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试题15]〖2014名题分解〗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不限类型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57 浏览数:150

一、单选题

1.

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看到的《人民日报》可能是在(  )

A.1976年B.1978年C.1984年D.1992年

2.

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动员人民追逐某种具有空想乌托邦的计划。 材料中的 空想乌托邦的计划 对应的口号是(  )

A.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

右示材料说明当时(  )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试题15】〖2014名题分解〗

A.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战略方针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4.

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喜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新经济政策进行比较,甚至有的认为改革开放是对前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照搬照抄。关于以上两者论述错误的是(  )

A.改革前都面临经济困难、社会动荡B.都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C.都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5.

法国史学家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 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 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 革命 定义的有(  )
①辛亥革命  ②十月革命  ③工业革命  ④邓小平改革开放

A.①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④

6.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史学界对于李鸿章的评价多是 投降卖国 ;20世纪80年代以后,史学界开始承认李鸿章对于近代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极左思潮的影响B.改革开放的影响C.儒学复兴的影响D.计划经济的影响

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对该内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提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B.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
C.明确了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中心任务D.反映了领导人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的认识

8.

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 一九七八年以来10大流行语 揭晓,分别是 下海 下岗再就业 农民工 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上网 、“ ① ”, 北京奥运 炒股 、 ② 和 雄起 。其中①和②两条是对其余8条产生决定性影响和准确的概括,它们应该是(  )

A.西部开放,解放思想B.入世,市场经济C.对外开放.大国崛起D.改革开放,中国特色

9.

对下列图表中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变化原因的解读,正确的是(  )

A.①个体农业经营落后B.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③自然灾害的影响D.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0.

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9》统计,1991年与1980年相比,国有(营)经济比例由75.97%下降到56.16%,城乡个体经济比例由0.02%上升到4.83%,其他经济比例由0.47%上升到6.01%,集体经济由23.54%上升到33.0%。导致这些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B.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对外开放的深入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农村的经济政策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11.

德国学者韩博天说: 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 试点 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 这种方法的运用体现在(  )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12.

1983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其根本目的是(  )

A.彻底清除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B.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C.贯彻改革开放的战略D.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13.

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国家将以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粮棉集中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还决定拿出一批粮食,按原统购价销售给农村养殖户、国营养殖场、饲料加工厂、食品加工厂等单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1985年1月1日)以下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党中央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B.党中央积极发展乡镇企业C.党中央帮助农村调整产业结构D.党中央决定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14.

下图是两个不同时期参与天安门广场游行的群众队伍,方阵中的标语反映了当时我国对农村政策的调整。以下阐述正确的是(  )
①当时的政策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②图一反映出农村工作中的 倾错误
③图二反映出调整土地所有权后农民的感激之情  ④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5.

(B卷)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 下列史实中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

A.建国初期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

16.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完善了人民公社的体制

17.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单位:元),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试题15】〖2014名题分解〗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B.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C.我国已基本实现小康D.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18.

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破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的起点。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 第一枪 。小岗村的做法(  )

A.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C.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D.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19.

1978—1988年,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主要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B.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C.是现代农业发展方向D.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当时农村生产力

20.

我国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找到了一条不完全等同于西方 圈地运动 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那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这道路是(  )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B.实施生态农业战略C.稳定农村劳动力市场D.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21.

1984年6—7月,全国夏粮丰收,农民争先恐后卖粮,因粮库不足,出现卖粮难。这表明(  )

A.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证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2.

报刊对社会生活反映最及时。下列词汇是某一年份报刊杂志出现频率最高的:专业户、放开、奖金、厂长负责制、乡镇企业、裁军。这最有可能是(  )

A.1958年B.1978年C.1984年D.1992年

23.

英国《金融时报》: 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4.

泉州 源和堂 原是晋江庄杰茂、庄杰赶兄弟于1915年着手创办的,厂址初设于青阳镇。1954年公私合营,并于翌年迁址泉州市区,企业性质由合营变为国营。1992年泉州市国营企业与外商合资,该厂更名为 泉州中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源和堂公司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泉州 源和堂 (  )

A.是泉州地区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其创办顺应了 实业救国 的潮流C.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D.最终恢复了原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身份

25.

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 下海经商 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B.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6.

从1980年起,国家逐步在国企中进行利改税的试点工作。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营企业共实现利润633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1.1%。在增长的利润中,企业共留利121亿元,比1982年增长28.2%。利改税初步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  )

A.所有制改革的尝试B.分配关系的调整C.企业经营权的独立D.农村改革的支撑

27.

