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试题14]〖2014名题分解〗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不限类型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23 浏览数:130

一、单选题

1.

史学界认为,罗斯福政府通过社会立法,开启了美国历史的一个新进程。如1935年,美国通过《社会保障法案》建立了一套老年退休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新进程 是指(  )

A.国家干预经济B.福利国家C.自由放任D.市场经济

2.

从罗斯福以 新政 为口号竞选总统,到 新政 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有学者认为, 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 计划经济 ,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 非民主化 道路。 该观点主要说明了(  )

A.新政完全放弃传统的自由经济发展模式B.新政试图引导美国走社会主义道路C.美国国内在摆脱危机的道路选择上有分歧D.新政有使美国陷入极权政治的危险

3.

意大利经济学家阿锐基在《漫长的20世纪》中写道: 为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市场的一切形式都必须保留下来,买卖的过程也应该一如既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作者阐释的是(  )

A.英、荷的重商主义B.苏俄的新经济政策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D.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

4.

成立于1933年5月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是罗斯福总统规划专门负责解决田纳西河谷一切问题的机构,它是具有私营企业灵活性的独立国营公司,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战胜私人垄断资本家的典型案例。该机构的建立(  )

A.反映了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B.体现了美国计划经济的实施C.标志着美国混合经济的建立D.终结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5.

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史与论,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每小时最低工资为10美分

有利于提高就业率

B

企业纷纷接受政府提出的蓝鹰行动计划

体现了企业的自由选择权

C

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生活保障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

1936年凯恩斯提出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

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的最大规模的实践

6.

在罗斯福新政期间,企业要获得图4中的 蓝鹰 标记,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下列不属于这些规则的是(  )

A.按规定的市场分配销售产品B.保持与同类企业间产品价格稳定C.规定工人生产的最低工时D.给予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

7.

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盛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重要修正。这里的 社会达尔文主义 是指(  )

A.优生学B.种族主义C.殖民扩张理论D.自由主义经济学说

8.

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其五个基本保障项目是老年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盲人补助、老年补助、未成年人补助。这项法律旨在(  )

A.恢复国家信誉B.鼓励建立工会C.扶助弱势阶层D.调整劳资关系

9.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某一重大改革中的宣传画(图中文字为:Work Pays America)它反映了政府(  )

A.大规模直接救济B.确保企业的公平竞争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10.

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 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 ,如将此立法置于新政内容示意图中,准确无误的位置是(  )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试题14】〖2014名题分解〗

11.

有学者指出,在500余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扮演了一个开拓者和革命者的角色。其依据是罗斯福(  )

A.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B.挽救了岌岌可危的资本主义C.放弃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D.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

12.

经济学家丹尼尔?R?福斯菲尔德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 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由此可知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思想是(  )

A.国家保护私营企业与个人合理利润B.国家调控取代自由企业制度C.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促进社会经济D.建设福利国家稳定社会秩序

13.

罗斯福总统在就职典礼上发表演说: 我准备在宪法所赋予我的职责范围内,提出在一个危难的世界中,一个危难的民族所需要采取的各种措施。这些措施,……是我在宪法权限之内力求迅速实施的 这些措施 指的是(  )
①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②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产量
③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④推行以工代赈

A.①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

近现代史上,美国经常在政治、经济和科技领域引领世界潮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政治

经济

科技

A

共和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电话

B

共和制

自由放任政策

汽车

C

两党制

工厂制

内燃机

D

总统制

垄断组织

发电机

15.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了5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人们称新法院为 罗斯福法院 。它在解释宪法是既深刻又迅速,它扫除了一切关于新的社会与经济立法是否合符宪法的怀疑。 这个 罗斯福法院 (  )

A.是罗斯福总统违法宪法的产物B.虽违宪,但有利于新政的实施C.反映了总统的实际权利有所扩大D.是罗斯福总统操作司法权的结果

16.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

A.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B.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C.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D.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17.

有人认为, 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以下对20世纪不同历史阶段,美国 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的政策表述错误的是(  )

A.30年代——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B.50年代——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70年代——交替紧缩财政和赤字财政D.90年代——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

18.

