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73.2020年11月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17 浏览数:850

一、单选题

1.

雷海宗在《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一书中指出,春秋之际只有 才能当兵,兵都是贵族,而农工商不能当兵,至战国则全民皆兵。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四民阶层的形成B.百家争鸣的效果C.学在官府的打破D.政治结构的转型

2.

汉初刘邦 徙齐楚大族五姓关中,与利田宅 ,之后汉帝多在即位之初为自己修建陵寝时把大批关东豪族迁往关中。这一行为(  )

A.加强了地区经济联系B.推动了经济格局的变迁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意在打破宗族血缘关系

3.

唐代社会涌现出一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其中既有民间才女,还有著名的官妓和女道士,也多有宫廷才女。这种现象(  )

A.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源于民族交融的推动C.得益于开放的社会风气D.颠覆了传统纲常礼教

4.

明初, 有司责民出铜,民间皆毁器物以输官鼓铸,甚劳,而奸民复多盗铸者。又商贾转易,钱重道远,不能多致,颇不便。 这一现象(  )

A.打破了官营垄断B.促使纸币的发行C.导致白银的流通D.推动冶铁业发展

5.

下表是清华学校赴美留学所学专业人数统计表,该表反映了 (  )

年份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1912

2

6

2

0

1915

5

12

0

3

1924

7

21

2

2

1928

8

10

2

2

A.近代工业发展的迫切需求B.清末新政促进教育现代化C.国民政府与美国联系加强D.弃医从工风潮的蓬勃兴起

6.

梁启超指出,共产主义和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度处于 同一立脚点 ;在孙中山看来, 共产主义在外国只有言论,还没有完全实行,在中国,洪秀全时代便实行过了 ;无政府主义者也把大同思想认为是共产主义的实质和精髓。这些认识客观上(  )

A.确立了向西方学习的新途径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为国民大革命提供思想基础D.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7.

山东抗日根据地对民兵的优待规定:对贡献突出者,给以40—200元不等奖励和名誉奖励;作战有成绩者颁发奖状表扬;负伤致残者每年发给抚恤金100—300元;作战牺牲者发给丧葬费200元,一次性善后抚恤金400元等。这些措施(  )

A.提高了根据地军民生活水平B.有利于打破经济封锁C.密切了根据地党和人民关系D.增强了抗战胜利信心

8.

新中国成立前,文教、科技和卫生方面的知识分子有200万人左右,到1957年,全国仅教育系统拥有教师的数量就达254万人,全国参加业余学校学习的职工共763.2万人,其中扫除文盲78.4万人。这表明新中国(  )

A.高度重视增强文化软实力B.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C.注重新政权意识形态教育D.集中力量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9.

古希腊的神话包括神和英雄两大部分,英雄大多都是神和人生下来的半神半人,都具有强壮的体格,过人的才能和非凡的信念。哲学家欧赫迈鲁斯曾说: 神是以前活着的王。 这反映了古希腊(  )

A.民主政治促进了文化繁荣B.宗教意识淡薄C.哲学源于宗教神话的创造D.文化的人文性

10.

16世纪时期的狄更斯: 英国的新教主义最终不容避免地与其民众的民族自我表现混为一体。 而同时代的《英烈传》也认为奉行新教主义的英格兰,是上帝选定的民族。这说明此时英国(  )

A.制度先进彰显民族优越感B.宗教改革增强了民族意识C.意图争夺欧洲新教领导权D.文艺复兴强化了自我认知

11.

1934年,一些人认为美国产业复兴是欺骗群众,促进了工人运动,而限制生产量和价格是 社会主义 ;1934年罢工人数增到146万多人。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

A.意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B.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C.未取得预期效果而失败D.因触及多方利益而曲折

12.