据统计,我国城市职工每一家庭就业者负担的人口(包括就业者本人)1978年为2.06人,1984年降为1.71人。这一变化说明(  )

A.改革开放促进工业积累与消费平衡B.国家人口政策有效促进了家庭结构优化C.城市和农村劳动者的收人差距扩大D.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就业渠道多元化

28.

据统计,1978—1998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77.6%下降到28.5%,集体工业比重由22.4%上升到38.3%,1980—1998年城乡个体工业比重由0.02%上升到18.9%,其他经济类型工业比重由0.48%上升到19.9%。这说明(  )

A.工业投资主体体现多元化B.乡镇企业成为工业的新生力量C.国有工业所有制得到优化D.我国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29.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 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 这说明当时(  )

A.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B.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30.

1986年1月6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说: 这一次邓小平再次当选为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他对中国持续不断的改革比1985年发生的其他所有事件都更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 其中 持续不断的改革 指的是(  )

A.设立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B.发表了南巡讲话C.推动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D.开发和开放浦东

31.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情况(单位:元),图中城乡差距扩大是因为(  )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试题15】〖2014名题分解〗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C.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32.

下表是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整理的中国1800—2008年城市化比率(%)表。推进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因素不包括(  )  

1800

1949

1957

1978

2008

中国

38

73

109

179

4568

注:规模达一万人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A.民族工业的发展B.一化三改造C.文化大革命D.乡镇企业的发展

33.

深圳市于1987年公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合法的土地市场,率先试行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材料反映了(  )

A.改变了我国经济的所有制形式B.说明计划经济体制退出了历史舞台C.证明市场经济体制在当地已确立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在探索中前进

34.

这一年政府发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号。事实上,过去的计划型经济体系已经让位于以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来决定产量和价格,政府作用仅局限于为市场经济提供稳定的竞争环境。 材料中所说的 这一年 应是(  )

A.1976年B.1978年C.1992年D.1994年

35.

1984年,邓小平对《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出了高度的评价: 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过去我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会被看作 异端 这反映了当时(  )

A.党的工作重心实现重大转移B.改革的市场取向已渐趋明朗C.科学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D.传统观念开始受到强烈震撼

36.

1987年9月国务院颁《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分子受到打击。1997年《刑法》取消了 投机倒把罪 ,2009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 投机倒把 投机倒把罪 的规定。这反映了(  )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B.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C.法律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D.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

37.

下表是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表,对表格中数据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产品

单位

历史最高产量新中国成立前

1949

1952

1992

万吨

923

158

1350

80000

粮食

亿吨

15

11

163

442

A.新中国成立后的钢产量增长幅度高于粮食产量B.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重工业落后,工业起点低
C.建国后经过三年的奋斗,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D.1992年工农业产值增长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38.

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导价值观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之初的反思和调整,20世纪90年代的创新和变革,2000年以后的延伸和深化以及当前的重新整合和创新发展。下列能反映中国 20世纪90年代的创新和变革 的史实是(  )

A.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B.中共十四大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 依法治国 载入宪法

39.

2009年英国商务大臣曼德尔森谈到对中国经济的印象时说: 我最了解的中国还是在过去的10年里,这段时间对于中国是转换的阶段……在国家实现繁荣的同时,使如此多的中国人脱离了贫困,经济变得如此不同,如此多样化。 其中 转换阶段 包括(  )
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②初步建立市场经济  ③撤销人民公社体制 ④启动城市经济改革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

40.

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个重要历史文献,作出这一历史决定的会议的是中国共产党的(  )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届三中全会C.十四大D.十四届三中全会

41.

(A卷)北京大学教授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 改革开放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 两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原因是(  )

A.清除经济发展中的 倾错误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确引领C.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引进和运用D.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42.

外电评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说: 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 此评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这次会议(  )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作出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的决定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3.

1982年,中央在温州开展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运动,即 八大王事件 。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 投机倒把 帽子,遭到整肃。这一行动对民众中刚刚涌动的致富热情,无疑是致命一击。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之后, 投机倒把 这个词没人提了,而 下海 等词汇流行开来。这说明(  )

A.领导人的言行是经济发展风向标B.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邓小平南巡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44.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材料中 新阶段 是指(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5.

热词 是指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历届党代会的热词,都是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1992年党的 十四大 的热词应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基本路线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本质
C.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三个代表 全面雄设小康社会

46.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 南方谈话 ,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所以有学者说 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 。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  )

A.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二、材料阅读

47.

