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62.2021届四川省高三联合诊断考试(零诊)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15 浏览数:1014

一、单选题

1.

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望子孙保存;《诗经》中的《颂》也有大量歌颂祖先功德的内容。这表明当时(  )

A.将颂扬祖宗功德放在第一位B.青铜器的功能发生重大变化C.有比较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D.《诗经》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2.

有学者对上海博物馆所藏东汉画像砖、画像石进行整理。对以建筑为主题的汉画像砖石展开了分类研究(如下表)由此推知,这在实质上体现了 (  )

出土地

类型

滇北与四川

陕北与晋西

江苏

山东

住宅

8

29

64

86

门阙

46

10

23

49

水榭

0

0

1

8

桥梁

0

0

4

23

(注:门阙是指古代宫殿、官府、祠庙、陵墓前由双座塔楼组成的出入口)

A.山东地区经济最为发达B.汉代民间厚葬之风盛行C.经济格局开始发生变动D.田庄经济模式较为普遍

3.

唐太宗李世民在讨论国家的治理问题时,多次引用荀子之语说明治道,如 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则影正 ;他在《论政体》中说: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据此可知,唐太宗意在(  )

A.践行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B.强调君主要正己重民C.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D.推崇荀子的治国理念

4.

宋朝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成为普遍的现象;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逐渐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表明宋代(  )

A.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改变B.对经济的管控有一定松弛C.土地兼并成为普遍现象D.采取农商并重的经济政策

5.

汉武帝在全国划分13个州,每州一位刺史或州牧;唐太宗将设10道,每道设巡察使、按察使等官职;宋太宗将道改为路,设15路。这些机构的设置,其主要用意在于(  )

A.强化对地方的监管力度B.加强中央集权C.防止分裂割据势力出现D.督察地方豪强

6.

元代为便于强制征调工匠服劳役。将工匠编入专门的 匠籍 ,终身不得改业,形成匠籍制度;而清顺治二年(1645),清政府宣布废除匠籍制度。这一变化(  )

A.使匠户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B.表明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动C.客观上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D.助推了手工行业私营超过官营

7.

下表是我国古代都分外来农作物的引进情况

时期

原产地

名称

西汉

西域

胡萝卜、胡豆蚕豆、胡椒、胡瓜黄瓜、胡桃核桃

北宋

占城

占城稻

明后期

美洲

番薯红苕、番茄、番椒辣椒、番豆花生、马铃薯土豆

这些古代农作物的引进,主要得益于(  )

A.对外贸易的不断深入发展B.人口猛增对优良作物的需求C.长期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D.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持续兴盛

8.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在《三国志》中并无记载,但到明朝中期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的刊刻成书,桃园三结义的故事逐渐流传开来,民间许多地方出现了一种独特的庙宇:三义庙。这折射出(  )

A.理学新发展影响人们的主流意识B.民间文学艺术发展到一个新台阶C.商品经济发展促使价值观的变迁D.对儒家重义守信观念的极力推崇

9.

鸦片战争后,先后有20余家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总行或分行及代理处;甲午战争后,外国银行更加积极地扩充地盘和业务,一大批中外 合办 银行出现,纷纷给子清政府大量借款。这些银行的设立,主要立足于(  )

A.为中国民族工业提供所需资金B.为清政府提供大量贷款C.强化对清政府的财政经济控制D.对中国资本输出的需要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通过设领事馆、加强海外巡视、发展海外华文教育等方式实行积极的护侨政策,尤其以1909年颁布的以血统主义为原则的国籍法影响最大。这些措施有助于(  )

A.增强海外侨民的民族认同感B.保证与世界各国正常交流C.加强同海外华侨的政治联系D.保障海外华侨的各种权益

11.

20世纪初,国内民众开始利用电报技术,直接向清政府拍发联名公电,表达对时政、外交的看法。上海的一些报刊还开辟出专栏,用以登载社会各界的来电,内容多为揭露社会不公、表达政治经济诉求、发布通告等。据此说明当时(  )

A.公民意识有一定觉醒B.政府放松了对奥论的控制C.电报技术的广泛应用D.政府实行开明的对内政策

12.

下图是发表在1929年10月5日《上海漫画》 上的漫画《民众阅报栏》(你最要看的是什么新闻?我最注意那朱毛的行踪)这反映出当时(  ) 

A.中共的主张得到民众广泛认同B.舆论宣传成为政治斗争的武器C.国内时政影响民众的政治认知D.社会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军事上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乡村治理模式,从战国时期开始,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它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唐北宋时期,处于由乡里制到保甲制、乡官制到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的基层官吏的人数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逐步弱化,乡里的地位逐渐沦落,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

——摘编自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乡村治理演变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发展的历史背景。(11分)
材料二
至于晚清,西方地方自治观念传入中国,在内忧外患之下,1907年清政府的地方自治序幕在江苏的 上江 (上元和江宁)两县拉开,自治局、调查局、调查官署局等自治机构先后成立。同年,清廷令各省设立咨议局。1908年开始,清政府先后颁布《咨议局章程》、《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府厅州县议事会议员选举章程》等,从而形成了由城镇乡自治到府厅州具自治的等级地方自治架构。但地方自治未脱离 官治 ,自治章程严格规定业务范围、活动规则。1909 年,各省议员赴京请愿速开国会,遭到清廷坚决拒绝,矛盾很快激化,地方自治运动逐渐脱离政府的控制。

——摘编自丁旭光《近代中国地方自治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地方自治的特点,并说明清末地方自治实行的原因。(1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国民对于政治上的自觉(觉醒)实为政治进化的总根源。这五十年来中国具体的政治,从国民自觉的方面看来,那意识确是一日比一日鲜明,而且一日比一日扩大。自觉,觉些甚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种是民族建国的精神,第二种是民主的精神,这两种精神,从前并不是没有,但那意识常在睡眠状态之中,檬檬胧胧的,到近五十年——实则是近三十年——却很鲜明的表现出来了。

——据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请就材料中的观点发表见解并结合中国近代史予以说明。(要求:见解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

四、材料阅读

15.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孙权统治江南五十多年中,采取多种措施,使长江中下游的江南一带得到一定的开发。东汉末年,北方战乱不断,人民大批南逃,带去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在江南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地区居住的山越族,地广人多,不事生产、不履役纳租。孙权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征讨战争降服山越人,实行强者为兵、羸者补民的政策,并逐步在征服地区设置郡县。孙权注意广修水利工程,在太湖地区建海塘、修湖堤、开塘河、整治江南运河;在其他地区建渠引水。又大规模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设置专门的机构和农官,分别管理民屯和军屯。军屯的规模相当大,田地数千项,有屯田兵数千家,军屯中的佃兵,平时耕田种地,疆场有事则参加战斗;民屯人数小则数千口,多则数万口,屯田者不服兵役。屯田军民以其辛勤劳动使江南开发面积逐渐增加。根据江南多水临近大海的状况,发展造船业,促进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权开发江南地区的特点。(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权时期江南能够得到开发的原因。(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