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3.2020届广东省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17 浏览数:802

一、单选题

1.

商周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大多为农民自制,然而到战国时期,农民的许多农具则需要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获得。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诸侯国鼓励发展工商业B.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C.农具有了革命性的进步D.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

2.

汉武帝曾将关中北部的东界由黄河一线向东推进至太行山一线,将关中中部的函谷关向东迁移了三百里,从而极大地拓广了关中范围。他还将此区域内的侯国一次性迁到太行山以东地区重新安置。汉武帝的主要目的是(  )

A.削弱王国经济实力B.巩固关中控御全国C.逐步废除分封制度D.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3.

盛唐的边塞诗有丰富的意象,较为常见的有大漠、霜雪、天山、玉门关、阴山、黄河、金鼓、旌旗、烽火、长云、羌笛、琵琶、雁飞鹰扬、马鸣风萧等。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

A.豪迈昂扬的社会风尚B.藩镇割据的负面影响C.中外文化交流较频繁D.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

4.

据《宋史纪事本末》记载,宋宁宗即位初科举取士 稍涉义理者悉皆黜落 ,后期却追谥朱熹曰 ,周敦颐曰 ,程颢曰 ,程颐曰 ,张载曰 。这一变化说明,宋宁宗后期(  )

A.理学迎合了统治需要B.科举制逐步走向僵化C.加强了思想文化专制D.理学有重大理论创新

5.

清代乾隆以后,我国外贸出口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出口产品的主产地长期分离,直至1842年才被打破。这是因为1842年(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近代工业传入中国C.外贸港口格局变动D.经济重心发生转移

6.

近代某时期,曾集中出现许多以 字开头的刊物。如《新国民》《新青年》《新社会》《新生活》《新村》《新生命》《新教育》《新新小说》《新妇女》《新人》《新学生》《新共和》《新湖南》等,有数十种之多。由此可推知,当时(  )

A.民主革命的呼声高涨B.民众期盼民主和平建国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学界重视改造国民精神

7.

表1 1940、1 945年晋绥边区5个村各阶层户数占总户数百分比情况 

比较项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雇农

其他

1940

38%

108%

258%

534%

52%

10%

1945

24%

83%

44%

42%

20%

13%

——据李成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史稿》

表1所反映的土地政策(  )

A.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基础B.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C.加快了解放战争胜利进程D.有利于凝聚农村抗日力量

8.

——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00年)

图5 1978—1999年全国农村人均收入、消费、贫困线比较 
由图5可知,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 (  ) 

A.彻底消灭了农村贫困B.扶贫开发战略成效显著C.建成了市场经济体制D.完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9.

古希腊古典初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量关系是万物的基本属性,和谐的数量关系(比例关系)与美是互通的。古典盛期的苏格拉底却认为 对于使用它的农夫说,一个有用的粪筐,就是美的东西 。美学观念的变化反映了古希腊(  )

A.人文精神的觉醒B.平民权利逐步增加C.自然科学的衰落D.出现学术争鸣盛况

10.

1790年,俄国著名学者拉吉舍夫指出,人民处决沙皇是 天赋的复仇之权 ,因为如果君主破坏了契约,就失去了执掌政柄的权利,人民有权起义推翻破坏契约的君主,审判他,将他推上断头台。这表明(  )

A.沙皇专制政权濒于崩溃B.俄国兴起了社会主义思潮C.外国政局变动波及俄国D.民主思想在俄国广泛传播

11.

15世纪前期,葡萄牙亨利王子得到一条商业信息:在北非阿拉伯市场上出售的黄金、象牙、鸵鸟羽毛和奴隶,是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跨越沙漠运来的。他为将这项有利可图的贸易抢过来,推动葡萄牙(  )

A.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B.向美洲进行殖民扩张C.与西班牙展开殖民争夺D.扩大地中海沿岸贸易

12.

马雷舍夫在《苏联国民经济平衡表》中统计了苏联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动状况,1928年占比54.5%,1932年占比70.7%,1937年占比77.4%。这种变动表明(  )

A.斯大林模式取得巨大成就B.苏联经济政策急需调整C.苏联避免了经济危机影响D.农业资本投入不断减少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为规范汉字标准字音,1375年,明太祖命宋濂等人编成《洪武正韵》,成为明代官方韵书,在全国广泛传播。
表2 《洪武正韵》刊刻情况一览表(节选)

刊印

机构

/

南京

国子

巡按直

隶监察

御史

刘以节

巡按河南监察御史

张淮

山东衡王府

四川蜀王府

甘肃肃王府

福建建宁书坊

心一堂书坊

广益堂书坊

刊印

时间

1575

明初

嘉靖

末年

1515

1548

1559

不详

历代

刊印

1582

1630

——据张志云《<洪武正韵>在明代的传播及其效用》整理

材料二 凡官员有莅民之责,英语言必使人人共晓,然后可以通达民情,熟悉地方事宜,而办理无误。……官民上下语言不通,必致吏胥从中代为传述,于是添饰假借,百弊丛生,而事理之贻误者多矣。……应令福建、广东两省督抚转饬所属各府、州、县有司及教官,遍为传示,多方教导,务期语言明白,使人通晓,不得仍前习为乡音。则伊等将来引见殿陛,奏对可得详明,而出仕他方,民情亦易通达矣。特谕。

