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试题10]〖2014名题分解〗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不限类型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24 浏览数:122

一、单选题

1.

某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出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以下关于这些办法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

A.是在清醒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根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造就了20世纪50—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黄金时期
C.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概念,与罗斯福的新政措施相一致D.意味着政府必须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成为 看得见的手

2.

有人说,就个人的经济活动而论,自我利益是个人活动的动机;国家的福祉只不过是在一个国家中起作用的个人利益的总和;每个人都比任何政治家更清楚地知道其自身的利益。所以他主张在经济上实行什么政策(  )

A.自由放任B.重商主义C.国家垄断D.计划经济

3.

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   

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4.

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 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 这一时期,人们的 希望 羡慕 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  )

A.资本主义已过时B.渴望扩大政府职能C.要求革命改变现状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5.

观察各国禁止进口的中国农产品和植物种类举例表(1934年5月)(据张一凡《1934年之我国农产市场》编制)这一现象侧面反映出(  )

国别

禁止进口的中国农产品和植物种类

美国

竹的本体、切株及种子,草棉植物,各种白松醋粟,小麦,玉米,甜粟,芦粟,柑桔,马铃薯,山药,水稻植物,香蕉,甘蔗

德国

葡萄,苗木,各种双子叶植物的全株或部分

比利时

葡萄植物的全株或部分

瑞典

活榆树科植物

加拿大

五叶,醋粟,桃金娘,锯粟,伏牛花

墨西哥

一切种子

日本

新鲜胡瓜、西瓜、南瓜以及其他葫芦科植物,番茄、菜豆等咖啡植物及种子

A.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受欢迎度下降B.爱用国货运动打击下各国的态度C.经济危机之下我国农业生存状况D.西方向我国倾销商品以应对危机

6.

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了一场关税大战。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7.

1943年,伦敦《泰晤士报》发表社论: 失业,仅次于战争,是我们这一代蔓延最广、噬蚀最深、最乘人不防而入的恶疾。下列各项中,与上述观点相符的是(  )

A.两极格局冷战对峙B.1929年经济危机C.苏联农业集体化D.第二次世界大战

8.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l/3,1932年上升50%左右。同年,苏联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苏联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帮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渡过经济危机B.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实施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迅速增强经济实力D.实现工业化,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9.

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这表明英国(  )

A.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B.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以度过经济危机
C.希望通过经济手段增强英联邦的政治向心力D.认识到了只有放弃贸易保护、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10.

1925年到1929年,德、法、比等国的关税分别提高了29%、38%和50%,1930年美国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商品进口税平均提高约40%。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60—100%。各国提高关税额的结果(  )

A.有效保护本国经济和应对经济危机B.推动各国对外贸易趋于平衡C.促进世界贸易趋于稳定D.加剧世界经济大危机

11.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爵士说道: 我察看了当今的世界,……我不得不承认,……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 。引起文中 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 的主要原因是(  )

A.冷战局面的正式形成B.苏联实力壮大的威胁C.国家干预经济的实施D.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12.

下表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汁表(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以下推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年份

1927

1928

1929

1930

离婚率

10%

15%

12%

3%

A.新政 强化了人们抱团取暖意识B.福利保障制度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C.大萧条 影响人们家庭婚姻关系D.大萧条 期间的婚姻自由受限制

13.

1930年,巴黎《每日新闻报》发表社论,如果 美国佬们 通过 斯穆特一霍利法案 ,设立关税障碍, 那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进行报复,而这就意味着战争。 这篇社论主要反映了(  )

A.法国反对罗斯福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B.法国反对胡佛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C.贸易自由化加剧了世界贸易的紧张局势D.法国与美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

14.

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期间,胡佛政府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以扩大就业面;同时还批准了 邻居互助计划 ,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这表明胡佛政府(  )

A.企图借助道德力量来缓解危机B.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寄希望于 邻居互助计划 克服危机D.扩大就业是其解决危机的唯一措施

15.

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特惠制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扩大进出口数额C.克服经济发展困难D.推行贸易自由化

二、材料阅读

16.

危机一词,含有险境和机会并存的意思。某种意义上,改革就是倒逼促进的,危机成为改革的催化剂,而改革的成功与否,除改革自身的因素外,与相应的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也有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1929年10月美国股票市场出现大崩溃,开始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上台后大刀阔斧地实施 三R”,即复兴、救济、改革。
材料二 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
(一)振兴农业悉以合作社为基础……(五)促进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八)调整金融……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

——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实施》(1935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了哪些问题? (4分)针对这些问题,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并分析影响。(8分)它和罗斯福新政在本质上有何相似之处。(2分)
(3)概括指出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和调整?(4分)它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分)

17.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到了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几则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路易十六统治时期(1774年即位)是旧君主制(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在革命来临之前,政府已开始进行改革,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1856年)

