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76.2019—2020学年度湖北省黄冈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29 浏览数:179

一、单选题

1.

与殷商时对方邦臣属表面性承认不同,周朝的分封一方面是自上而下——天子、诸侯、卿大夫的逐级分封,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层层拱卫,周王 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这种统治方式(  )

A.是对内外服制度的沿袭B.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C.提高了西周王权的地位D.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2.

战国时期,各种盗案频发。《睡虎地秦墓竹简》所存192条法律法规中有47条涉及盗窃,《盗律》为商鞅变法所颁六律之首,秦国还在市场设 求盗 等官员专门捉贼。这反映出当时秦国(  )

A.法条律令的繁杂B.法律保护私有财产C.价值观念的混乱D.百姓生活极端困苦

3.

如表为东南三个地区的郡县增置情况。据此可知,这段时期 (  )

地区时期

西汉

三国

西晋

唐前期

苏南、浙江

会稽郡北部31

会稽等450

557

苏州等1374

江西

豫章郡18

豫章等454

658

洪州等734

福建

会稽郡南部1

建安郡9

214

福州等528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B.东南地区成为政治统治中心C.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已成熟D.经济发展影响地方行政区划

4.

如图可以用来说明 (  )

A.书写载体的革新B.文字简化的趋势C.书法理论的成熟D.字形构造的统一

5.

东晋葛洪明确将 忠孝和顺仁信 作为修道的前提,宋代道教净明道指出 净明只是正心诚意,忠孝只是扶植纲常 ,全真教奉《道德经》《孝经》为圣典。这反映出道教(  )

A.受到儒家伦理影响B.倡导三教融合C.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首倡无为而治

6.

如表为两宋时部分朝臣对唐代藩镇的论述。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均认为藩镇 (  )

论述

论者

世言唐所以亡,由诸侯之强,此未极于理。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

尹源

皆赖方镇相与掎角以定其乱,则方镇之兵不得谓无功于唐。

李纲

今当稍复藩镇之法,裂河南、江北数十州之地。付以兵权,俾藩王室,较之弃之夷狄,岂不相远?

范宗尹

A.起到了维系唐朝统治的作用B.形成了内外相制的局面C.扩充了中央政府的统辖范围D.抵御了北方契丹的入侵

7.

宋人常言: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 庄田置后频移主 千年田换八百主 。这反映出当时(  )

A.租佃经营成社会共识B.财富利用方式的转变C.土地买卖开始合法化D.土地私有制继续深化

8.

明代中后期,松江府的农村地区以棉布折成等值白银纳税,这些税银集中到地方官,被用于收买城市专业机户所生产的高级三梭布等,最终作为赋税上交。这表明当时的松江府(  )

A.官营棉布精美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商品经济活跃D.机户赋税负担沉重

9.

据统计,1861—1890年间清政府任命的44名总督中,汉人有34名;同时期,挑选候任巡抚的117人中,汉人就有104人。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清朝(  )

A.政权性质完全改变B.军阀割据形成C.在全国的统治瓦解D.中央集权削弱

10.

有晚清士人对《红楼梦》评价道: 吾国之小说,莫奇于《红楼梦》。可谓之政治小说,可谓之伦理小说,可谓之社会小说,可谓之哲学小说、道德小说。 这表明(  )

A.传统小说焕发了新的生机B.西学东渐影响了文学评价C.经世致用思想成为社会共识D.《红楼梦》的价值开始被认可

11.

如表为1905—1910年间《民报》中 中国 中国人 的称谓统计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

语词

使用频率

语词

使用频率

汉人

216

中国臣民

5

汉族

96

中国之人民

5

中国人

37

中国民族

5

汉民

14

中国人民

5

中国之臣民

12

中华民国

4

A.民族认同意识增强B.民主思想成为潮流C.三民主义得到认同D.清廷革新能力丧失

12.

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布指示: 目前中国的主要敌人,是日帝,所以把日帝与蒋介石同等对待是错误的, 抗日反蒋 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革新了最高革命纲领B.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C.主张民族利益至上D.认清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13.

