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97.2021届广东省新高考适应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22 浏览数:1400

一、单选题

1.

《周礼·秋官》记载: 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西周时期,每当国家遇到重大问题,小司寇常向万民咨询。这种制度体现了(  )

A.民众对日常政务的广泛参与B.宗法制下贵族对权力的垄断C.分封制下对边疆统治的加强D.氏族部落民主制的残余影响

2.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农业的一些记述。据此可知当时 (  )

著作

内容

《国语》

深耕而疾耰平整土地之,以待时雨

《庄子》

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繁以滋

《孟子》

深耕易褥锄草

A.铁犁牛耕开始出现B.耕作理念比较先进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

3.

汉代,儒学抛弃了战国时期孟子的 君轻 论和荀子的 从道不从君 论,代之以法家的 尊君卑臣 论,开始了 外王 内圣 的利用与压制。这一转变(  )

A.表明儒法思想开始融合B.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C.根源于佛道思想的冲击D.削弱了儒学伦理的教化作用

4.

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以文辞科和儒学科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策问的题材包括藩镇割据、军费开支、财政税收、土地兼并、边疆关系、吏治铨选等重大问题。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B.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C.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D.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

5.

明朝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实行海禁。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寇连结为乱。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同时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沿海形势逐渐稳定。材料表明当时(  )

A.东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B.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C.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控制D.政策转变促成倭患的解决

6.

据吴敏树《柈湖文集》记载: 茶,巴陵故少种,道光末,江广人贩茶之洋,名红茶。虑茶伪,专取生叶,高其值,人争共市。而贸于本地者,名黑茶,乃取山中杂树叶为之,极有无一茶叶者,于是茶值三倍往时,苦难得,始有自种 。这说明(  )

A.巴陵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特征B.鸦片战争改变了巴陵人生活方式C.巴陵茶叶生产受外国市场影响D.茶叶成为巴陵出口西方主要商品

7.

除了 天父天子 的口号外,太平天国所宣传的思想内涵,与中国历史上传统民间宗教的思想并没有很大的差别。 平均主义 的部分,也只见于文字号召,并未付诸实施。材料表明(  )

A.洪秀全融合了西方宗教和中国本土宗教B.基督教的平均主义在中国缺乏实施条件C.太平天国革命实践与革命理想出现背离D.太平天国的思想很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

8.

梁启超说: 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虽得明主贤相以代之,及其人亡则其政息焉,譬犹严冬之际,置表于沸水中,虽其度骤升,水一冷而坠如故矣。 ……仅凭 圣主 光绪帝 乾纲睿断 是不能取得改革成功的。这反映了梁启超(  )

A.对百日维新失败感到遗憾B.强调国民素养的重要性C.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放弃资产阶级改良道路

9.

1920年12月,毛泽东信中说: 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俄国就是个明证……”。此时的毛泽东(  )

A.反对温和渐进式的变革B.发展了孙中山三民主义C.从西方寻求救国的真理D.主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0.

表2是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表2 

时间

国家

时间

国家

19550801

尼泊尔

19580825

伊拉克

19560503

埃及

1958.1101

摩洛哥

19560801

叙利亚

1958.1220

阿尔及利亚

19560924

也门

19590204

苏丹

19570207

斯里兰卡

19591004

几内亚

19580709

柬埔寨

A.新中国的外交空间得到了全方位拓展B.美国彻底放弃了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意义巨大D.万隆会议密切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

11.

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强调指出要根据 的需要,设计 的大小,并不断调整 的尺寸,使 不被 困死,而且能在 中充分飞翔。 鸟笼经济 的提出意在(  )

A.按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B.摆脱计划对社会经济的影响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阐释计划与市场的互动关系

12.

罗马遗嘱继承法规定,遗嘱人可以自由安排他所控制的家族财产,后来又规定遗嘱人必须在给近亲属留足遗产后,才能根据自己意愿处分剩余财产,以保护家庭其他成员的法定继承权。这表明罗马法(  )

A.坚持折中调和的审判原则B.侧重民事纠纷的调解C.关注权利主体的利益平衡D.遵循权力制衡的原则

13.