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 近代自由主义思潮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中,自由主义在欧洲大陆得到迅速传播。自由主义在西方政治思想家那里有很多解释,从抽象的理念角度,自由主要是指个人不受任何约束(法律除外)的发展和人格独立,个人的独立选择等。个人的自由发展既包括经济的自由发展,也包括个性及其他方面的自由发展,并强调这种发展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是不受任何机构或个人的限制和约束的。
材料二 到了18世纪中叶,特别是在英国,随着政治自由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政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的逐步实现,以及英国工业经济的成长和自由贸易的需要,经济自由被提到日一程上来。
材料三 古典经济学是 自由资本主义 时期在西欧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它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密坚信自然秩序——市场的自发作用,……他的结论是:政府干预、管制、授予垄断和特需补贴都会误导资本并会减少资本对经济福利的贡献;政府的行为会制约市场从而降低资本积累率和劳动分工程度,并相应降低社会生产水平。

——以上材料均摘自马世力滕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近代 自由主义 的内涵是怎样不断拓展的。(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诞生的历史必然性。(6分)
(3)据材料三,归纳概括亚当·斯密理论主张的核心,并结合史实说明亚当·斯密理论的实践结果。(6分)
(4)综合以上认识,谈谈亚当·斯密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价值。(4分)

48.

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中国第一次大移民发生在公元4世纪左右,原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汉族人便成群结队地离开中原地区搬到了长江以南的江苏和安徽等地区。在第一次大迁徙的150年间,南迁的人口达到了90万人之多。
唐代的时候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移民。安史之乱期间又有一大批人离开了北方跑到南方。这次移民所移动的距离更远,跨越了长江下游的江苏、安徽等地,在浙江、福建、江西等地住下来。
第三次大移民发生在12世纪中期。当时的中国处在南北对峙的状态,北方女真人的金政权与南方汉族人的南宋政权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很多人为了逃避战乱移居到南方。这一次,由于浙江、江西等地在上次移民中也居住了很多人口,大批移民只能向更南的方向行走,最终走到了广东、广西、福建,甚至海南岛等更靠南的地方。
材料二 到了中国近代,最明显的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是以山东和直隶人为主,目的地是东三省一带;走西口是以山西、陕西人为主,目的地是蒙古草原;下南洋是以广东和福建人为主,目的地是东南亚一带。这三个方向的近代移民是民间自发组织的,不是官方有目的组织的。不仅如此,一开始政府还是强烈反对的,比如闯关东。
材料三 上海大学的刘玉照教授看来,中国近代以来的海外移民潮流,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波移民产生在清朝,大量劳工迁徙至东南亚地区;第二波移民出现在晚清时期,因通商形成贸易移民;第三波是上世纪80年代所谓的 精英出走 ,大批优秀知识分子赴海外留学并定居;第四波是在21世纪出现的社会富人外迁移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三次移民的特点及影响。(10分)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分析近代中国人口迁移的新特点及原因。(9分)
(3)结合材料三及有关知识,分析促使现代中国海外移民群体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49.

古往今来,看似 另类 的人和事往往代表着新事物的产生,有利于社会的前进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异域碑文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上有一方用汉语刻写的碑文,献碑者是中国宁波知府毕永绍,撰文是另一官员徐继畬,碑文写到: 华盛顿……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竹笋,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首哉! 1867年美国总统安德鲁·约翰逊曾对献碑者专致谢意。可清政府对地方官称颂夷人、献媚夷酋十分恼火,遂将徐继畬、毕永绍罢官。

——据张建伟《近代化细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徐继畬等人举动 十分恼火 的原因?(6分)
材料二 状元办厂经商
状元经商,估计是唐朝开科以来最大的笑话……清末状元张謇于1895年(发出 三十年科举之幻梦了结于此 的感叹后)宣布弃官经商,采取股份制的形式,筹办大生纱厂,后来发展为 大生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张謇下海经商的行为,颠覆了千百年来所有人的价值取向,今日看来就像金石掷地,铿锵响亮。

——摘自薛金福、詹志方《公司的力量》

世人皆言外洋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工苟不兴,国终无不贫之期,民永无不困之望

——张謇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张謇下海经商是 唐朝开科以来最大的笑话 ?(4分)促使他弃官经商的因素有哪些?(6分)
材料三 公务员下海
1984年10月,广东顺德人潘宁辞去容奇镇工业与交通办公室副主任职务,成立了一家乡镇集体企业 珠江冰箱厂 ,生产 容声 牌冰箱。五年后全国冰箱市场形成 北海尔、南容声 的双雄格局。1992年1月,邓小平南巡中专程到厂视察,发出了 发展才是硬道理 的邓氏格言。1996年更名为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并成为全国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乡镇企业。

——摘自新浪网

(3)据材料指出潘宁所办企业发生的主要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

50.