1952年8月,党中央提出国庆纪念的主要内容是:宣传全国解放三年以来各方面的伟大成就。此后,在各类党和国家重大纪念活动及党代会报告中都包含有发展成就总结的内容。这一做法旨在(  )

A.恢复社会经济B.贯彻 双百方针 C.建构政治认同D.重塑民族精神

14.

20世纪50—60年代,党和国家强调和重视劳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倡导劳动光荣,坚持按劳分配原则;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更加重视科技和教育在劳动生产中的作用,倡导体面劳动,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这一变化(  )

A.适应了改革开放的需要B.确立了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C.强调教育服务于生产实践D.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5.

1978年底,国务院出台规定:粮食统购价从1979年夏粮上市起提高20%,超购部分再加价50%,粮食征购指标在1975年基础上保持稳定并减少25亿公斤。这规定旨在(  )

A.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废除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16.

公元前6世纪,雅典悲剧产生,多以神话传说作为题材,具有相当浓厚的宿命论色彩,常能引起观众的 怜悯和恐惧 。喜剧的产生晚于悲剧,战争与和平、社会政治斗争是常见主题。据此可知,雅典戏剧(  )

A.维系了城邦民主制度B.取决于小国寡民的环境C.具有鲜明的教化作用D.重点关注历史神话传说

17.

如图为印刷术在欧洲各城镇出现的时间分布图。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  )

A.启蒙思想传播B.近代科学产生C.宗教改革扩展D.文化趋于活跃

18.

16—17世纪,西班牙在拉丁美洲以贵金属开发为核心,建立起封建性的大庄园种植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种植的不是玉米而是从欧洲引进的小麦。这一举措(  )

A.造成了殖民地经济的畸形发展B.促进了西班牙的资本原始积累C.以传播先进生产方式为出发点D.推动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均衡化

19.

有学者在论及18世纪末期的英国农业时,强调 不能再以法国农民、德国农民或俄国农民那种意义上的农民来形容英国农民了 ,因为 市场已经支配着农场,制造业早已渗透到非封建性的农村 。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英国农村(  )

A.生产关系发生变革B.社会矛盾日益激化C.新贵族势力开始崛起D.农民主导了社会变革

20.

16—19世纪初,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被称为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这一航线的开辟(  )

A.使印度洋沿岸成为贸易中心B.提高了亚洲的经济地位C.源于中国对外来商品的需求D.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21.

有学者在论述19世纪拉美独立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时指出: 对殖民地革命思想影响最深的是美国独立和法国革命,法国革命尤为重要。 这主要是因为美法革命(  )

A.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国家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C.传播了民主与平等理念D.冲击了世界殖民主义体系

22.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许多人认识到 奥斯维辛和原子弹之后,艺术再也不能一成不变 ,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就是普遍的 反英雄 倾向,主人公都是边缘化人物,孤独不安地苦苦思索存在的意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战后经济的复苏B.美苏冷战的加剧C.国家权力的干预D.世界大战的影响

23.

1945—1949年,90%以上的亚洲地区实现了民族独立。1950—1959年。这一浪潮从亚洲向北非延伸。沉默的非洲开始觉醒,非洲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主战场。这体现了当时(  )

A.第三世界积极参与国际治理B.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C.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凸显D.亚非国家摆脱了西方的控制

24.

从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重新整顿农村经济关系,放松对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管制,推行租赁承包制,但粮食产量连年下降,戈尔巴乔夫的个人支持率也下降至16%。这表明当时苏联(  )