受但丁及其诗歌的影响,意大利俗语文学发展迅猛,独领风骚的是托斯卡纳地区的作家。意大利的文化精英对俗语文学的价值和标准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其结果是在16世纪确立了以托斯卡纳方言为基础的意大利 标准文学俗语 。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意大利(  )

A.重视文化创新忽略了历史传承B.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增强C.人文主义已成为社会主流意识D.商品经济颠覆了民众的神学观

14.

1887年,美国总统克利夫兰否决了一些国会议员关于救济德克萨斯州严重干旱所致农作物歉收的动议,在否决声明中强调: 我不认为联邦政府的权力和义务应该扩至对遭受苦难之个人的救济,它与公共服务或者公共利益不存在任何适当的关联。 这反映出克利夫兰(  )

A.忽视了政府的社会救济功能B.主张政府进行有限管理C.缓和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D.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15.

图1为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执行的结果。据结果可推知,这一时期苏联 (  )

第一个五年计划,即1928—1932年重工业增长241%,轻工业增长95%

第二个五年计划,即1933—1937年重工业增长140%,轻工业增长100%近一倍,某些重要产品及日用必需品的生产甚至增加了两倍。

图1

A.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B.经济结构失调现象日益加重C.已实现国家工业化目标D.已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16.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 非凡 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C.知识分子对 理性王国 大为失望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清儒则近似明代人,生活多半都市化,一得进士,在政治上即成骄子,根柢不能像汉人之淳朴笃厚……清政权不断高压,书院讲学精神再难复兴。清代知识分子校勘、训诂、考订,说是实事求是,但此实事,已不是现实人生中事,而是转向故纸堆中做蠹鱼生活。换言之,则是脱离了人文中心,仅限在故纸堆中书本上,为学术而学术了。他们不想做相与做师,不在现世活人身上打主意,不关切人群大共体,他们只把兴趣集中在几本遥远陈古的书籍上,他们遂真成为一些书生与学者。他们不注意人人可为圣人的活教训,他们只想教人能读圣人书。而其读圣人书,亦不重在通大义,辨真理,而重在其版本字句,声音训诂,事物考证。总之是避免了以人文作中心。近人又说清代学术相似于西方之文艺复兴,此语绝不得清儒之真相。这一风气,到道咸后,清政权将次崩溃时才变。

——摘编自钱穆《中国知识分子》

材料二
近代知识分子不幸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相交织的时代,从传统文化背景走出来的他们带有深深的传统的烙印。勉力经世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充当 社会良心 的角色,忧患意识又促使他们自觉入世,进行人生体验。一代学子从学术理论到个体人格的参与,从治经到探讨治国之术的递变,都反映了他们忧时匡世之心。我们把包世臣、曾国藩和康有为作为近代不同阶段上层知识分子的代表。

——摘编自于淑敏《从人名符号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伟大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知识分子们也找到了方向。大批知识分子怀揣着建设新中国的理想,从欧美、日本等异国他乡纷纷回到祖国来。截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总共有2500多名海外专家、学者和留学人员回国,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成了科研、教育、国防等事业的骨干力量。知识分子们放弃了在外国的高薪与舒适的生活,他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洗刷这个国家在过去一百多年的屈辱与失败。

——摘编自李楠等《梦想与责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促成知识分子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的因素。(4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6至17世纪,英国失地农民的数量还比较有限。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然后遣返原籍。随着圈地规模的扩大,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农民进城流浪的问题是社会转型带来的。1572年法令规定:对贫民要进行救济,要求治安法官给每个教区的贫民登记造册,将他们遣返回乡,由当地安置。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失业问题成为比流民更为严重的问题。1629年诰令明确指出:要尽一切可能 为贫民提供资金和原材料,安排他们就业 。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工业化地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参加劳动。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能靠劳动谋生。