罗斯福执政期间,反对者称其措施为 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这主要是因为(  )

A.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B.罗斯福坚持自由放任C.经济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

钱满素在《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讲到: 罗斯福新政对自由主义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自由主义深陷危机之时,罗斯福因为标榜而延长了它,挽救了它。他也深刻地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这里的 深刻地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 指的是(  )

A.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B.放弃了自由资本主义制度C.改变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二、材料阅读

20.

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奥运会开幕式,一幅展开的画卷上出现不同版本 字,彰显中华和谐观,充分体现了以儒家文化思想为主流和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凸显了人文奥运的基本理念。…… 和谐 则是儒家学说的基本格调和主旨所在,也是儒家的最高境界。

——网络评论

材料二 在一次演讲中,富兰克林·罗斯福向公众提出了公民应该享有 免于匮乏的自由 ,因为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罗斯福的提出的这一自由,意味着摆脱贫穷不再是个人的行为,也就是说,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入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已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兑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

材料四 中国粮食已连续9年增产,今年的产量比9年前提高约1.5亿吨。这不仅有力地保障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也对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农村民生得到明显改善。……我坚持把解决好 三农 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仅因为我个人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更是我们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

——温家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儒家思想为例至少列举两个史实来论证此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使 人们免于贫困 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最信的 定地价法 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定地价之法?(8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哪些因素推动了 农村民生得到明显改善 ?(6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4分)

21.

(2011年3月济宁市质检32题)—个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清潮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要避免 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 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许多国家,纷纷鼓励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为增加出口额而给予手工工场以扶植,包括政府津贴、授予特权、国家订货以及提供修路、疏河、建港等方便商业流通的条件等等。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和西欧不同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5分)
材料二 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被誉为 经济学之父 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由于一只 看不见的手 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首先是解决银行危机,此举速战速决,极大地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国会积极支持。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等。

——摘编自钱满素《美国文明》

(2)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调整中做出的历史贡献。(6分)
材料三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5】〖名题分解〗
(3)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的特点。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新举措分析这种特点的成因。(5分)
(4)结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你认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哪些?(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2.

苏联 五年计划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按照预先编制的详细计划建设的开端,同时也是人类大规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端。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名称

时间

主要成就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8—1932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第二个五年计划

1933—1937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第三个五年计划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材料二 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如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一个原因是,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苏联人的衣衫褴楼、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在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同样使他们感到震惊。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发达世界中前殖民地各民族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政治独立,但他们还远没有获得经济独立。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 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有些国家甚至开始了自己的持续时间不一的计划,希望来减轻本国的经济困难。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苏联 五年计划 实施对苏联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影响。(2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关于五年计划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9分)

四、材料阅读

23.

研究中国的外国人那么多,费正清算得上是名气最大、最成功的一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7分)
材料 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在这炮火连天的时刻,一位25岁的美国学者第一次踏上中国这片土地——他就是后来被誉为 头号中国通 的费正清。上世纪40年代,当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时,他看到了抗战的艰辛、国民党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打压以及对整个局势的逐渐失控。他不断提醒美国政府,不能简单地将国民政府视为盟友。他还预测毛泽东及共产党会获胜,主张与中共建立关系。1949年后,中美之间充斥着隔膜与对抗,费正清也腹背受敌。苏联称他是 资本帝国主义的辩护者 ;中国说他是 美帝国主义的第一号特务 ;美国政府则视他为要对 美国丢失中国 负责的人,他一度要前往国会接受质询。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对华外交政策调整时,费正清的远见卓识终于被中美高层所重视。他的书几乎同时被尼克松和毛泽东摆上案头。1968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前,曾与费正清有过深入的交谈,之后基辛格承认 那次谈话改变了历史 。1991年9月14日,费正清在波士顿去世,终年84岁。临终前两天,他依然在写中国。

——据《环球人物》2013年9月17日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的历史背景。与此同时,美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渡过难关?(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40年代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的原因。为什么1949年以前费正清主张美国政府与中共建立关系?(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49年后费正清腹背受敌的主要原因。基辛格所说的 那次谈话 改变了什么历史?(10分)
(4)从费正清个人的经历来看,你认为一位学者对社会有所贡献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