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2.山西省2020年高考考前押题卷(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17 浏览数:1068

一、单选题

1.

据《国语》记载,管仲佐政,行考选制度,每年由乡长将乡中子弟之贤者报告给国君,国君召见,试以官职,成绩好的可以上升到 上卿之赞 是故匹夫有善,可得而举也 。这表明春秋时期(  )

A.墨家思想得到认可B.宗法制度走向瓦解C.选官制度得以确立D.贵族政治受到冲击

2.

甘肃武威的东汉早期墓葬中,出土了与内科、外科、妇科等相关的医学处方书籍。其中记载了三十余例处方,还有药物近百种,以及病状、投药方法、服药时间、禁忌等。这说明东汉早期(  )

A.已建立较完整的医疗体系B.比较重视各种疾病的预防C.中医学理论基础得以奠定D.中医学已积累了一定经验

3.

从唐太宗到唐肃宗,皇帝私人秘书机构的职能逐渐从 文学侍从 发展到 专掌内命 的内相,架空中书省,成为事实上的宰相。这反映了(  )

A.文官政治色彩日益浓厚B.相权对皇权的制约弱化C.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D.宰相议政职能逐渐消失

4.

明朝的江南市镇上,有收购周边农副产品的各种商行,有为客商与农家之间交易中介的牙行,有供应农家消费品的各种店铺以及制造农具和各种器物的手工作坊。这表明(  )

A.私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B.市镇具有商品集散的功能C.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明显D.雇佣关系得到迅速的发展

5.

民权 民主 这两个词均为舶来品,同源于一个词,意为 人民的权力 。但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思想家王韬等人,均倡民权而反民主,认为 民主之制,犯上作乱之滥觞也 。这反映出当时(  )

A.儒家思想影响根深蒂固B.中西文化交流遭遇挫折C.民众权利意识日益增强D.维新变法成为社会共识

6.

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派或自己领导地方宣布独立,或协助革命党人建立军政府,或促使旧官僚反正。立宪派的这些行为(  )

A.表明其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B.推动了立宪运动的顺利进行C.维护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D.影响了民国初年政局的演变

7.

1938年6月,蒋介石提出了新的外交方针, 应运用英美之力,以解决中日问题 对俄应与之联络 对德应不即不离 。该外交方针(  )

A.切合了当时的国际形势B.体现了持久抗战的意图C.奠定了抗战胜利的基础D.坚定了国人抗战的决心

8.

下表为我国 六五 期间(1981—1985)与此前国民经济发展概况对比表(部分)据此可知, 六五 期间(  ) 

生产性建设投资的比重%

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的比重%

城市公用事业投资的比重%

住宅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19531980年每年平均

790

210

27

2364

六五期间每年平均

574

426

77

8463

A.经济建设速度出现大幅度回落B.计划经济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C.人们的生活环境日益得到改善D.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

9.

阿里斯托芬是雅典第一位为了他人的乐趣编排人物和故事的戏剧作家。他的素材通常与政治有关,几乎总是与时事密切相关,而且常常语言粗鄙。这反映了雅典(  )

A.民众生活水平提高B.社会的宽容和自由C.平民社会地位提升D.戏剧服从政治需要

10.

文艺复兴期间,匠人并不像在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时代那样受鄙视。人们尊重纺纱、织布制陶术、玻璃制造,尤其是日益重要的采矿和冶金术方面的实用工艺。这说明文艺复兴(  )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提高了工匠的政治地位C.有助于推动技术的进步D.进一步弘扬了科学精神

11.

20世纪初,美国大法官频繁受理契约自由和产权的案子,来保护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30年代中期,最高法院对罗斯福新政立法表现出前后判若两人的立场变化。这反映了美国(  )

A.社会环境影响司法判决B.司法程序存在严重缺陷C.立法与行政的权力制衡D.民主政治逐步发展完善

12.

经互会同西方二十四国集团的贸易额,1961年为43亿美元,1970年为137亿美元,1979年上升到731亿美元;除贸易外,东西方经济关系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贷款、生产合作、联合企业、技术转让等方面。这说明20世纪70年代(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冷战是在合作基础上的对抗C.区域集团影响世界经济秩序D.世界多极化格局得到强化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晚清时期的防灾救灾思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李鸿章在《治河办法十条》中提出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采用中国传统治河方法,兴修水利。但他拒绝采纳比利时工程师卢法尔提出的种种采用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治河的建议。郑观应在《备荒裕农议》中指出: 应仿照德、日、法等国,实行农业保险、备荒储蓄法。 针对社会上 贫民之多 的状况,郑观应认为当务之急 宜官绅合力,令世家、贵族、富户、殷商酌量捐资,广为收恤,城市乡落遍立善堂 ,定立章程,做到有章可循。孙中山在《中国的现在和未来》中指出,一切灾害的原因都是由于贪污,除非在行政的体系中造成一个根本的改变,局部的和逐步的改革都是无望的。

