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试题11]〖2014名题分解〗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不限类型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35 浏览数:136

一、单选题

1.

1863年3月7日,《上海新报》上刊登了如下的启事,由此可见(  )

A.近代中国的照相业获得快速发展B.照相留念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C.通商口岸的生活已发生某些变化D.上海居民的生活明显带有半殖民地的色彩

2.

中国古代字典中本无 字。啤字是根据英、德、法文的头两个字母的发音新创造的,所以在近代中国的一个时期内,很多人把 啤酒 称为 卑酒。 这反映了(  )

A.中国传统酒文化已被西化B.西方啤酒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C.国人对外洋文化的接受D.国人产生了崇洋媚外观念

3.

下图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有西服,有粗布大衫,有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仿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材料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的特征是(  )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试题11】〖2014名题分解〗

A.欧风美雨B.西学东渐C.洋为中用D.中西合璧

4.

某校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如下资料:《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和《苏联时期俄国城市化的特征及历史渊源》。其研究主题应该是(  )

A.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B.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对比C.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工业革命前后的东西方世界

5.

下面是依据《中国近代服饰文化演变和影响》中有关旗袍的记载编制的表格。导致旗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时间

旗袍的变化

民国初期

旗袍开始普及,其样式与清末旗装没有多少差别

20世纪20年代末

样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如有的缩短长度、有的收紧腰身等

20世纪30年代初

样式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先流行高领,渐而又流行低领,后来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袍

A.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B.妇女地位的空前提高C.民族服饰根本性变革D.外国服饰传入的影响

6.

近代《青浦县乡土志》载: 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 这表明(  )

A.千古变局催生救亡图存B.坚船利炮加剧民族危机C.纲常礼教束缚妇女解放D.工业文明冲击传统思想

7.

当国际救援部队一路打到北京时,这场排外救国的努力即被证明是失败了,结果各国公使馆被救,朝廷出逃。 上述 排外救国的努力 (  )

A.以改良中国政治为核心目标B.以提升近代化水平为努力方向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D.使推翻专制统治成为时代潮流

8.

下图是民国初年婚礼图片,从中反映出当时近代中国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上的变迁是(  )

A.男女平等的实现B.中国传统婚礼的废弃C.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D.呈现出中西合壁、土洋并存的特征

9.

蔡元培先生1889年第一次婚姻,完全是奉父母之命,婚礼之前从未谋面,第二次婚姻前,1900年蔡元培写下一份征婚启事,提出女方天足,识字,夫死妻可改嫁,不合可离婚等条件,蔡元培先生两次婚姻的变化反映了(  )

A.信使婚姻习俗在中国已成主流B.人们思想观念的日益解放C.近代西方婚姻自由思想深入人心D.政府对婚姻习俗的引导有方

10.

下列文字是民国时期的一则征婚启事: 女学生周某某,现年28岁,……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现执教于京师某女子学校。……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8年1月止,某男如有与某某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至6时,为会谈期。 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是(  )
①年轻人思想不断解放  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被摒弃
③近代西方自由思想影响国人  ④婚姻自由被广泛认可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1.

1907年《东方杂志》发表署名勇立的《兴女学议》一文,指出 使女子有国家思想、公共观念,以为异日陶铸幼童之地者,固当今第一要务也。 这表明当时(  )

A.女子兴学成为教育主流B.国家意识和公共观念深入人心C.提倡合理的女子教育和家庭教育D.男尊女卑思想已经不复存在

12.

图2是1913年《时事画报》刊登的题为 女学渐兴 的时事画。它反映出(  )

 

A.女学教育始于民国初期B.中国女权事业取得进步C.中国教育实现男女平等D.新文化运动成绩卓著

13.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在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不少新生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有(  )
①近代旗袍  ②中山装  ③面包  ④上海的里弄住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

据《近代天津城市史》记载: 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 上述现象表明(  )

A.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B.清政府开始重视近代工业建设C.洋务运动的持续发展D.城市管理体制趋向近代化

15.

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 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 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16.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鞋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17.

20世纪初,某乡绅赋《新年杂咏》: 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 该诗主要反映了(  )

A.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发生动摇B.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C.封建守旧势力对新文化的抵触D.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18.

陈旭麓先生说: 经历了英法联军之役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 庚申之变 ……中国社会中的人们已经体会到有一种不受欢迎,但又无法抗拒的变化正在发生。 庚申之变 后20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有(  )
①政府颁布 废止缠足 的法令  ②福州船政局的创办
③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9.