材料二 六十多年以来,我们昔日创制的人民主权原则,在美国正完全取得统治地位。美国的各项制度所依据的原则,即遵守纪律的原则,保持政权均势的原则,实行真正自由的原则,真诚而至上地尊重权利的原则,则对所有的共和国都是不可或缺的。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第十二版序(1848年)

材料三 当今世界上有两大民族,从不同的起点出发,但好象在走向同一目标。这就是俄国人和英裔美国人。他们的起点不同,道路各异。然而,其中的每一民族都好象受到天意的密令指派,终有一天要各主宰世界一半的命运。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1835年)

(1)材料一中的 大革命 爆发于哪一年?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的中国也符合材料一托克维尔的观点。简要说明 坏政府 改革与辛亥革命的历史联系。(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美国民主的制度性保障是什么?列举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威胁到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大事件。(6分)
(3)材料三托克维尔的预言在20世纪中期成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俄(苏) 各主宰世界一半的命运 的含义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俄 各主宰世界一半的命运 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10分)

18.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由于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为了支持其自身工业发展并照顾其自身的失业问题,其他工业国家不得不寻求发掘新的市场。它们还通过各种限制措施,承担起保护其国内市场免受进口冲击的重担。……其直接后果就是以关税、进口配额和国际协定等形式出现的一系列报复性和防御性措施的出台。

——富兰克林·罗斯福《向前看·在路上》

材料二 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 临时协定 。但它仍只是一个准国际组织,这就是为什么在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人们还在酝酿筹建一个新的真正的多边贸易体系的原由。美国就曾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无理地取消过波兰的最惠国待遇;许多缔约国也常利用一般禁止量限制原则的例外,大量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等等。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关贸总协定的主要手段是协商,最后只是缔约方的联合行动,至今仍没有具备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这也是许多重大国际贸易争端无法真正解决的重要原因。

——《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

材料三 WTO协定第2条规定: 包括在附件1、2、3中的各项协议及附属法律文件(以下简称 多边贸易协议 )是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方均具约束力。 第15条又规定: 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 从而奠定了WTO法律制度或规则优于各国国内法的宪法性原则。

——赵维田《世界贸易组织(WTO)》

材料四 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怎样的贸易政策?并分析其原因和后果。(3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必要性。(4分)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世贸组织的主要宗旨是什么?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苏联 五年计划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按照预先编制的详细计划建设的开端,同时也是人类大规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端。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名称

时间

主要成就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8—1932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第二个五年计划

1933—1937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第三个五年计划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材料二 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如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一个原因是,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苏联人的衣衫褴楼、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在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同样使他们感到震惊。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发达世界中前殖民地各民族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政治独立,但他们还远没有获得经济独立。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 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有些国家甚至开始了自己的持续时间不一的计划,希望来减轻本国的经济困难。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苏联 五年计划 实施对苏联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影响。(2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关于五年计划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9分)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下列材料:(21分)
材料一 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
(一)……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基础,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为初步目标。
(四)……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尤以开发
交通道路,修治水利,培植森林,开辟垦地为征工之基本工作。
(五)……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
(八)……由政府执行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而人民衷诚拥护之。

——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实施》(1935年)

材料二 1937年3月……宋子文宣布大萧条已经结束: 没有理由认为中国已经脱离了所有困难,不可否认,过去18月的事实说明,整个国家的境况……都已经有了彻底的改变和改善。 总之,正像陈光甫所回忆的: 我要说,从1936年一直到1937年战争爆发之前,是标志性的两年。

——【日】城山智子《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材料三 到1936年,帝国主义资本在华资本已达42.8亿多美元,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6.8%,原煤产量的55.7%,发电量的55%,棉布产量的64%,外洋航运吨位的83.3%,国内航运吨位的63.1%。1937年,帝国主义直接经营和控制经营的铁路已占到全国铁路总里程的90.7%。

——严志才《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材料四 时人评论说: 统制蚕丝的结果,是在通过茧商,使农民负担重税……是在勒令小行闭歇,使富商大贾垄断居奇。 ……另外,南京国民政府提倡国货的各项举措,为国货开拓了市场,但政府直接介入经营,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

——刘兰兮《南京国民政府的市场管理与经营》

材料五 国民党政府进行经济建设的部门很多,但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很少,在全国财政开支中只占极小的比重。如有数可查的1933—1936年的4年中,全国财政支出总计40.18亿元,其中经济行政费和 国营事业资本 ,合计3.64亿元,仅占总额的9%。这些资金包括拨给实业部、交通部、铁道部、建设委员会、全国经济委员会等部委及其所属各机构和事业实体的行政费用、1934年扩充中央银行资本的7500万元,以及原在军务费内支出的国防建设费等,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经费,极其有限。

——刘克祥《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蒋介石所倡导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其特征。(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简要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产生的影响。(4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9分)

21.