——清雍正六年(1728年)上谕

材料三 由于历史的原因,汉语的发展现在还没有达到完全统一的地步。许多严重分歧的方言妨碍了不同地区的人民的交谈,造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许多不便。……为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的进一步发展的利益,必须有效地消除这些现象。

——1956年2月20日《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太祖规范字音的目的,并分析《洪武正韵》的传播有何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推广普通话与雍正皇帝推广官话有何不同。(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我们可以从生产、海运和殖民地这三者中找出濒海国家创造历史、采取政策的关键所在。交换产品需要生产;产品的交换需要海运;殖民地可以促进和扩大海运活动,并通过不断增加安全的据点来保护海运。时代精神和统治者的个性、英明程度的不同,国家所采取的政策也各不相同。但是,濒海国家的历史与其说是由政府的精明和深谋远虑决定,不如说是由它的位置、范围、自然结构、人口和民族特点,即我们通常所说的 自然条件 所决定。然而我们必须承认而且将会看到,在一定时期内,一些个人的明智或愚蠢的行为在很多方面大大影响了海权的发展,这包括用武力控制海洋或海洋的一部分的海上军事力量,还包括平时贸易和海运,这些贸易和海运自然产生了武装的船队,使其得到安全保障。影响各国海权的主要条件可以列举如下:①地理位置;②自然结构,包括与之有关的大自然的产物和气候;③领土范围;④人口数量;⑤民族特点;⑥政府的特点,包括国家机构。

——【美】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1840—1914)《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

请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任意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加以阐述。(说明:可以论证、修改、批判该观点,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汉延秦制,于诸子百家各立博士,其数多至数十人。但汉初朝廷所崇信的学术,黄老之外,便是申韩,对于儒家思想并不重视。到文帝时的贾谊,主张以礼乐教化转移风俗,儒家思想才渐渐抬头。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增置五经博士,形成儒家独尊的局面。其后武帝又应公孙弘、董仲舒之请,于元朔五年(前124)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以受经术,期限为一年。弟子员的来源,主要选自民间十八岁以上的子弟,此外各郡县低级官吏品学兼优者,也可充任弟子。毕业后,能通一经以上的可补 文学掌故 ,等第高的可充任郎官,但只限于白身受业者。地方官吏出身的,则多派 充九卿、列卿或郡太守的属官。这是汉代太学最初的情形。
——据傅乐成《中国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到汉代教育领域发生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发展教育的政治背景,并说明其影响。(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2年4月上旬,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制定了进攻重庆的计划,即 五号作战计划 。计划的主要内容为:1943年春季,日军以10个师团的兵力自山西南部出击,经陕西攻入四川;另以约6个师团自宜昌方向出击攻入四川,占领成都、重庆,使中国失去最后的抗战大后方,迫使重庆政府投降。但就在这个计划准备实施时,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遭遇中途岛、瓜达尔岛的失利,日本大本营不断催促中国派遣军派出精锐部队前往支援。另外,这一计划实际难度很大,陕西、四川等中国腹地地形复杂,山陡林密,加之八路军活跃于陕西,国民党军队此时也加强了川东、陕南的防御,日方并无必胜把握。1942年底,日本大本营向中国派遣军下达终止 五号作战计划 的指令,该计划宣告流产。

——摘编自李春华《抗战时期日军的五号作战计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军 五号作战计划 提出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军放弃 五号作战计划 的原因。(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黄家驷院士(1906—1984)是我国杰出的医学科学家和医学教育家。1924年,黄家驷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1932年,日军加紧侵略,他参加了医疗队,奔赴抗日前线,筹建伤兵医院。1941年,黄家驷远赴美国求学,在美国取得了出色的学术成就。抗战胜利后,黄家驷回到祖国,立即在上海首创了胸外科。1951年,黄家驷响应中央号召,组织抗美援朝医疗队,再次奔赴前线救死扶伤。数十年来,他开展了肺结核、肺化脓性感染、食管肿瘤、缩窄性心包炎和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等疾病的外科治疗,特别是对晚期肺结核施行了萎陷手术,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他致力于支气管肺癌的治疗研究,并为全国各地医学院校培养了大批的胸外科专业人才。1957年,黄家驷开始为我国主编首部外科学教材,历时27年,修订至第4版,全书共二百余万字。1984年,他终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逝世。黄家驷为我国胸外科的奠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一生主刀的手术数以千计,挽救了无数生命。

——据裘法祖《光辉的楷模——纪念黄家驷院士百年诞辰》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黄家驷院士的人生选择。(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家驷院士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6分)