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99.2021届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22 浏览数:970

一、单选题

1.

春秋战国时兼并日趋剧烈。楚、晋、秦国已在边地重镇设 ,尽管其长官最初多为世袭,但往往由国君直辖,与卿大夫的采邑不相同了。战国的 最初是诸侯国的一种军区,所以其长官称 ,即镇守者。上述材料说明(  )

A.郡县制源于诸侯国加强对地方军政控制B.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热衷建立郡县制C.郡县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承担军事任务D.大多诸侯国加强了中央集权

2.

贾谊在指责骄奢的商贾剥削农民的后果时说道: 饥寒切于民之肌肤……国已屈矣,盗贼直须时耳,然而献计者曰 毋动 为大耳!夫俗至大不敬也,至无等也,至冒上也,进计者犹曰, 毋为 !可为长太息者。 据上述材料可推知(  )

A.贾谊反对推行经济变革B.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汉初社会经济走向凋敝D.黄老之学客观上助力商贾

3.

宋代的宗室、外戚、宦官等各种非理性政治因素在政治领域受到了比较成功的抑制,两宋300余年间基本上没有出现宗室谋篡、外戚干政、宦官专权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宋代(  )

A.文官政治的发达B.皇权专制的不断削弱C.科举制的完备D.人事管理制度的严密

4.

程朱理学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 ,强调社会个体对纲常伦理的绝对遵守;王守仁提出 良知即是心,心就是理 ,将个体意识与天理合一,肯定了个体自我的利益与价值。以上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A.对程朱理学的否定B.儒学危机的出现C.新社会条件下儒学的新发展D.宋明理学内部的分歧

5.

1907年,清政府下令要求各省成立咨议局,并颁布《各省咨议局章程》,规定其有议决兴革地方大政,监督地方财政和监督行政之权。这反映了(  )

A.晚清开始从保守走向开放B.晚清地方权力的扩大C.清政府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改良派登上历史舞台

6.

19世纪60、70年代,在洋务运动的掩护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悄然出现,但并没有得到清朝的许可与承认。随着对外战争的一再失败,清廷放松了对民间资本设厂的限制给了民族资本主义以喘息和发展的机会。南京国民政府后期,国民党政权巩固后民族资本主义陷入了僵局。据此可知(  )

A.民族资本主义受三座大山的压迫B.民族资本主义在斗争中求生存,
C.民族资本主义兴衰反映了权力与市场的互动D.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没有发展的空间

7.

中共在民主革命中为国为民,在与时俱进中寻求民族自决之路。从民族自决角度看,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体现的共同的价值追求是(  )

A.重建国家,实现民族完全独立B.反帝反封,建立社会主义国家C.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D.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8.

1938年7月国民政府召开了包括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在内的第一届参政会议,通过了中共参政员提出的《拥护国民政府实施抗战建国纲领案》等系列决议案。1944年,中共代表林伯渠在会上提出了联合政府的建议,得到了中间党派和美国的支持。上述材料表明(  )

A.国民党的政治威望提高B.联合政府得到普遍支持C.国共两党可以实现双赢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9.

《人民日报》为了纪念抗战胜利10周年、20周年,先后刊登了专栏文章《苏联击溃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意义》、《人民战争胜利万岁——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二十周年》。这反映了中国当时(  )

A.外交政策的转变B.计划体制的确立C.文化方针的变化D.工作重心的转移

10.

从1979年至1986年,市场在中国农产品价格中的作用日益明显。1985年国家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扩大市场调节,农产品价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86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到3947亿元,比1979年年增长了两倍多。由此可以看出(  )

A.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农业发展B.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C.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的改变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11.

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卫城的建筑在布局上克服了早期追求对称而造成的呆板风格,由以神庙建筑为主转为公共建筑为主,如人民议事厅、图书馆、露天剧场、竞技场、城市园林等。这一布局(  )

A.重视建筑的实用性B.实现民主政治的稳定C.体现民主政治成熟D.有助于培养公民意识

12.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是罗马法的代表法典,《法学总论》对物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它将物权分为了所有权、地役权、用益权、使用权等,并对每一项物权进行了以篇为框架的阐述,这体现了此法(  )

A.立法形式灵活简便B.注重实际应用C.推崇公平公正的原则D.注重调解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13.

在1642年至1649年期间,英国境内出现了大量的出版物,各种社会阶层和政治派别都纷纷提出自己的社会经济要求和解释,并制订出自己的理论体系。这种现象(  )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B.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弱化C.保障了思想言论的自由D.根源于启蒙运动的发展

14.

图1是18世纪法国关于时装店的雕版画。
时装店 
18世纪,各种消费品的消费大大增加。这幅雕版画描绘的是一个可能位于巴黎的商店。画中的妇女显然是在为一个女经理干活,在制作衣服和帽子,以满足时装贸易的消费。
图1 
据图1信息,可推知法国(  )

A.奢侈品消费逐渐成为主流B.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C.女性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D.对外殖民活动获得了助力

15.