研究中国的外国人那么多,费正清算得上是名气最大、最成功的一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7分)
材料 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在这炮火连天的时刻,一位25岁的美国学者第一次踏上中国这片土地——他就是后来被誉为 头号中国通 的费正清。上世纪40年代,当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时,他看到了抗战的艰辛、国民党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打压以及对整个局势的逐渐失控。他不断提醒美国政府,不能简单地将国民政府视为盟友。他还预测毛泽东及共产党会获胜,主张与中共建立关系。1949年后,中美之间充斥着隔膜与对抗,费正清也腹背受敌。苏联称他是 资本帝国主义的辩护者 ;中国说他是 美帝国主义的第一号特务 ;美国政府则视他为要对 美国丢失中国 负责的人,他一度要前往国会接受质询。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对华外交政策调整时,费正清的远见卓识终于被中美高层所重视。他的书几乎同时被尼克松和毛泽东摆上案头。1968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前,曾与费正清有过深入的交谈,之后基辛格承认 那次谈话改变了历史 。1991年9月14日,费正清在波士顿去世,终年84岁。临终前两天,他依然在写中国。

——据《环球人物》2013年9月17日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的历史背景。与此同时,美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渡过难关?(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40年代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的原因。为什么1949年以前费正清主张美国政府与中共建立关系?(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49年后费正清腹背受敌的主要原因。基辛格所说的 那次谈话 改变了什么历史?(10分)
(4)从费正清个人的经历来看,你认为一位学者对社会有所贡献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

22.

亚当·斯密《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里两次提到看不见的手,一只看不见的手是市场,一只看不见的手是道德。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 从1770年到1870年左右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全盛时期……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残酷无情的应用于工人阶级,对那些靠占有过日子的人不一定有用。罢工和集体谈判几乎受到普遍的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而且反抗资本主义力量很脆弱。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这乃是两种政府哲学之间的一场斗争。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实现所谓的新政,那将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那就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成为人们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

——1932年末,胡佛的最后一次竞选总统演说

材料三 百日维新 的最后一项立法,是1933年6月16日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工人可以和雇主进行集体谈判,并将作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从而使劳工获得了某种保护。……新的改革的头一个立法,是1935年元月17日通过的《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1)对失业者、老人、病人和无丈夫的母子户,每年发给最低救济金;(2)由联邦雇主支出工资额征税,所得款项作为失业保险基金;(3)同意建立保险制度的州,可抽取这笔税款的90%供其支配;
(4)由工人和雇主各付工人工资的1%,构成工人的老年保险金,到65岁以后可以领取退休金。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时市场经济制度的缺陷。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8分)
(2)材料二中胡佛有关市场经济制度的看法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为直接解决材料一所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胡佛的竞争对手们实施了怎样的 变革 新政 。(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如何理解亚当·斯密所称的两只 看不见的手 —— 市场 道德 之间的关系。(2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权利法案》(1689年)

材料二 在美国,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所造成的紧张局面,促使议会授权总统紧急时刻的特别权力,罗斯福据此得以实施其 新政 措施。……在英国,战争极大扩大了劳合·乔治和丘吉尔的权力,丘吉尔为保证战争的胜利,很多重大的决定都是绕过议会而由战时内阁直接做出,这种做法的结果自然是首相权力的巨大增长。……二战后,德国重建时期,联邦德国的首任总理阿登纳及其办公室成了实际上的政府中枢。……在法国,戴高乐制定的第五共和国宪法剥夺了议会选举总统的权利,赋予总统以任命总理的权力、特殊情况下的 非常权力 以及越过议会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国家大事的特殊权力。
请回答:
(2)对比材料一二,指出议会地位发生的变化。(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8分)

24.

某校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发现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兴起了 国货运动 ,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深入探究。(18分)
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态度如何,不言而喻是要以物质力量的建设来解除这个压迫。

——1933年10月15日《申报月刊》

(某国货品牌)出品精良,价格比外国货便宜了四分之一。

——1933年1月1日《申报》

庶几(或许可以)与外货竞争,如能急起直追,实不难于最短期,与世界工业国,并驾齐驱。

——1935年7月2日《时报》

救国的重务是在每一个中国人肩上的,不要以为今年是学生国货年,和大家没关系。

——1935年6月30日《时报》

我们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当让商品以国货为主,而且最重要的是,让金融以民族性为主。

——1933年,凯恩斯《自给自足的国民经济》

请回答:
(1)汉语中本无 国货 一词,19世纪70年代后, 国货 成为与 洋货 截然对立的概念。请从 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冲击 的角度,简析 国货 洋货 的历史关联。(4分)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国货运动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
(3)材料中凯恩斯 商品以国货为主 的主张,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如何得到实践?概括指出在凯恩斯主义指导下,战后欧美发达国家在经济方面进行了哪些重大调整?(5分)
(4)有人认为,中国人追逐洋品牌是 民族自尊心缺乏的表现 ,也有人认为 这是全球化带来的消费上的自由选择 。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