——摘编自刘书增《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

材料二
尽管苏南地区近代工商业有长足的发展,而且也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其本身发展并不充分,容量也有限。据1933年的调查,苏南地区工厂工人为337222人,这其中苏南籍的农民工人约占60%,总数仅在20万人左右。伴随近代化的步伐,一些近代城市相继兴盛起来,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刺激了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因而,在这些城市近郊逐渐兴起了一批以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以及养殖奶牛、蜜蜂为业的农户或畜牧树艺等新式农场。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植棉业、蚕桑业、园艺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农业内部吸纳的农村劳动力达70%。

——摘编自周中建《近代苏南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1912—1937)》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处理农村剩余劳动力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我国苏南地区和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近代苏南地区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表3是近代以来大众传播媒介的变化及影响。
表3 

时间

大众传播媒介类型

主要作用

15世纪

印刷媒介印刷技术

将知识扩展到权贵之外,推动了欧洲和北美的政治及社会变革

19世纪

电波媒介电讯技术

向广大民众提供知识和教育,推动了政治民主、经济发展等社会的巨大变化

20世纪

电子媒介信息技术

冲破图书馆而向平民传播信息,甚至可面对面交流,推动了不同国家对信息的平等共享

——摘编自【美】韦尔伯·施拉姆《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
表4 汉代教育领域的改革 

汉初

汉延秦制,于诸子百家各立博士,其数多至数十人。朝廷所崇信的学术,黄老之外,便是申韩,对于儒家思想并不重视

汉文帝时

采纳贾谊的主张,以礼乐教化转移风俗,儒家思想才渐渐抬头

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136

武帝增置五经博士,形成儒家独尊的局面

汉武帝元朔五年元前124

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50,以受经术,期限为1年。弟子员主要选自民间18岁以上的子弟。毕业后,能通一经以上的可补文学掌故,等第高的可充任郎官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到汉代教育领域发生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发展教育的政治背景,并说明其影响。(6分)

2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分)
材料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随即 命令美国的空海部队给予韩国政府部队以掩护及支持 ,并命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中国台湾海峡。美国认为,如果不把日本作为美国的后勤基地,在朝鲜半岛以美国为中心的联合国军就难以维持,并要求日本政府派遣扫雷舰队到朝鲜的元山等海域参加扫雷作业,得到了日本政府的支持。10月7日,美军越过 三八线 ,并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附近。10月下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7月,交战双方进行了5次大的战役,美国试图继续向朝鲜增兵,但已力不从心。杜鲁门回忆说: 我从来没有使自己忘记,美国的主要敌人正端坐在克里姆林宫里。 1951年6月,美军建议停战和谈。谈判开始时,美方盛气凌人,在连续发动的军事进攻遭到强力回击之后,关(美)方被迫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1953年7月,双方在板门店正式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摘编自高嵩峰、王小雪《抗美援朝战争始末及历史评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最终选择和谈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鲜战争对日本的影响。(7分)

2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8分)
材料 陈宝箴(1831年-1900年),江西义宁人。1895年任湖南巡抚时,以 变法开新 为己任,推行新政。他整顿吏治,考察弹劾府县中昏庸无能不称职的官员,起用了谭嗣同在湘的密友唐才常等维新人士,使湖南的吏治大为改观。他在长沙成立湖南矿务总局,倡议创办和丰火柴公司和宝善成机器公司等企业,开湖南近代企业之龙河。设立 时务学堂 ,谭嗣同等刊行《湘学报》、《湘报》,启用和向上推荐维新人物谭嗣同、梁启超等。还裁汰旧营、招募新军,引进西方新式的武器,仿照西方步伐阵式训练军队。1898年,光绪皇帝变法维新时,他首先响应,使湖南维新风气大开,成为全国最有生气的省份。《清史稿》中记载 宝箴思以一隅致富强,为东南倡,先后设电信,直小轮,建制造枪弹厂,……延梁启超主湘学,湘俗大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宝箴推动 湘俗大变 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宝箴在湖南推行 新政 的历史背景。(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