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74.2021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20 浏览数:436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认为: 由于西周天下秩序的特征所在,地缘体系最为隐秘而不为强调,地缘政治活动也隐藏于血缘纽带为基础的人伦体系最深处。……从先秦到秦汉帝国时期,地缘政治思想也经历着竟雄式向着控驭式转变的历史过程。 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汉时期 地缘政治 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

A.等级制度逐渐走向消亡B.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C.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D.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

2.

《国语·齐语》记载,管仲对(齐桓公)曰: 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试诸壤土,则甲兵大定。 1953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了春秋时期的铁锄,验证了当时铁锄的使用。以下对史料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B.古代正史记载史实可信度最高C.不同类型的史料可以相互参证D.历史记载必须以考古研究佐证

3.

宋人曾经说: 唯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 ;康熙一朝为抑制 缙绅之家多占中额,有妨寒峻进身之路 ,分设 官生卷 民生卷 ,官二代只能考 官生卷 ,试题比 民生卷 深得多。材料表明科举制(  )

A.促进社会阶级阶层的固化B.客观上体现了公平公正C.清除了官僚系统腐败现象D.主要依据门第选拔官吏

4.

维新变法失败后,张謇返乡丁忧期间,两江总督张之洞手谕其 总理通海商务 ,命张謇在家乡办实业,并给予 官机折价入股 的优待。在资金极端困难时又得到张之洞、刘坤一等大员要求地方官员将公款拨存大生纱厂等特殊优惠。据此可知,当时(  )

A.洋务派践行 实业救国 B.官僚资本企图侵吞民族企业C.清政府积极鼓励民间设厂D.民族企业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5.

意大利随军记者巴尔齐尼在天津火车站作现场报道: 我们离他们大约三百码,他们的头上裹着红布条,让人联想起一个行进中的法国士兵团。他们的红腰带在阳光下闪耀,大刀在头上挥舞,红缨枪在飞动。突然,那些打头的,接下来是其他人,再接下来是所有的人,一齐跪下来作祈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

1935年2月,张闻天先后向中共中央分局发电作出指示: 必须坚持对游击战争的领导,转变过去的工作方式,来适合于新环境 改变战略方针、向川滇黔边境发展 。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  )

A.确定武装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方针B.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 围剿 C.积极动员工农红军开始战略转移D.改变了过去的军事路线

7.

国民政府投入全国军队的大部分精锐部队血战三个月,并没有产生避免日军早期控制武汉、逼迫中国军队在东部地区背海决战,从而破坏中国持久抗战的基本国策的全局作用;不存在争取更多时间、更大空间为东部工业内迁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为持久抗战奠定更坚实的物质基础的战略意义。 材料中评论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武汉会战D.太原会战

8.

1960年,我国开展整风整社,逐步纠正农村普遍存在的 共产风 等错误,随后提出了 大办农业、大办粮食 方针,采取了清理和下放农村劳动力、精简城镇人口、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对农业实行财政倾斜等措施。据此可知,当时我国政府力图(  )

A.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B.扭转农村经济困难的局面C.改变农村经济所有制形式D.将经济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9.

被英国《卫报》誉为 新世界七大奇迹 的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后,港珠东西,长虹卧波,天堑南北,通途无阻。关于下图相关地点表述正确的是(  ) 

A.①属于我国第一批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B.②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特别行政区C.③开放是我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D.③问题的解决为②问题的解决提供范例

10.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所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1405年,明成祖派遣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女王的资助下踏上开辟新航路的征途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B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载运

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C

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在棉织、采矿等行业中迅速兴起

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D

1885年,德国卡尔·本茨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

经济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11.

李大钊说: 历史是人间普遍心理表现的记录。……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显兆,实是20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 材料中的 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 (  )

A.推翻了极端专制的政权B.变社会主义理想为现实C.提出和平方式夺取政权D.结束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12.

1939年6月,美国的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请公众指出罗斯福新政以来的 最大成就 以及 最差表现 ,部分结果如下:

排名

认为是新政的最大成就人数占比

认为是新政的最差表现人数占比

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28%

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23%

金融业改革21%

各类支出16%

自然资源保护11%

农场规划12%

社会安全7%

劳工政策6%

农业项目5%

政府对商业的干预5%

劳工政策4%

最高法院计划5%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对新政实施评判最可靠的是(  )

A.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高收入阶层的利益B.低收入阶层普遍对救济政策表示不满C.劳工政策完全体现维护企业主的权益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根本性的变革

13.

1947年8月,艾德礼工党政府通过了国内运输法,收归国有的有铁路、公路、内河和航空运输业,包括车站、码头、机场、港口、内河、铁路附属旅馆和大汽车站。1948年8月,又通过了煤气法,煤气厂和煤气管道企业全部收归国有。这说明当时英国(  )

A.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B.致力于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运用社会保障政策以促进 福利国家 D.探索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混合经济

14.

1962年,苏联教授叶·利别尔曼在《计划·利润·奖金》一文中提出: 充分地挖掘企业的生产潜力,把按品种的产量计划和交货期限计划下达到企业……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企业自己编制的赢利计划越高奖金也就越多。 这一主张(  )

A.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精神B.系统推进了工业化建设C.冲击了公有制主体地位D.符合当时经济发展需要

15.

