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8.广东省汕头市2020年高考三轮冲刺试题(三)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17 浏览数:1184

一、单选题

1.

孔子曾与弟子宰予讨论 三年之丧 的问题。宰予认为为父母守丧的时间可以改为一年,因为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孔子问他如此是否心安,回答说: 安。 孔子说: 如果安心,你便去做吧。 但孔子认为宰予不仁。这表明(  )

A.孔子教育学生未做到表里如一B.孔子奉行因材施教的原则C.礼在当时已丧失了社会约束力D.孔子认为道德要重于实利

2.

下表是对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领袖的描述,这说明当时(  ) 

少数民族领袖

概况

匈奴族刘聪

通读经史,综览诸子百家之言。对草书、隶书及写文章都十分擅长

羯族石勒

爱好文学,在行军时,也经常让儒生读史书给他听

鲜卑族慕容宝

崇尚儒学,擅长议论和写文章

A.少数民族领袖的文化素养高B.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趋势明显C.游牧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冲击D.儒学成为增进各民族联系的纽带

3.

《宋史·吐蕃传》记载,当时河西走廊为西夏所据, 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地)诸国商人多绕道鄯州(今青海乐都)贸易, 西域诸国与宋朝通使亦取道于此。这反映出当时(  )

A.战乱促进边疆地区商业的发展B.政权并立局面并未阻隔中外贸易C.青藏地区的政局相对比较稳定D.宋朝政权积极维持与西域的联系

4.

表1 

年代

中国

英国

西班牙

1580

155

1117

11212

1635

110

113

11313

1637

113

1135

11313—1545

表1是16— 17世纪中外金与银价格比较表,这一现象(  )

A.加速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为欧洲资本积累提供了商机C.表明欧洲经济落后于中国的状况D.促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5.

张之洞主张 开利源,以救中国之贫弱 ,担任湖广总督后,在武汉发展实业,兴办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这从侧面反映了晚清(  )

A.张之洞率先兴办洋务运动军事工业B.实业救国思潮开启了武汉的近代化之路C.地方官员对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影响D.湖北的发展得益于中央政府的重视支持

6.

有学者分析近代中国话语流变,列出一个图示(如下图),认为近代中国是在1900前后出现了与 国家 相关的 国民 概念,同一时间还出现了与 国民 相关的 新民 等一些概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臣民 时代的知识分子完全站在君主的角度发声B.国民 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C.国民 等新概念的出现反映了民众的革命热情高涨D.民族危机的加深推动从 臣民 国民 的话语流变

7.

20世纪中国曾出现两次工业向西部内陆地区迁移的现象,一次在30年代中后期,一次是60年代后。这两次(  )

A.都受到外交环境变化的影响B.都伴随着教育中心的转移C.都推动合理工业布局的形成D.完全由政府主导向西迁移

8.

1952年,全国卫生会议确定 面向工农兵、团结中西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的卫生工作四项原则。这些原则的提出(  )

A.导致医疗卫生领域出现 B.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C.确立了医疗卫生的统一管理制度D.适应了资金缺乏人才不足的国情

9.

希腊人认为,他的公民资格不是拥有什么而是分享什么,这很像是处于一个家庭中的成员地位。……问题不在于为一个人挣得他的权利,而是保证他处于他有资格所处的地位。这表明古希腊人(  )

A.强调公民应无私奉献B.聚焦个体与城邦的关系C.重视民主政治的繁荣D.肯定公民群体利益至上

10.

1776年,英国的亚当·斯密发表了《国民财富论》,同年,北美英属殖民地为反抗英国的压迫发表了《独立宣言》。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确立B.工业革命推动民主政治实践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D.启蒙思想对欧美的深远影响

11.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国务院专门设立了主管文化外交的国际文化关系局,来推动美国与苏联之间的文化交流。美国心里战略委员会还主持一个 学说宣传项目 来与社会主义学说进行对抗和攻击。美国这样做的主要意图(  )

A.宣传美国价值,实现和平演变B.促进世界和平,繁荣多元文化C.拉拢苏联等国,应对日本挑战D.帮助苏联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12.

