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34.2021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自主练习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19 浏览数:885

一、单选题

1.

战国时期,大商人白圭在年岁丰收时收进谷物,出售丝漆等物;在收获蚕茧时收进帛絮等物,而出售粮食。即所谓: 夫岁熟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 白圭 取予以时 的做法(  )

A.体现了政府对商业经济十分重视B.否定了以农为本的儒家经济思想C.客观上调节了市场商品供求关系D.打破了商周以来 工商食官 的局面

2.

唐建立之初, 均给天下民田 ,达到了 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 ;唐中叶以后, 有钱则买,无钱则卖 人从私契 成了土地转移、让渡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则。唐朝经济领域的这一转变(  )

A.有利于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B.表明政府的经济职能发生了根本转变C.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D.是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必然产物

3.

宋代以来,民间相传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河南省密县打虎亭一号汉墓出土了一块豆腐作坊石刻(如下图),其中表现了浸豆、磨豆、过滤、点浆和镇压成形等生产工序。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
豆腐作坊石刻

A.民间传说史学价值得到验证B.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得到实证C.豆制品在汉代民间基本普及D.石刻成为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

4.

明朝洪武年间,政府允许商人用粮食换取盐引(一种取盐的凭证),商人可以凭借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去支取食盐,再到指定的地区去销售,获取利润。材料反映出当时(  )

A.政府对盐商采取扶植政策B.食盐业仍被政府严格控制C.食盐市场已出现官商勾结D.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

5.

表1 某学者研究洋务派军事企业的信息 

江南制造总局

18671905年,自造各种机器692座,各种工具11万件

福建船政局

1883 1895年,共自造机器66座。1872年制成拉轧机后船所用的铁梁等均能自造

天津机器局

仿造康邦汽机,所省煤斤甚巨

由表1可知,该学者(  )

A.注意发掘与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B.认为其摆脱了对外国人才的依赖C.比较关注企业的生产效益D.关注到企业自主自强的民族意识

6.

下表是《申报》早期的部分内容。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

时间

系列报道内容

18731875

对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发表新闻和评论达60多篇

18761877

针对淞沪铁路事件发生的中外矛盾,刊登文章详细论述铁路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益之处

18831885

报道了黑旗军的抗法壮举,刊登了描述福建海战的文章,发表了主战的言论,抨击《中法新约》

A.一些媒体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B.清政府利用社会舆论推动近代化C.进行政治变革逐渐成为各界的共识D.时政新闻报道成为报刊杂志主流

7.

1924年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指出: 对于国外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其意在(  )

A.强调反对专制实现共和的迫切性B.说明暴力推翻北洋军阀的必要性C.完善旧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理论D.调整革命目标以适应时局的变化

8.

毛泽东说: 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 他强调湖南暴动 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这一思想的提出(  )

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B.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C.说明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D.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9.

(2020·天 南开区一模·13)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批准 四三方案 (因计划用外汇43亿美元),从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引进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兴建了二十多个大型工业项目,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该材料主要表明(  )

A.对外开放的步伐大大加快B.拉开中国与西方往来序幕C.外交环境影响经济的发展D.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

10.

以下表格的信息说明 (  )

时间

表现

1982年宪法制定前夕

邓小平指出: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

1982

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进行重新规定,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改为第二章。

20世纪90年代

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得到重视,这个时候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更多地体现了管理法的色彩。

A.法律使人民获得感增强B.依法治国的理念不断强化C.社会主义民主基础扩大D.国家关注公民的基本权利

11.

齐世荣在其《世界史》中指出,哥伦布的航行计划是建立在对于地球距离的错误估计上面的,从而出现了一个既饶有兴味又耐人深思的历史 假若 的问题:幸亏哥伦布作了错误的估计,假若他估计正确的话,他一定不会向西航行,从而也就一定发现不了美洲新大陆。这说明(  )

A.历史的假设结论,本身并不具有历史意义B.历史的客观后果,往往与历史的主观动机相符合
C.历史的假设结论,需要还原历史加以证明D.历史的客观后果,往往超乎当事历史人物的估计

12.

1651年,英国政府规定有些北美殖民地的土产如食糖、烟草、棉花与靛青等只可供应英国;凡是产品输入英国,只能由英国船只或殖民地的船只运送,从英国出口的商品,只许英国船只运送。上述规定(  )

A.削弱了西班牙在北美的势力B.打击了荷兰的商业霸主地位C.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D.成就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

13.

有学者对新航路开辟作了如下评价: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 对这一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

A.片面强调新航路开辟的积极作用B.经济发展完全依赖对殖民地掠夺C.新航路开辟直接引发了工业革命D.较为客观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

14.

20世纪50年代,美国参议员麦卡锡声称,支持共产主义的人已经渗透到从军队到好莱坞电影工作室的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为 揭露 共产主义者,他领导了一场大规模的 扣帽子 运动。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社会各阶层普遍关注 冷战 B.社会笼罩着怀疑和恐惧氛围C.与苏联的矛盾日益激化D.利用反苏转嫁国内矛盾

15.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顺利完成时,西方媒体报道苏联农业大衰退,造成饥荒。而应邀访问苏联的英国作家萧伯纳却指出,苏联粮食供应充足,大饥荒并不存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方媒体缺乏应有的良知和职业道德B.萧伯纳亲眼所见应是可信的历史真实
C.西方媒体与萧伯纳所见都有可能不是历史真相D.两极冷战背景下难以找到让人信服的历史真相

二、开放性试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明初,战乱、灾荒和繁赋重役是促使明代流民问题日益严重的重要诱因。明代的自然灾害十分频繁,百姓背井离乡,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迟缓、国力下降。更有甚者,流民积聚为乱,愈演愈烈,成为威胁国家统治的重要力量,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统治者 诏天下府、州、县编赋役黄册 ,推行户籍黄册制度。由各户真实详细填写人丁和田产状况,经里、县、府、布政司,自下而上层层造册,最后报送户部。因为册子以黄纸作为封面,所以被称为 黄册 。明朝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户籍的管控,还在刑律中明确规定: 若官吏里甲通同人户隐瞒作弊,及将原报在官田地,不行明白推行过割,一概影射减除余粮者,一体处死。隐瞒人户,家长处死,人口迁发化外。 凭借刑罚巨大的威慑力,户籍黄册制度得以有效地推行。

——节选自《明代户籍法律制度与社会流动》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明朝初期推行的户籍黄册制度做出合理解释。(13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清王朝的腐败,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人民的反抗这种合力的作用,既注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又激起人们对中国向何处去的探索。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历史上杰出的革命人物和思想家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由此产生了新的合力运动。这种合力,已经不再是腐朽的清王朝和种种守旧力量与西方帝国主义入侵者的合力,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为新的历史主体的一方,与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为另一方进行斗争而构成的新合力。中国既已出现新的历史主体,就必然出现新的道路的探索。

——摘编自陈先达《历史合力与中国的道路选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必然出现新的道路的探索 的理解。(14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1866年,英国一位经济学家深为惊异地看到,今天的英国在芝加哥和敖德萨有它的粮仓,在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有它的森林,它的养羊场在澳大利亚,它的金矿和银矿在加利福尼亚和秘鲁,它喝从中国运来的茶叶,饮从东印度种植场弄来的咖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大多数欧洲 内部地带 国家(指大不列颠与欧洲工业化国家)也都同样可以说是如此。

——摘编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指出材料所反映的近代世界重大历史现象,并评述该历史现象。(14分)

三、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1900—1939年美国钢铁产量(单位:万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美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