1958年,戴高乐提出要求改组北约的所谓 三头体制 计划,取消北约的军事一体化,1966年法国退出了北约军事组织,随即北约总部迁往了布鲁塞尔。这表明(  )

A.欧共体冲击两极格局B.西方阵营出现分化C.多极化趋势快速发展D.北约已经难以为继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礼教是古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基本的内容。始于西周,注重将礼义的传授与礼仪的训练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日常教育中;春秋战国时期,礼教理论逐渐形成与发展;汉王朝将礼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重视礼仪规范建设,制定了礼仪规范,并通过学校进行礼仪教育;西晋时期比较重视学礼,北魏孝文帝将礼教视为治国之本;唐代以化民成俗来实施礼教,用制度规定强化礼教,完善礼的内容,且通过对孔子的褒奖、树立孔子在教育中的地位来实施礼教;宋代统治者,重视兴建孔庙和对孔子及其门人和后裔的封赐优礼,这一点在族规家训中也有充分体现;在明代的小学课程结构中,规定晚学把习礼仪、演习诸礼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小学教材也把《家礼》作为教本。清朝继承了之前的礼教内容和方式。

——摘编自傅琳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

材料二
建党初期,我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抓革命教育,创办工农业余学校和革命干部学校;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1928年,毛泽东指出要实行 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 ,古田会议确立了红军教育的思想和方法;抗战时期,党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干部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1936—1938年间创办了一大批培养抗日革命干部为目标的干部学校。为了克服我党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错误倾向,我党第一次在党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 两个务必 的要求。

——摘编自王秀良《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礼教的特点及影响。(1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开展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影响。(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吴于廑先生曾提出 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 的概念,他说这是 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 钱乘旦先生提到,马克思、恩格斯在文章中也多次表达过同样的思想,即资本主义构造了 世界历史 。从 世界史 的角度看问题, 的限制被资本主义突破了,历史继续其 从分散到整体 的发展。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这就是所谓的 全球化

——摘编自《史学理论研究—2015年世界历史博导论坛

根据材料所述观点,自拟论题,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唐代漕运改革首推刘晏。 安史之乱 使中国北部的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藩镇趁乱拒向朝廷缴纳贡赋;而朝廷长期仰赖的东南之地,虽未经战火摧残,却因运河年久失修、战争破坏而难以通运。刘晏受命于唐王朝严重危机之时,组织兵丁,发动民工,疏浚淤塞河道,改善运输工具;实行雇佣法, 以盐利雇佣,分吏督之 ,用官府在江淮专卖食盐所获利润雇佣民工运输。并在唐玄宗年间裴耀卿转搬法的基础上,由直达改为分段联运;实行 教漕卒 ,训练能适应各种水势和驾驶各种船只的船工水手;创立漕运奖励制度, 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其人

——摘编自吴琦《中国历代漕运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晏漕运改革的历史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晏漕运改革的历史影响。(8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科索沃战争是继海湾战争后又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未经联合国授权而对一个主权国家采取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战争中,北约军队跨洲部署、跨洲机动,传统的前沿与纵深、前方与后方的界线基本消失,天空界线被打破,战争时间仅有78天,作战行动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传统的兵力兵器密度标准失去现实意义,战略指导对战争行动的影响也更为直接,北约每次空袭均由战区最高指挥官决策。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把南联盟看作在欧洲彻底铲除共产主义和实施东扩战略的主要障碍,也是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势头有新发展的表现,必然对多极化进程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摘编自秦思《科索沃战争的战略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索沃战争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的影响。(8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张衡(78年—139年),生于南阳大姓, 天资睿哲,敏而好学,体性温良。 十六岁去三大文化中心游学,十八岁入京师、观太学,之后做过太守主簿、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从事科技研究。张衡有较强的古文经倾向,其文学作品多依从古文经,不言谶纬,表现出朴实严谨的文风,且有更多、更强烈的批判内容。张衡曾两次担任史官,历览前代史学经典, 条司马迁、班固所叙与典籍不合者十余事。 许结先生在《张衡评传》中认为张衡首先是一位哲学家,对《周易》《太玄经》的研习促使他更多地去思考,而文学与哲学启发着张衡走上探索自然的道路。张衡的《四愁诗》被认为是 后代七言歌行的先声。 他还把赋的创作题材转向日常生活。张衡的成就是前代文学、经学、天文学家的足够积累而至此的质变,也是一个时代经济、文化、科技等高度发达积累的结果。

——摘编自连靓晓《张衡与东汉中期的文学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衡的主要成就。(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衡取得成就的原因。(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