广告《1993EUR0PEWITHOUTBORDERS》(图2)反应了这一情况:广告牌上的1993EUROPEWITHOUTBORDERS(欧洲没有国界)被新纳粹分子改成 1993Europewithoutboarders”(1993年欧洲没有外来移民);破墙上的字迹为 不要犹太人 不要穆斯林人 不要北非人 不要土耳其人 。这反映了(  ) 
图2

A.主权国家利益与一体化之间的纠葛B.经济区域集团化违背历史发展潮流C.欧盟各成员国内部分歧日益扩大D.极端民族主义阻碍欧洲一体化发展

16.

有学者认为,如果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按市场汇率计算的GDP之比达到了3:2,那么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往往随之发生深刻且朝向冲突对抗的变化……日本和苏联的GDP都曾经达到过美国的2/3。然而,不管是日本还是苏联,美国对其政策都迅速做出了重大调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国家实力变化推动国际格局演进B.日本和苏联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C.国家实力的消长导致战争的爆发D.美国政策的调整是基于谋求霸权的需要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1899年1月,康有为在回忆 公车上书 时说: 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以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 公车上书 ,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康有为)自编年谱》等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 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己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衔的上书为7次,加入人数为135人次。 四月初八日(5月2日),即康有为所称 不收 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 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1)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述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对甲午战争失败的反应。(6分)
(2)材料一、材料二两则材料相比较,哪则材料更具史料价值?请说明理由。(7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资本主义经济在时间上的非均衡发展主要表现为不同时期的显著波动。这种波动反映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为了更简明地描述资本主义经济的波动,麦迪森把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划分为1820—1913、1913—1950,1950—1973,1973—1992这样几个阶段。他列出了某些指标以显示各个阶段的增长状况和经济特征。见表1。
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周期特征与增长特征(16个国家的算术平均数) 

阶段

时间

GDP

人均GDP

非住宅固定资本存量

出口量

第一阶段

18201870

18701913

22

25

10

14

29

40

39

第二阶段

19131950

19

12

17

10

第三阶段

19501973

49

38

55

86

第四阶段

19731979

25

20

44

48

表1 

——摘编自高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演变》

根据表1概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任意选其中三个阶段),并分析其理由。(1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有人说:中国历史 两千年看西安,五百年看北京,一百年看上海 。上海是中国近代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图3 近代时期上海城市区域图 
从图3中提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互相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近代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20.

【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
甲午战败后,中国人奋起抗争,清政府的改革活动和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赛跑。
改革与革命的时间表 

改革之举

革命之浪

1901外务部

1903商部

1905学部废科举

1906资政院

1908《钦定宪法大纲》

1909第一届咨议局会议

19115月成立皇族内阁

191111月宪法十九条

1894兴中会成立

1905同盟会成立

1906萍浏醴起义

1907广东惠州起义、广西镇南关起义

1908安徽安庆新军起义

1910广州新军起义

1911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11月武昌新军起义

表2 
(1)根据材料,归纳20世纪初清政府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的中国改革与革命之间的关系。(6分)

21.

【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12分)
材料
日本的南进战略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罗斯福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变化。1941年7月26日,美国冻结日本在美财产。8月1日,美国停止对日本全部石油输出。同时,美国没有放弃同日本达成妥协的努力,由于日美矛盾逐渐加深,谈判陷入僵局。11月中下旬,美国拒绝了日本的最后谈判方案之后,要求日本无条件从中国和印度支那全能撤军,放弃在华权利,德、意、日同盟条约不再有效。日本认为这是逼迫自己投降的最后通牒,决定以谈判为掩护,伺机发动战争。1941年12月7日,日军对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了突然袭击,以微小的损失为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随后,日本向美英正式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影响。(6分)

22.

【历史一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
张骞汉中人(陕西固城),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欲联络西域大月氏夹击匈奴,募人出使大月氏,张骞应募出使。途中被匈奴抓去,拘禁十余年。他苦心保存着所持的 节。终率众逃脱。途中又被匈奴扣留年余,后趁匈奴内乱,逃归长安。张骞的任务虽未完成,可是他把沿途了解到的西域各国地形、物产和风俗,汇报于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张骞奉命再次出使西域,与西域的乌孙人结成联盟,抗击匈奴。他派副使分别访向了中亚的大宛、康,大月氏,大夏等国,扩大了政治影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此后中西交通畅通,贸易大盛,东西方使者往来张骞所通道路,络绎不绝。后来印度佛教的输入,就是取道西域的。张骞是西汉开辟西域交通的第一个使者,他的勇敢、坚忍的优秀品质为后人所传诵。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骞的历史贡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骞取得成功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