从1948年到1994年全世界先后出现过109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中2/3是90年代的产物。影响90年代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大量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二战后欧洲各国经济实力下降B.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直接后果D.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快速发展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探险队掀起对我国西北考察的热潮。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于1906-1908年考察了甘肃长城,尤其是敦煌长城,其重点考察了敦煌境内两汉烽火台及其周边遗址、环境,指出汉武帝修筑长城改变了秦始皇时长城防御游牧民族的功能,成为汉朝大规模进攻西域的工具,是汉族、游牧民族之间的界限。通过将两汉修筑长城得以保障政权,而罗马帝国则被西进的匈奴灭亡两相对比,可以看出长城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此外,斯坦因还发现长城周边有大量中国丝绸、中亚古物,以及周边宗教设施深染中亚风格的特征。
清末民初,随着众多西方探险家来到中国,考察西北边疆与长城,国人开始受其触动。1918年,孙中山高度赞扬了长城。 中国最有名之陆地工程者,万里长城也。……今观之,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之时代矣。如是则中国民族必无汉唐之发展昌大而同化南方之种族也。及我民族同化力强固之后,虽一亡于蒙古,而蒙古为我所同化;再亡于满洲,而满洲亦为我所同化。其初能保存孳大此同化之力,不为北狄之侵凌天折者,长城之功为不少也。
20世纪30年代,伴随日本逐步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军民抗战情绪日益高昂,长城的形象已基本完全转向正面。钱穆《国史大纲》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毁内地长城,筑北边长城,皆为完成大一统的新局面所应有之努力,于中国大一统之形成,良有大功也,秦政不失为顺着时代的要求与趋势而为一种进步的政治。 《义勇军进行曲》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也广泛流行。

——摘编自赵现海《二十世纪前期长城研究范式变迁与时代思潮》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英国斯坦因与孙中山对长城所起的历史作用的看法,并分析清末西欧掀起对我国西北考察热潮的原因。(14分)
(2)依据材料概括近代长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原因。(11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12分)
材料 制度通过设定一系列规则来减少环境的不稳定性。由于环境的不稳定性、信息的不完全性,以及人们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使得每个对环境反应所建立的主观模型也不太一样,从而导致人们选择上的差异和制度规则的差异。
在分析人类知识的演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大部分不能归功于突发性的重大创新,而应归功于适应性变革,即通过 试错 ,通过对需求和不断变化的条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调整和改良而表现出来的创造性。

——【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某一观点或整体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照抄材料观点,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唐代京城云集了政府各级机构,所需杂役都从民间征调,而且需求量很大,京畿地区久困征科的?民户显然无法满足其需要。相对于京畿地区民户杂役繁多、不堪重负的窘境,大量寻找生存机会的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充斥京城。因此,(唐代中后期)政府主动适当开放一些杂任杂匠岗位,指定优先招收无京籍且属于浮逃人口的劳动力。这种措施,虽然还没有成为成型的制度,但已经给如何解决城市外来浮寄人口提供了基本思路。专门开放特定岗位给无京籍身份的浮逃人,透露出唐代城市户籍管理与税收的重大变化。

——摘编自宁欣《唐朝如何管理城市流动人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中后期京城流动人口管理改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后期京城流动人口管理改革的措施及影响。(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至于苏日声明互不侵犯满洲与外蒙,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因为所谓满洲国者,早为日本用为扰乱苏联与外蒙边疆的工具,张高峰、诺蒙坎两次战争,便是明证,苏联既与日本订立和平中立条约,就不能不把这一问题同时加以解决。在苏联,根据其和平中立政策,无论与日本订约与否,都是不准备侵入东四省的,而日本却屡图侵犯外蒙,而外蒙是与苏联订了互助条约的,现在苏日声明,却保证了外蒙不受侵犯,这不但对外蒙有利,即对全中国争取解放也是有利的。说到东四省的收复,原是我们自己的事,绝不能象有些投机家,总是希望苏联同日本打起来,以便坐收渔人之利,及见苏联声明不打满洲,他就认为苏联不对,这种人至少也是毫无志气的家伙。我们必须收复全国一切失地,必须打到鸭绿江边,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这是中国全民族的神圣事业,社会主义的苏联也必是赞助我们这种事业的。

——摘自《中国共产党对苏日中立条约发表意见》(一九四一年四月十六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对苏日中立条约发表意见》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对苏日中立条约发表意见》的意义。(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15分)
材料 叶桂,字天士,江苏吴县人。叶桂出身医学世家,祖父、父亲 皆精医 。叶桂年十四丧父, 从学於父之门人,闻言即解,见出师上,遂有闻於时。 给人问诊 如见五藏 ,他治方不出成见,曾说 病有见证,有变证,必胸有成竹,乃可施之以方。 叶氏不仅精通医术,而且治学讲求宏搜博览,学究天人,精细严谨,使医术与学术相得益彰,故虽享有盛名,但却手不释卷,广采众长。其为人内外修备、交朋忠信……以患难相告者,倾囊助之,无所顾忌,其勤学和为人的修养是很高的。叶桂留下的著作不多,有些古医书的注本,还有一些是门人集医案为临证指南。其中,《温热论》是叶氏口传心授经验心得,为临床经验的结晶,是温病学说中一部非常重要珍贵的文献。叶桂还培养了不少济世救人的名医,他的学说在身后二百多年的持续发展中,形成了上一个重要的医学流派—— 叶派 ,在近代医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摘编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九·艺术一》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叶桂对中国医学发展的贡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叶桂身上体现的医者的职业精神。(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