(30分)改革是当今中国的主流,是社会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州之民,贫富不均,风俗不齐,版籍之高下不足据。今一旦变之,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

——摘自王安石《论五事札子》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的免役法对北宋的差役制度作了哪些调整?其目的是什么?(6分)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李鸿章是中国工业革命当之无愧的先驱。但经过一场甲午战争,穷兵黩武的明治维新却成了文明的代表,李鸿章推动的以民生富国为本的工业革命反倒被中国人贬作 维护腐朽制度的尝试
(2) 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开始挪动脚步 是指的哪一历史事件?(2分)谈谈你对该事件被贬作 维护腐朽制度的尝试 的理解。(4分)
材料三 百日维新 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进程来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

——《回顾历史、重温戊戌》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康有为传》

(3)材料是基于怎样的视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2分)按照这一视角,说明戊戌变法 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的主要理由。(6分)
材料四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 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 问题的?(4分)中国为进一步完善这个 社会治理模式 提出了什么重大理论?(2分)
材料五 1984年深圳队粮食、棉布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亮票刚开始时,深圳不少人发慌……由于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到1987年,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例达91.5%,成功地闯过了价格关。
(5)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发现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平衡过渡的有利条件。(4分)

51.

历法与节日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9分)
材料一 臣(指汤若望)自大西洋八万里航行东来,阐扬天主圣教为本,前朝(明朝)故帝,令修历法。修历所用书籍,测量天象仪器,由西洋来者甚多。

——(1644年)摘编自天主教来华传教士汤若望上清廷奏疏

宁可使中夏(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1664年)反对西学的顽固派杨光先弹劾汤若望之言论

材料二 辛亥鼎革后,民国纪元,改用泰西历法(阳历),一以趋世界之大同,一以新国人之耳目,意至善也。

——陈振先《送旧历文》(1929年12月31日《大公报》)

材料三 而民间于祖宗忌辰、自己生日,均必不肯改易,且亦与政体无关。况蜒人于潮水,农夫之于根植,尤有绝大关系,必不敢忘也。

——1930年1月7日《盛京时报》

材料四 2005年,美国纽约州开始将中国农历的大年初一定为全州的法定节日。与此同时, 中国式 圣诞节也在中国悄然兴起,与之相关的生意非常红火,但中国并不是一个宗教国家。中国的圣诞节也越来越具有中国特色。

——摘编自《华盛顿邮报》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你从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6分)
(2)辛亥革命后,阳历成为法定历法。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6分)(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概述)
(3)材料三对改行阳历持何态度?(1分)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民间仍然使用旧历(农历)的合理性。(6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国际两方面简要分析近年来 美式春节 中式圣诞 现象出现的原因。(10分)

52.

平均主义是指要求平均分享一切社会财富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 个体经济是封建宗法家长制的基础,平均主义是宗法家长制的产物。

——董楚平《论农民战争的平均主义与特权主义》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论语·季氏》

材料二 平均主义是农民民主主义的思想核心,是农民革命的巨大推动力…… 等贵贱,均贫富 调动了千百万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卷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狂飙。

——漆侠《读〈李自成〉——论农民的革命民主主义》

材料三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以后,播种面积已经扩大到30%、40%甚至50%。为什么有这种 冲昏头脑 的功效呢?这是因为农民在单独劳动的时候本来是没有什么力量的,而他们把自己的农具集合起来组织了集体农庄的时候,就变成了极大的力量了。

——(1929年)斯大林《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

材料四 苏联历年谷物产量统计表(部分)

年份

1913

1927

1932

1940

1950

谷物产量万吨

8600

7683

6987

8585

8500

——据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

请回答:
(1)概括提炼材料一中农民平均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4分)
(2)请运用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2分)并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关联。(4分)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斯大林关于 集体农庄 的说法是否合理?结合史实说明理由(言之成理,均可得分)。(5分)此后苏联在农业政策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2分)
(4)例举苏联农业政策模式对我国哪些农业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4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业政策领域出台了哪项重大改革措施?(2分)

三、开放性试题

53.