A.国民经济结构已趋向合理化B.改革获得了农民的大力支持C.改革仍以行政干预手段为主D.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积重难返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从15世纪末开始的持续数百年的 圈地运动 使得庄园制经济和佃农制经济瓦解。个体农民斩断了与土地的联系,成功摆脱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成为仅有劳动力可以出售的 经济人 自由人 。他们进入城市,既无财产也无技能,人数众多却不懂得团结,因此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处境极为不利,有时还互相竞争、彼此倾轧。面包等一切生活必需品都要从市场上购买,没有一天的劳作就没有一天的衣食。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等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黄册制度名存实亡,统治者将赋役合并征银,使地亩成为征派赋役的依据。轮班制度和匠籍制度相继被废除,工匠获得了通过市场出卖劳动力的自主权。在此基础上,江南地区的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领域,雇佣劳动力的现象已非常普遍,且清代较之明代有了更大发展。许多市镇有了专门出卖劳动力的场所,甚至一些地区、行业的雇佣工人还组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行帮。政府亦规定:雇工人与其他 凡人 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乾隆以后,雇工因对工作条件不满等原因在工期未满时就辞工的现象越来越多。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的劳动力市场》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与明清江南地区在劳动力市场形成方面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江南地区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影响。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某种意义上说,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追求现代化的历史。近代有关 传统与现代 的争论,正是相伴于这一历史进程的产物。这使得有关 传统与现代 的讨论与中华民族的生命实践状态密切关联。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争论焦点,有不同的理论侧重,有不同的现实指向,但是无论如何, 传统与现代 的争论,从来都不是要不要 现代化 的讨论;争论的核心,始终是要不要 传统 的问题。这种争论,始终是以两种对立的观点为主导线索,这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的激进观点,和主张可继承传统文化优秀部分的温和观点。

——摘编自陈来《传统与现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传统与现代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7.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宋初, 国家比以西北二边为意,而鲜复留意南方 ,并不重视西南地区的经制,往往采取一劳永逸的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禁山、禁地并在要害地带设置寨堡,威慑蛮夷、辑查走私。这一时期,寨堡设置数量较少,设置地点集中在相对靠近内地、中央政府的控制力较强的夔州、施州、黔州一带。北宋中后期,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北宋政府日益重视对西南地区的经制。宋神宗继位后,深感国势困顿,有 奋然将雪数世之耻 之志,在西南地区开拓疆土,把宋初名存实亡的羁縻州纳入王朝统治范围,变夷为汉,兼具军事控扼、民政、司法、财政等功能的多元一体寨堡应运而生,成为民族地区的基层行政机构,为明清时期完善的寨堡体系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和丽霞《北宋时期西南地区寨堡建制及功能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政府在西南地区寨堡建制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时期在西南地区建制寨堡的意义。

28.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二战后,美国政府实行的海外图书项目是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手段。1948年,《美国信息与教育交流法》明确授予美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图书交换的法律地位。1954年成立的总统国际事务紧急基金,主要用于海外图书出口与宣传项目,国务院、商务部和私人单位、慈善机构、图书馆协会、出版商协会等非政府组织逐渐成为项目的主要实践者。艾森豪威尔上台后,改组后的美国新闻署将美国海外宣传推到新的高峰。美国海外图书项目实行严格的海外调查与评估,仅1952年,美国驻外大使就发回了71份海外图书活动调查报告。遍布世界各地的200多个美国新闻署图书馆、信息中心和阅览室储藏着为心理战和冷战宣传服务的大量图书,扮演着向当地民众展示美国思想和文化的窗口的角色。

——摘编自常贝贝《冷战初期美国的心理战与海外图书项目(1945—196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海外图书项目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海外图书项目实施的特点及对美国产生的影响。

29.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冼星海,1905年出生于澳门,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9年赴巴黎勤工俭学,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10月,冼星海辗转来到武汉。此后他先后组织了数十个抗日救亡歌咏团体,领导、组织并参与了几乎所有的歌咏游行和歌咏大会,共创作出《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抗日歌曲100余首。1938年11月,冼星海来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在党组织的关怀和延安文艺氛围的影响下,创作出了一大批抗战曲目,影响了大批热血青年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他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被周恩来誉为 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 ,后受党中央委托,前往苏联完成抗战新闻电影《延安与八路军》的作曲和配音任务,因国民党阻扰无法回国,在国外继续为抗战奋斗,1945年病逝于苏联。

——摘编自刘永加《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用歌声助力抗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冼星海对抗战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冼星海身上所体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