.为亚非会议召开奠定基础C.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致D.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4.

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主要经济指标已达到战前水平。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日本经济的发展(  )

A.加剧了资本主义阵营分化B.奠定了日本民主改革基础C.改变了发达国家经济格局D.实现了日本政治大国目标

25.

到1990年10月,关贸总协定已从成立时的23个国家发展到有100个正式成员国,另外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表示愿意执行关贸总协定的规定。这反映出(  )

A.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B.国际贸易保护不复存在C.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D.区域经济集团影响扩大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792年初英国激进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仅激进协会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涌现,而且还出现了激进协会的联合,直至组成效仿法国革命的 公会 与英国议会在政治上公开相对抗;和以前任何一场地方性的党派性的运动不同,不仅辉格党自由派、非国教徒,而且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也积极参加了激进运动。工人阶级也首次独立地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激进运动的中坚力量。造成了18世纪英国历史上最广泛和最深刻的政治与社会动荡。

——摘编自董煊《法国大革命与英国的激进运动》

材料二
英国18世纪的激进运动是在法国大革命这一外力触动下发展起来的,当这种外力消失之后,英国中下层民众的政治热情也很快走向低谷。1799年,英国议会通过《结社法》,禁止一切群众性社团的存在。这个法令的出台,使激进运动彻底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此后,这种以激进主义为旗帜的议会改革运动走向了低迷,直至拿破仑战争结束以后才重整旗鼓。

——摘编自胡玲《试析法国大革命对英国激进运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激进运动进入新阶段的表现。(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激进运动新阶段出现的背景及意义。(8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晚清时期,欧美列强和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蓄意制造了许多外交事件和国际争端,使中国对外交涉活动十分频繁。晚清外交中既有鄙视外人的一面,又有恐惧外人的一面。外交中存在着明显的起始阶段奋力捍卫国家权益,可最后无奈退让的局面。外交活动中面临着外来压迫与内部政争的双重困境,双方的共同作用使中国的外交举步维艰。晚清外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深深的屈辱性,也有着浓厚的抗争精神。在外交进程的态势上,既被动因应,又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西方先进的外交策略等而渐次成熟。
材料二
近代,在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农业经济更显没落,其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使中国远不能适应近代化发展诸多方面尤其是外交方面的需求。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李胜臣《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及成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外交的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外交特征形成的原因。(6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列宁十分重视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早在1914年,初步提出了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思想。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危机,列宁指出: 同其他先进国家的国家托拉斯实行这种联合,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我们的经济危机是这样深重,没有外国的装备和技术帮劝,我们单靠自己的力量就无法恢复破坏了的经济。 为了发展国民经济,苏俄政府兴办了一批由国家资金和外国资本合资经营的企业和公司,通过这种形式吸收外资和学习外国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苏俄开始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最初实践。

——摘编自张彩琴《关于苏维埃俄国的对外开放》

材料二
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经过认真讨论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的重大决策,由此确定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揭开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序幕。

——摘编自刘新民《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及开放过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对外开放政策实施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俄与中国对外开放采取的相似举措及意义。(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2 唐朝主要城镇分布图                                  图3 宋朝主要城镇分布图 
(说明:●表示10万户以上的大城镇 ■表示10万户一下的中小城镇)
比较图2、图3,提取两项有关唐宋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