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田中角荣认为世界已由 两极 进入 多极 ,从“ 冷战 时代 过渡到 通过对话缓和紧张局势 的新时代,基于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判断,他认为: 日本应适应世界潮流,推行 自主多边和平外交 ”。其外交设想(  )

A.直接推动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B.促使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目标C.客观上有利于亚太地区和平稳定D.导致世界范围内 冷战 的结束

二、材料阅读

16.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蓬勃兴起的各类市镇,不仅在经济结构上各有千秋,在行政管理机制上也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有两次高峰……明嘉靖万历年间江南地区市镇数量约为226个,到清乾隆嘉庆年间增加到410个,约万户以上的大镇有15个,市镇数量整体上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这其中以盛泽、濮院和南浔人口最多,这三个超级大市镇都是专门的蚕桑市镇。此外还有双林镇和菱湖镇、乌青镇、震泽镇等,都是以丝织产业而闻名的小镇。……随着蚕桑业的不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到与蚕桑生产相关的行业中。于是,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

——摘编自范虹珏、胡浩《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特色发展研究》

材料二
明清政府对江南市镇的管理实践表明,中国古代国家权力的直接延伸,绝非只到县一级为止,而是毫无疑问延伸到了县以下,突破了 国权不下县 的传统。……在明清江南,市镇作为基层社会的一部分,也被置于 式(武)”两个系统的管辖之下。明清江南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市镇中多有政府直接委派的县丞、主薄等佐贰官坐镇管理,主要职责以维护治安为主。进驻市镇的 机构主要有:守御千户所、递运所、分防千把总所,清后期又有厘金局、团防局、水师协镇署、水师统带所等,显示出政府力图控制基层社会之努力。

——摘编自张海英《国权:下县不下县之间——析明清政府对江南市镇的管理》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管理的特点。(3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加强江南市镇管理的意义。(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政治制度应因时变革,其演进影响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秦建立起以皇帝为中心,以三公九卿为辅弼,以郡县制为基础,以庞大的官僚体制为手段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这套制度,将三代以来之历史走向最终确定下来,并为历代所仿效。中间虽经离乱分合,但建立并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究未变。……从秦汉至明清,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历代相资借鉴,不断调整专制机制……逐渐来完善自身,以期消除隐患,以免重蹈前车之覆辙,以图江山永固,国祚久享。

——摘编自吕喜林《试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一点说,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制度变迁决定了人类历史中的社会演化方式,因而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不同经济的长期绩效差异从根本上受制度深化方式的影响,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摘编自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以后政治制度演进的特点。(3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辛亥革命为例,围绕 制度变迁推动社会发展 这一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8分)

四、材料阅读

18.

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从林则徐、魏源等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把宪政思想及其理论介绍到中国开始,近代中国也曾发生了诸如以戊戌变法为表现形式的宪政运动,民国初年的精英和领袖们开展的以维护革命成果、巩固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的宪政运动,北洋政府时期发生的以建立 好政府 废督裁兵 联省自治 为特征的宪政运动,国民政府时期由人权派发起和进行的以人权保护为中心的宪政启蒙运动。……但是,历次宪政运动无论由谁领导,也无论规模多大时间多长,最终都因破坏或镇压而失败了。

——摘编自宋四辈《近代中国宪政建设的教训及启示》

材料二
新中国宪法政治发展已有近七十年历史。……以1949年 共同纲领 为基础,与 共同纲领 是一部临时宪法不同,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完整意义上的建政宪法;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与1954年宪法是一部建政宪法不同,1982年宪法是一部应时而生、顺势发展的改革宪法;以1982年宪法为基础,与1982年宪法是一部改革宪法不同,新时代宪法将是一部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优势的复兴宪法。

——摘编自肖金明《新中国宪法政治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制宪历程中呈现的特点及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宪政建设的时代价值。(3分)

19.

英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历程具有和平渐进性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英国内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的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时代。不过,内阁并非英国统治阶层为适应新形势而设立的一个新机构,而是从枢密院中派生出来……18世纪初安妮女王统治时期,她的犹豫及体弱多病,使得她对于内阁的操控远远比不上威廉,这使得内阁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发展。……内阁与议会之间开始建立起初步的关联,这为日后内阁从对君主负责转向对议会负责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材料二
1832年议会改革是 光荣革命 以来对英国政治制度的一次大改造。……在改革法案中,统治阶层尽可能地满足强大起来的社会阶层的政治要求,通过给予资产阶级和上层中产阶级选举权,分裂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同盟;使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得以满足,而令工人阶级的激进运动陷入孤立。1832年改革法案具有极大的重要性,自此,英国走出了迈向现代代议制民主的第一步。……此后议会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君主立宪制下内阁对议会负责原则迅速确立。

——摘编自方家、张士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探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8世纪前后英国内阁演变的情况。(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成效,并分析其原因。(5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英国代议制发展历程中获取的启示。(2分)

20.

贸易自由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但在其进程中,也时常出现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流。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在二战后的20年里,美国一直是自由贸易的积极推动者。……为了维持和扩大32项双边削减关税协定带给美国的利益,同时避免导致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的经济政策的重演,美国国会将已多次延期的《互惠贸易协定法》又延长了3年。在美国的积极倡导下,1947年10月,23个国家签订了一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以后多次通过这一多边谈判的形式削减关税,致使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贸易国家的关税在GATT的基本框架下大幅度降低,为50—60年代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林钰《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探析》

材料二
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国际贸易政策充满摇摆性和矛盾性,即自由主义贸易政策和保护主义贸易政策交替运用,《1974年贸易改革法》即体现了这一点。除此之外,美国还对不同的经济体实行差异性的地区贸易政策和国别贸易政策以维护美国的经济利益。……进入21世纪,美国成为世界上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最多的国家,美国对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加拿大、土耳其、韩国、欧盟等在内的众多贸易伙伴发起贸易战,加剧全球贸易摩擦。

——摘编自郭百红、顾学华《美国国际贸易政策演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关贸总协定建立的背景。(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运用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原因及其危害。(6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美国国际贸易政策演化对中国的启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