——摘编自康沛竹《灾荒与晚清政治》

材料二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辖区内各根据地各种自然灾害连年不断,极大地影响了各根据地的正常生产生活。面对困难,中共中央和根据地政府领导广大军民积极救灾,依靠群众,生产自救,战胜灾荒并渡过难关。太行边区政府减免受灾严重地区公粮675万斤,从敌占区购回3150万斤粮食,严格限制可供灾民充饥的各种杂粮及干果出口,并努力组织灾民就地参加救灾活动,组织部分人迁移出去,开荒种地,安家落户。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人民群众创办义赈,在自愿乐施原则下进行募捐,给外来灾民分配土地及房屋并协助解决生产工具,减少或免除义务劳动负担,免纳二至五年的土地税。晋察冀边区政府在各地设立了灾民工作介绍所、妇女儿童收容所等安置无家可归的灾民,介绍灾民参加工作和参加部队,组织灾民生产小组,尽一切可能使他们得到生活安置。

——摘编自文姚丽《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救灾政策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防灾救灾的思想主张,并分别予以简要评价。(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抗灾救灾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科学需要的不只是研究本身要有进展,更需要科学、政治和经济彼此相互强化。如果没有政治和经济组织提供资源,科学研究几乎就不可能成功。反过来说,科学研究也为赞助者带来新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取得新的资源,而部分就会再用来研发新的能力。

——摘自[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重大历史改革与回眸】(15分)
材料 唐高祖于武德元年(618)命裴寂、刘文静等斟酌隋开皇律令,加以修改,务从宽简,至624年完成,共十二卷。贞观三年(627),唐太宗命长孙无忌等修定旧律,大量删除前代酷法,如减大辟罪九十二条,徒流等罪七十一条,其他削繁为简者,不可胜记。高宗永徽二年(651),再命长孙无忌、李勣等修定律令,并颁行全国。永徽律是现存唯一完整的中国最古法典。唐律中的礼教观念浓厚,例如 有妻更娶妻 ,为法律所不许,犯者须服刑一年;子孙不应讦告父母,告而属实,其父母之罪,亦按自首法办理,从轻处分。唐代法律在形式上虽承袭隋律较多,但在精神和实质上却大不相同。隋律的精神是严酷的,而唐律则较仁厚,加之其多参以汉律,因此守慎精密,宽严适中,不但为当时若干外国所采用,且为唐以后历代法律的模范。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初律法改革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初律法改革的影响。(8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39年下半年,中国全面抗战已进入第三个年头,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不仅没有实现,而且在中国战场越陷越深,造成日本国内经济困难重重,政治动荡不安。8月23日,正当诺门坎事件(日苏之间的军事冲突)白热化之际,与日本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的德国却同苏联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一变化沉重打击了日本妄图 北进 苏联的企图。与此同时,苏联远东军与日本关东军的兵力比例为2.5:1,苏军占有绝对优势,特别是通过诺门坎的冲突,日本认为 要在技术、装备、机械化方面达到苏军水平至少还需要两年 。1940年6月,德国以 闪电战 横扫西欧。在这种条件下,英法荷等国所属的东南亚殖民地,一时成了 无主 政治真空 地带。不久,日本开始放弃 北进 苏联,转而实施 南进 计划。1940年9月,日本占领了印度支那北部。1941年12月,日本偷袭了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

——摘编自李凡《日苏关系史( 1917—19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放弃 北进 苏联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实施 南进 计划的影响。(7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晏阳初(1890—1990),中国近代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他认为中国农村问题可以用四个字概括:愚、穷、弱、私,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关键就是从事 人的改造 的教育工作。因此,他主张分别通过实施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对国人实行根本的改造,达成民族再造之目的。他认为平民教育应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全民参与原则,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成为真正的平民教育;二是因地制宜、学以致用原则,即从中国国情出发,所教授的东西必须是与平民生活息息相关。他还认为所有的教育都必须通过三种形式来实现: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家庭式教育,其中学校式教育是平民教育的主要形式。他先后在河北、湖南、四川等地设立平民学校,其编辑的《平民千字课》,在1922年到1928年间,重印13次,销量几乎占全国4亿人口的1/40。后来,他把平民教育发展成为一项全球性的事业,被称作 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摘编自吴雁南《中国近代社会思潮(1840—194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影响。(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