社会个阶层的饮食和服饰绝不是无关紧要的,一时期的饮食、服饰能反映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思想等。以下衣、食信息对应反映的经济状况或社会思想不正确的是(  )

A.长袍马褂/文明开放的社会心理B.中山装/民主共和的政治追求C.粮票/计划经济时期物质匮乏D.购物券/改革开放后商品丰富

20.

女学生周某某,现年28岁,……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现执教于京师某女子学校。……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8年1月止,某男如有与某某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至6时,为会谈期。 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有(  )
①婚姻自由被广泛认可 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被摒弃
③年轻人思想不断解放 ④近代西方自由思想影响国人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1.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以下事物或现象中,反映了当时既吸收西方优点,又保持传统特点的有(  )
①深受中国男子喜欢的中山装  ②各通商口岸大量出现的西餐馆
③津、沪等地出现的毗连式房屋  ④青年男女在教堂举行的新式婚礼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2.

中国古代刑罚中以肉刑最为残忍。至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废除肉刑。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工业化进程的推动B.封建愚昧思想的革除C.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D.社会治安的好转

23.

1915年,俄国人赛可夫离开中国回国后,立即把在中国生活十五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 备忘录 ,其中不可能包括(  )

A.逛街时看见有人正在分发一份叫《民报》的刊物B.在报纸上看到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建成的消息
C.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D.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上海航线

24.

下组图呈现的是北京市民曾经使用过的票证。这些票证的出现,说明我国当时(  )
①实行计划供应体制  ②日常生活用品短缺  ③购销矛盾非常突出  ④城乡差别逐步扩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5.

新华网太原2008年10月31日电,晋北妇女的婚姻在这30年中经历了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完全自由恋爱,从 相亲不出50里 互联网上找知音 ,择偶标准也从选择 嫁汉吃饭 到寻找 知心爱人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流动频繁,知识视野扩大B.择偶观念开放自由、个性化C.互联网发达,有利于思想交流D.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进步

26.

下图表为《2006—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增长速度》,从该图表中无法得出的信息是(  )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试题11】〖2014名题分解〗

A.当代中国城镇人均消费支出和增长速度稳步提高B.改革开放增强了城镇居民的经济实力
C.城镇居民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D.城镇居民的人均文化消费支出高于生活消费支出

27.

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 一九七八年以来10大流行语 揭晓,分别是 下海 下岗再就业 农民工 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上网 、“ ① ”, 北京奥运 炒股 、 ② 和 雄起 。其中①和②两条是对其余8条产生决定性影响和准确的概括,它们应该是(  )

A.西部开放,解放思想B.入世,市场经济C.对外开放.大国崛起D.改革开放,中国特色

28.

在秦初,七夕是一个禁忌日,汉代由凶时恶日转变为良辰吉日,有七夕节之说,但它是女性节日,女性庭院之巧是主要节日习俗,伴随着七夕节日的是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 牛郎织女传说 ,直到明清这一情形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20世纪末,有人提出七夕节为中国情人节、感情节的说法,2005年全国政协委员提议将七夕定为中国情侣节。这些变化(  )

A.反映了民众精神情感的需要B.节日是可以改变的C.农耕文明开始向近现代化过渡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9.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受西方学术影响,社会史研究在中国兴起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社会史研究的视角相对于以前主流的政治史有很大的不同,有学者总结:如果说以前的政治史是 眼光朝上看 的话,那么社会史则是 视线的下移 。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时令风俗等等都成了研究的重点。导致中国史学研究转型的原因是(  )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B.改革开放的促进C.政治的大众化和民主化推动D.市场经济的发展

30.

2013年3月12日,一个特殊的族谱展览在佛山市图书馆开展。66岁的佛山人庞日泉共花了18年时间手写完成了佛山陈氏、庞氏九卷族谱长卷,反映了这两个家族近千年的历史变迁,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也进入了其族谱。 女性也进入了其族谱 的原因有(  )
①社会制度的变革 ②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民主政治的进步 ④文化教育的普及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材料阅读

31.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越礼),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材料二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僭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

材料三 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
材料四 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居民消费主要追求 三转一响 的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8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家用电器普及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热潮,以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为主要代表的新四件成为集中的消费热点。新四件基本普及后,电话、空调、家用电脑又逐渐进入城镇居民家庭,汽车、住房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城市家庭。