中国历程—中国曾经历了一个由衰落到独立富强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8分)
材料一 有人说,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却选择了陆地。

——来自网络

材料二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但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见下图)。

——人民版历史教材

材料三 中共三中全会政策的 进化之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点议题

工作重点转到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

关键词

拨乱反正、邓小平核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

十二届三中全会

重点议题

经济体制改革;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关键词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农村走向城市、商品经济

十四届三中全会

重点议题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宏观调控体系

关键词

市场基础性作用、宏观调控、收入分配

十八届三中全会

重点议题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

关键词

市场决定性作用、国企改革、转变职能、城乡一体

(1)材料一中 中国却选择了陆地 的根源是什么?(2分)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一体 的角度研究历史。据此研究角度,结合所学概括那时的 西方选择了海洋 对以后的中国带来那些消极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论证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9分)(要求: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改革内容的变化趋势。(6分)指出以上中共三中全会改革政策的实质及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主要影响。(3分)

四、材料阅读

5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 挑战——应战 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

——据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二 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面对这一冲击,中国作出的回应是逐渐引进 永久性变化 的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 周期性变化 模式,走上现代化道路。

——李帆《韦伯学说与美国的中国研究》

(1)阅读材料一,用 挑战——应战 模式说明罗马法的发展演变。(6分)
(2)阅读材料二,用史实说明,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和政治发生的变化。面对西方的冲击,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导致 永久性变化 的要素?(10分)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呈现哪些趋势与特点?中国是如何应对的?(8分)

55.

18世纪中叶,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灿烂的艺术丰碑。此后,对《红楼梦》的研究不断展开,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 红楼梦》的批评与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754年至1901年。第二阶段是1902年至1949年,这是现代红学的开端。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出版《石头记索隐》,继承了清中期以来对《红楼梦》研究的思路。1921年时任北大教授的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观点正好与蔡元培相反,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胡适使用 科学 实验 等方法考证《红楼梦》,吸引了一大批的追随者,真正形成了一个学术流派,开启了现代红学的研究。第三阶段自1949年至1978年。1954年,毛泽东写下了《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亲自领导和发动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判运动,开了建国后将不同学术观点之争同政治斗争联系起来的先河。此后,用阶级斗争分析法研究《红楼梦》成为红学的主流。第四阶段自1978年至现在,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红楼梦》研究与海外红学合流而相呼应,从而进入了一个更加彻底的多元化时代。

——据陈维昭《红学通史》等

(1)明清时期,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迅速。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8分)
(2)蔡元培与胡适关于红学的争论体现了当时北大的什么办学方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胡适 开启现代红学研究 的主要思想文化背景。(7分)
(3)根据材料指出红学研究第三到第四阶段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4)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学术研究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

56.

(30分)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市场和科技是重要的推动力。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通商海港分布一览表

杭州江帆海舶,蜀商闽贾,水浮陆趋盛极一时;明州风帆海舶,夷商越贾一,纷纷至此,海陆珍异所聚,番汉商贾并凑。

 

——王象之《舆地纪胜》

(1)概括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12分)
材料二 16—17世纪的英格兰和同时期的中国江南地区在经济领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个地区在人口结构、资源利用、资本积累方式上都无比的接近。但18世纪殖民地的突然获取,其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使英格兰摆脱了与中国江南同样艰难的生态制约,就此与世界其他地区 分流 ……近代经济学研究表明至少有四种性质不同的因素会促进经济的成长:一、劳动分工导致相对优势的商业扩张;二、由投资增加引起的经济成长;三、技术进步会优化资源促使经济成长;四、更有效的经济组织来提高产出。

——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2)请运用材料二中的观点解释为什么 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18世纪的中国江南地区 ?(不得照抄材料原文)(12分)
材料三 党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党和国家事业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十八届一中全会讲话节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现今经济建设可从中得到哪些启示。(6分)

57.

新时期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对国有企业改革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并不断出台政策与措施推进与深化改革。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提高广大职工的责任心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摘自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二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其基本特征包括:

——摘自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材料三 关于工业改组的原则和设想(1)加强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2)改 条条 管理形式为 块块 管理形式;(3)建立经济行政区;(4)改进国家计划工作;(5)扩大地方在经济管理中的权力;(6)发挥工人群众参加管理的积极性。

——摘自1957年赫鲁晓夫《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业和建筑业的管理组织》报告提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 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 具体指的是什么?党在新时期的改革道路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存在怎样的相似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按下方第①点的概括样式,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补充完整。(3分,每点概括的字数不超过8个字。)
① 产权明晰 、②           、③           、④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 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的国内政治背景。并指出此次会议通过的决定对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8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工业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