——摘编自凤凰财经网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消费观念有何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8分)
(2)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消费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的变化。综观古今,你认为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有哪些?(6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是一以贯之的信条,也是社会各阶层共同推崇的道德风尚和消费观念。但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商人在消费方面却放弃节俭而趋于奢侈化。追求奢华的物质享受,同时还耗费巨资结纳官府。到近代,开始有社会舆论公开反对一味提倡节俭,并且主张鼓励消费,这较诸过去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变化。此时的社会舆论已开始从富民与富国的高度,对奢侈消费的作用与影响给予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新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二 总体上,中古时代的欧洲,人们的消费意识很淡。近代早期(1500—1750),欧洲进入一个消费意识日渐增强、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代。薄伽丘指出: 炫耀、打扮以及实现个人的每一个欲望,似乎成了最正确的人生目标。 这期间,尤其是1600年之后,欧洲许多城镇,尤其是那些大的都会城市,作为铺张浪费的中心发展起来。这些城镇均建造了许多会议厅、剧场、歌剧院、游乐园或其他娱乐场所。在这250年间,铺张浪费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因为如此,近代早期的奢侈享乐之风遭遇新教伦理的抨击。近代早期消费群体中有相当比例是贵族和王室成员,大量资金被用于高档服饰、佳馔和豪宅等消费品的消费。

——马世力《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社会的消费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归纳近代早期的欧洲进入一个 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代 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代表的时代精神。(4分)

33.

追求时尚、追求梦想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主题一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的追求梦想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主题二 清晚民初的社会时尚
材料二
主题三 英美的梦想追求
材料三 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代表云集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讨论英美两国政府分别提交的 凯恩斯计划 怀特计划 。凯恩斯主张建立 国际货币清算同盟 ,相当于世界性的中央银行。由这个机构发行240亿美元价值的货币无偿提供给各成员国,进行国际贸易结算。这种国际货币名为 班克 (BAnCor),它以固定比例直接与黄金挂钩。简而言之,就是成立一个由英美共同主导的 世界中央银行 ,它与各国央行的关系,就像本国央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一样。 同盟 总部设在伦敦和纽约,理事会会议在英美两国轮流举行。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美国人怀特提出的 联合国平准基金计划 认为,只有以黄金为锚的美元才有资格充当国际货币,国际贸易、信贷等必须以美元为准,其他货币则直接与美元挂钩,间接与黄金挂钩。 怀特计划 强调黄金的作用,主张取消外汇管制和各国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美国黄金储备丰富,1945年占世界货币黄金储备的59%。会议上最终通过了以 怀特计划 为蓝本的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总称为 布雷顿森林体系 。各国的货币与美元以固定汇率挂钩,在平价1%的范围浮动;美元则与黄金挂钩,各国政府可以以35美元1盎司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保留黄金所体现的经济与政治权力,保住作为国际金融基础的美国黄金,并在此基础上奠定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

——摘编自余治国《世界金融五百年》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知识分子阶层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6分)请用具体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的任一个观点(如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3分)
(2)据材料二,说明清朝晚期民国初年时尚的内容。(3分)请选一幅图,说明其反映的发展趋势或历史特征。(2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评凯恩斯追求的梦想目标。(4分)请概括 布雷顿森林体系 的特征。(4分)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从服饰与政治、思想观念关系的角度对两组图片中的流行服饰加以比较。(12分)

35.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五代会要》卷二十六 城廓 称: 东京车马辐辏,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繁盛。……加以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亿兆无穷。 ……潘楼街一带 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伟,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娃交易,其中又按地区分别进行各类货物交易。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3卷)

材料二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虽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 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 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 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 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 听说明朝大跑马,倾城士女兴飞腾 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 英商游憩有家园,不许华人闯入门 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

——摘编自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

材料三 伦敦,1600年人口20万,1750年,人口67.5万(占全国人口的11%)。人口的增长,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也得到发展,伦敦定期货运服务在16世纪20年代获得较大发展,伦敦还是全国的水陆交通枢纽,伦敦全国干线公路枢纽地位形成于1730—1750年间,伦敦还是全国的信贷网中心。当18世纪90年代拿破仑侵占阿姆斯特丹后(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成为了欧洲航运和世界融资的中心,荷兰与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打击了处于巅峰的阿姆斯特丹),伦敦开始取代它的位置,发展为世界货币市场中心。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开封集市贸易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 的变迁情况。(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表现。(4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伦敦经济地位发生的变化及导致变化的因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